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中物理教学中多媒体的运用

时间:2022-09-24 10:54:23

浅谈高中物理教学中多媒体的运用

【摘 要】多媒体技术将教学中的文字、声音、图形、静态及动态图像与计算机集成在一起,通过信息技术将课本上生硬而抽象的知识传输给学生,改变了以往黑板加课本的死板方式。

【关键词】物理 教学 多媒体

生动的图像、文字注释、参数设置等通过二维或三维的动画形式进行综合处理和输出,显示在屏幕上,并根据课程需要调整图片的快慢、大小等变化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其在直观而鲜明的感性认知中形成概念,能够为理论知识的思维形成奠定基础。

以下通过分析多媒体技术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使用和注意事项,以探讨其具体特点和作用。

一、高中物理教学中多媒体技术的特点

1.在相对较简单的物理知识学习中,通过课本的图片和教师的板书演示及讲解可以让学生透彻地了解其中的原理。但高中物理中有的知识点相对要抽象得多,学生在抽象思维较弱的情况下很难理解,如曲线运动、原子核、核外电子运动等。虽然教材上也有较大的篇幅说明,但是教师在讲解过程中往往要花费较多的时间,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也比较吃力。在这种情况下,多媒体技术就可以起到很好的辅助效果。因此,可以将实验原理用画面来演示,一方面帮助教师更清晰直观地讲解复杂的知识点,另一方面,也加快了学生的理解速度,使他们轻松地学习理论知识和实验原理,而且理解透彻、记忆深刻。

2.传统的教学方法手段单一,讲解耗时耗力,学生也容易觉得乏味而注意力不集中,这样,知识的掌握和学习效率都要受影响。对此,笔者在日常的课堂教学中加入了多媒体技术。当学生反复看过实验步骤的演示之后,也可以自己动手操作实验过程,操作过程中的注意事项可以通过文本框的形式进行提醒,以使学生印象深刻。这样不仅节约了实验时间和实验器材,也提高了学生思考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二、高中物理教学中多媒体技术的具体作用

1.按需展示课件。根据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的不同作用,可分为实验演示型、规律探索型和解决问题型。无论哪种类型的课件,其主要作用都是辅助教学,使用中要在教师的引导下,利用多媒体课件创设物理情景,改善认知环境,帮助教师突破教学上的难点,使学生更好地形成概念、掌握规律。

物理是一门实验学科,实验是得出物理规律的基础,有的实验学校没有条件来完成,或者只能完成其中的几个步骤,这样的实验,学生就不能在实验过程中完整地进行学习和研究,从而破坏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思维连贯性和完整性。如在研究光电效应实验教学时,一般学校没有条件安排每一位学生去亲手操作光电效应测试仪,通常使得实验无法进行,而通过多媒体演示可以很好地解决这一问题,可以使学生比较直观地观察到普朗克常数的测量方法。在没有实验设备的情况下,多媒体演示教学是弥补实验的有效途径。

2.模拟过程,激发兴趣。学生在物理学习中,对抽象思维要求较高的知识点不能很好地理解和把握,为此教师可以在平时的教学中加入多媒体手段,把知识点形象化、视觉化。在讲“原子和原子核”一章中的“α粒子散射实验”时,通常是教师根据图片进行分析、讲解,最后得出结论。教学过程空洞乏味,既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不能很好地阐述本节的内容。但是,通过FLASH制作的模拟演示课件,能非常清楚地显示α粒子轰击金箔的模拟现象及过程。通过多媒体很好地演示了原子中心有一个原子核(atomicnucleus),它占据很小的空间,却集中了原子的全部正电荷和几乎全部的质量,α粒子越接近原子核,受到的库仑力越大,越容易发生偏转。多媒体模拟的实验过程生动有趣,不仅清晰地演示了α粒子的运动过程,说明了原子核的结构属性,也增加了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三、多媒体技术在物理教学中的实际问题

1.在课堂教学中,多媒体技术始终是起辅助作用的,切不可喧宾夺主,完全取代教师的讲解,课堂中的整个学习过程和学习节奏仍需要教师加以整体把握,如在哪一个教学环节中可以最大化地利用多媒体技术,更清晰、严谨地表现知识点等。一些固定的教学模块是不能随意改动的,利用多媒体制作的课件也要突出重点,重难点和简易知识点要有所区分,以免学生一味地观看课件展示,而忽略了真正要记忆和理解的知识内容。这样就达不到提高课堂效率和教学质量的目的。教师在多媒体课件的运用过程中,要根据难易程度不同的情况进行讲解,同时还要加强教学信息的传递,要恰到好处地运用多媒体,这才是每位教师应该在实际中摸索和用心研究的。

2.多媒体教学承载的信息量大,能有效节省课堂板书时间。多媒体课件承载的信息量大是显而易见的,因此,教师应提前准备好教学课件,从而有效地节省教师板书的时间,提高课堂效率。制作多媒体课件从另一个角度来说,也是将课堂板书和演示的时间提前,所以不熟练的教师就要耗费不少的时间来准备,在运用的前期,对教师备课有一定的影响,这也要求教师在软硬件运用的方面多多学习,要做到主次分明,尽量用简洁的画面来说明问题。

多媒体具有传播信息量大、播放速度快等特点,但是使用时切忌将定理的推理过程、解题过程等整页播放,需逐行逐句显示,不能因追求课时速度而将知识点一闪而过。

3.注重相辅相成。多媒体技术是一种教学手段,使用要恰如其分,合理适当。在实际教学中,有的教师为追求形式,搞一些花架子,在一节课上,使用图片、幻灯、录音、电视、电影和计算机等媒体。结果,教师手忙脚乱,学生大饱眼福,课堂上热热闹闹,但教学效果一般。因此,在运用多媒体教学时,应恰当掌握时间,要适当留白,为学生提供一定的思维活动空间和时间,激励学生思维,让他们自己去主动思考,弄懂知识。

如教学“波的干涉和衍射”一课时,在分析完干涉图样的稳定性后,可向学生提出问题:若两列波的频率不同,相遇时会出现何种现象?对此,可让学生应用想象力去想象、推理、讨论,从而得到产生稳定干涉现象的必要条件。

又如,在“玻尔的原子结构模型”一课中,不妨通过CAI设计一个电子绕核旋转的动态模型,模拟出电子云图,告诉学生玻尔理论有其局限性,以激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和学习兴趣,促使其主动思维,真正提高课堂效益。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主导作用、教学法的运用等环节仍是不可取代的,教师只有恰当地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及不同形式的多媒体教学手段,才能真正达到运用多媒体手段提高教学效果和质量的最终目的。

上一篇:浅谈搞好物理实验教学 提高物理学习兴趣 下一篇:物理教学中利用创设情境的方法来提高学生的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