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高中生自主学习数学的能力

时间:2022-09-24 12:44:49

如何培养高中生自主学习数学的能力

学生的学习过程不再是对被动地吸收课本上的结论,而是学生亲自参与丰富、生动的思维活动,经历一个实践与创新的过程.新课改虽然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由于各方面的原因,也存在一定的问题,主要表现在:

1.学习目的不明确,不想学习

有些学生对起码的为什么要学习、为什么要读书认识不够.由于没有明确的学习目标,学习缺乏应有的动力.他们的主要表现为:无成就感,无抱负和期望,无求知、上进的愿望;缺乏自尊心、自信心,学习不好不觉得丢面子,考试不及格也不在乎,没有学习的压力;不想上课或上课不专心听讲,课后不肯花时间复习巩固所学的知识,做作业应付了事,满足于一知半解;缺乏吃苦精神和学习毅力,一遇到学习困难就”缴械投降”.

2.学习方法不正确,不会学习

有的学生学习上虽花去时间不少,但学习效率很低;有的学生没有一个好的学习习惯,学习时间分配不合理,学习中不得要领,缺乏针对性;有的学生学习与社会工作和课外活动的关系不能处理好,常常因工作或活动冲击学习,上课时注意力不能集中,不能很好地排除各种内外因素的干扰,听课效果差,不善于利用身边的学习条件.

上述种种因素互相影响,导致不良循环.造成部分学生综合素质不理想.认真分析上述学生的不良现象,其根本原因是没有明确的学习目标,缺乏自觉学习的习惯、信心、耐力和能力.教师必须指导他们明确的学习方向,教会他们自学的方法和手段,鼓励他们发扬刻苦耐劳的精神,激发他们在学习中产生的火花.有针对性的启发诱导学生的学习兴趣,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自觉学习的习惯和能力,不断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和自信心,让他们看到自已的希望和努力的方向,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如何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呢?首先我们必须知道什么是自学能力,是指一个人较少依赖他人的帮助掌握知识、应用知识的能力.它主要包括独立阅读能力、独立思考能力、以及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自学能力的形成是复杂的、多层次的,需要长期坚持自学,形成习惯.

3.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方法和途径

3.1确定学习目标,养成良好学习态度

立志是成才的第一步,没有一个明确的学习目标,就没有持之以恒的学习动力.高中学生在校期间要根据社会对人才培养的要求和自身的条件,确立明确的学习目标.目标一定就应该全力以赴地追求,楔而不舍地努力,并从大处着眼,小处着手,不断克服学习中的困难,以新的姿态充实地度过学习生活的每一天.要敢于面对,善于解决,而不是放弃.要主动求得教师的帮助,在教师的指导下,在思想上尽快提高对新教材体系的正确认识.明确新教材体系的要求,把握好重点,做好思想转换.,努力走出中学学习的影响下兜圈子的阴影.否则,无论是对学生学习还是对老师教学都带来很大的困难,难以达到教学目的.

3.2在教学中激发学生学习的内驱力,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现在的高中生大部分还是习惯于老师”喂”知识,而不是主动去学,更不用说是灵活运用了.在教学中应该尽量把所学的知识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让学生觉得学有所用,提高他们学习的主动性.通过让学生动手做小实验,亲自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教学中还可以采用成功教学法,在课堂提问中设置不同层次的问题给相应层次的学生回答,并对学生进行及时的指导和鼓励,让他们跳一跳就能摘到果子,尽量让大部分学生都能体会到成功的经验和进步的喜悦,从而更渴望进一步学习新的知识.

4.讲究学习方法,养成良好自学习惯

正确的学习方法,能逐步养成良好的自学习惯.自学的能力与学习意识的变化,是其中最重要的一个方面.在中学时,往往是老师手把手教,学生一步步地跟着学.由于所处的环境与涉及的知识的变化,学习方法正确与否对学习效果有着直接的关系.高中学生要努力寻求一种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切实加强自觉学习的习惯,提高课前预习和课后复习的能力,认真听课和独立完成作业,端正考试态度,积极主动地对待每门课程的考试,以期达到理想的学习目的.教师进行学法指导时首先要弄清学法指导的内容,然后去思考和落实怎样指导.并且教师要结合实际提供可以操作、能够运用的学习方法.如当学生提出问题时,教师的任务是告诉他读哪一本书,或查找哪些资料.针对大面积的学生自学,可以采用指定阅读资料,完成较大型的作业和组织讨论等方法.指定阅读材料的内容要宽一些,要超出教学大纲的要求并且有一定的数量.因为,阅读习惯是自学习惯的基础,是形成自学能力的关键.

5.指导学生自学,培养自主学习能力

让学生学会自主学习,这是教学成功的最高境界.自主学习就是指学生在教师的科学指导下,学生主动参与,自主构建、创造性地获取知识,发展创新意识和综合实践能力的学习活动.教师的科学指导是前提、是主导,学生是学习的主人、主体;学生能动的创造性的学习是教育教学活动的中心,实现自主性发展是教育教学活动的目的.

只有当学生的”学”的方式有了彻底的改变,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课堂气氛活跃,生与师、生与生之间的交流平凡,学习效率明显提高,彻底改变了过去被动学习的状况,学生才会由对知识的被动接受转变为对知识的探究,并逐步提高自学能力.

上一篇:数学知识源于生活 用于生活 下一篇:论在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如何运用效率最佳的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