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下生物教学中怎样培养学生品质

时间:2022-09-24 07:17:33

新课标下生物教学中怎样培养学生品质

摘要:“高中生物新课标”在理念上发生了显著的变化,提出了四个任务:提高生物科学素养(核心任务)、面向全体学生、倡导探究性学习、注重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倡导探究性学习”的理念,并要求学生在新课程的学习中应以探究学习作为主要的学习方式之一,把科学探究能力作为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一个重要方面。这一系列的要求,对我们教师在教学实施方面提出了许多新的挑战和新的期待。所以,在生物教学中必须注重培养学生自主性的学习品质。

关键词:新课标 学生品质 生物教学

传统的课堂存在着许多弊端:课堂教学中许多教师把教材的内容当做金科玉律,把教参当做颠扑不破的真理;教学过程是“教案剧”的演练,缺乏生成,没有根据教学对象因材施教;教师注重的是知识的灌输,忽略了课堂的生动性、忽略了学生多种智能的培养;课堂上缺少真正的互动,多的是以“讲台”为中心的问答,探究性、反思性的教学更少见。

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改变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提倡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交流合作的学习态度……”。这要求课堂教学必须:是情感的课堂,要唤醒学生的学习欲望;是能动的课堂,要学生主动参与,自主学习,师生互动,共同探讨;是开放的课堂,要把课堂外延扩展到社会大舞台,改变以往单一的课堂内授课;是现代的课堂。也要求教师:把微笑带进课堂,把激励带进课堂,把趣味带进课堂。

生物课堂教学必须注重培养学生自主性的学习品质、创造性的个性品质,努力使学生成为课堂中的主人,全面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充分发挥他们的自主性,那么如何培养学生自主性的学习品质呢?

一、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营造民主的课堂氛围

创设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培养学生自主性学习品质的基础。新世纪呼唤着新型的师生关系,这种关系要求教师的权威从此不再建于学生的被动与无知的基础上,而是要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创设宽松、和谐的教学环境,使学生能够主动参与,自主学习,从而发展思维。课堂教学是教师与学生的双边活动,教师在课堂中始终要以学生为主体,甘愿做人梯,做幕后“导演”,把学生推向生物教学的舞台。

一个平等、和谐的积极的课堂环境,才能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构建学生自主的课堂教学环境,关键一点就是学生要有足够的情绪安全感。要使学生形成自主学习心向,教师就应该尽量满足学生的需求,营造民主、和谐的良好氛围。只有这样,学生才会以健康的心理迎接挑战。课堂上,教师要积极维持平等、融洽的师生关系:语态要亲切自然,对待学生充满期待和关怀;与学生协商学习任务而非强下指标;对学生的错误应更多的是分析而非冷漠地批判,要进行积极评价,鼓励质疑。学生在这样的环境中,敢想、敢说、敢质疑,充满自信地学习。

二、善于运用言行表情,鼓励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

学生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主体意识的形成和主体参与能力的培养。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中善于运用言行表情,一个善意的眼神,一句赞许的话语,一番精彩的开场白,都能鼓励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课堂中时常用赞许的话语鼓励学生,如“老师也有同样的想法”“老师觉得你的观点有一定的道理”等等,增进与学生的感情,使每位学生时刻感觉到自己是课堂中的主人。

三、课堂中设计多种参与方式,培养严谨的科学学习习惯

在课堂中十分注重学生的自主参与,通过独立学习、小组讨论、集体评议、师生交流等多种教学手段,使自己发挥组织者、指导者的作用,多让学生各抒己见,多听学生意见,与学生配合,达成思维共振与感情共鸣,努力为学生创造自主学习的机会。组织学生讨论、交流、探究为了开阔学生的思路,进一步调动学生。

总之,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推行和生物新课标的贯彻落实,教师应加强学习新理论,接受新观念,从传统教学中解脱出来。教师应该最大限度地把课堂还给学生,相信学生,让学生讨论、活动,多让学生想、多让学生做、多教学生学习方法和分析解决问题的方法、多培养学生学习生物学的兴趣、多树学生的自信心,让课堂更加关注学生的发展,培养学生自主探索问题和独立思维的能力,为学生终生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作者单位:江苏省上冈高级中学高二年级生物组

上一篇:构建和谐校园点滴谈 下一篇:如何在高考美术教学中渗透艺术素质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