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提高数学教学效果

时间:2022-09-24 04:48:56

浅谈如何提高数学教学效果

【摘要】课堂是学校教学的主阵地,数学教学的主要目标都必须在课堂中完成,因而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果是我们不懈的追求。通过这几年努力的探索,反复的实践,我对提高如何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果有了一些全新的认识。

【关键词】数学;教学;效果;新课程;改革;能力

一、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新课程改革后,我们在很大的程度上忽略了对学生计算能力的训练。虽然我们在教学中关注学生的主体需要,顺应学生的自我发展,鼓励学生的个性,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和自我探究的学习能力。但是学生的计算能力却让我们担忧,一种错误的思想认为计算没有什么的,有计算机嘛。其实不然计算是学生的一种综合能力的表现。

要想提高计算能力得先从口算下手,所谓口算就是不借助计算工具,主要依靠思维、记忆,直接算出得数的计算方式。由此可见,口算不但是计算、简算、估算的基础,而且口算更是一种综合能力,它对学生的注意、记忆、逻辑思维,提出了一定的要求,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记忆能力,提高学生全面科学的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合理地分配注意力,提高学生的逻辑推理、合理计算的能力。

我一般在每堂计算课前3钟进行口算训练,口算的内容尽量与本堂课的教学内容有关,训练的方法多样化。例如:视算训练、听算训练、抢答口算、口算游戏、“对抗赛”、“接力赛”等等。用孩子喜爱的计算游戏来提高他们大脑运算技能,从而提高孩子的速算技能。只要你持之以恒,坚持不懈,日积月累,天天练,分年级、分阶段地进行口算训练。各年级各阶段形成“口算训练一条龙”,会使学生对口算日久生情,而后游刃有余。

口算要克服粗心,在课余,尤其是考试后,我常听到有些学生、家长、老师说:‘知识是掌握了,就是太粗心了,以后改了就好了。”好像老师们也只注重方法的训练,学生和家长也不把这粗心当成一回事,这个粗心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应该怎样改正,可能没有很好的探究过。其实口算能力薄弱是学生计算能力差的最关键也是最重要的一个原因,书写方面的习惯和速度、口算基础、简便方法的运用、心理因素都是影响学生口算能力的重要原因。所以我认为“粗心比无知更可怕”,因为无知的东西容易学,可粗心的毛病很难克服。就拿一些学生来说吧,他们常犯一些低级错误,什么4+7=10,3+6=8,3x6=12甚至有时把符号、数字都抄错……这些所谓的“小错误”常导致他的“大错误”。

二、要有针对性地进行练习

这主要是针对中、差生。每节新内容过后,总有些知识,部分学生没有弄懂,就要通过一些针对性的练习,对这些知识进行巩固。比如在教学了“角的初步认识”,学生对角的特征、有哪几种角还有些模糊。我就经常问一问:“角有些什么特征啊?有哪几种角啊?怎样区别这三种角啊?”学生用口说一说、用手比一比:一只手平放、一只手竖着,这样就成了一个特殊的角‘直角’,把竖着的手向内、外慢慢倾斜,不就变成了钝角、锐角了吗。变着花样几次练习后,学生就都能掌握了。

练习要突出重点,要在知识的联结上动脑筋、下功夫;在学生理解与掌握知识的关键上抓突破。例如:教学“两步计算的应用题’时,主要矛盾在于分析数量关系,找出中间问题,所以教学中要集中力量进行审题,分析数量关系和找出中间问题的练习。如:“食堂原来有大米50千克,又买来4袋,每袋重100千克。食堂一共有大米多少千克?”

分析:题中所给的数量关系

一共有大米多少千克?

从上图可知道要求一共多少千克大米,就必须知道原来大米有多少千克和买来多少千克,原来的已知,买来的未知,是这道题的中间问题。即100x4=400(千克)。中间问题解决了,最后的问题迎刃而解。

我班刚教到三位数除以两位数的时候,我每天在黑板上出三道学生错得多的题,让学生练习。几天过后,可能只有两、三个学生掌握差一点了。

三、合理设计练习题。巩固已学知识

在设计练习题时,既要注意求同思维的训练,又要注意求异思维、逆向思维和创造性思维的训练。以形成良好的思维习惯,开发智力。例如在教学几倍求和、求差的应用题时,可以设计这样一道题:“星火商店第二季度卖出洗衣机138台,第三季度卖出的是第二季度卖出的3倍,第三季度卖出多少台?”(用多种方法解答),让学生进行发散思维训练和创造性思维训练。如:“星火商店第二季度卖出洗衣机138台,第三季度是第二季度的3倍还多100台,第三季度比第二季度多卖出多少台?”

四、要给孩子信心。激发学习兴趣

因材施教,减少坡度,保持兴趣。减少坡度,这一点对差生来说是十分重要的,差生就好象公路上的烂残车,不堪负重,如何使这部烂残车平稳地行使呢?就是让他们选择比较平坦的道路上行走,坡度大的路只能使这部烂残车抛锚,打击他的信心。保持兴趣,对学生学习数学尤其重要,兴趣,是一个人积极完成一件事物的重要前提和条件。三年级小学生年龄还比较小,稳定性较差,注意力容易分散。要改变这种现象,必须使小学生对数学课产生浓厚的兴趣,有了对学习的兴趣,他们就能全身心地投入学习中。

老师要管好两个手指,少伸食指,指责学生;多伸拇指夸赞学生。好学生好孩子是夸出来的,不是指责出来的。

总之,小学数学,只有通过长期不懈的努力、持之以恒的训练,多种多样的方法,才能逐步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从而提高学生的能力,让学生体会到数学的无穷魅力。

上一篇:走出农村小学开展课外体育活动的困境 下一篇:让亲子阅读焕发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