扩大就业与消费启动

时间:2022-09-24 03:21:22

扩大就业与消费启动

摘 要:在 经济运行中,市场是兴旺还是疲软,是影响就业规模能否扩大的决定因素。"软着陆"前的 过度投资必然导致"软着陆"后的供给年年过剩和物价跌落。以消费启动经济运行,便于促 进经济增长和经济结构的调整,同时可为扩大就业开拓更广的领域。消费启动是扩大就业的 基本途径。

关键词:市场运行;扩大就业;过度投资;消费启动

中图分类号:F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1096(2003)01-0012-04

怎样扩大就业,现今已为世人所普遍密切关注。一谈到就业,自然联想到投资,联想到经济增长。不增加投资,经济增长率不到位,怎能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和场所?然而,近几年虽有大量国债投资,经济增长率亦不低,但失业问题依然严重。有鉴于此,我们应该 调整思路,为扩大就业寻求一条更为有效又切实可行的途径。实践经验显示,这条途径就是 着力以消费启动经济运行。本文拟就此讲几点看法和意见。

一、考察就业问题的新角度:从经济运行和市场运行的关系出发考察就业问题,通常是从经济增长率出发。

经济增长率越高,就业率也就越高。所以,总是把扩大就业的希望,寄托于提高经济增长率之上。比如,"确保8%"的见解,当时之 所以为人们普遍认同,就是基于此种希望所致。

就经济增长率考察就业问题,是必要的。但是应当看到,运用这种考察方法,本来只是分析经济运行中就业和投资的关系。经济每增长一个百分点,究竟需要增加多少投资,又需要增加多少劳动力。或者说,主要靠增加投资来达到,还是主要靠扩大就业来实现。然而,资金(连同由它所形成的生产能力)和劳动力同是生产要素。就经济增长率考察就业,实质上是考察经济运行中两大生产要素之间的关系。它对于就业问题的解释,具有相当局限性,难以充分说明现今失业现象日益严重的成因。

从理论上说,经济运行状况不仅决定于生产要素的投入,而且决定于由投入所带来的产出,以及市场在整体上对各种产出的包容。市场总容量增长,经济增长率上升,市场总容量萎缩,经济增长率下降,这几乎是一种规律性现象。即便是各种生产要素的投入,比如令人关注的能否充分就业,失业率有多高,也取决于市场上商品总容量。在经济运行中,市场是兴旺还是疲软,这是影响就业规模能否扩大的决定因素。

比如1998年~2001年,经济增长率仍处于高位,介于7%至8%之间。但是,就业率并未借助经济稳定增长而上升。相反地,就业率在下降,而失业率趋于上升,例如,在1999年以前,失业率尚不及3%,而2000年为31%,2001年为36%。这几年间再就业率逐年走低,从1998年的50%降低到2001年的30%。再就业率的持续走低,预示着失业率还会进一步上升。究其原因,单就就业和投资的关系而言,是由于传统产业的技术改造、高新技术产业的技术进步和产业结构的不断调整,因而经济运行对劳动力的需求相对减少。但是,若着眼于整体经济运行,那么,失业率的上升,是因为市场总容量增长赶不上经济增长,而呈现日益相对萎缩所致使,而且这是起决定性作用的因素。所以考察就业问题,我们不能只看就业与投资、就业率与经济增长率的关系,否则,我们既不能查明失业现象日趋严重的真正成因,也不能妥善解决怎样扩大就业这一重大难题。因此,我们对就业问题的考察,不可仅仅从经济增长率出发,停留于考察就业和投资的关系上,而应调换一个角度,即从分析经济 运行与市场运行的关系中,来辨析和探索减缓失业和扩大就业的途径。

何以经济运行取决于市场运行,经济增长率又决定于市场总容量呢?问题在于,不但总供给直接来自经济增长,总需求也来自经济增长。总需求包括生产性需求和消费性需求。生产性需求源于生产增长,并表现为对投资的需求。消费性需求依托居民收入而形成,居民收入则直接依存于经济增长。所以,总供给和总需求的变动,唯有根据经济增长才能予以解释和说明。但是只有当总供给和总需求相平衡之时,经济增长才是适度的。在这时扩大就业也才具有可靠的基础。即使失业现象依然存在,但它很可能有所减轻。或者说,失业率有可能趋于稳定。

经济过热意味着总需求大于总供给、物价上涨,就是说市场在整体上是非均衡的。这是经济运行对市场运行规律的一种偏离。经济过热即经济过度增长,它将把大量劣质资源和质次价高产品吸引进市场。在这时市场总容量急剧膨胀,虽然就业率会暂时上升,但由经济过度增长而造成的不良后果往往十分严重,经济滑坡就是经济过热的事后反映。

