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语构词法的教学体会

时间:2022-09-24 11:15:47

德语构词法的教学体会

摘 要: 只要掌握构词规律,学习者可在短时间内有效地大量地增加词汇量。在课堂教学中,学习者对其中某些构词法的理解和掌握存在这样或那样的问题。本文运用德语构词法理论,并结合中国高校德语专业课堂教学体会,尝试探索如何让学生了解认识这些规律性较强的德语构词法,以及如何使他们在实际运用中准确地掌握并熟练地使用这些构词法。

关键词: 德语教学 德语词汇 德语构词法

语言体系中,词汇对社会的变化最敏感。构词学就是研究新词构成的规律和模式,以及现存词的结构和语义特征(蔡幼生,1999:424)。构词学研究的对象主要是名词、动词、形容词和部分副词。熟悉语言的构成成分和构词法规则,就可以把新学的东西与已经掌握的东西联系起来,迅速扩大词汇量。

德语的构词法规则基本分为三类:复合法(die Zusammensetzung/ Komposition)、派生法(die Ableitung)和转换法(Konversion)。

1.复合法(Komposition)

把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独立的词结合在一起构成新词的方法叫复合法。因为在德语中,不同词性的词与词的结合是无限制的,所以复合构词法已成为现代德语丰富词汇的主要手段。

如:rot+Wein=Rotwein(红色的+葡萄酒=红葡萄酒)

Eis+Kaffee=Eiskaffee(冰激凌+咖啡=冰激凌咖啡)

从上例可以看出:

(1)复合词的词性和词类由复合词中的第二部分决定,如Rotwein是阳性名词,因为Wein为阳性名词。

(2)德语复合词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名词组成,如:Eis+Kaffee=Eiskaffee

当然,还有由其他不同词性组成的复合词。本文中主要探讨由不同名词组成的复合词类型。

在课堂教学中,学生对名词复合词词义的理解没有很大的问题,但他们经常在记忆拼写名词复合词时出现问题。原因如下:德语名词复合词并不是不同名词之间简单的对接,如:Prüfungsamt=Prüfung+s+Amt,Damenhose=Dame+n+Hose,由此可见,大多数名词的组合并不是两个或两个以上名词简单、直接的拼接,而是在两个名词之间加上如-s-(es),-e-,-n等中缀成分。

《杜登德语字典》对名词复合词中的中缀成分做出如下诠释:德语名词复合词中缀成分的添加规律众多,且每条规律中又不乏一些特例,所以要把所有具体规律连同特例铭记在心是几乎不可能并且是不被推荐的。值得推荐的方法是掌握主要规律,并在平时学习时注意收集实例再加以记忆。

2.派生法(Ableitung)

派生法是德语构词法中除了复合法以外的另一最重要的构词手段,新派生出来的词分为派生动词、派生名词和派生形容词。

如:派生动词:动词stehen(站立)通过添加动词的不可分前缀be,派生出新动词bestehen(通过)。

派生名词:动词malen(画画)的词干mal-加上表示动作发起人的词尾-er,派生出名词Maler(画家)。

派生形容词:动词drehen(旋转)的词干dreh-加上派生能力很强的词尾-bar,派生出形容词drehbar(可旋转的)。

在实际教学中发现,学生比较容易接受派生名词、派生形容词的派生法,因为在这两种派生法中:①所添加的名词词尾和形容词词尾派生性很强,规律性很强,学生易于掌握;②新派生出的词与原词虽然词性不同,但词义相近,学生便于理解并记忆。

如:在名词派生词词尾中,除了-er,还有-heit,-keit等具有较强派生性的词尾,如:krank(生病的+heit=Krankheit(疾病)。在形容词派生词尾中,除了-bar,还有-lig,-ig等具有较强派生性的词尾,如:Glas(玻璃)+ig=glasig(如玻璃的)。

但是学生对动词派生词,尤其是对于添加不可分前缀的动词前缀,学生理解和掌握起来就会有一些难度,主要原因是新派生出来的动词与原词词义差距很大。常见不可分前缀有ver-,ent-,er-,be-,ge-。

如:ver+stehen(站立)=verstehen(理解),ent+stehen=entstehen(出现)。

以此例可看出这些新派生动词在理解和记忆上的困难。那么教师在教学中要在适当的时候提醒学生此类派生动词的存在,另外还要让学生养成一种学习习惯,就是注意收集此类动词,然后把它们集中起来,在例句中学习、理解和记忆。

如:verstehen:Ich kann den Herrn nicht verstehen.

entstehen:Jetzt entstehen immer mehr Einrichtungen für Austauschprogramme.

3.转换法(Konversion)

不改变词的词型,只是从一种词性转换成另一种词性,从而使该词具有新的意义和作用,成为一个新词。这种构词方法叫做转换法。

德语的转换构词法主要是指:

(1)动词转换为名词:如:machen-das Machen。

(2)形容词转换为名词:如:klein--ein+Kleiner=ein Kleiner。

(3)动词分词转换为名词:如:singend--der Singende。

对于所有的德语学习者来说,这三种转换构词法都比较好掌握,尤其第一种转换法是所有学生“拍手称快“的;在第二和第三种转换法中虽然存在必要的词尾变化,但是只要学生在学习一般形容词词尾变化时,把基础打坚实,那么在进行相应的词类转换时就不会出现大问题。

总之,在德语教学中除了要让学生认识、了解这些构词法以外,还要让他们学会掌握这些构词法,这样才可以培养和提高他们的联想记忆能力,以便他们在短时间内大幅度地增加词汇量。

参考文献:

[1]蔡幼生,江燮松.新编德语语法[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9.

[2]张才尧.新编德语语法[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9.

[3]Peter Eisenberg.Duden,Die Grammatik.Mannheim,Leipzig,Wien,Zürich:Dudenverlag,1995.

[4]Ingrid Kühn.Lexikologie.Tübingen,1994.

上一篇:利用真实情景实现学生为主体的高职英语教学 下一篇:立足课本,挖掘教材中的写作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