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需要什么样的新闻状态

时间:2022-09-24 04:17:56

我们需要什么样的新闻状态

在大众日报明确提出提高舆论引导力、社会影响力和市场竞争力,打造山东第一权威主流政经大报的今天,记者尤其是长期习惯于应付当地工作性报道的党报驻站记者,到底需要什么样的新闻状态?从今年4月底到7月初短短两个月里,面对“4・28”胶济铁路重大交通安全事故、万杰股权拍卖、柴油供需紧张连夜调价等一连串突如其来的重大事件和问题,作为大众日报淄博记者站记者,我们在这些大事的报道中得失兼有、感触良多。现将这些得失感触梳理出来,既是对自身的一次深刻反思,也希望与同行共勉。

大事面前须破定势

“4・28”胶济铁路特别重大交通安全事故在淄博境内发生后两小时,我站记者迅速打的赶到事发现场,在向编辑部领导及时汇报的同时,想法设法冲破一道又一道警戒线,与担任警戒的警察们玩“捉迷藏”、钻庄稼地、插小道、吵架甚至“狐假虎威”蒙骗威吓,终于钻进了核心警戒区,先后拍下500多张现场照片,并就事发瞬间的现场情况、事发前后的乘客状态,采访了大量惊魂未定的乘客;就受难人员抢救及旅客疏散、事故前因后果,采访了大量周边村民、现场医护人员、公安干警及方方面面的负责人,得到大量第一手资料;还为随后赶来的编辑部记者争取到了进入核心警戒区的特别通行徽章。也因有了这个先决条件,当天上午、中午,当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铁道部部长及国务院副总理张德江先后紧急赶到事发现场时,我们才得以“零距离”爬上爬下跟踪采访,还近距离抓拍到上百幅张德江等领导同志视察现场的珍贵照片。

或许由于上述原因,从当时中午直到次日,我站人员包括司机的电话几乎被打爆了,解放日报、南方日报等数十家中外媒体记者纷纷来电询问现场情况,恳请提供相关素材。尽管我们并没透露任何情况,但从中能看出这些媒体对大众日报的认可,也说明无论从新闻敏感、反应速度,还是从掌握第一手材料的丰富程度看,我们与信息渠道极为畅通的当地生活类媒体相比,与随后赶来但进不了现场,甚至第二天还没赶到现场的国内外各大媒体相比,不仅毫不逊色,而且有明显优势。

从当晚开始,我们与编辑部记者一道采写的稿件,就被审定为省内其他媒体的通稿,并一再得到山东省委宣传部领导的充分肯定。但这点成绩的背后,遗憾更多。一些宝贵的第一手新闻素材,因有关领导说“除了审过的关于我省救援方面的稿子,任何稿子都不准发”,根本没派上用场。特别是面对赶到现场的中央电视台19名记者及由社长带队的40多名新华社记者即时同步发回的一篇又一篇报道,我们的遗憾之感更为强烈――是呀,如果能跳出重大突发事件报道只能无条件服从于上级要求的传统思维定势,如果不是局限于去年华源煤矿特大透水事件的报道惯例,我们能为编辑部发回多少有冲击力的图片和报道――至少当时第一个冲进现场进行抢救的村民和警察、医护人员的报道能写得活灵活现,而且经过争取完全有可能发出;至少能为编辑部提供充足发稿的选择余地和对上争取空间。反观这次抗震救灾报道,如果我们仍按部就班等待上级批准允许,大众报业集团怎么可能在第一时间到达抗震一线,并以56名一线记者的强大阵容,先后发回16500余篇(幅)稿件、图片。这一反一正再有力不过地说明,只有敢于打破传统思维定势,只要把握引导得当,就能以强有力的应急反应机制创造条件争得主动,在重大突出事件中抢得先机,形成舆论强势。反而言之,如果我们当时局限于既有的条条框框,等着被批准后再去抗震一线,我们的报纸又会多么黯然无光!

两难尤需巧“周旋”

地方发生重大新闻,就要冲上去报出来,这对采写完就可拍屁股走人的编辑部记者来说根本不是问题。但对方方面面有求于人、受制于当地的党报驻站记者来说,如何既不漏过重大新闻,又不得罪当地领导,委实是个两难选择。ST万杰的股权拍卖就是典型一例。

事实上我们对此事一直保持着高度新闻敏感,而且积累了大量相关素材。但当地领导出于种种考虑,一直反对公开报道,而且拍卖前一天下午还专门招开协调会,明确要求只能发通稿,并专门给记者站打来电话。

到底报还是不报?我们向记者部领导请示沟通后,态度非常明确:面对这个备受股民和社会关注的“山东第一民企”股权拍卖新闻,不报道就是失职,就对不起大众日报的权威主流形象。但怎样征得当地领导同意?怎样既充分报道了这一事件,又不致得罪当地领导?两难之间,我们委实动了番脑筋。

拍卖会之前,我们提前赶到万杰所在地,与相关当事人、部门和拍卖公司进行充分沟通。当晚10点终于打通主管领导的电话,探听到“明天将有三家公司来竞拍,其中有鲁商集团”。应该说这是一个独家重磅新闻,如果次日见报肯定会有大量网站转载。但我们还是思前想后忍痛割爱。事实上这样做既遵守了“事前不发相关报道”的约定和承诺,又做到了对信息来源人和拍卖大局负责,从而赢得了相关部门领导的理解信任和尊重支持。