经济趋冷意味着总供给大于总需求、物价跌落,市场在整体上仍然是非均衡的,不过表现形 式已经不同。这是经济运行对市场运行规律的又一种偏离。经济趋冷不仅把劣质企业逐出市 场,还有相当一批中等企业为市场所淘汰。在这时,市场总容量的增长就会受到总需求不足 的制约,它将日益呈现萎缩。就业率自然不会稳定,更不会上升,而将呈现出明显下降。经 济增长率尚处于高位,但失业率不断上升这一现象,就是在这种情形下出现的。一旦经济呈 现滑坡,那必定造成社会资源更严重的浪费,甚而影响社会稳定,而这些都是我们不愿意看 到的。

以上分析表明,经济运行依存并决定于市场运行。经济运行对市场运行的依存性,集中反映 在市场总容量的形成上。总供求任何一方都不能单独决定市场总容量,市场总容量的形成一 定是总供给和总需求相互平衡的结果。适度的经济增长率之所以决定于市场总容量,就是因 为总商品容量是总供给和总需求的统一。因此,造成如今失业现象日趋严重的根本原因,并 非经济增长率不高,而是长期供给过剩,市场严重疲软而至今尚未振兴。

二、目前扩大就业的最大障碍:过剩供给及其成因

促进经济增长和扩大就业之间是有一定的联系。但,这毕竟是两件事,而不是一件事。经济增长了,就业规模可相应扩大。不过,这要具备一个前提条件。即:由经济增长所引发的总需求,要足以包容由它所带来的总供给。如果情况不是这样,总供给不为总需求所容纳 ,日益严重的过剩供给充斥于市场,那么尽管经济增长了,就业规模也不一定扩大。即使有所扩大,也难以有力地缓解日益严重的失业。

例如,"软着陆"后不但失业率上升,而且未列入失业群体的下岗职工也与日俱增,2001年底等待就业的已达近两千万之众。这就是供给严重过剩的反映。连年积存的过剩供给,到了2000年底约有近三万亿,占当年GDP的1/3左右,可见,数目惊人。这既是目前制约经济增长的主要因素,也是目前扩大就业的最大障碍。据权威部门预期,今后两年失业率将 达到5%左右。

商品大量积压至今已有十几年了,而目前尤为严重。为什么"软着陆"以后的几年间当年总需求均不能容纳当年总供给,从而造成过剩供给的大量积存呢?这与我国经济运行的痼 疾--经济过热有关。经济过热不仅表现为经济增长率过高,而且表现为投资增长率多倍超过经济增长率。经济和投资双双过度增长,这就是全部问题的要害所在。最近一次的经济过热发生在1993年至1995年,年均经济增长率为13%左右,而投资增长率最高达到52%(199 4年),最低也有28%(1995年)。这次经济过热在当时造成大量过量需求和物价上涨,并波及1996年和1997年的经济运行。但从1998年起由于投资增长受到经济趋冷的制约,更由于前期投资带来大量产出,因而,"软着陆"前的过度投资必然导致"软着陆"后的供给年年 过剩和物价跌落。为了加深理解,让我们作些具体分析:

1过量需求的形成。投资运行包括两个阶段:先是投入资金,形成生产能力,尔后是启动生产能力,提出。在其前一阶段,投资过度增长,必将导致过量需求的涌现和物价的上升。这是因为投资主要用于购买生产要素,随着投资的增长,市场对各种生产要素的需求,即生产性需求必定相应增长。投资增长率越高,生产性需求也就越旺。然而各种生产要素的供给并不一定增长。因为资源是稀缺的,供给增长往往会受到可利用资源特别是优等资源不足的限制。不仅如此,更为重要的是,在这个阶段上仅有投入,尚无产出。从投入到产出有个间隔期,在这个间隔期内,就是拥有可以使用的资源,也不会产出供给。所以在市场上,急性膨胀的生产性需求肯定不为生产资料供给所承担,生产性过量需求也就应运而生。

劳动力作为生产要素,在我国一向是富裕的。所以,劳动力供给不同于生产资料供给,如果不涉及其结构,那么,它将会伴随生产性需求的增长而增长。劳动力供给的增长,表现为就业规模的扩大。在就业规模明显扩大之时,收入水平往往不会提高。纵然如此,居民总收入也将有一定程度的增长。因为得到居民收入的支持,消费性需求必将增长。但消费品供给不会相应增长,这也是因为资源不足,以及此时投入尚未带来产出的缘故。所以市场上消费性需求不为消费品供给所承担,于是在生产性过量需求出现之后,消费性过量需求也就接踵而至。

