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教学中钳工技能提升方式

时间:2022-09-24 11:32:22

浅谈教学中钳工技能提升方式

随着中国大机器化产业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市场对技术型工人的需求越来越高,作为主要机械工种之一的钳工也受到了社会的广泛重视。钳工是以手工操作为主的工种,其基本操作技能包括划线、錾削、锯削、锉削、孔加工、螺纹加工、刮削、研磨、测量和各种刃具的刃磨等,这些操作技能要求每个学生都要学会并能熟练掌握。

在钳工技能训练中,应明确训练目的,强调基础训练;加强相关基础知识的学习,提高训练水平;提供正确训练方法,做好示范指导;强化技能训练,训练结合生产实际。

钳工主要从事工件的划线与加工、机器的装配与调试、设备的安装与维修及工具的制造与修理等工作的工种,应用在以机械加工方法不方便或难以解决的场合。其特点是以手工为主,灵活性强、技术要求高,操作者的技能水平直接影响产品质量。按工作性质可分为普通钳工、装配维修钳工、工具钳工等。钳工的基础训练就是基本操作技能训练。钳工基本操作技能掌握得好坏,直接影响学生今后的学习和发展。所以,必须强调基础训练的重要性。每项技能的掌握是学生根据要求经长时间反复练习的结果。但绝不是简单的机械重复,而应在有效的科学训练中进行。将理论知识与技能训练有机结合起来培养学生的钳工技能,使钳工生产实习教学走向科学化、规范化,是摆在每个钳工教育工作者面前的重要研究课题。

钳工技能训练要有计划、有条理,技能的培养关键在于学生长期的练习,但这种练习绝不应是一种简单的机械重复,而应当是在科学的指导下的最优练习法,教师应对整个练习过程进行有效的控制。

强化钳工基本技能的训练,扎实基本功钳工的基本操作技能主要有划线、锯割、锉削、錾切、钻孔、扩孔铰孔、攻丝等,这些动作相对比较简单,容易掌握。通过教师的讲解示范动作要领,使学生由简单机械的模仿到逐渐地熟练掌握。对训练中出现较多的错误要及时发现和纠正,否则,错误动作一旦形成,纠正起来就非常困难。同时基本技能训练要做到循序渐进,先易后难,先简单后复杂,这样才有利于技能的掌握和提高。

(1)加强钳工综合技能训练,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在熟练掌握基本技能后,就要有计划地把各种基本技能有机的结合起来,进行综合训练,培养学生的综合操作技能。教师应根据综合技能训练的内容和要求,制定具有一定针对性的课题练习,这样就可以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注意力,加深对知识、技能的了解与认识,促进学生迅速提高技能。

(2)合理安排练习时间和多样化的练习手段钳工技能的形成要有足够的练习时间和次数。在安排练习时间和次数时既要考虑到有利于技能的巩固,又要避免由疲劳引起的厌倦情绪导致兴趣下降,还要根据各种基本技能的性质和特点,合理地安排练习时间间隔及每次的练习时间长短,同时采取灵活多样的练习方法。

(3)以考级目标化完成钳工基本功训练。钳工的基本操作技能主要有划线、锉削、锯削、錾削、钻孔、扩孔、攻丝等,其中锯割和锉削属于基本功。基本操作技能只有通过大量的练习才能掌握。在基本功训练过程中要注意以下几点:一是实训之初将有关技能鉴定考题告诉学生,让他们清楚哪些是需要掌握的基础技能,用以往毕业生的优秀作品作为标准工件,使学生从感官上更加清晰地了解努力的方向,将整个实训内容目标化。二是让学生通过独立操作训练,发挥能动性,直至熟练运用基本功,再进行钳工多工序加工训练,使学生的专业知识、操作技能不断得到巩固和提高,进而掌握比较复杂的操作技能。三是提醒学生基本功动作的到位程度。如在锉削训练中,让学生认真揣摩锉削姿势,逐步掌握平面锉削时的站立姿势和动作,懂得锉削时两手用力的方法和掌握正确的锉削速度,然后再练习平面锉削技能。

学生示范、学生评判的训练方法,在学生练习一段时间后,将学生集合起来,让学生依次示范,其他学生观摩后作出评判,指出哪些动作不正确、不规范,应当怎样做。这样能加深对所学技能的理解和掌握,纠正不规范动作,克服胆怯心理,锻炼观察能力。

(4)通过综合训练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综合训练的最大特点是在综合性的实训中需要整合运用所学知识与技能,通过有区别的个体思维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在综合训练过程中,采用专题操作练习、创造性练习、项目训练、引导训练、检查验证等钳工训练方法。专题操作练习是把一段时间的技能训练分解成若干个时间段,分别进行各个专题训练,有助于学生集中突破技能难点,对某个操作进行正确的重复加深。创造性练习是让学生自己设计零件的形状,提出对零件的加工要求,然后运用学过的钳工技术进行技能操作完成作品,这样的训练发挥了学生的想象力,提高了学生的能动性。在项目训练中,分给学生指定的项目,引导学生编制出合理的加工工艺,让学生知道如何保证加工质量,达到图纸上的精度要求。引导训练则是教师根据实训的内容和要求,提供具有一定针对性的练习课题,吸引学生的学习趣和注意力。根据训练内容,向学生讲解并示范该项操作要求和具体操作步骤,较复杂的操作要将动作分解后进行。比如,在教授錾削姿势时,首先讲解并示范两脚站立的正确位置,錾子的切削角度及握法,手锤的握法及腕挥、肘挥、臂挥的击打方法等,使每个学生都获得训练的正确方法和实际动作的清晰印象。

由于操作较复杂,训练时将动作分解,待学生熟练掌握后,再将动作完整串联起来检查验证则帮助学生更正问题,如请学生装配拧紧螺丝,然后检测分析零件是否存在应力,分析如何在装配时尽量减小应力存在。在装配过程中,请学生不仅安装时检测零件尺寸,选择配合很好的一对来安装,同时考虑的不只是公差,还要测量形位公差,配合的松紧,哪些是要过渡配合、哪些是要过盈配合等。这种方式在保证高质量完成装配的同时,培养了学生的工作本领,提高了学生的创新意识。

上一篇:例谈地图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有效运用 下一篇: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现状及改良策略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