设身处地想想,当地之所以反对报道,是担心媒体把握不准甚至歪曲报道,将好不容易进展到目前的ST万杰这只“烫手山芋”的重组给搅黄了。弄清了这个心理底线,我们再三考虑后认为,做为省级党报,在采写相关稿件时,有责任维护大局。于是,在采写拍卖会当天的两篇报道时,字斟句酌,煞费苦心,特别是对一些关键环节的表述,既尽可能客观公正,又有意识避开当地的敏感神经。由于把握得当,尽管有关负责人对是否发稿的表态并不痛快,甚至提出最好不发,但看到我们的稿子,特别是听到我们关于“通过大众日报这样的主流权威媒体发出客观公正的声音,有助于引导纠正各种不负责任的报道及传言”的再三陈述,有关领导尽管没明确表态同意见报,但也没明确表示坚决不允许。

拍卖会次日,看到当地媒体清一色见报的都是不足150字的一篇通稿,而我们的报道则以近一个版的版面强势隆重推出,还真为自个儿捏了把汗。然而,事后当地有关部门领导拿着一家市外媒体的报道大发雷霆,认为报道枉加判断、枉下结论,对万杰重组大局产生了极为恶劣的负面影响,反而明确肯定还是大众日报的报道客观公正、分寸把握得当。实际上,有关事实我们报道得也很充分,只是我们自觉“把关”,深知记者不是法官和裁判,任何结论都应该读者通过所报道的事实自己判断,而不应由记者枉下结论。

由此,我们感受到,只要有理有节尊重事实、立足大局把握得当,充分沟通相互理解尊重,面对备受瞩目的地方重大新闻事件,驻站记者不仅能报道好,而且完全可以赢得地方领导的理解尊重。当然,这其中对新闻的“理性的执著”至关重要,如果一遇阻力就妥协退缩,或者一味迎合讨好,不仅会与重大新闻失之交臂,甚至会成为当地的跟屁虫,为他们所看不起。

好策划还要快执行

6月20日,成品油价格上调,我们第一时间跑到加油站,采访炼油企业、石油公司、加油站和前来加油的司机,在次日2版头条发出了《成品油涨价第一日》,被评为大众日报当日优稿。我们反应速度,比编辑部跑口记者及不少兄弟媒体都快。而早在今年夏收期间,也就是柴油最紧缺时节,我们还在大众日报读者版采写刊发了《储油到村破解三夏农机加油难》,此稿件同样全票通过,被评为当日优稿。在电力短缺最突出的7月初,我们还深入用电企业,采写刊发了《亲历电力短缺》。作为驻站记者,这几篇稿子能突出刊发并获得好评,得益于宏观意识、新闻敏感、快速反应和扎实采访。

但喜悦之余我们遗憾更多。

早在油价上调一个月前,我们就完成了“关注柴油短缺系列报道”的策划,甚至连整个策划的大标题《柴油?柴油!柴油……》及其中每篇稿件的标题都想好了,分别为第一篇:《千里跟车加油记》,计划亲自跟随大货车司机跑一趟广州,看看他们加油到底有多难;第二篇:《加油者说》,看看柴油短缺对物流货运公司、对用油企业的原油供应和产品销售、甚至对整个国民经济正常运转到底能影响到什么程度;第三篇:《售油者说》,计划实地看看加油站每天到底能供多少油,承受的压力有多大,石油公司的柴油供需悬殊有多大;第四篇《产油者说》,看看产油企业的产量到底有多大,成本与售价倒挂有多严重;第五篇:《管油者说》,请有关官员和专家分析一下柴油紧缺的症结在哪里,解决之道是什么。

应该说,这组策划主题重大,读者关注度高,策划比较周密完善,形式还算新颖。讨论这个题目时我们激动得直拍大腿,都认为不仅值得一写,而且一定能引起反响,并且已经采访了齐鲁石化、金诚石化等国有、地方炼油企业,以及不少用油企业、司机和加油站。特别是看到排队加油现象在各地愈演愈烈,以淄博为例,截至6月12日,已出现18起因加油引发的治安案件,当地不得不抽调数百名公安干警,逐个加油站昼夜维持秩序。还采访到王村一家中石化加油站的女职工,被一个加不上油火冒三丈的货车司机打得住了一个多月院,尽管已经回来上班,但谈起当时的可怕场面,仍心有余悸,我们更意识到这组报道的紧迫性。并且连货车司机都联系好了,准备次日跟车出发,连路上为等待加油与司机师傅消磨时间的扑克也准备好了。想不到当天夜里就听到了明天油价上涨的消息――看着电视我们坐在椅子上半天动弹不了,回宿舍后,一夜辗转未眠。因为谁都知道,这意味着明天因成本与售价倒挂而带来的石油巨头惜售状况肯定会明显缓解;我们的精心策划自然而然失去了采写的必要。

一个有可能冲击重大奖项的新闻策划不得不含泪舍弃。但痛定思痛,与这组报道失之交臂,尽管有这样那样的原因,比如先期采访不顺、炼售油企业不接受采访耽误了不少时间,期间ST万杰股权拍卖的报道也占用了好几天,但对迫在眼前、随时可能出现的柴油涨价缺乏清醒认识、行动迟缓,我们难逃其咎。这也再次提醒我们,好的报道策划,如果不能与时间赛跑,结果只能是纸上谈兵。

(作者单位:大众日报淄博记者站)

上一篇:陕西报业的竞争格局及发展趋势 下一篇:社区新闻的细化及其价值取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