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老工业基地机械工业发展趋势分析

时间:2022-09-24 03:47:27

东北老工业基地机械工业发展趋势分析

摘要:随着“十一五”时期国家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战略的实施,东北机械工业具有了更好的发展环境和更强的发展潜力,表现出了良好的发展态势。投资科技创新以及对外合作是其发展的主要动力。应通过投资多元化、产业集聚、科技创新等措施进一步促进东北机械工业发展。

关键词:东北老工业基地;机械工业;推动因素

中图分类号:F4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3890(2011)02-0083-04

一、引言

中国东北老工业基地包括吉林、辽宁和黑龙江三省,是中国工业基础比较雄厚、实力较强的工业基地[1](P16),其机械工业在全国的比重很大。中国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机械工业是伴随着20世纪50年代初期国家大规模的重点建设发展起来的。中国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机械工业经过“一五”(1953―1957年)到“四五”(1971―1975年)时期发展壮大,在全国的地位举足轻重,对中国的工业发展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十一五”时期,国家“关于加快东北老工业基地改造”的政策给东北机械工业发展带来了历史机遇,其发展环境得到了进一步改善。东北三省机械工业各有所长,互为补充,目前已形成较为完整的机械工业体系。吉林省是中国最大的汽车生产基地之一,中国第一汽车集团公司是中国产量第一,能够生产重、中、轻、轿车等各种车型的综合性汽车制造基地,另外还有长春轨道客车股份有限公司等著名企业;辽宁省以汽车、机床、通讯计算机三大产业为主,汽车和机电等产品在全国具有重要影响,大连造船厂是中国造船场之一;黑龙江省是电站设备、车辆和飞机等产品的重要产地,哈尔滨航空工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和哈尔滨电站设备集团公司在中国飞机和电站设备制造领域具有领先地位。

东北三省机械工业占东北地区工业的比重很大,机械工业的发展对整个工业的发展起重要的推动作用。笔者针对东北老工业基地机械工业的发展动因进行分析,并对其发展前景进行展望。

二、东北老工业基地机械工业的发展概况

经过五十多年的建设和发展,东北机械工业已成为一个门类齐全、布局合理的工业体系。东北机械工业对整个东北地区经济的发展乃至全国经济发展的全局具有重要影响。随着国家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战略的实施,东北机械工业有了更好的发展环境和更强的发展潜力,表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进入21世纪以来,东北机械工业的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步伐明显加快,增长质量有了很大提高,机械工业综合实力和科技实力得到提升,吉林省和辽宁省机械工业总产值全国排名稳居前10名①。东北机械工业作为东北工业经济支柱产业的地位和作用得到进一步体现。

汽车工业是东北老工业基地机械工业的支柱产业。我国汽车工业生产可分为四大区域:东北地区、上海与江苏、北京与天津、湖北与重庆,其中东北地区的地位最为突出。东北地区的汽车工业决定着东北工业经济的发展方向。东北汽车工业紧紧抓住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的历史机遇,以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造为重点,体制创新和机制创新为动力,在生产、投资、新产品开发和对外合作等方面取得了突破性进展。汽车工业的发展,带动了计算机软件、汽车零部件等产业的发展。汽车工业网络平台的建立,促进了汽车贸易和服务业的发展。中国第一汽车集团公司、金杯汽车股份有限公司以及哈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等企业为东北汽车工业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其中,中国第一汽车集团公司是中国最大的汽车生产基地,拥有6大系列产品,销售占中国国内市场份额的18%。中国第一汽车集团公司被中国汽车联合会授予“机械行业核心竞争力十佳”荣誉称号,并且被美国著名杂志《财富》(中文版)评为中国最受赞赏的企业。中国第一汽车集团公司对东北汽车工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带动作用,一汽―大众汽车有限公司、中国第一汽车集团哈变速箱厂以及中国第一汽车集团哈轻型车厂等在东北地区各省的机械工业发展中起重要作用。

