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如何提高现代文阅读教学质量

时间:2022-09-24 07:57:17

浅析如何提高现代文阅读教学质量

摘要:阅读是语文学习的核心,但仅仅是课堂上的阅读和对课本的阅读是很不够的,作为语文教师不但要搞好课堂阅读教学,培养学生阅读的兴趣并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更要积极地组织学生参加课外阅读,扩大学生阅读的广度和深度,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使他们的兴趣、特长、才能都得到发展。

关键词:提高 语文 阅读 教学

《语文课程标准》的总目标提出:“具有独立的阅读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能借助工具书初步阅读浅易的文言文。九年课外阅读总量应在400万字以上。”并且对每一学段的阅读都提出了明确要求。

要全面实现课程目标,教师在课程改革中就必须摒弃以往的教学观念,树立与时展相协调的语文阅读观。在语文教学实践中要重视阅读能力的培养。我认为可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兴趣的培养,贵在激发。诗人何其芳说得妙:“去以自己的火点燃旁人的火,去以心发现心。”它可以是通过课文自身的美诱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在学朱自清的《春》时,学生们非常喜欢读,真正的原因在于作者描写客观景物时融入了自己的感受,作者采用比喻、拟人、排比、联想等多种艺术手段,描绘出了一幅美妙的图画,同学们为这自然美、语言美所叹服,而且深受感染。也可以是领略代表作的美来培养兴趣,如鲁迅、冰心、莫泊桑、马克・吐温等,在介绍他们时,同时要介绍到他们的代表作,先给他们讲这些作品的故事梗概及其之所在,他们就会自觉地读。这样有助于学生深刻理解课文内容,了解作家创作风格|、语言特点,还可以在活动中培养兴趣,如朗诵会、演讲会、游戏,让学生都有在众人面前表现自己才华的欲望。在活动中自我构建与自我表现得以满足,使学生产生愉快心境,进而又促使学生通过阅读去思考,去构建。

二、掌握阅读方式,提高阅读能力

常用的阅读方式有:略读、精读、速读、跳读。略读是人们常用的一种阅读方法、只须略观大意,知其梗概就可以了。目的是为了上下文的关联,去推断其意义。对于一些不懂的问题,只是在文中无关大局,就可以不予理睬,略读要善于从长句中抓到主干,还要善于根据文体特征去追寻文章的脉络;精读,是在广泛阅读的基础上,选择重要的内容反复研读,仔细琢磨,以便深入理解,领会实质,精读必须逐字逐句地读,要看注释,查工具书,查参考书,先弄懂字句,再通篇复读。明了中心大意,再抓住重点,进行深入探讨,求得对文章主旨和写作特点的透彻了解,在精读时,应给自己提出一些具体要求。如写提纲,编卡片,做笔记,写心得,提出疑问等。略读与精读互相联系又有区别。略读着眼于广度,主要目的在于扩展眼界,扩大知识面,加快积累知识的速度。精读着眼于深度,目的在于透彻理解,提高吸收知识的质量。略读是精读的基础,精读是略读 的深化;当代科学文化发展迅速,生活节奏加快,而每个学生用来学习读书的时间并没有增加。为解决这个矛盾,就要提高阅读能力,特别是提高阅读速度。读得快,知识、信息才能吸收得多,其中要注意三点:(1)学会正确默读,默读时注意力高度集中,不要因干扰而分神,尽量减少回视和重看的次数。(2)学会一目多行的方法,就是把逐字逐句地阅读与逐行逐段地阅读结合起来。(3)养成定时阅读和限时阅读的习惯。每一段速读不宜过长。迅速看完,迅速作“尝试回忆,以此调节而消除疲劳,提高阅读效率;跳读是专门寻找所需材料的阅读法。它不管全文意思如何,只要知道所找材料的类属或所处的位置,找到就行,对全文意思如何,只要知道所找材料的类属或所处的位置,找到就行,对文章不必从头至尾通读,而是抓主弃次,只选读某些章节。对上述的几种阅读方法,有的可交替使用,要根据不同的人和不同的目的来决定。

三、变随意性阅读为有目的性阅读

初中生阅读文章,有的只看精彩片断,或只盯住某些情节。所以,作为教师,把学生带入神圣的书的殿堂,只能算是远征的思想。那么,怎么变随意性阅读为有目的性阅读呢?首先应当培养学生具有塌实的读书作风。在读书过程中,要重视勾画,在精彩的片段和重要的内容处作旁批,还可以提出自己的看法,带着问题写读后记,在课堂教学中,应把课堂改为以学生为主,教师为辅的新型培优基地。即提高一种能力服务,或提高鉴赏能力,或提高分析能力,或提高归纳能力,或提高思辨能力。根据语文教材的特点,设置阅读题,可以是对某词某句的深究,可以是对某些段句与句之间的分析,可以是对人物心灵的挖掘,也可以是对主题的怀疑。让学生在这学与思的海洋中去翻书,去感觉语言的魅力。整个课堂或基本上不作长片篇的分析,或小组讨论,或大组讨论,或个人发言,或表演形式,或绘图形式,或填空形式,或写读后感形式。

四、重视课外阅读的指导

自古以来,教育家们就十分重视课外阅读。课外阅读不仅是课内阅读的补充,而且对课内阅读会起到强化和促进的作用。同时,学生在大量的、多种方式的课外阅读实践中反复运用课内学到的阅读知识和方法,就能逐步形成较强的阅读能力。课外阅读的自由性强,教师要根据学生的情况,进行认真的指导。

①有目的有计划地推荐读物。要给学生推荐那些思想内容健康、能鼓舞学生上进、语言文字规范堪为楷模的读物。读物的内容和形式,尽可能与课文有联系,使课内课外相互促进,同时要适合学生的年龄特征、心理特点和阅读水平。读物的种类和类型尽可能要广泛多样,使学生广采博收,扩大知识面。

②及时检查评比课外阅读的成绩。其形式大致有:调查统计阅读篇目、字数、笔记、卡片等;举行阅读竞赛、读书报告会、经验交流会等;展览优秀的读书笔记、卡片、经验,评比表彰课外阅读积极分子。

③有针对性地指导阅读。针对不同的阅读内容、目的和水平,教师要采取不同的指导方法。如集体指导,个别性指导,指导写读书笔记等。

总之,通过语文阅读教学的系统、科学的训练,最终使学生的阅读能力得到逐步的提高。语文教师在阅读教学过程中必须牢固树立“以阅读为本,以学生自读为本”的阅读教学思想,坚决克服目前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阅读教学不阅读、尤其是不让学生阅读的弊端。

上一篇:中学数学教学中理念举措 下一篇:浅谈中学英语教学素质教育观念的树立和实施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