探析桉树组培瓶苗轻型基质的移栽技术

时间:2022-08-06 10:13:27

探析桉树组培瓶苗轻型基质的移栽技术

摘要:本文将木屑、椰糠、泥炭土作为桉树组培苗的轻型基质,通过研究发现,将以上几种物质的比例依照0:7:3的配方进行移植时,移栽的桉树组培苗可以获得最佳的成活率,研究证实,该种方法移栽,成活率能够保持在95%以上。

关键词:桉树;组培;无纺布袋;移栽技术

桉树作为世界上最主要的速生树种代表,拥有着十分强的适用性、高产量以及栽培期短等特点而被广泛的应用,尤其是在我国的南部地区,已经被确定为重点发展的种树。然而由于以往进行桉树组培苗移栽都是用红心土作为媒介,这就往往造成移栽苗木及植树造林时无法达到理想效果。为了有效地解决这个问题,笔者使用木屑、椰糠、泥炭土作为桉树组培苗的轻型基质,在大量的研究和反复试验的基础上,探索出了适合桉树组培苗生长的最优配方,现汇报如下:

1 试验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地自然概况

试验地设在博白林场林科所。该地处于北回线以南,东经109°22′~110°17′,北纬21°39~22°30′。属南亚热带向热带过渡的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21.9℃,≥10℃年积温7994℃,极端低温0.5℃,极端高温38.9℃,年均降雨量1758mm,相对湿度80%左右,年无霜期350天。

1.2 组培苗

本次试验所选择的的组培苗属于尾巨桉DH32—29无性系,每个育苗托放营养杯为100个。选择的苗高范围在2.0 cm~2.5 cm,2~4条根/株、叶片舒展正常,树苗的叶片不存在愈伤组织,并将出现污染、枯顶等不良现象的组培苗予以排除,在经历10d左右的炼苗之后,对组培苗根部的培养基进行清洗,然后用1000倍多菌灵溶液进行消毒5分钟。

1.3 基质准备工作

本次试验所选择的基质为南方常见的木屑、椰糠,都是分别淋水沤制3个月和泥炭土,进行正交设计时,依照L9(34)标准,制成不同形式的基质,经机器生产(7*11cm)的无纺布营养袋,每个育苗托放100个营养袋,3个重复,每个重复随机排列,基质在移栽前12小时用0.2%高锰酸钾消毒,清水淋透后组培苗移栽。具体的基质混合依照表一、表二进行。

1.4 调查因子 苗木移栽成活率,苗木移栽成活率=苗木移栽成活的株数/移栽总株数*100%;苗木的高度;苗木的生长势,苗木的生长势用目测法测定。

1.5 测定时间 苗木移栽成活率、苗高及苗木生长势在苗木移栽65天后测定。

1.6 苗木的管护 根据以往总结的经验,实验的苗木进行统一的肥水管理,移栽前,基质全部淋透水,移栽后雾状水定根,1-10天喷1次的雾状水/天,10-30天淋水1次/天,30-60天淋2次/天;移栽7天后进行第一次施肥0.1%的尿素+0.1%的速溶复合肥,之后每隔7天施肥浓度按0.05%递增,复合肥浓度最高到0.3%,尿素连续施3次后就不再施,每周喷杀菌药1次。

2 结果

本次试验所得的结果如表三所示,其中表三代表的是实验中不同方案的苗木成活率,苗木高度和苗木长势。通过对比观察,可以得出,方案1在组培苗的成活率上具有明显的优势,成活率为95%。(见表三)

3 讨论

3.1 苗木移栽成活率的比较

移栽成活率水平如何是评价桉树轻型基质组培苗培育技术科学与否的重要标准,也是能否降低育苗成本的核心指标,从本次试验结果的R值看,三种因素对桉树组培苗移栽成活率主次关系A-C-B,各因素较优的处理为A1B1C1,A因素对幼苗移栽成活影响最大,并随着A的增加而成活率降低,当不加木槺,只采用椰槺7份和泥炭土3份时苗木成活率高达95%,而采用A:B:C=4:7:2时苗木成活最低68%,这说明当木槺和椰槺同时加量而泥炭土不加量时会影响苗木的成活,因此,当木槺椰槺的份量大而泥炭土不随着增加时,对桉树苗木移栽成活率的影响最显著。

3.2 试验处理对苗木高生长及苗木长势的影响

从表3可以看出,在泥炭土比例不超过40%时,随着泥炭土的增加,苗木高度也随着增高,生长也最快,组培苗幼苗移栽65天,苗高达16.4cm,而且叶片浓绿,生长旺盛,生长在椰槺和木槺份量大泥炭土份量低的基质时,苗木生长缓慢,叶色容易变黄或红,原因可能是泥炭土多时,提高了基质中的N元素及其他营养元素的含量,有效促进苗木的高生长。反之苗木因缺少植物生长所需的养份而导致生长不良。

3.3 在全面的分析此试验使用基质各不同组成部分对组培苗的相关指标的影响程度后,我们可以得到以下结论 即:在进行桉树组培瓶苗移植过程中,应当选择相应的配方,倘若为了获得较高的成活率,那么3种物质的比例应该是:木屑0份,椰糠7份,泥炭土3份。倘若想要达到相对较好的高生长为目的的,那么配方则应选择以下方式:木屑0份,椰糠5份,泥炭土3份。对于一般的生产企业来讲,要控制的不仅仅是生产的成本,还有基质的实际质量,鉴于椰糠与泥炭±这两种基质在价格方面相比,泥炭土高于椰槺,因此在经过仔细的权衡和分析之后,本次试验选择木屑0份,椰糠7份,泥炭土3份,将其确定为轻型基质组培苗生产过程中最佳的使用配方。研究还证实,选择此种配方的移栽成活率可以达到95%以上,是较为理想的基质配方。此外,通过观察、对比高生长和苗木的长势,还能够得出,在该配方的试用下,每株苗木高度和长势的平均水平也是在所有方案中处于中上水平的。更为重要的是,在本方案下每个基质重量十分轻,每个营养杯仅仅在20g左右,这对于苗木上山造林来说,是十分有利的,因此建议,在实际的移栽的桉树组培苗过程中,可以依照选择木屑0份,椰糠7份,泥炭土3份的方案进行使用。

参考资料

[1] 罗火月.桉树组培瓶苗轻型基质移栽技术研究[J].福建热作科技.2012(04):197-198.

[2] 魏巧文,魏润鹏.桉树组培瓶苗繁殖及生长性状的无性系变异[J].林业实用技术.2009(03):102-103.

[3] 高丽琼.根太阳对几种桉树组培瓶苗生根的影响[J].桉树科技.2009(01):179-180.

[4] 刘建美.桉树组培瓶苗移植管理技术总结[J].福建林业科技.2011(05):288-290.

[5] 邓海群,吴永富。桉树组培苗轻型基质培育技术研究。2010(01)

上一篇:合理种植布局突出园林美观的重要性 下一篇:园林植物病虫害综合治理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