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研究层层推进专业发展步步提高

时间:2022-09-24 04:27:00

教学研究层层推进专业发展步步提高

作为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首批实验区之一的郑州市金水区,始终以深化课程改革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以课堂教学为工作核心,聚焦课堂教学研究,以不断创新的教研模式,促使全区教师在研究中提升专业素质,提高课堂教学质量。通过十年的探索、实践、反思、总结,金水区教研迈出了五大步,形成了金水区独具特色的教研工作模式。

第一层面:五步探索,与时俱进,不断创新的教研工作

第一步:案例推介——唤醒教师的研究意识

为了唤醒教师的研究意识,在课改实验之初,区教研室提出“我小实思,研新心升”案例研究的要求,要求教师写出自己的案例,以小见大,有自己的思考,体现新理念。组织典型案例研讨等形式,全面普及案例研究的基本方法及案例报告的写作方法,唤醒教师的研究意识。

第二步,课堂大对话——打破学科壁垒,解放教师思想

课改前,教研活动基本上是以学科为单位分科进行的,即使在同一所学校,各学科一般也是各研究各的。课改后,实验教师开始不分学科地坐在了一起,共同学习研究。通过推进会、集体评课,大家聚焦课堂,进行课堂会诊。在此阶段,教师的课改热情空前高涨,问题意识凸显。但各校点状的研究存在着参与人数较少、解决教学问题力度不足等问题,基于“集全校的力量,增加学科间、教师间的交流,更好地将新课程理念转化为具体的教学行为”的思考,2004年初,金水区提出“课堂大对话”。具体说,就是打通学科界限,解放教师思想,在较长的时段内,全校围绕着一个课例,教师全员参与,组成课堂教学研究共同体,全程对话,交互渗透,多向生成。这种跳出学科看学科的教研活动,在更广阔的领域内发挥了同伴互助的作用。在备课、设计、上课、研讨等教学环节中,以此为载体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引发深层次思考。“大对话”打破了课改前的和课改初期的学科壁垒,增强了不同教研组之间的交流与沟通,进一步澄清了教师的思想认识,激发了教师的研究热情,全区教师的课堂教学研究能力得到普遍提升。

第三步:精品课例研究——提升教师研究能力

“大对话”使教师的思想得到空前解放,激发了教师的课改热情。但也存在参与面广但深度不足、学科特质未得到足够重视等问题。

为了解决研究深度的问题,2005年金水区开始精品课例研究,即通过研究打造精品课例,通过精品课例的打造提升教师研究能力,两者相辅相成,重在研究。各校以教研组为主体,聚焦课堂,针对具体的课例,用一个较长的周期,不断地打磨、改进,在行动中研究,在研究中学习,引导教师从不同角度思考教学,感受过程,引发思考,从中受益。“看别人的课,想自己的课”“课堂就是一面镜子,大家都来照一照”是学校对这次活动的形象描述。教师们在教研中不仅从一个教学设计向另一个教学设计改进,而且通过不同观点的碰撞、不同方法的比较,实现了相互学习、彼此促进、资源共享。精品课例研究促使广大教师学会了深度的课堂教学研究,解决了困扰学科教学的一些共性问题,达到了以“课例”研究推进教学的目的。

第四步:专题式研究——帮助教师走上科学研究的道路

专题研究亦称主题式研究,是金水区自2007年启动的新的教研方式,其出发点是解决精品课例研究过程中,各校都有好课,但不系统,虽然解决了很多课堂中出现的个性问题,但未能解决学科的共性问题等。

专题式研究是在“大对话”、“精品课例研究”的基础上,汇总、归纳、分析共性问题,找出亟待解决的问题,上升为课题研究,进行系统的、有计划的、规范的科学研究。以问题为主线,从课堂教学中来,带着问题走出课堂,进行学习、反思、实践,探索解决问题的最佳办法,再回到课堂教学中验证。专题式研究阶段,使教研和科研真正融合在一起。这样的研究,目标明确,系统规范,教师视野更加开阔,思考更加深刻,更加理性。