东北机械工业经济整体上保持稳步快速增长,表现出生产、销售同步增长的态势。工业增加值和产品销售收入的增长幅度基本保持10%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率2004年最高,为28%,产品销售收入增长率2005年最高,为39%。同时,东北机械工业的生产规模在不断扩大,企业数从2001年的2 566个增加到2006年的5 437个,职工平均人数从2001年的111万人增加到2006年的128万人,企业数和平均职工人数均表现出逐渐上升的趋势,这是东北机械工业不断壮大的重要表现。值得注意的是,重点骨干企业增势明显,这是全行业增长的重要基础,投资的拉动使市场对机械产品的需求势头不减。重点考核的机械工业企业,基本上左右着全行业的经济发展走势。

机械工业是整个工业发展的动力,对整个工业发展起主导作用。近年来,东北机械工业增加值在整个工业增加值中所占的比重较大,平均比重均达到17%以上。可以看出,东北机械工业对东北地区工业经济的发展具有强有力的推动作用,对东北三省经济的整体运行产生重要影响。

三、东北老工业基地机械工业推动因素分析

作为东北老工业基地经济增长的重要支柱,东北机械工业具有其自身的特点与优势,投资、科技创新以及对外合作等因素是其发展的主要动力。

(一)投资对东北机械工业的发展具有关键性作用

随着国家“关于加快东北老工业基地改造”政策的启动,东北机械工业得到了调整、充实和完善,发展环境显著改善。东北机械工业借国家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历史机遇,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自身的调整与改造。

吉林省以汽车为产业龙头,建设国内最大、最强的汽车工业基地;以优势特色产品为重点,大力振兴东北机械工业。吉林省计划2006―2007年围绕轿车规模化、重型车高端产品平台技术以及零部件系统化等投入180亿元,建设35个重点项目。2008―2010年围绕提高整车国际竞争力和专用车系列化等投入220亿元,建设35个重点项目。国家批复国债项目中,轿车车门等19个项目被列入国家国债专项计划。黑龙江省采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将微型汽车和发动机、大型超临界火电机组以及蒸汽燃汽联合机组等产品作为机械工业重点发展的产品。黑龙江省计划建设机械工业项目197项,总投资约300亿元,其中申请国债项目约79亿元。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首批东北老工业基地改造项目,黑龙江省批准实施37项,其中机械工业17项,项目总投资30亿元。辽宁省以汽车、电工电器和机床工具等行业为重点行业,通过自主开发与引进技术并举来提高机械工业的整体水平。辽宁省机械工业列入东北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造工业专项国债项目55项,总投资约107亿元。35个项目已经安排资金计划,项目总投资约60亿元,其中国债资金约5亿元。

不难看出,投资对东北机械工业的拉动作用比较明显,支撑着东北老工业基地机械工业的持续较快增长。政府投资作用突出,民间投资与外商投资的作用日益增大。特别是在全球金融危机的背景下,东北机械工业仍然表现出较强的投资潜力,这表现出东北机械工业仍然会继续保持良好的发展态势。

(二)科技创新是东北机械工业发展的重要保障

东北地区有多家企业建立了科学技术中心,通过建设技术中心,进一步增强了企业的自主开发能力,促进了行业结构优化和产品进一步升级。通过引进技术和合作形成的中档轿车、汽车零部件等重点产品发展很快。通过二次开发和自主开发形成的重型卡车、轨道交通设备等优势特色产品,在竞争中经受住了考验,市场地位不断提高。

东北机械工业的一些产品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例如,吉林省中国第一汽车集团公司与国防科学技术大学共同研制的红旗CA7460,是我国第一辆自主驾驶轿车。红旗CA7460自主加强系统的总体技术性能和指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这一成果将有力地推动我国汽车智能化的研究进程。辽宁省大连重工・起重集团与美国罗宾斯公司合作设计制造的我国首台最大的全断面隧道掘进机(TMB),达到国际先进水平。黑龙江省哈电站集团引进美国GE公司设计制造技术生产的400MW级的重型联合循环燃汽轮机,是目前国际上最先进、容量最大的重型燃汽轮机,是中国能源调整的一个重要里程碑。

