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部软组织损伤急诊即时美容修复的探索

时间:2022-09-24 11:03:20

面部软组织损伤急诊即时美容修复的探索

【摘要】目的 探索即时美容修复对面部软组织损伤患者的治疗效果和影响。 方法 对我院急诊科收治的498例面部软组织损伤患者行即时美容修复治疗。观察患者6-12月的床上恢复效果和瘢痕生长状况。 结果 美容修复后6-12个月对患者恢复效果进行回访,498例患者均无显著瘢痕增生,面部形态恢复良好。 结论 即时美容修复对面部软组织损伤患者的治疗效果显著,对减少瘢痕增生和剂型的发生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软组织损伤;整形外科技术;即时美容修复

【中图分类号】R543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4949(2014)01-0297-01

随着对整形和美容手术研究的深入,治疗修复过程中产生的问题越来越多[1],对整形结果的争议也越来越受到重视。在面部软组织损伤的美容修复过程中,切实遵循美容外科的原则,避免畸形,减少瘢痕增生,对提高患者的美容修复疗效,减少二次修复痛苦具有重要意义[2]。本研究通过对498例面部软组织损伤患者行及时美容修复治疗,取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现汇报如下。

1研究资料和方法

1.1 临床资料:选取2011年5月-2013年10月来我院急诊科的498例面部软组织损伤患者,受伤部位主要表现在眼周63例,额部99例,鼻部48例,上下唇部50例,面部63例,下额部91例,耳廓及周围48例,面部多处伤患者36例。

1.2 修复方法

1.2.1 伤情评估:通过检查和严重损伤排除,对患者伤情进行评估。通过全身体检,对度主要损伤部位行X线、B超、CT和MIR等检查,排除面部器官和内脏等其他损伤。

1.2.2 麻醉方法:对于面部软组织损伤面积较小者,采用1-2cm1%利多卡因局部侵润麻醉,对于年龄较小或者伴有其他脏器肢体障碍的患者,采用全身麻醉。

1.2.3 清创处理:通过生理盐水、3%过氧化氢液、0.1%洗必泰液等对伤口进行常规消毒,电凝止血法对活动点和出血点进行处理。使污染伤口清洁化,减少细菌环境和感染风险。

1.2.4 修复

大面积创伤:去除细小异物和粉尘颗粒,后凡士林覆盖;单纯裂伤类型:修剪创面边缘,严格对位并缝合较深伤口;挫裂伤:尽可能保留组织;五官附近挫裂伤:尽量遵循原位缝合;小块离体组织伤:应该充分清洗,消毒,归位,缝合;大量软组织损伤:进行局部皮瓣或皮片移植并修复。

1.1.3 术后处理:对伤处进行适当包扎,定时对伤口和血痂分泌物等进行清洗和换药,保持伤口清洁,合理使用抗生素抗感染。

2结果

498例患者均Ⅰ期愈合。随访发现408例普通类型基本愈合,50例擦伤伴粉尘嵌入伤患者色泽恢复正常,40例多面角损伤患者色泽接近正常。

3 讨论

面部是人体的主要暴露部位和重要形象地带,最容易受到损伤的同时也最需要得到美化[3]。因此,对于面部软组织损伤患者,面部创伤美容和修复是十分重要的康复阶段[4]。在多年的临床经验中发现,在伤口冲洗、麻醉中,采用肾上腺素对彻底冲洗和暴露创面上有积极效果[5]。在清创过程中仔细清除异物并冲洗患处,减少感染对修复后减少外伤性瘢痕或纹身等痕迹有重要意义[6]。在伤口整形过程中,要注意尽量修剪美化愈合形状,减少瘢痕宽度,对于及小型的“U”型或平行小伤口,精良化整为零,减少视觉伤痕的存留。在伤口缝合过程中,应尽量精细,分层处理,尽量保持局部平整,小细针线对减少抽线后瘢痕存留有重要意义,同时缝合过程中应尽量保持缝线松紧度适中,避免张力过大造成缝线组织压迫性血液不畅导致局部瘢痕生长[7]。再有,对于包扎而言,伤口在减张包扎压力作用下,有利于抑制瘢痕生长和美化。

4 结论

面部软组织损伤患者接受即时美容修复治疗,对创伤回复和愈后美容修复效果有重要影响,在减少瘢痕增生,提高患者的面部视觉效果上有显著疗效,值得整形外科重视。

参考文献

[1]黄磊. 米昂不浅表软组织外伤的急诊整形外科处理[J]. 临床急诊杂志,2011,4(13):1124-1126.

[2]冯锐. 整形外科原则在外科急诊处置中的应用[J]. 中国美容医学,2010,14(3):369-371.

[3]李文芳. 面部软组织损伤的即使整形[J]. 江西医学院学报,2012,42(5):1161-1162.

[4]黎鳌. 现代创伤学[M].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0,1686-1689.

[8]王洪. 颜面部外伤美容修复106例报告[J]. 中国美容医学,2011,18(9):1242-1243.

[6]李国才. 皮肤软组织损伤的早期整形外科处理[J]. 临床医药实践杂志,2010,15(10):766-767.

[7]王炜. 整形外科学[M]. 杭州: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1107.

上一篇:探讨外科护理中要贯彻优质护理服务理念 下一篇:对中草药免疫功能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