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立学院考试管理的探索与实践

时间:2022-09-24 06:25:39

独立学院考试管理的探索与实践

考试是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环节,是检验教学效果评价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也是激励和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的重要途径,考试管理是保证考试正确实施、充分发挥功效的关键。良好的考风是优良学风、校风的前提。目前,独立学院考试管理中存在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要保证教学质量,形成良好的考风、学风、校风,就必须加强考试管理,根据当前考试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不断探索切实可行的解决办法,通过有效措施提高考试效能。

一、当前独立学院考试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考试目的有偏差

目前,独立学院学生考试的目的很大程度上还仅停留在表层,许多教师认为考试是为了对所教课程的一个了结;学生认为考试是为了获得成绩,取得学分;考试管理者关心的是学生的及格率、平均成绩,仅把考试看成是学生取得成绩、学分、奖学金、三好生、优秀学生干部、毕业证书、学位证书的评判依据。片面地看重分数,忽视考试的真正效用,致使教师在考前划题目、圈范围,学生考试时不惜违纪作弊,屡禁不止。

2.考试内容片面

试题内容一般局限于教材和教师讲稿,覆盖面窄,不科学。只注重对学生书本理论知识的考核,忽视对体现应用型本科培养特征的工程实践能力和技术应用能力的考查,强调知识的机械性记忆,忽视知识的综合运用、科学思维与创新。不能正确发挥考试的引导作用,造成学生不注重平时的认真学习,不重视对知识综合运用,仅靠考试前突击,通过机械性记忆来应付考试。

3.考试形式单调

目前,独立学院的考试形式存在“四多四少”现象,即理论考试多,技能、操作、实践考试少;闭卷、笔试多,开卷、口试、论文和其他考试形式少;期终课程结束性考试多,平时、期中测验少;集中统一考试多,个性化考试少。考试形式单一、不合理,不仅不能正确反映教师的教学效果,而且不能真实测试出学生综合能力与素质的提高,制约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创造性。

4.考试后管理不规范

教学过程一般以学生考完试,教师阅卷、评分、上报学生成绩、试卷归档为结束标志。管理部门、阅卷教师和学生都只看重学生考试的分数、平均成绩、及格率,忽视对考试管理、试题内容、考试成绩的分析与总结,导致管理部门不能及时发现问题,及时总结经验、教训,改进工作方法,提高管理水平;教师和学生不能及时发现教与学的存在问题,进而有效改进教与学的方法。重成绩、轻分析,考试的检测、反馈、督促、评价功能得不到应有的发挥。

二、产生考试管理问题的主要原因

1.评价标准不准确

独立学院评价学生的标准不准确主要表现在:一是承袭传统的以知识为中心的评价标准和方法,片面的以知识为中心的评价标准和方法必然导致应试教育,导致培养的学生创造力较差,社会责任感不强,社会生活能力较弱[1];二是缺少适合本三层次的人才培养质量标准,独立学院属于本三层次,学生录取分数低,文化基础差,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但由于办学时间不长,加上受母体高校的影响,特别是学生要拿母体高校的学位,学生的评价标准拔高现象严重。

2.评价体系不科学

独立学院考试评价体系不科学主要表现在:第一,考教未完全分离。大部分考试通常由任课教师命题,命题的内容受教师的讲课内容、个人偏好、与学生的感情因素、学院对学生成绩及格率与分布的要求等影响,使命题失去应有的公正、合理。第二,对兼课教师的教学质量评价与约束不到位。独立学院的师资紧,一般教师来源于三个方面,一是母体高校,二是自身招聘,三是其他高校与企事业单位。目前,骨干教师都来自母体高校,由于他们除了承担独立学院的教学任务,还在母体高校承担本科与研究生教育、科研任务,往往在独立学院教学上投入精力不足,这也会使他们放松对考试的要求。而兼课教师编制不在独立学院,独立学院对他们教学质量的评价与约束往往比较困难,缺乏好的方法。第三,在实践教学环节上投入精力不足,实践考核缺乏科学合理的方法。第四,考试后管理工作不实。考试结束后,管理部门关心的是教师上报的成绩与归档试卷的及时性、规范性,是不及格学生的补考、重修,对各门课的考试情况进行的分析、评价不深入。