第五步:课型系列研讨——提升教师学科能力

随着专题研究的不断深入,金水区在2009年推出“课型研讨”。对于学科教学而言,课型就是重要的研究专题。以学科教研组为基础单位,以教学课型为研究对象,以研究学科课型教学的特点和规律为重点,以“细化解读课程标准、构建高效课堂教学模式”为主题,通过选取不同课型的一节或几节课例进行研究,归纳每一种课型的特点,总结每一类课型的教学模式,把握每一种课型的规律,帮助教师提升学科驾驭能力。

有了以上系统深入的五步教研模式,从2009年至今3年多的时间,我区主要在探索不同课型规律,追求高效课堂方面作进一步的深入研究。

第二层面:具有金水特色的课型研讨新阶段——凝炼课型成果,追求高效课堂

课型作为课堂教学的一种形态,是课堂教学最具有操作性的教学结构和程序。我区通过开展“课型系列研讨”这一校本教研方式,各学科实践探索了一批经验成果,培育了一批业务扎实、敢于探索的优秀教师和教研引领者。

为进一步提炼课型成果、探索课堂文化形态,2012年5月,全区中小学各个学科均举行了课型有形成果展评活动。此次活动共分学校推荐、学区复赛、全区展评三个阶段,可以说参与面广、课型多、影响较大、效果较好。在全区层面展评时,分两步进行:第一步,按学科布展各校几年来“课型系列研讨”的文本成果、视频成果和个性成果,这三项总分为100分,记录为学校成绩。第二步,专题报告和课例展评,这两项总分为100分,记录为参赛教师个人成绩。下面以体育学科例举:

(一)课型有形成果展评,进一步加深体育教师对课型研究的认识

课型研究是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的重要途径,对提高教师科学素养和教学水平有重要的推动作用,也是营造良好校园文化氛围的重要方式。全区各校体育教师在区教育发展中心、学校的引领下,教研组长的组织下,根据各校的实际情况,对教学中遇到的实际问题进行教研组研讨,制定课型,然后有计划、分步骤地进行研究,对选定的课型研读标准用理论指导思想,对课型研究有全新的认识。

本次全区体育课型研究主要有四种:技能新授课型、素质练习课型、理论课型、考核课型。

1.技能新授课型

技能新授课是体育课的主要组成部分,最能体现教师智慧、学科能力和策略,所以多数学校体育组选定了技能新授课型进行研讨。基本遵循了三段式教学模式:即准备部分(激趣导入、一般性热身、专项辅助练习)一基本部分(新授、反馈、纠错、素质练习游戏)一调节与放松(放松活动、讲评)等环节。评价这种课型我们主要从教学过程、教学效果、学习生成、学生反馈、教师讲解示范、重难点突破、保护与帮助措施等方面进行研讨。一节好的体育课,来自于平日认真深入的精研细磨,来自于团队协作的教学智慧。

2.素质练习课型

素质练习课型是体育教师日常教学中运用最多的课型,我们把它具体又细分为复习课、活动课等。这种课型一般模式为:课前熟悉学生程度、了解场地器材一课中先热身一再不同形式的分组(同质分组、异质分组、随机分组等)进行分层练习,最后恢复调节身心。这类课型则主要从教师吃透教材、了解学生、面向全体,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场地的精心设计和器材的充分利用上,采用分层教学,重点巩固教材,调动学生投入练习的积极性。教学互动,寓教于乐,教学相长,善待差异,关注每一位学生健康的学习方式是我们体育素质练习课永恒的主题。

