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幼儿园表演游戏对中大班幼儿的影响

时间:2022-09-24 02:44:22

浅析幼儿园表演游戏对中大班幼儿的影响

摘 要:本文主要分析了在幼儿教育中,表演游戏对幼儿各方面发展的影响,也分析了在表演游戏教学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及相应的建议。

关键词:表演游戏;幼儿教育

幼儿是祖国的花朵,需要我们精心呵护,用心照料,针对不同年龄段的幼儿,运用科学的教学方法,有助于幼儿健康快乐的成长,在学前教育中,游戏教学就是其中最重要的一项。游戏按照教育作用的分类,可以分为角色游戏、结构游戏和表演游戏,本文将重点分析表演游戏对中大班(4~6岁)幼儿产生的影响,以及教学中易出现的问题及解决措施。

一、表演游戏的定义

所谓的表演游戏就是指幼儿根据童话、故事,进行角色安排并通过语言、动作、表情进行有创造性的情节表演。这个游戏既可以在幼儿表演前做好相关的叫角色安排等准备工作,也可以由教师边读故事情节边让幼儿表演,表演游戏是假装游戏中的一种,也是现代幼儿园教学中比较常见的游戏,不仅可以给幼儿带来快乐,而且表演游戏对幼儿言语表达能力、情感的理解能力、与同伴的交往能力等的提高都有较为显著的帮助。

二、表演游戏的特点

首先表演游戏是幼儿自娱自乐的活动,它不是以演给别人为目的,而是幼儿自己的一种游戏活动,即使没人看,幼儿也饶有兴趣地进行表演;其次表演游戏是以文学作品为依据的幼儿自创表演,借助想象对作品加以渲染和补充,表演方式是幼儿按自己的意愿自创的,表演情节也可以按幼儿的爱好增减,所以表演游戏也是幼儿的一种创造性活动。

三、借助表演游戏,帮助幼儿全面发展

人们常说艺术的起源来自生活,来自生活中的游戏,根据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他们在游戏中会非常投入,他们可以乐在其中,却从不会关心是否有观众观看。因此借助游戏的手段激发幼儿对表演的兴趣,帮助幼儿形成良好的欣赏习惯,也有助于开发幼儿的创造力、合作能力及其他方面的能力,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言语表达能力

4~6岁的幼儿正是语言学习的黄金时期,包括适合的词语含义、语气表达、动作表达等,在表演游戏中,因为都是选择适合幼儿的童话、故事,因此语言释义上一般没有问题;其次就是要帮助幼儿学会大胆的用语言表达出来,有些幼儿可能性格内向,或者害怕表演,拒绝对语言的表达,这时候就需要教师做适合的引导和帮助;引导幼儿清晰、流畅的表达出童话、故事中的角色对话,并且使用普通话,有时可以通过额外的口语练习,比如短小顺口溜《小耗子》《鹅过河》,另外引导幼儿语言表达带有一定感彩,比如大班的幼儿可以告知他们疑问句可以在句子最后语调上扬或者让幼儿用自己的语调来表达角色的差异和喜怒哀乐。通过表演游戏的锻炼,可以很好地帮助幼儿学习语言,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二)情绪理解能力

有人说幼儿的世界是情绪的世界,幼儿越小,情绪在其思想和行为中的影响越大,因此帮助幼儿科学的认知情绪、合理的表达情绪也是幼儿教学中一个侧重点。在表演游戏中,幼儿需要根据自己的策略来理解故事中的人物情感的变化。此外,在约束较小的情况下,幼儿还可以将自己的真实情绪通过表演表露出来,比如开心、满足,焦虑,生气,也可以通过游戏将那些不良情绪发泄出来,比如会故意增大说话的语气等。因此表演游戏中,教师可引导幼儿用适当方式表达自己的情绪情感,使幼儿深深地体验着故事中人物的喜、怒、哀、乐,并以适当方式表达自己的情绪情感,帮助幼儿学会认识和理解自己的情绪、他人的情绪和周围环境的情绪。

(三)与同伴的交往能力

与同伴的交往能力就是指幼儿在同龄的小伙伴游戏、交流、学习过程中所建立的人际关系。而在游戏表演中,幼儿会和很多小朋友一起完成游戏,这就形成一个比较良好的接触,大家是为了一个共同的任务在一起,需要互相帮助,这种互动频繁的游戏规则,便加深了幼儿之间的语言交流和肢体交流,并且在游戏中幼儿的情绪是积极的、主动的。曾经我园做过这样的研究,选取了幼儿园中班、大班的100名幼儿,分成实验组和对比组,在实验组中进行表演游戏的教学,而对比组不进行表演游戏的教学,一学期后对两组同伴交往能力进行量化测评,实验表明,进行了表演游戏教学的幼儿在社交主动性、社交放松性和亲社会行为这三个维度上名高于对比组的幼儿。因此可以说表演游戏在幼儿与同伴交往能力的形成上有很大的帮助。

