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学合唱教学的方法和策略

时间:2022-09-24 04:38:21

浅谈中学合唱教学的方法和策略

摘要:本文从合唱的基础,合唱的关键,合唱的重点,合唱的条件等四个方面阐述了中学合唱教学的方法和策略。

关键词:音准、节奏、音色、音量、训练

一、音准与节奏是合唱的基础

音准和节奏是声乐表现的基础。在合唱中,如果音唱不准,合唱声部就容易成齐唱,所以音准训练是第一位的。音准训练必须从视唱练耳入手,先唱准自然音阶、半音阶,然后过度到二度三度等音程。合唱的集体训练除了唱以外,还需要听,听得多才唱得准。节奏是音乐的重要组成部分,没有节奏就没有音乐。因此培养学生准确独立的节奏和节拍感,对于合唱教学具有重要意义。从单个节奏到组合节奏的练习,分声部拍出各自的节奏谱,可采用学生容易掌握的拍手、跺脚或打击乐器,进行简单的声部节奏训练。

二、美好声音的训练是合唱的关键

1、歌唱能力的训练

歌唱的姿势和状态:声音的好坏与正确的歌唱姿势、状态有很大的关系。正确的姿势为:面带微笑,两眼平视,头部保持正直;颈部、双肩自然放松,挺胸收腹;放下下巴,抬高软腭,做半打哈欠状进行发声,口型象竖着的鸭蛋。

歌唱的呼吸:气息是歌唱的原动力,正确的呼吸是获得优美音质、良好音准的基础。在合唱中多用胸腹式联合呼吸法,呼吸要深一些。并引导大家掌握好强、弱、快、慢各种气息的运用,提高他们控制音量的能力。训练主要解决两个问题。吸气及呼气的控制。吸期可用吸麦管或闻花香的方法,使气息不断加深。呼气是要求象吹蜡烛一样,不吹灭火苗,让火苗左右晃动。合唱的呼吸具有特殊性,那就是运用循环呼吸法。循环呼吸法要求队员各自换气,使整体声音产生连绵不断的效果。

歌唱的共鸣:人体中有头腔共鸣、口腔共鸣、腹腔共鸣等。在合唱中三种混合使用。口腔共鸣全部声部都用,胸腔共鸣男低音用的最多,头腔共鸣男女高音用得最多,头腔共鸣音色淡一点,胸腔共鸣音色浓一点,口腔共鸣音色明亮一点,从歌曲内容、要求出发,从实际效果出发,把三种共鸣恰当地混合使用,能变化出多种多样的音色。

歌唱的音色:独唱讲个性,合唱求共性。合唱寻求声音的共性,即音准一致,音色一致,声音越靠近越谐和。在合唱训练中,我们要求队员放弃各自的声音,声带减少震动,做到声带局部震动,使声音听起来既和谐统一又有活力。合唱训练应从“轻、高”练起,打开口腔,有控制地轻唱。声音先上头腔,使声音挂住,并往前传,发声位置适当靠前,使声音有正常的波动,但要有控制,否则会影响声音的统一。合唱的声音要做到响而不噪、轻而不虚,高而不挤,低而不压。

歌唱的咬字吐字:正确的咬字吐字能美化音色,更好地表达作品思想感情。以字带声、以情带声、字正腔圆是我国传统的民族唱法。每个字都由声母和韵母组成,声母是字头,是字的起音,必须清晰地起在各自的部位上,先咬清字头,但不要“咬死”。将声母交待清楚后,立即将字腹带到口腔后部,再由来自丹田之气将它发射出去,使声音长而圆。字尾,叫归韵收音,字尾有元音结束的,也有以辅音结束的,既有前鼻音结束,也有后鼻音结束,按不同的发音归韵。掌握好咬字吐字的方法,就可以做到“以字带声”“以字行腔”,字声结合,达到优美声音的目的。咬字吐字中,遇到扁音i、e要竖着唱;竖音i、u要靠前唱。