东北地区已成为全国机械工业重要的科研、技术、生产基地,是中国著名的机械科研中心。东北机械工业的人力资源丰富,每万人拥有国有企事业单位专业技术人员和在校大学生数都居全国第一位[2](P115)。东北地区科研力量雄厚,拥有吉林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和东北大学等国内著名的高等院校,这些院校在中国机械科研领域具有重要地位。目前,吉林大学汽车工程学院是我国汽车工业科学研究的重要基地,其汽车设计制造学科是国内汽车专业领域最早且惟一的国家级重点学科,拥有众多汽车相关学科的著名学者。东北机械工业充分借助东北地区的教育科研优势,建立了以企业为主体,科研院所和大专院校协同参加的科研成果向企业转化的机制,如吉林省160多个企业与吉林大学等科研机构和大专院校建立了长期、稳定的技术合作关系,并且建立了一些产学研基地。通过联合开发和联合公关,增强了企业对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和创新能力。一些重点骨干企业采用了可靠性设计等先进技术,缩短了产品开发周期,新产品开发从数量到质量都有了较大提高。

东北机械工业有多个项目获得省级科技进步奖,其中吉林大学完成的汽车盘式刹车片生产线工艺及装备的研究与开发等项目获得了一等奖。同时,东北汽车工业中多个项目获得中国汽车工业科技进步奖,其中中国第一汽车集团公司等完成的汽车工业用机器人开发与应用和吉林大学完成的在用车辆智能化检测系统新技术研究等项目获得了一等奖。

科研和技术优势是东北机械工业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科技创新使东北机械工业的产品经受住了市场经济竞争的考验,在东北机械工业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增强、行业结构优化等方面做出了巨大贡献。随着科技成果转化机制的进一步完善,产学研基地的进一步建立,科技创新对东北机械工业发展的作用也会进一步加强。

(三)对外合作促进了东北机械工业的进一步发展

东北机械工业进一步明确了国际合资与合作对增强企业自身实力的关键作用,采取多种形式招商引资,加快与国际大型企业集团经济与技术合作的步伐。通过国际互联网、国外驻中国商务机构以及省市政府常驻国外机构等,以日本、韩国、美国等地区为重点与国外企业寻求资金、技术等方面的合作。

2002年,中国第一汽车集团公司与日本丰田汽车公司签署合作项目。根据协议,双方就实现中高档轿车、微型车和中高档SUV(运动型多功能车)三个领域的生产达成一致意见。中国第一汽车集团公司与日本丰田汽车公司的合作对中国汽车工业的发展和产业格局具有重要影响。2003年,金杯汽车股份公司通过与日本丰田汽车公司的合作,使轻型客车后续产品的推出得到技术支撑,巩固了金杯客车在市场上的地位。2004年大连重工・起重集团与韩国集装箱集团进行了关于岸边集装箱起重机的合作,合同总金额达4 399万美元。哈电站设备集团通过与日本三菱公司、日本东芝公司等8个著名公司合作,引进了11项高新技术,缩短了与国际先进水平的差距。大连冰山集团通过与日本三洋等国际大公司合资合作,引进了巨额外资和先进生产技术,市场竞争力不断增强。2006年,一汽大连客车厂与韩国大宇客车株式会社签订意向书,共同出资成立客车合资公司。这一时期,东北机械工业还与美国GE公司、美国通用公司以及德国西斯公司等国际著名企业进行了广泛的交流与合作。

对外经济合作的快速发展在提高东北机械工业的对外开放水平,增强工业经济发展的动力,弥补国内市场的不足,推动经济结构的调整等方面起到了重要而积极的作用。当前,世界经济明显放缓,东北机械工业的发展也面临着新的挑战。与此同时,新的机遇也随之出现。对外经济合作的深入,可以帮助东北机械工业进一步开拓海外市场,增强国际竞争力,进而推动东北机械工业的整体、全面发展。

四、“十二五”时期东北机械工业发展的趋势与对策

从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出,东北机械工业的发展具有生产稳步快速增长、汽车工业的支柱产业地位日益突出等显著的特点。我们综合分析东北机械工业发展中的积极因素和存在问题,对“十二五”时期东北机械工业发展的趋势进行展望,并且提出促进东北机械工业继续发展的政策建议。

