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等职业学校化学课堂的教学艺术

时间:2022-09-24 03:54:03

浅谈中等职业学校化学课堂的教学艺术

化学是一门基础的自然科学,它同农业、畜牧业、食品加工、资源开发、能源利用以及环境保护等行业有着密切的关系。它是农牧类中等职业学校必不可少的专业基础课,是其专业课的启蒙和铺垫。由于中职学生生源质量参差不齐,学生文化基础差,接受能力差,导致中职的化学课堂教学面临很大的困难,这就更加需要教师强化化学课堂的教学艺术,提高教学效果。笔者以从教数年的教学经验,探讨中职化学课堂的教学艺术。

一、导课的情境艺术

明朝人谢榛在《西溟诗话》中说:“凡起句当如爆竹,骤响易彻;结句当如撞钟,清音有余。”其意思说,文章开头要响亮,使之为之一震;结尾要有韵味,使人觉得余音绕梁,不绝于耳。这里虽然讲的是写作,但对于学校的课堂教学,也同样适用。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一个具有吸引力、艺术性的开场,往往能先声夺人,起到搭石铺路的桥梁作用。例如在讲授乙醇内容之前,教师可以变一个小魔术——烧不坏的手帕:在手帕上预先蘸上酒精,再用火柴点燃,趁酒精燃完前熄灭燃着的手帕,手帕会完好无损。教师演示完后对学生进行提问:“是什么使手帕在燃烧中完好无损?是谁在起着这种作用?”由此引入乙醇新课。这样学生会顿生兴趣,充分地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并促进师生间的双边活动,从而保证教学效果。

二、实验教学的艺术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课是化学课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中职化学实验是教师授课的基本手段之一。化学实验具有很强的直观性、趣味性,教师利用实验来解决课程中的难点、重点,可以激起学生对化学的学习兴趣,能够主动参与到学习中。例如在讲解硫酸内容时,教师可以通过演示实验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其观察实验中出现的沉淀、产生的气体以及与指示剂发生颜色的变化等现象,然后自己归纳总结出稀硫酸和浓硫酸的区别以及各自的性质。这样,既能通俗易懂地解决所学内容,又能使学生产生长久记忆。另外,教师要加强和改进化学实验,给学生创造各种可以做实验的条件。教师可设计某一实验来检验所学内容,让学生亲自动手组织设计完成实验;也可把部分课堂演示实验直接改为学生实验,从而达到学生理性认识与感性认识的良好链接。这将有利于化学概念的形成,从而培养了学生观察、思考、动手实验和自学

能力。

三、课堂的处理艺术

教学过程是师生的共同活动。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必须是在充分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下才能真正实现。课堂教学如果形成教师控制课堂,注入式的局面——即“不开放”的课堂;或者教师放任自流,学生各行其是——即“乱开放”的课堂,都不能保证教学质量。教学过程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的统一,这种统一的实质是师生间的交流和互动。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努力建立一种相互平等、相互尊重、相互信任的师生关系,形成民主和谐的教学气氛,使学生能在一个欢乐、和谐宽松的环境中学习。教师由主宰者转为引导者、激励者、组织者,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蔡元培先生就曾说过“教育者,与其守成法,毋宁尚自然,与其求划一,毋宁展个性”。在教师讲解化学平衡移动时,由于内容比较抽象,学生难于理解。这时可让学生自己设计一个连通器,教师再提示与化学平衡移动进行比较,学生会发现化学平衡移动与连通器原理相似,就会豁然开朗。这样的讲解形象生动,既讲清了知识点,又体现了学生的主动性,一举两得,效果极佳。所以课堂的处理艺术非常重要。

四、教态及语言艺术

教师亲切而自信的目光、期待而专注的眼神、温暖而近人的微笑可以使学生产生安全感,以轻松愉悦的心态迎接整堂课。如:上课铃响时老师精神饱满地进入教室,并大声地向同学们问好,那么学生就会精神振奋,从而带动整堂课的精神状态。教学进程中教师期待的目光会引导学生跟随老师的思维活动,或上课时教师身体稍向前倾,拉近与学生的距离,一个小小的动作就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善教者必善言”,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利用自己抑扬顿挫的声调、具有个人特色的授课方式将语言信息传达给学生。这样可以突出重点强调的内容,同时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的学习情绪,使讲课变得更加重点突出,生动有趣,绘声绘色。比如在讲授化学平衡的定义时,可以加重“正反应和逆反应速度相等时”的语气,从而引起学生注意达到化学平衡的标志。

只有合理地利用化学课堂教学的艺术,优化教师的教学行为,创造轻松愉快的课堂气氛,使学生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保持心情舒畅,体现其主观能动性,才能激发中职学生的化学学习兴趣,提高他们学习的主动性和自觉性。这样,还可以使化学课堂教学的目标集中,有利于抓住重点、突破难点,提高中职化学的教学质量。

(作者单位:内蒙古扎兰屯农牧学校)

上一篇:社团文化与企业文化相融合的策略与方法 下一篇:运用情景创设教学 培养学生应用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