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让学生敢在课堂上大胆的发言

时间:2022-09-24 03:47:30

浅谈如何让学生敢在课堂上大胆的发言

新课程理念中提出语文是人文性和工具性的统一。而作为语文教学的工具性,我觉得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它是我们和别人交流的必不可少的工具。而新课程的理念也是希望把学生培养成一个较全面的能够适应社会发展的人。而步入社会,和别人交流必不可少,那么如何在教学中培养他们的语言交际能力就成了我们的重要任务。

其实,在课堂的教学中,我就已经发现,很多同学根本不敢开口说话。有的是因为胆子太小,不敢说;有的是因为自己词穷,无话可说;还有的是自己有话可说,也想说,可是就是没有办法表达出来。因此,怎么样让学生课堂上敢大胆的说是我们一定要面对和深思的问题。下面我浅谈一下我的看法:

一、创设良好的课堂环境

一节好的课,师生互动是一个必不可少的评价标准。然而,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就是不配合,不发言,还真是令人头疼的事儿。大多数情况下,我们都是埋怨学生、批评学生。殊不知,有时学生有话说而不敢说的原因和我们自身也有一定的关系。要是在课堂上,我们永远都是板着一副脸,没有笑颜,课堂上永远都是安安静静的,那试问哪一个学生敢站起来回答问题呢!所以,有时候我们不妨让课堂气氛轻松一些,创设一个良好的课堂环境,把学生的想要回答问题的欲望调动起来,这样学生才敢开口说话,而且可能说的更好。

二、要鼓励学生

我们教师除了要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之外,还需要鼓励学生回答问题。因为很多学生害怕回答错了被人嘲笑所以干脆不回答。这种消极因素往往使他们“羞而止步”,或者产生自我封闭的心理。针对这一问题,教师应积极鼓励他们大胆回答问题,只有让他们大胆“说话”,才能发现其中的不足之处,才便于“对症下药”,便于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让他们充分认识回答提问的重要性。而对学生回答出错或意思不完整时,教师要有耐心,不应埋怨或当场嘲笑,更不应该立刻中止,对不愿回答问题的学生也不应简单冠以“自甘落后”或“不可救药”之类的定论,而应课后主动找他们谈话,了解其中原因,使他们认识到“学贵有疑”的道理,强化其竞争意识。

三、要注重平时的语言积累

语文学习是一个日积月累、熏陶渐进的过程,宜采取不断反复的训练安排方式,企图一蹴而就,一劳永逸是不切合学习语文、进行语言文字训练的。正如叶圣陶先生所说:“语文方面有许多项目都要经过不断练习,锲而不舍,养成习惯,才能变成自己的东西。”所以我们应该从平时抓起。

1、加强朗读训练,培养学生语感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是学生必备的能力,是培养学生口头表达能力、语言感受能力、丰富学生情感的有效途径,提高阅读教学质量有着积极的作用。在教学过程中,我们也经常会组织学生朗读课文,可是很多同学连课文都读不通顺,那要理解课文内容就更不可能了。因此,教师要经常性的示范朗读,让学生跟着老师的节奏、情感细细体会,培养自己的语感。除此之外,老师还可以指导学生剖析课文内容所展示的情景、人物的心情,使学生能够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充满感情的朗读中加深对课文的理解。这样,既能较好地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又能较好地提高学生对语言的感受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2、加强背诵,积累好词好句

熟话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讲的就是积累的重要性。韩愈“自幼读书,日记数千言。”欧阳修“幼敏悟过人,读书辄成诵,十岁写诗文。”一代宗师正因为“日诵千言”,才有了相当深厚的文化底蕴,也才有了惊人的记忆力、领悟力和创造力。一个人语文素养的高低跟他所背诵内容、数量、质量成正比。背诵既有知识的积累,又有文化提升和品位,然而几十年来的教学中,始终没有对之予以足够重视。背诵就将指定背诵的内容,只是课后规定时间死记硬背,至于课文中一些写得好而未指定背诵的句群、片段更是“不屑一顾”。因此学生在表达时不知道该说些什么,就更别谈要说的生动了。没有积累,怎么运用呢?因此,在教学中我们应重视每一篇课文(包括阅读的文章),对课文中的名篇佳段、名言警句要求学生反复朗读,并指导学生及时背诵下来。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语感,又能把词语、句式、谋篇布局、修辞手法等及时储存下来,一旦需要表达时就能得心应手。

3、加强写作,提高表达能力

也许有人会说,加强写作,怎么会是提高表达能力呢?不是提高写作能力吗?

虽然说语言表达以口头表达为主,但是我们也可以采取不同的方式来达到提高的目的。比方说,我们就可以通过写作的方式来让学生写语言。写作也是另一种语言的表达形式。因为写作也是要表达我们内心的一种情感,如果我们能在在写作时把我们自己内心真正想要表达的东西表达清楚,表达完整的话,那么在一个良好的课堂氛围下,口头表达起来也一定能够得心应手。所以,我觉得口语的表达不仅要说,也还应该通过写作来加强。这样不但提高了学生的写作能力,也锻炼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四、教师也要规范的表达

孔子曾说过:“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因此,这就要求老师要严格地要求自己,在表达的过程中要有意识地规范使用语言。这样在教学的过程中不需要经常去提醒学生规范使用语言,只需要在适当的情况下引导学生,他们自然而然地就会以老师为榜样,严格地要求自己了。这样就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培养学生语言运用能力是个长期、循序渐进的过程,作为语文老师要持之以恒,从小处抓起,从每节课抓起,把握各种训练时机,加强语言文字运用性训练,才能改变目前课堂教学中学生不敢发言、不爱发言而导致的效率不高的现象,才能使学生在课堂中学好语文,感受到语文的独特魅力。

上一篇:A New Criticism Study on The Vagrants 下一篇:试论如何提高农村初中生的作文写作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