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本课堂:让学生快乐“说数学”

时间:2022-09-24 02:33:14

生本课堂:让学生快乐“说数学”

陶行知说:“儿童应当有言论自由,有话直接和先生说,和同学说。”“要解放儿童的嘴,使大家可以享受言论自由,摆龙门阵,谈天、谈心、谈出真理来。”解放学生的嘴,就是要打破教师主体的局面,让学生掌握学习的主动权。为了让学生在课堂中充分展示自我,教师要扮组织引领的角色,创设恰当的教学情境,寓教于乐,使学生不知不觉地投入到“说数学”的行列。不仅要让学生愉快地说、流利地说,还要说得准确,说得完整,说得与众不同。

严谨――语言准确

数学语言的严谨性是教学内容科学性的重要保障。小学数学中有大量的概念,语言严谨,科学性强。课堂上,教师要引导学生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理解数学概念,利用个体对概念的认识进行简单的判断、推理,鼓励学生将这个思维过程用语言表达出来,这样有利于及时纠正学生思维过程的缺陷,对全班学生也有指导意义。如在学习了《因数与倍数》的知识后,请学生判断“15是倍数,5是因数”。不仅要求学生判断正误,更要说出判断的理由。发现学生有困难时,笔者带领学生重温课本:“4×3=12,12是4的倍数,12也是3的倍数,4和3都是12的因数。”由此可见,倍数和因数是相互依存的,它表示两个数之间的关系。所以,在讲倍数和因数时,一定要说清谁是谁的倍数,谁是谁的因数。有了以上分析,学生的表达就越来越严谨,对概念的理解也就越来越深刻。课堂上,教师要尽量让每一个学生都有讲的机会,引导学生自讲、自评;长此下去,能够有效提高学生说的质量。

逻辑――完整有序

语言表达的完整就是思维的完整,要想清楚先讲什么,后讲什么,要有次序、有条理。如六年级《体积和容积的意义》中“比较两个杯子的容积”,要引导学生清楚、完整地表达自己的思维过程与见解:先将1号杯装满水,倒入2号杯中。如果2号杯倒满了,而1号杯还有剩余,说明1号杯的容积比2号杯大;如果2号杯倒满了,而1号杯也正好空了,则说明两个杯子的容积一样大;如果1号杯倒空了,而2号杯还没有满,则说明2号杯的容积比1号杯大。教师要鼓励学生用“我是这么想的……”“我不同意他的观点,因为……”“他的说法我反对,应该这样想……”这样的句式,清晰、明确地表达自己的观点。

对于小学高年级学生,还可提出更高的要求――评价同学的回答。如:“你的想法真是太巧妙了,我们一起把掌声送给他吧”“我同意你的观点,但是你的方法还不够简便”。通过生生互评,使学生有意识地从别人的回答中取长补短,丰富、完善和提高自己的思维品质。

思辨――善于提问

学问往往起源于疑问。世界著名的科学家、发明家,大多比较善于在人们习以为常的小事中发现问题、提出疑问进而潜心研究。要发展学生“说数学”的能力,同样如此。教师要善于把问题隐藏在情境之中,激发学生想问的积极性,使数学课堂教学成为一个师生共同进行知识建构的过程,从而开拓学生视野,启发学生思维。

古人云:“疑是思之始,学之端。”可见,思辨是从问题开始的;有问题,才会思考。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这是孩子深层次思考后的结果,是自主探究后思维活跃的体现。他们通过自己的理解,消化所学的知识,主动建构自己的理解,这正是创新意识的萌生。有时会发现,学生提的问题是那么幼稚,但笔者觉得对小学生来说,“敢于提问”就是具有良好问题意识的表现,是学生思维的火花。作为教师,不应该粗暴地打断,简单地打发,而应该小心地呵护它,引领它,并在持之以恒的抚育下,使学生的提问愈来愈成熟,愈来愈深刻。

开放――方法多样

数学是思维的体操,方法多样化对于学生思维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通过启发,引导学生用语言将多种思路有条理地表达出来,扩大解题教学的交互性,让学生的知识水平、能力结构和学习习惯在“说数学”的过程中得到成长、发展和延伸。如六年级的一道练习:“两瓶药水共重800克,第一瓶药水的重量是第二瓶的。两瓶药水各重多少千克?”这道题方法多样:可以用分数解,把第二瓶药水的重量看成单位“1”,则两瓶药水的重量之和是第二瓶的(1+),用800÷(1+)就可以求出单位“1”的量,即第二瓶药水的重量,进而再求出第一瓶药水的重量;可以用份数做,根据“第一瓶药水的重量是第二瓶的”,可以把第二瓶药水的重量看成5份,则第一瓶药水就有这样的3份,用800÷(3+5)求出一份是多少,进而求出两瓶药水各自的重量;可以按比例分配,根据“第一瓶药水的重量是第二瓶的”,推理出第一瓶药水占两瓶药水总重量的,第二瓶药水占总重量的,用800×、800×分别求出两瓶药水的重量;还可以用方程解……教学中,教师要启发学生在观察、分析的基础上,将思维过程转化为数学语言。通过口述思路,既直接反馈学生对数学信息的理解程度,便于教师及时调整教学设计,又拓宽了学生的思维空间,提高了学生的创新能力。

让学生快乐“说数学”,是新课程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的生动体现。其根本目的就是把课堂还给学生,通过“说数学”,使学生的思维过程明朗化、条理化、深刻化。尤其对于学困生,激发他们说的欲望,让他们在“说数学”中认识自我、建立自信。

(作者单位:江苏省南通市文亮小学)

上一篇:基坑监测中沉降观测方法简析 下一篇:浅谈利用农业资源保障我国粮食安全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