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商贸类专业“教学工厂”人才培养模式可行性分析

时间:2022-09-24 04:17:33

校商贸类专业“教学工厂”人才培养模式可行性分析

【文章摘要】

随着职业教育的迅速发展壮大,如何更有效地提高教学质量已经成为高职院校发展中首要解决的问题。为了能够培养出适应市场需求的人才,高职院校在人才培养中更注重学生实践性教育,本文以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为切入点,通过对新加坡“教学工厂”教学模式的分析,结合现代教育理念及我校商贸类专业的现状,提出针对我校商贸类专业采用“教学工厂”人才培养模式的可能性。

【关键词】

教学工厂;人才培养质量;教学改革

1 “教学工厂”理念的内涵

“教学工厂”人才培养模式是在大专院校毕业生不能够很快适应工作岗位的需求,企业要求学校必须重视实践能力培养的情况下,将学校、培训中心、企业三元合一而提出来的一种适合现代科技发展和职业技术教育需求的人才培养模式,其核心是在学校、企业、人才培养三者之间找到共同的利益点。它不同于单纯的德国“双元制”教学模式,也不同于英式“三明治”课程安排,这种教学模式实现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有机结合,保证学生在校期间即能学到本专业适时及实用的技能,使得学生在毕业后能尽快适应实际工作岗位。

“教学工厂”是以学校为本位,在现有的教学系统基础上设立的,在教学环境内营造企业实践环境,经历了从模拟到模仿再到融合的过程,其目的是为学生提供一个更完善和有效的学习环境和过程,鼓励和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团队精神以及提高他们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 我校商贸类专业人才培养现状

为了准确地分析商贸类专业学生培养和社会需求的匹配度,笔者对商贸类专业的毕业生和顶岗实习的部分学生进行了详细的问卷调查。本次调查为网络调查,共收到有效问卷300份,主要调查对象为07级、08级、09级中高职已经毕业或者正在顶岗实习的学生,这些学生已经走上工作岗位,能够比较客观地根据自己的实际工作情况进行问卷的有效调查。但是由于是网络调研,所以在年级数量的控制上没有特别严格,故实际调查中以08级顶岗实习的学生居多。结果显示,目前商贸类专业学生和企业需求存在一定偏差。在被调查的300名学生中,有52%的学生现在所从事的工作和所学专业关联度不高,一部分人自感能力欠缺而转向其他行业,只有8.7% 的人现在所从事的工作是和专业密切相关的。有34.8%的学生认为目前我校专业课程的设置与企业的需求存在一定差异,只有17.4%的学生认为课程的设置是合理的,能够适应企业需要的,43.5%的学生认为课程设置是基本合理的。在调查中还发现,学生普遍认为我校在培养学生实践动手能力方面是明显优于其他兄弟学校的,但是在工作岗位上发现自己的实践动手能力与企业的要求还有有很大差距的。

可见,目前虽然市场中对于商贸类人才的需求较大,但是多数的商贸专业毕业生都不能立即适应职业要求,甚至有时需要几个月的适应和摸索时间才能真正适应岗位进入状态。虽然我们现在的实训室建设越来越完善,在学生的教育培养中的作用也是很明显的,与兄弟院校相比较,我校在人才培养上越来越关注学生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除了专业素养的提升,还开设了礼仪、商务谈判、职业生涯规划等课程进行学生整体素质的提升。但是,为了适应市场需求,尽量做到与企业的无缝对接,必须要在原来基础上进行人才培养模式的有效创新。“教学工厂”模式强调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将学校和企业紧密结合,非常符合商贸类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但值得注意的是,在引入该模式时一定要真正地理解“教学工厂”的内涵,同时结合地区特色、专业特征,建立具有商贸类专业特色的“教学工厂”模式。

