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科学实验中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

时间:2022-09-24 11:20:28

在科学实验中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

创造性思维是指在思维过程中含有较多创新成分的思维。在教育教学中,开发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已成为每个教师的共识。实验是对学生进行创造性思维训练的重要手段,创造性思维过程包括发现问题过程和解决问题过程,在科学学科中,重视实验教学,优化实验过程,变“验证式”实验为“探究式”实验,大胆放手让学生主动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是小学阶段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主要途径。

一、创造情境,引导学生发现问题

“提出问题往往比解决问题更重要”。这是爱因斯坦从事科学研究的宝贵经验。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是学生学习科学、获取知识的基本能力。判断学生学得好与坏,不仅要看学生回答了多少问题,还要看学生提出了多少问题及问题的价值。科学教学要诱导学生发现问题,主动探索。要树立尊重学生,相信学生,放手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通过实践解决问题的观念。所以教师应精心创设问题的情境,启发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如上《在斜坡上》一课,老师先让每位学生利用圆筒测力计,测出自己铅笔盒在桌面上滑动时的摩擦力,并将学生汇报的结果板书在黑板上;1.5、1.7、1.6、2.4、1.9……“从黑板上这一串数字中,你有什么发现?”学生经过思考后举手发言:“每个铅笔盒的滑动摩擦力大小是不一样的。”“为什么铅笔盒的摩擦力大小会不一样?”“滑动摩擦力的大小跟什么有关?”学生通过动手实验,发现问题,提出了自己的问题,发现了问题就有了探索的目标,学生才会想方设法一步步向目标迈进。只有引导学生自行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才能训练学生良好的研究科学的方法,使学生注重观察和问题之间密切联系,养成在头脑中经常问为什么的好习惯。这是创造型人才的重要素质。也是创造性思维的重要过程。

二、大胆放手,引导学生自行解决问题

1.让学生自己设计实验 提出了要研究的问题,用何种方法探究、揭示,正是训练学生创造性思维的一个契机。学生思维的火花是极其活跃的,智慧也是极为丰富的,教师在教学中就要善于将这些聪明才智开发出来,进行经常性的塑造、训练、培养。让学生相信自己,敢想、善于想,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使学生勇敢地走上自行解决问题的道路。在引导学生自己设计实验时,教师要针对学生的认知水平能力循序渐进地进行。从集体设计一种实验,到每人能独立设计一种实验,再到每人能独立设计出多种实验方法。如《空气的热胀冷缩》一课,在学生研究了固体、液体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后,让学生自己设计实验,证明气体是否也具有热胀冷缩的本领,启发学生用多种材料,设计出多种实验方法。引导学生设计不同的探求科学的程序,是他们进行科学研究的重要过程。只要教师注重了这一环节的训练,他们的创造性思维便会不断活跃,解决问题的能力会不断增强,为将来能探究大自然的奥秘打下良好的基础。

2.让学生自己动手,获取事实 实验是人类认识自然、改造自然的基本途径。通过实验不仅可以使学生获取知识,而且可以锻炼多种能力。只有让学生亲自实验,才能使他们获得比演示实验更清晰、更深刻的感性认识,才能更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创造能力。

(1)为学生提供有结构的材料。教师提供给学生实验的材料,必须经过仔细的选择。材料要简单,能为每个学生开辟一条有趣的探究之路。材料要丰富,让学生有可能通过多样的学习路子去探索。如在研究气体具有热胀冷缩时,我准备了表中每一种所需的材料,满足学生探究的欲望。所以准备有结构的材料,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2)留给学生充裕的实验时间。实验是科研的基本方法与手段,实验需要充裕的时间,目前实验教学中,学生最缺少的就是活动时间。教师讲掉了太多的时间,学生实验、感知的时间就所剩无几,学生就不能自主有效地探究对象,不能按自己的想法解决问题。在课堂教学改革中,就是要割除传统教学中“满堂灌”的弊端,提倡在教师指导下,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活动,自行探索。只有留给学生较充裕的时间,反复操作体会,联想思考,发问论证,才真正提高学生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能力。

(3)让学生自己得出结论。通过观察,学生获得了较多的信息和事实,此时,教师就要引导学生把在探究活动中所获得的感性认识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互相交流,互相启发,互相补充。将获得的事实加以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地加工处理,把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从而自己得出科学结论。如《桥的研究》一课,学生在充分动手实验后,将实验的结果向全班进行汇报,教师板书汇总。然后让学生观察报告的数据,说说你发现了什么,经过讨论后,学生自己得出结论,桥的承受力的大小与桥的形状有关。

三、应用新知,拓展延伸

一个人没有知识就没有能力,学过的知识不会应用也不能形成能力,学生经过努力自行获取新知后,要能应用新知识去判断事物,去解释一些观象,解决一些问题。如学习了水的三态变化后,去解释云、雨、霜等自然现象的形成原因。又如学习了《设计制作一个保温杯》一课后,让学生自己设计制作保温杯,下节课用保温杯带来冰,这样既巩固了所学的知识,同时又解决了实验所需的材料,为下节实验课打下基础。

学习的效果不仅体现在会不会应用,更体现在会不会创造性地应用,当完成教学后,教师要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创造性地应用新知。如学完《杠杆的研究》一课后,可问学生:“司马光看到同伴掉到水缸里,他用石头砸破水缸救出了小孩,你还有没有更好的方法。”引导学生思考,如果利用杠杆撬翻水缸,不仅可救出同伴,还可以保全水缸。使学生真正体会到知识就是力量的含义。同时,激发起学生进行创造性思维的乐趣。

上一篇:如何提高初一学生历史学习的兴趣 下一篇:数学作业批改与讲评模式的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