3.考试组织与制度不健全

由于独立学院的办学时间短,缺乏科学规范的体现本三层次特色的考试管理制度,加上少数办学者只注重办学的经济效益,过分强调管理人员的精简,管理队伍匹配不齐,考试的组织与制度得不到保证。缺乏科学规范的考试管理制度,人手紧,任务重,加上兼管考试工作的人员一般都是刚走出校门的大学生,管理经验匮乏,致使管理人员整天疲于应付日常管理工作,没有精力对考试管理进行深层次分析、研究,考试管理工作不规范。

三、加强考试管理的对策

南京理工大学泰州科技学院是一所新机制、新模式的独立学院,办学伊始,我院主要从以下几方面来加强考试及考试管理。

1.转变教育思想,更新考试观念

独立学院要彻底摆脱应试教育的影响,实现从偏重知识的应试教育向以知识为基础、能力为关键、素质为核心的素质教育转变,考试观念必须更新。第一,改变传统、单一的知识评价方法为综合评价,逐步树立能力评价、发展评价、潜能评价的观念。第二,弱化考试的选拔作用,从“人人失败”的选拔、淘汰考试,转向“人人成功”的补正、救失考试。第三,辩证看待考试的效能,考试是检测教与学效果的重要手段,但具有主观性、片面性,受命题人、阅卷评分人以及考试的题目设计、内容选择等影响,仅凭一张试卷不能全面客观评价学生的综合素质,不能全面代表教师教与学生学的真实水平。

2.建立健全考试的组织与制度

成立考试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的成员包括主管教学的副院长、教务处处长、学工处处长、各系(部)主任等,主要职责是研讨并制定考试管理的有关规章制度,检查各部门考试的准备工作,对考试进行巡视、监督,对违纪作弊学生的申诉作出裁定,领导和组织考试工作的会议与评估等。

成立考试中心。考试中心接受教务处的领导,其主要职责为:第一,制定和落实考试管理的有关规章制度;第二,组织各类校内、校外考试。校内考试指课程结束性考试,校外考试包括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计算机等级考试、普通话测试等技能测试及资格证书考试等;第三,管理考试的各个环节;第四,组织和实施教考分离;第五,负责试题(卷)库的建设与管理;第六,组织考后考试质量分析与评估;第七,进行考试研究工作,努力提高考试工作的管理水平;第八,接受师生的咨询等。

建立健全考试管理制度,规范考试管理。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办学伊始我院就制定了《考试管理工作条例》以及与之相配套的《考场规则》《监考人员守则》《巡视人员守则》《学生考试违纪处分条例》《考试评估细则》《学生考试申诉与查分办法》等一整套行之有效的规章制度。其中《考试管理工作条例》对考试的科目、命题、考试的时间和方式、考试的组织与实施、阅卷、成绩的评定与上报、文档的保存、缓考、补考、重修、提前选修等都作了详细规定。

3.加强考试命题管理,确保试卷质量

命题是考试工作的基础和关键,为了保证命题的科学、合理性,我院切实加强了考试命题管理。第一,编写考试大纲。组织教师根据课程教学大纲,编写考试大纲,使命题有依据,复习有准绳。第二,严把试卷审核关。试卷实行双审制,即试卷必须通过独立学院和母体高校相关课程负责人的二次审核,确保试题的题型、题量、难度、广度和区分度。第三,积极推行题库出题。加强对通识教育基础课程的题库建设,积极推行计算机随机形成试卷的命题办法,减少命题的人为因素影响。

4.加强考试过程管理,严肃考风、考纪

加强考试过程的管理。首先,考前动员与培训认真、到位。做好考前的动员与培训是考试工作的基本保证,在每学期期终考试前四周,考试领导小组都组织各管理部门和系(部)召开考前工作会议,统一布置全院考试工作。通过张贴醒目的宣传标语、召开主题班会、组织学生考试诚实承诺等活动,在全院营造严肃、健康的考试氛围。对所有监考、巡考人员进行认真培训,重申考试工作的要求与操作规范。 其次,监考与巡考严格、规范。监考人员严格按规范操作:考前清场,学生带证件参考,学生座位号随机排列,最大限度利用教室,提醒学生考试注意事项,加强巡视,主动避免学生违纪、作弊;巡考人员恪尽职守,不仅检查学生的考试纪律,而且检查监考人员的监考情况,发现问题及时处理。最后,从严、从快处理违纪、作弊学生,以警后效。