(四)角色想象能力和肢体协调能力

每一次的表演游戏,都需要幼儿设置在一个特定的角色中,比如可能是一种植物,一只小动物,这就需要幼儿发挥自己的想象能力,如果是一棵树应该怎么样,如果是动物,老虎和狮子又有什么区别,幼儿的想象力是幼稚的更是丰富的,千奇百怪的,我们要充分调动幼儿的想象空间,更不要把大人的理解强加给孩子们。表演游戏中,除了语言,另一个就是肢体动作,这就极大地锻炼了幼儿的肢体协调能力。

四、表演游戏教学中常见的问题及建议

教师对表演游戏定位不清。很多老师认为,表演游戏就是让幼儿上台表演而已,因此准备录音机、故事视频,扩音器,表演中有歌曲、舞蹈、模特步等等,类似歌舞表演,或者在这样的表演中穿插了一点对话情节的展示,这其实与表演游戏的内涵相差很远。再者,在幼儿园教学中,很多乡镇幼儿园表演游戏多用在了教师组织幼儿是集体上课中,针对这个问题,加强对幼儿教师的培训和学习,尤其是幼儿园之间交流,不要把表演游戏等同于舞台剧、戏剧甚至是个人才艺展示,这是让幼儿以故事为线索开展的游戏活动,发挥幼儿的主观能动性,用自己的理解去自由表现,不需要一定产生“生动逼真”“惟妙惟肖”的效果。

五、材料单一,道具缺乏

表演游戏多为在一定的场景下进行,这对幼儿的表演有很强的刺激和推动作用,而许多场景的设置都需要道具,这些在不少幼儿园游戏教学中比较缺乏,尤其是一些乡镇的、小型的或则偏远地区的幼儿园,更是相当匮乏,很多都是简单地在头上带个角色头饰来替代,没有其他道具或者服装配合,这就造成幼儿对表演的兴趣时间很短暂,使得游戏缺乏弹性,也极大地限制了游戏的拓展和发挥。针对服装道具的要求上,我的建议是:希望让幼儿及幼儿家长参与进来,教师把表演游戏的内容、角色,通过微信、安康网、校园网、宝贝卫士等一起发给家长,让家长问孩子想扮演故事里的什么角色,从而为自己的孩子制作服装和道具,这样大大减轻了老师的负担。而家长和孩子通过利用身边现有的材料制作的服装和道具,如用各种颜色的包装袋制作服装,用扫帚装饰成小树小花,这些由于是幼儿自己亲子参与设计,或幼儿自己动手去绘制,去剪裁,孩子将会非常珍惜,会加深幼儿对故事的理解,参与的积极性也会更高,表演会更投入。

六、教师主导作用偏强

很多时候,教师都是讲解完故事情节,角色分配,然后就让幼儿表演,并没有给与充分的时间让孩子们之间去商量、组织,在表演过程中,一旦有幼儿忘记“台词”或者表演不够到位,教师就会来,告诉幼儿该怎么演,怎么说,把大人的想法强加给幼儿,这种高控制化的教学,只会限制幼儿的想象力发挥,偏离了表演游戏的目的所在。在这个问题上,教师要明白,在游戏表演过程中,幼儿是主体,他们会有自己的想法和表达方式,而不是要让其按照大人的思路去做固定式表演。

七、选材上的缺陷

这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个是选择适合年龄段的故事,比如幼儿教学中常用的《三只小猪》的故事,经过改编,将原著7000多字的故事缩短到寥寥数语,情节简单,语言上更加简化,缺乏了原来的美感,没有了想象力,这样的故事更加适合小班的教学,而如果要在中大班进行表演,就需要增加“剧本”的内容和长度,比如可以加上小猪说话时的语气、表情描写,增加故事曲折性,这对中大班的幼儿来说,就更有吸引力。另外,有些老师在选材上主体单一,总是希望通过一个故事达到一定的教育目的,有很多幼儿图书多是情节简单,语言直白,角色没有特点,缺乏应有的夸张、浪漫、新奇等特点,这反而会对幼儿产生逆反或者厌恶情感。在这个问题上,我认为教师一定要选择适合儿童表演的作品,选择作品一定要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符合两个要求:一是作品要有教育性,即选择的作品内容要健康,使幼儿在获得知识的同时,发展良好的道德情感和审美情感,形成对周围事物的正确态度。二是作品要有表演性,易于幼儿掌握和表演,这就会带给幼儿深刻的感受,增加其对故事的热爱,从中学习到相关的道理。

参考文献:

[1] 肖华锋. 表演游戏促进大班幼儿情绪理解能力的行动研究[D].河南大学,2012.

[2] 邵小佩,杨晓萍. 对重庆市主城区幼儿园表演游戏现状的思考[J]. 重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04):123-127.

[3] 刘焱,朱丽梅,李霞. 幼儿园表演游戏的特点、指导原则与教学潜能[J]. 学前教育研究,2003(06):17-20.

上一篇:新媒体时代的会议新闻写作 下一篇:威海印机 全印展尽显实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