以上分析表明,无论生产性过量需求还是消费性过量需求的形成,都是投资过度增长的必然结果。显然,投资过度增长也是经济过热情形下,物价上涨的基本成因。

2过剩供给的形成。在投资运行的后一阶段上,投资过度增长,将导致过剩供给的形成和物价跌落。这是由于:

1年复一年的大量增加投资,势必挤压消费。这集中表现在:尽管经济发展水平( 人均GDP)提高,但居民消费水平难以上升。

问题在于,居民收入增长率长期低于经济增长率。居民收入决定于两个因素;就业规模和平均收入。我国经济增长是粗放型的,历来靠增加就业者人数来实现,而平均收入一向偏低,且增长缓慢。这是我国居民收入增长率长期低于经济增长率的主要原因。在这种情形下 ,尽管2000年人均GDP达到800美元,而消费占GDP的比重,即消费率仍勉强维持在上世纪90年代中期近60%的水平之上。

然而,资金投入总要转化为产出,并向市场带来供给的。由投资所带来的供给,要求市场全部容纳。但是多年以来由于居民收入增长率低于经济增长率,而且至今未发生明显变化 ,因而由居民收入而引发的消费性需求,在投资运行进入到产出阶段后,越来越不能包容消 费品供给。这几年间消费品市场上先是出现商品滞销,紧接着便产生商品积压;先是少数商 品出现积压,尔后便是更多的商品乃至大多数商品呈现积压。消费品供给过剩和市场价格下 降就是这样产生的,而投资挤压消费则是导致过剩供给产生和价格跌落的一个最基本的原因 。

2商品积压和供给过剩,迫使生产性需求相对萎缩。这表现在,投资增长率急剧下降,从多倍高于经济增长率,降低到稍高于、接近于甚而低于经济增长率。应当再次提及的是,生产性需求通常由投资来表现,而且是由投资直接促成的。

生产性需求的萎缩,最初发生在消费品产业部门,是由消费品的积压和供给过剩所导致。而我们已知,消费品的积压和供给过剩,是投资挤压消费的结果。因而导致生产性需求萎缩的深层次的原因,仍然是投资的过度增长。但是在投资转化为生产能力和产出,并向市场带来供给的阶段,消费品产业部门中的生产性需求,正处于不断萎缩的过程之中。不断萎缩的生产性需求不可能包容日益增长的生产资料供给,于是生产资料市场上出现了商品滞销和积压。而当商品积压现象日益突出,并成为生产资料市场的常态之时,生产资料供给过剩也就初步显现。

生产性需求萎缩不但发生在消费品产业部门,在生产资料产业部门更容易发生。而当生产资料产业部门中的生产性需求持续萎缩,因而不能容纳生产资料供给之时,生产资料供给过剩就会充分显现。这样在过剩的消费品供给旁边,又出现了过剩的生产资料供给。不仅消费品市场价格下降,生产资料市场价格也会下降。所谓"短缺滋生短缺,过剩孕育过剩"的定理,在这里得到一次重要验证。所以积压和过剩是导致过剩供给形成和物价下降的又一个重要原因。

三、消费启动是扩大就业的基本途径

投资过度增长势必导致过剩供给的产生,而过剩供给的大量存在又必然抑制经 济增长,并构成就业的最大障碍。有鉴于此,要稳健地扩大就业,就必须着力以消费启动经济运行。消费启动既是促进经济均衡增长的手段,又是扩大就业的基本途径。这是由于:

1消费性需求是由人们的生活而引起,为原始意义的需求,而生产性需求是由生产增长而引起,生产是为了消费,它是消费性需求的派生形态。在总需求的形成中,原始需求居于主导地位,派生需求则处于从属地位。所以以消费启动经济运行,可有力地发挥原始需求的主导作用,促进经济快速增长。扩大就业,是在经济增长的过程中实现的。实行消费启动可为扩大就业准备更充分的产业条件。

以投资挤压消费的要害在于:它颠倒了消费性需求和生产性需求的主从关系,把生产性需求放在主导地位,消费性需求则被搁置在次要地位。其结果是,经济运行长期起伏不定,就业率和失业率亦交替上升。这为多年改革的实践所证实。人们对经济剧烈动荡仍记忆犹新 ,对其危害大体上也取得了共识。但是,对于怎样摆脱经济震荡,稳步地扩大就业,时至今日仍无定论。考虑到当今失业现象日趋严重,现在是到了应统一认识,果断地进行决策的时候了。