歌唱的情感表达:每一首歌曲都要通过语言来描绘意境、人物性格及思想感情,教师要引导合唱队员理解歌曲的情感及意境,这要根据歌曲的内容、旋律的起伏,歌曲的语气语调,把自己的情感与歌曲丰富的情感溶为一体,通过声音表达出来。为充分表达作品的思想感情,设计力度的变化、速度的变化,并用强弱、快慢等对比手段和其他辅助手法,把作品感人的部分、高潮部分表现出来。给语言润色也是对作品深加工的重要方面,对表达情感重要的字、词要适当加重语气。歌词的语言形象是创造音乐形象的基础,通过多次朗读,细致体会歌字所创造的情感气氛及意境,将语言和声音巧妙地结合起来。

2、声区的训练

声音训练一般从中声区开始,从自然的轻的声音开始训练。巩固中声区后,再向高声区和低声区扩展。头声训练:头声训练难度较大,声音愈高,呼气压力愈大,容易造成声带、喉头紧张。其方法为:起立,站稳放松,指挥用手势做一个呼吸动作,让全体一块打哈欠,边打哈欠边用高位轻声,逐步向高声区发展,最后一起从高音向下滑,一直滑到最低音为止。在这个过程中,始终保持高位置的声音,不要掉下来。在从低到高的声音训练中,唱高音要有吸气准备,否则会产生又粗又紧张的声音。在练习中要始终坚持半打哈欠状。只有这样,舌根才能放松,即保持了头腔共鸣,又获得了圆润的声音。胸声的训练:低音的呼气压力较小,可用“mo”的母音下行练习,就能逐步找到胸的位置。也可用“hei”母音进行训练,用深沉咳嗽的感觉体验腹肌弹跳,从弱到强巩固胸声。

3、声部的训练

在合唱中,每个声部之间要互相协调。这要求每个人在音量、音色、音高方面都要互相协调。

音色方面:音色是根据作品的内容、所要表现的情感来确定的。确定音色的大方向后,每个合唱队员要保持高位子且有一定活力的声音,在每个声部内音色要和谐统一。在训练时,先确定一个较为标准的声音,然后让同一声部内的其他人向他靠拢。在不同声部之间音色要有差异。高声部音色透亮一些,低声部音色厚实一些,各声部音色不同,使声部之间层次较为明显。

音量方面:在合唱的各个声部中,主旋律声部是最重要的声部,音量要大一些,其它声部位于次要的地位,音量要小一些,但一个声部不能盖过另一个声部。在训练时,要求学生做到音量平衡、声音轻柔,通过互相倾听对方的声音来调整自己的音量。在训练的起始阶段,可对学生进行分声部和声连接法,向上或向下唱出大三度,使他们学会互相倾听对方的声音,调整自己的音量。还可以选择一些简单的声部合唱曲进行练习。

三、正确的排练方法是合唱的重点

1、合唱意识的培养:在合唱训练中,对初次加入合唱训练的学生进行合唱意识的培养显得尤为重要,因为他们没有和声的感受,不容易唱好和声。可让学生听一些合唱曲,感受合唱的音色、效果,初步体验合唱的美感。

2、排练的步骤:

熟悉作品:首先让合唱队员了解歌曲的概貌,通过教师演唱或音响资料,使学生了解歌曲的内容、风格和特点,让学生体验歌曲的旋律、速度、力度等音乐要素及情感表达。在教师的指导下,使合唱队员对歌曲的曲式结构、调式调性、旋律的起伏及和声有全面的了解。它有助于合唱队员更好地表现歌曲。

艺术表现:在熟悉作品的基础上,对作品进行深加工,根据作品的内容、风格特点,充分表达歌曲的情感,把歌曲的音乐形象完整地表现出来。在表现歌曲时,重要的是声音的表现。声乐艺术是以声音为载体表现人们内心情感的艺术。因此,在合唱中,必须注重声音的完美。

四、培养兴趣是合唱的条件

兴趣是学习的老师。在合唱训练中,练习曲的难易程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学习时的情绪。当学生情绪高涨时,合唱效果好;当学生情绪低落时,合唱效果就不佳。因此,在合唱前,采取一些旨在提高合唱兴趣的方法。如做一些有趣的热身躁,,欣赏优秀的合唱作品等。在训练过程中,教师要了解学生,爱护学生,保持与合唱队员的良好关系,使学生愉快地与老师合作,完成合唱的各种要求。注意劳逸结合,让学生在合唱中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

参考书目:

《合唱指挥与合唱训练》秋里编著

《声乐基础》周小燕编著

上一篇:谈提高语文课堂教学质量的策略 下一篇:教师怎样有效辅导小学生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