5.适应素质教育,加强考试改革

第一,改革考试内容,突出能力培养。考试命题应以能力为主线,突出应用性,考试重在考查学生对基本知识、基本理论的理解和掌握程度,而不是死记硬背;考试应突出考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综合运用和创新能力,而不是照搬照抄,对知识的简单再现。命题时要减少客观题,适当增加主观题,表现在题型上,要减少选择题、填空题、判断题以及名词解释,增加论述题、案例分析题、计算题等的比例。加大对学生实践技能的考核力度,将理论和实践分开考核,对理论和实践不能分开考核的课程,应增加实践环节在总评成绩中的比重。

第二,改革考试形式,实行多元化考核。考试的形式主要有笔试(闭卷、开卷和半开卷)、口试、论文、实验操作以及课程设计(综合性作业)或几种形式相结合。考试的形式应根据课程的性质与要求,根据课程的安排与师资状况等具体情况而定。对时间紧、师资紧张、理论知识的理解与记忆要求高的课程考核主要以笔试为主;对语言表达、临场发挥要求高的课程考核主要以口试为主;对动手和技能要求高的课程考核主要以实验操作为主;对文科性质的课程主要以论文或论文与笔试相结合的考核形式;对公式多、应用性强的课程考核倡导采用半开卷的考核形式,即学生可以携带一张纸进入考场,纸上可以记录自己认为与考试有关的基本公式等,考试时可以参考[2]。

第三,改革监考办法,试行无人监考。传统考试监考制度的最大弊端是对学生的独立人格缺乏真正的信任和尊重,往往会造成学生的逆反心理,造成监考愈严格,考纪问题愈多。为此,我院改革监考办法,平时和期中考试时,在考风考纪优秀的班级中试行设立无人监考考场,结果表明,无人监考让学生的独立人格得到充分尊重,激发了他们的集体荣誉感和主观能动性,不仅无人监考考场的考纪没有变差,而且鞭策了考风不良班级,促进了考风建设。

第四,改革成绩评定方法,突出过程管理。根据本三学生的特点,将学生成绩考评分为平时考评与期末考评两部分,适度提高平时成绩在总评成绩中的比重,根据课程特点,将平时成绩的比例一般控制在30~50%。提高学生平时成绩的比重,并不是放松对学生的要求,而是改目标考核为目标考核与过程考核相结合,变一次性考核为多次考核,除了有期末考试,还有期中考试、平时测验。平时成绩的考核要求教师做到不仅抓学生的出勤率、到课率,而且抓学生的听课认真程度与听课质量,不仅记载学生的出勤、作业情况,而且记载学生的课堂提问与课堂笔记情况等。

6.加强考试后管理,做好考试工作评估

考试后管理主要包括:规范阅卷、登分、核分、查分;考试成绩分析;考试试卷分析;试卷归档;考试总结与反馈以及考试工作的评估等六个方面。我院规定由两位及两位以上教师任课的课程一律采用流水式阅卷、登分、核分,由系(部)、教务处与督导组两级随机抽查的办法查分。要求任课教师在考试结束后切实做好考试成绩与试卷的分析,不仅要分析学生的成绩分布,分析试题的内容,分析学生的失分点,而且要及时与学生沟通、反馈,并总结经验与教训,制订改进措施。对学位及专业主干课程还要求课程负责人按规定牵头做好试卷的难度、信度、广度、效度、区分度的分析。要求所有各系(部)和考试中心在考试后及时进行考试总结,不断改进考试工作方法,提高考试效能。

参考文献:

[1]王夏莲. 马克思关于人的发展理论与我国高校的素质教育[J]. 安徽农业大学学报,2000(2).

[2] 曾名勇, 等. 构建多样化的考试模式培养高素质创新人才[J]. 中国大学教学,2005(10).

上一篇:高校师德失范的理性分析 下一篇:关于高校学科专业结构调整问题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