2消费性需求会转化为生产性需求,而生产性需求不会转化为消费性需求。这是因为消费可带动投资一起增长,然而投资仅仅为消费增长准备生产条件,消费增长则直接决定于居民收入的多少。投资也会直接转化为居民收入,但仅限于建筑等个别产业部门中的工资,一般产业部门中的工资并非来自投资,而是来自当年生产。所以,投资不会带动消费。投资大量增加了,消费依然严重滞后的事,在历史上是屡见不鲜的。由于消费性需求不断转化为生产性需求,因而当消费性需求可以包容消费品供给的时候,生产性需求自然也能容纳生产资料供给。换言之,既不会出现消费品供给过剩,又不会产生生产资料供给过剩。所以,以消费启动经济运行,可以积极促进经济均衡增长,同时又为扩大就业准备必要的市场条件。

投资挤压消费的要害在于它无视消费性需求的性质,特别是消费性需求具有向生产性需求转化的功能。一意增加投资,一再加大投资拉动的力度。其结果是,虽然经济有某种程度增长,但却造成供给过剩。首先是消费品供给过剩,其次是生产资料供给过剩。不仅如此,更为严重的是,在商品过剩的背后,是生产能力的普遍过剩。如今下岗者众多,下岗和失业是劳动力供给过剩的表现,也是生产过剩的反映。在此种情况下,如果不为扩大就业寻找一条新的途径而仍沿着一条老路走下去,那么可以说当前令人烦恼的失业问题只会加重,它是不会减轻的。

3消费性需求为最终需求。它在经济运行过程结束时发生,但其动力作用却贯穿于经济运行的全过程。生产性需求为中间需求,它发生在经济运行的一定阶段之上,也只在这个阶段上产生动力作用。因而,不但消费性需求和生产性需求具有不同的性质和功能,而且二者对经济运行领域和过程的影响也有整体和局部之分。所以,以消费启动经济运行,便于促进经济结构的调整,同时可为扩大就业开拓更广的领域和展现更美好的远景。

对某个投资领域的偏好,也是以投资压消费的致命要害。近几年,因为消费性需求不足,消费增长不足以带动投资增长,所以大量资金持续投入到基础产业。其结果是,便于扩大就业的服务业严重滞后,可为农民带来更多收入的农村城镇化也严重滞后。这不仅不利于调整产业结构,更不利于扩大就业。事实上,这是一种投资偏好,与历史上片面发展重工业却有殊途同归之处。

1999年,在我国历史上首次实行了消费启动。为此,在不到三年的时期内,三次提高了机关、事业单位的工资。"软着陆"后日益严重的市场疲软有一定程度的缓解,产销率开始 上升,物价下降的趋势也有所抑制。即是说,消费启动的功能有初步显现。但是,由于农民 收入的增幅连续四年(1997至2000年)下降,又由于城市中下岗职工大量增加,企业工资收入增长缓慢,因而消费启动的力度明显不足,"农村市场启而不动,城市市场则动而不旺 "。目前,产业结构调整步履维艰,就业领域不广,下岗与失业者众多,这些都与这一城乡 市场形势休戚相关。因此,怎样振兴市场,摆脱市场长期疲软的态势,已成为目前改善宏观 调控的当务之急。

根据商业部的统计,今年秋季市场供求的基本状况是:在600多种商品中,供给大于需求的商品占86%以上,供给和需求基本平衡的商品近14%。这一市场形势曾经在12年前,即1989年夏季出现过,供给大于需求的商品也在80%以上,供求基本平衡的商品也是百分之十几。不过,还有一种商品是需求大于供给的。而今日供不应求的商品已经消失。何以市场疲软的态势如此严重和相似,难道历史会重演吗?令人深思!从1999年夏季开始的市场疲软,曾延续近三年之久。那是靠1992年~1995年间大幅度增加投资予以缓解,不过它并未消失。但如上所述,投资过度增长在当时造成过量需求和物价上涨,"软着陆"后又造成过 剩供给和物价跌落。显然,这不是个好办法。因此,基于历史经验,要加速经济增长和迅速 扩大就业,当前不可再搞投资扩张,而应致力于提高消费启动的力度,走以消费带动投资一 起增长之路。

On Expanding Employment and Consumption Stimulation

WEN Qian

(The Central University of Finance and Economics, Beijing 10008 1, China)

Abstract:Whether the market is prosperous or slack is the dete rminant factor of employment expansion. The overmuch investment before ‘soft landing‘ led to su pe rfluous supply and descending price. Consumption stimulation makes for the econo mic growth and structure adjustment. Meanwhile, it can enlarge the dimension of employment. Consumption stimulation is the basic way to expand employment.

Key words:market running; employment expansion; overmuch inves tment; consumption stimulation.

上一篇:合同相对性突破与发展的法理分析 下一篇:论产品价格、劳动力价格与消费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