3.理论课型

新修订后的课程标准首先统一了中小学的教材名称,即:体育课改为体育与健康课程。既运动又健康是我们课标的宗旨,体育理论知识、卫生保健常识和科学锻炼身体的方法,这三者是构成体育与健康课程的基本要素。那么理论课是教师向学生讲授体育基本知识、技术项目的规则和技术、战术的分析,同时介绍体育运动的历史、意义及各项运动的起源和发展趋势,使学生了解体育的一般知识,学会科学锻炼身体的方法,提高对体育的认识,树立终身体育意识的目的。理论课对于激发学生兴趣、培养文明行为和树立良好的体育卫生习惯,提高体育和保健的文化素养,具有十分积极的指导作用。

4.考核课型

在学校体育教学中,体育考核课安排在教材学习之后进行,以检查学生学习成绩为主的课程。考核课在学期教学时数上占的比例较少,有的只在期末时安排几课时进行测试,组织也相当不规范,总是草草收场,忽略了体育考核课的重要性。怎样使体育考核课变得生动起来,使学生乐意上考核课,让体育考核课更加促进学生发展呢?黄河路一小体育组是这样做的:首先组内加深对考核课的认识,明确考核课是为了培养学生主动锻炼、终身体育的意识;促进学生技能掌握的重要手段,对学生进行及时有效的反馈,使学生树立自信,对自我进行正确评价,是教师修正教学行为策略提供依据。确定了考核课型,黄河路一小体育组反复研讨,最后确立考核课型的基本步骤:明确任务一兴趣热身一知识复习一多样性考核、评价一课堂反馈。

(二)专题报告、课例展评

授课前5分钟的专题报告,呈现课型研究的认识和探索过程。梳理出研究路径和研究所获,课堂教学和专题报告印证度较高。汇报教师作为指导教师针对选取的课型从选题的背景、选题的意义、课型研讨过程中出现的困惑、怎样解决问题等做了详尽的经验报告,使课型研讨在理论上得到进一步的提升。

课例展示打破常规,授课教师要借班而且是大班额上课,对体育教师来说是一次极大的挑战,这就要求教师要具有扎实的学科基本功和较强的驾驭课堂能力。展评活动中授课教师的课堂教学各具特色,均突出了所教授课型的特点,体现了教师的真实水平和能力。从中不难看到,除了教师个人的努力,更需要一个学校体育教研组的水平和凝聚力。我们收获的不仅仅是知识和技能,更多的是过程和方法。教师们能够以以上四种课型教学为载体,探索不同课型特点、把握各种课型规律,把新课程基本理念和课程目标中的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心理健康与社会适应等方面有机地整合起来,以此次课型课例研讨活动为契机,使我们的体育课堂教学呈现出丰富多彩、百花齐放的局面。

(三)成果布展(文本成果、视频成果、个性成果)

这次课型成果布展活动,各个学校积极参与,认真准备。通过文本成果、视频成果和个性成果的展出,使学校体育特色通过文字简介和生动的图片,以及各校解说员详尽的介绍,展现了开展课型研讨以来各校教研时的点点滴滴,展示出学校在课型研讨方面所做出的种种努力,以及最终收获的累累硕果,体现了教师专业提升的过程,感受到常态教学质量的提高。

课程改革为我区提供了千载难逢的机遇,但也同时提出了前所未有的挑战。俗话说:“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每一种课型教学方法都有其特点和适用范围,不存在任何情况下对任何学生都有效的“万能”教学方法。只有深入研究不同教材的特点、掌握不同课型的规律,才能够达到教学效果的最优化。如何做到教学时间用得最少,练习方法最有效,教学效果达到最好?这是我们一直以来通过不断创新教研模式,聚焦课堂教学研究而努力追求的目标。

金水区通过十年来的不断探索,全区教师的不断努力,已经找到了一条适应我区教研活动开展的有效方法,这不仅促进了我区广大教师业务素质的不断提高,而且使金水区的课堂教学呈现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可喜局面。“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我们的教研将会伴随着教改的步伐不断前进。

上一篇:家庭教育金规划有道四个渠道为孩子未来备战 下一篇:福州市妇联、市教育局联合举办家庭教育骨干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