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物概念探究式教学模式初探

时间:2022-09-24 05:49:00

初中生物概念探究式教学模式初探

摘要:文章对初中生物概念探究式教学模式构建的背景、原则、流程等进行初步探索研究,以实现初中生物新课标中对“关注重要概念”学习的要求。

关键词:概念探究;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633.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2)36-0078-02

一、模式构建背景

新课程改革强调教育要全面提高学生科学素养,实施的基本途径是优化课堂教学。课堂教学模式研究是优化初中生物课教学的一种具体手段。探索课堂教学的新模式,使其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让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生动活泼,积极主动地全面发展,是生物课在课堂教学中落实素质教育的方向。通过合理的教学模式设计,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增强师生的合作意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为学生搭建自主学习的舞台,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二、模式构建理论依据

关注重要概念,是初中生物新课程标准给课堂教学提出的新要求。生物新课课型中包含的概念探究式教学模式,就是以掌握生物科学概念本质的过程为主要目的课程的学习。生物课中的概念,是反映科学现象本质过程的内容,是对科学现象本质的认识。本课型的主要特征,是通过尝试根据现象不断提出假设与验证假设的过程,学习和掌握该现象的关键特征,并运用关键特征对现象的本质进行描述。在对概念探究式教学模式进行的探索中,主要受到皮亚杰建构主义教学理论的指导和启示。皮亚杰认为知识既非来自主体,也非来自客体,而是在主体与客体之间的相互作用过程中建构起来的。一方面,新经验要获得意义需要以原来的经验为基础,从而融入到原来的经验结构中,即同化;另一方面,新经验的进入又会使原有的经验发生一定的改变,使它得到丰富、调整或改造,即原有的经验发生顺应,这就是双向的建构过程。

三、概念探究式课堂教学主要遵循的教学原则

1.学科性和科学性原则:生物学科中的概念、理论系列,以及通过它们所构成的理论体系,有较严格的学科界定。

2.针对性和目的性原则:概念课教学应深入浅出,必须是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的范围内能够理解的,与学生思想感情相通且不能超越学生的认识能力,也不可和学生的兴趣需要相悖。教学过程中突出教学内容重难点。

3.简明性和启发性原则:体现出对学生的尊重态度;要体现新旧知识的联系,尽可能把抽象的概念具体化,使深奥的道理形象化;要能引起学生合乎逻辑的思考问题。

四、分析课型特点确定直观教学策略

在概念课课型中,较常使用直观教学策略,在优化概念课课堂教学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直观教学策略指在教学过程中利用和借助实物、图片、模型、标本、动作、语言和电化教学设备等进行具体形象的教学,让形象由静变动。它符合初中学生形象思维占优势的学习特点,有利于学生建立清晰、明确的概念,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理解和记忆,增强直观效果。

理论认为,由于年龄特点,初中阶段的学生学习中,直观形象和表象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即形象思维占较大的比例。它是最基本的初级认知过程,是以语言文字表达出来的概念为思维对象的抽象思维和其他各种思维方式的基础,各种与创造力相关的思维其形成和进一步发展都依赖于形象思维的支持。因此直观形象的教学利于激发学生各种思维的积极活动和发展,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五、模式体系流程框图

概念探究式教学模式的主要结构是:教师提供资源材料引导学生产生求知欲以实现概念引入,接着教师启发指导学生观察分析实现概念获得,最后在教师指导下学生能举一反三运用和巩固概念。直观策略在教学过程各阶段中起着不同的作用,或用来帮助直观感知引入;或用来帮助总结分析;或用来帮助清晰示范操作;或用来做清晰引导。可用于新课的起始阶段;用于引导学生提出问题;用于突出教学重点;用于突破教学难点;用于巩固知识。

1.教学流程框图:

2.模式流程应用解决教学实际问题。下面以北师大版《生物学》八年级上册第三章第三节《细胞通过分裂而增殖》作为案例,分析概念探究式教学模式各教学流程的具体运用。本节主要是与学生共同研究两个问题:细胞为什么这么小?细胞怎样保持较小的体积?通过学习让学生获得细胞分裂的科学概念。

直观导入:激趣引题,联系学生已学习的知识,结合图片,直观而形象地提出问题“大象和老鼠谁的细胞体积大”引发学生的思考,使学生饶有兴趣地投入到新的学习情境中,同时也引出问题:细胞为什么这么小?实现概念引入。

引导学生思考、提出假设,引出“研究细胞体积与表面积的关系”活动。演示将方块模型拆分,总体积不变,表面积增加;红墨水浸泡的大小萝卜块的演示实验模拟细胞膜与外界的物质交换,直观而形象地放大了细胞大小与物质交换的关系,强调教学情境,实现概念传递。

设计引导问题,学生通过小组讨论,理解细胞体积较小与物质交换的关系,进而引出细胞如何保持较小的体积的问题。对此学生容易想到细胞可以一分为二,即通过细胞分裂的过程完成。实现抽象加工帮助清晰地逐步形成、获得概念。

情境巩固阶段则通过课后练习题、小资料等,对已形成的概念进行强化巩固,以实现举一反三的运用和实际问题的解决。在概念获得的基础上理解细胞分裂的意义,进一步巩固细胞分裂。

六、模式实践的效果及认识

初中生物课堂有许多生物学基本概念。概念探究式教学模式用于课堂教学实践一年多来,不断改进,使其更适应实际课堂教学。实践证明,模式的使用提高了课堂的效率,直接关注重要概念教学,符合新课标的要求。同时,也让教师的教学语言变得更加精炼,也减少了学生的视听疲劳。学生由感性上升到理性认识,对概念的理解记忆更加深刻,也减少了复习阶段的浪费性重复。

值得我们思考的是,初中生物概念探究式教学模式如何更广泛的应用于新课的教学中,让其价值实现最大化。这需要我们更深入地解读教材,理解每一节的内涵,将“概念”广义化。

参考文献:

[1]张广斌.中学生物教学[M].西安: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2]刘恩山.中学生物教学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上一篇:试论语文阅读教学策略 下一篇:浅谈历史学科趣味记忆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