(一)对东北机械工业发展趋势的展望

投资拉动是东北机械工业发展的关键。固定资产投资是拉动东北机械工业保持持续增长的重要因素,而决定投资增长的重要因素是国债投资、外商投资和民间投资[3](P9)。近年来经济增长的态势表明,国债投资实际上逐步发挥了一种经济机制的作用,通过它可以促进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和消费的增长。随着东北经济的持续增长、投资环境的不断改善以及投融资体制改革的稳步推进,可以预期外商直接投资和民间投资应该会继续较快增长。从消费角度分析,对东北机械工业影响最大的是汽车工业。当前,载货车逐步向重型化方向发展,重型车产品将受到用户越来越多的青睐。经济型轿车总体走势较好,但实际的市场份额未能得到有效提升。

国际市场环境对东北机械工业具有重要影响。中国机械工业对主要国家和地区的进出口额均保持增长,金额最大的仍然是亚洲市场。日本是中国机械工业最大的贸易伙伴,除日本外中国的贸易伙伴按交易额排序依次为美国、德国以及韩国。目前,由于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东北机械工业的发展受到一定阻碍,汽车等工业产值出现比较明显的下滑。虽然适当经济政策调控以及原材料价格下降等因素对东北机械工业发展具有有利的一面,但是国际市场价格波动、汇率调整以及贸易保护等不利因素的影响仍然不可忽视,可以预期未来东北机械工业受国际市场影响,整体发展速度将会相对减缓。

综合以上分析,我们认为目前东北机械工业未来发展的挑战与机遇并存,通过适度调整,可以保持东北机械工业的持续发展。预计“十二五”时期东北机械工业的增加值、产品销售收入、利润总额以及出货值等指标会出现稳步上升的变动趋势,机械工业整体发展具有较好的发展态势。

(二)促进东北机械工业进一步发展的政策建议

为进一步促进东北机械工业的发展,提出如下政策建议。

1. 深化体制改革,实现投资多元化。国有资本要向关系到国家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大型企业集中。鼓励民营资本进入机械工业,放宽民间资本的各种准入条件。同时要积极吸收外资,进一步提升东北机械工业的竞争能力。通过促使各种资本的融合,实现投资多元化。

2. 发挥产业聚集效应,建立特色产业集群。产业集群是我国地区性经济差距拉大的重要原因,应该按产业集群思想整合东北机械工业资源,建立以汽车、电力装备和机床装备等为核心的产业集群[4](P81)。通过产业集群充分发挥东北机械工业的比较优势,提升东北机械工业的竞争力。

3. 吸引和储备人才,保持科技创新优势。完善人才市场配置机制,把市场配置作为人才流动的基础手段。同时,进一步促进企业、科研机构以及大专院校的合作。利用良好的合作机制,推动高新技术向企业转移,进一步提升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

注释:

①文中的数据资料均来自《中国机械工业年鉴》。

参考文献:

[1]刘祖晴.东北老机械工业基地如何调整改造[J].中国机电工业,1996,(12).

[2]马树才,胡立杰,王永刚.壮大东北装备制造业的战略思考[J].社会科学辑刊,2005,(6).

[3]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2003年机械工业经济形势分析与前景预测[J].机电信息,2003,(10).

[4]张奎燕,张万强.振兴东北经济区装备制造业的战略构想[J].社会科学辑刊,2003,(4).

The Development Trend Analysis on the Machinery Industry in Northeast Old Industrial Base

Sun Hao1, Shi Zhuxian2

(1.Research Center for National Conditions, Tsinghua University, Beijing 100084, China; 2.Research Center for Quantitative Economics, Jilin University, Changchun 130012, China)

Abstract: With strategy implementation of revitalizing northeast old industrial base, the northeast machinery industry has better development environment and potentials, and exerts favourable development trend. Investing technology innovation and cooperation with foreign investment are the main development power. So we should further promote the northeast machinery industry development through the diversification of investment, industrial agglomeration, and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measures.

Key words: northeast old industrial base; machinery industry; driving factor

上一篇:河北省制造业竞争力测评与实证研究 下一篇:社会救援资源动员机制框架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