3 商贸类专业“教学工厂”人才培养模式可行性分析

3.1我校商贸类专业引入“教学工厂”模式的理论依据

教育部在[2000]2号文件中第一次提出高等职业教育的任务目标是“培养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高等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重点掌握从事本专业领域实际工作的基本能力和基本技能。”明确指出高职教育重点是培养学生专业基本能力和基本技能。《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指出“课程建设与改革时提高教学质量的核心,也是教学改革的重点和难点”,“高等职业院校要积极与行业企业合作开发课程,根据技术领域和职业岗位(群)的任职要求,参照相关的职业资格标准,改革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

目前我国许多中高职院校都在“教学工厂”人才培养模式的引入中做了许多尝试,为我校引入该模式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3.2 商贸类专业引入“教学工厂”模式的行业背景

我校商贸类专业主要涉及物流管理、电子商务、证券投资与管理等专业,而对应的专业人才也是市场中的紧缺型人才。例如物流管理专业,随着我国在公路货运、仓储、海上搬运运输等方面进一步开放市场,我国的相关行业和企业与国外物流企业开展全面合作,这意味着,我国的现代物流将进入快速增长、全面发展的新时期。

目前这几类专业的教学均配备有专门的实习实训室,专业教师队伍的建设也在逐步提高,但是在研究相关专业岗位的具体描述以及相关项目的开展时,必须要有企业专家的参与才能够真正了解企业的需求。“教学工厂”的人才培养模式可以为学生提供一个更加完善和有效的学习环境和过程,能够很好地使理论和实际相结合,使学生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独立组织学习的习惯。

3.3 商贸类专业实施“教学工厂”人才培养模式的阶段性规划

新加坡南阳理工学院“教学工厂”的概念是在德国“双元制”调研的基础上提出来的,然后经历了校园的工厂模拟、模仿到融合的发展过程。那么将此种人才培养模式引入我校商贸类专业时,也要根据本专业的特点和现存条件,进行适当的改革。

第一阶段:校企合作摸索阶段

在原有校企合作关系的基础上,在学校内模拟企业环境,按照工厂模式进行相关教学环境设置和布局。在此环境下,学生尽可能采用在企业内的实际业务项目进行模拟实习。这一阶段属于起步摸索阶段,为以后的模式实施打下坚实的基础。

第二阶段:教学工厂模仿企业生产模式,独立完成项目研究和项目开发。

在这一阶段,教学工厂基本具备了一般企业经营条件,全年提供给学生进行项目实习的条件,配备双师型教师、企业人员为学生的指导老师。学校开设的教学工厂平台让使老师和学生能有更多的机会参与到业务项目研究和技能提高上来。

第三阶段:教学工厂项目平台日趋完善,在教师科研、学生实习方面发挥了主要作用。

通过上述两个阶段的经验积累,形成了系统性的“教学工厂”规范化、成熟的操作和运营形式及人才培养模式,能够实现教师员工的专业培训和学生实践能力的提高。

第四阶段:全面的系统整合阶段

在这一阶段,商贸类专业技术核心已经形成,并能够为各个专项技能训练提供培训,进行业务项目设计。在此基础上,教学工厂成功地建立完成,并成熟地运行,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教学工厂”人才培养模式能够很好地解决关门办学带来的种种不足,使学校在人才培养过程中不仅能够与企业、行业等合作,而且还能够按照教育规律组织教学活动,使培养的人才既符合企业现实的要求,又符合未来发展的需求,在整合学校、企业与社会资源的同时,为企业和社会的发展提供更称职的、更符合企业需求的应用型人才。但是,“教学工厂”模式的建设是一件长期的工作,决不可照搬照抄,只有结合学校实际,在实践中摸索、完善,才能总结出一套真正适合于自己的教学模式。

【参考文献】

[1]肖坤.论“教学工厂”理念对我国高职教育工学结合的启示[J].教育与职业,2009(9):163.

[2]毛才盛.新加坡教学工厂的育人特色及对我国的启示[J].宁波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12,10(6):56.

[3]单强“教学工厂”的人才培养模式 S学院案例研究 高校教育管理(3),2009,3

[4]夏冬.本地化“教学工厂”对独立学院市场营销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高教高职研究,2011

上一篇:试论用电监察工作 下一篇:浅论辅导员工作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