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朱自清散文中独特的艺术风格

时间:2022-09-24 10:40:48

【前言】试论朱自清散文中独特的艺术风格由文秘帮小编整理而成,但愿对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1.结构上的艺术风格 散文本身最大的特点就是它的随性。人们在读散文的时候往往会觉得文中的语句总是东一句、西一句,看起来非常松散随意。但是,再随意的散文也会有一个贯穿全文的主题思想,否则就不能称之为合格的散文,这就是所谓的“形散而神不散”。朱自清的散文也是...

试论朱自清散文中独特的艺术风格

说到现代散文,就不能不提到一个人物,那就是朱自清。朱自清作为我国现代文坛的一位大家,他的散文蕴含着强烈的个人色彩,形成了独具一格的朱自清特色。那么朱自清散文独特的艺术风格又是如何形成的呢?

一、朱自清散文艺术风格的形成

与同时代的很多作家一样,朱自清的散文也带有他所处时代的深刻印记。朱自清开始进行文学创作,就是受到了当时的“”的影响。从那以后,朱自清散文的发展无一不与时代共进退,后来的的低潮、时代的发展、文化的进步以及残酷的现实,都在朱自清的散文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记。渐渐地,朱自清的散文日渐成熟,风格也日趋明显,逐渐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朱自清式的散文。

朱自清散文的艺术风格,从不同角度会有不同的解读。本文主要是从结构、抒情、语言表达等方面来论述朱自清的散文风格。

二、朱自清散文的艺术风格

1.结构上的艺术风格

散文本身最大的特点就是它的随性。人们在读散文的时候往往会觉得文中的语句总是东一句、西一句,看起来非常松散随意。但是,再随意的散文也会有一个贯穿全文的主题思想,否则就不能称之为合格的散文,这就是所谓的“形散而神不散”。朱自清的散文也是一样,在他的散文中往往有着大量的看似毫无关联的语句,但是通篇读下来会发现,他的散文到处都充斥着精巧的构思和缜密的结构。例如在《荷塘月色》中,一会儿叙事,一会儿写景,看似毫无关联,事实上都是为了抒发作者苦闷的心情,通篇下来,就会发觉,整篇文章紧扣主旨,结构缜密,中心突出,作者所要表达的东西也是异常地能够打动人,这就是优秀的散文所必须具备的气质之一。

2.抒情上的艺术风格

抒情也是散文的一大特色。在朱自清的散文中抒情主要分为三类,第一类是借景抒情,如《荷塘月色》中开篇就写道“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作者为了追求片刻宁静而来到了这片宁静的荷塘月色下,为的也只是暂时的忘却,但是作者又不可能真的在这一片宁静的荷塘月色中忘却现实,于是听到树上的蝉声与水里的蛙声,一股愁思猛地袭上心头,不禁发出慨叹,“热闹是他们的,我什么也没有”。这种不宁静的心情和宁静的景色恰恰反映了作者对于现实社会的不满以及对于宁静生活的向往。朱自清通过对这些景色由衷地抒情,让读者深切地体会到了他内心的复杂感受;第二类是借人抒情,如《背影》一文中写到的父亲 “从不放心茶房而决定自己来送”,以及帮助儿子“拣定座位、叮咛嘱托”,亲自去买橘子等一连串的琐碎的小事中表达出了父亲对儿子深沉的爱;第三类是对日常生活事物的抒情,这些看似不经意的生活小事,却在朱自清的笔下散发出浓厚的哲学意味。抒情是每一个散文家都会运用的写作形式,然而,朱自清的抒情则更能够通彻人们的心扉,更能够触及人们的心弦,这也是朱自清散文能够打动几代人的原因之一。

3.语言表达上的艺术风格

在朱自清的散文中,它的语言表达也是独具风格的,概括起来,朱自清在语言表达上主要有以下特点:首先是口语化。在朱自清的观念中,文学创作一定要注意语言的清新质朴,过于花哨的语言反而会显得矫揉造作,于是在他的散文中可以看到大量清新质朴、近似口语化的语言。例如,在《威尼斯》一文中朱自清就写道:“威尼斯并非没有桥,三百七十座,有的是。只要不怕转弯抹角,哪儿都走得到,用不着下河去。”类似这种口语化的表达在朱自清的散文中随处可见。这些口语化的表达不但没有增加散文的市井之气,反而使文章显得清新自然,读了仿佛吸入了纯净的空气一般。其次,朱自清散文中另一大语言特色就是简练含蓄。例如在《春》中有这么一句话“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一个“偷偷”不仅赋予了小草人性化的特点,更能把春回大地、生机盎然的春天刻画得维妙维肖。这样简练含蓄的语言运用也只有朱自清这样的大家才能够驾驭。最后,就是语言的画面感很强。朱自清的散文往往被誉为是“白话美术文的模范”,说的就是在他的散文中,能够通过文字的描述,为读者描绘出一幅优美的图景,让人在欣赏文章的同时,在脑海中也能想象出一幅美丽的画卷。例如在《荷塘月色》中朱自清就把“田田的叶子”比喻成“亭亭的的裙”,这样刹那间,荷塘里的叶子就仿佛跃入人们的眼帘。朱自清是如何做到“文中有画”的?归根到底在于他平日里对生活中的点点滴滴细致入微的观察。只有观察得到位,才有可能把自己所观察的很多细节部分通过语言文字表达出来。

事实上,凡是获得伟大成就的作家,都具有自己鲜明的写作特色。朱自清作为

上一篇:浅论“室内作者”与20年代小说的“硬写”问题 下一篇:浅论《金光大道》中的乌托邦色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