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信技术下远程医学教育状态与影响原因

时间:2022-09-24 02:23:38

通信技术下远程医学教育状态与影响原因

远程医学教育是利用现代卫星通讯技术、计算机及网络技术和多媒体等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实施的新型教育方式,是相对于现场教育而产生的一种特殊的教育方式,是医学教育和通讯技术两大领域相互结合和交叉的产物。用来对义务工作者进行专业知识和技能培训,使其及时的掌握医学新理论、新知识、新技术、新方法,对大众进行医学及健康知识普及教育[1]。本文通过对我国卫生技术人员的调查,了解其接受网络与卫星视频远程医学教育的现况,并分析影响使用的相关因素,为我国远程医学教育规划及发展提供依据。

一、资料与方法

1.调查问卷。

本调查问卷分别由哈尔滨医科大学、广东省卫生厅科教处、厦门市卫生局、北京朝阳医院和沈阳医学院单位合作完成,对2000名卫生技术人员做问卷调查,最终筛选出有效问卷1223份。

2.方法。

对所调查资料进行统计描述,筛选出曾接受过网络远程或卫星视频远程医学教育的人员共计518人;以是否接受过此两种形式的远程医学教育为结果变量,以卫生技术人员的一般情况如性别、年龄、文化程度、单位性质、收入、职称、对远程教育了解情况等共12个指标为自变量,分析影响接受远程医学教育的因素。统计学分析通过使用SAS9.1.3拟合logistic回归模型完成,对于多分类的自变量均划分为哑变量进行模型拟合。

二、结 果

1.卫生技术人员一般状况调查。

所调查的1223名技术人员中有518名曾经接受过网络远程医学教育或卫星视频远程医学教育,占总人数的42.35%,详细情况见表1。

2.多因素分析。

以是否接受过网络或卫星远程医学教育为结果变量,以表1中前12个变量为自变量,做多因素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有7个因素对是否接受过远程医学教育有影响。(详细情况见表2)。

三、讨 论

远程继续医学教育的教育对象不受时间、空间、地域、职业、专业以及知识基础层次等客观性教育“选拔”条件的限制,具有显著的广泛性,适应不同基础知识层次、不同要求的学员学习;另一方面,正因为远程继续医学教育的教育对象对“入口”起点没有统一的要求,加之学员学习目的和要求各不相同,因此教育对象具有非规范性也是远程继续医学教育的又一特点[2]。本研究显示男性、年龄小于30岁的卫生技术人员更容易接受远程医学教育;博士和高收入者接受远程教育机会少;地市级医院和区县级医院的技术人员更易接受远程教育;具有中高级职称的人更倾向于接受远程医学继续教育;关于《卫生部关于在职卫生技术人员开展远程医学教育教学的意见》知道并阅读过的卫生技术人员更易接受远程教育,其接受的机会分别是其它两类人的3.21和3.41倍。

对于网络或者卫生视频这类新生事物,女性受社会角色的影响较之于男性接触较少,因而参加远程医学教育的机会少;同样年轻人相对于年龄大的人群接触网络、视频等的机会较多,动手能力较强,接受教育的机会多,再加上刚刚参加工作要求进步的压力促使他们接受远程医学教育的可能性增大;大学里的附属医院的卫生技术人员由于处在大学这个学习型的环境中,有些卫生技术人员甚至是要当导师当教授带学生,自然接受继续的可能性大大的高于级别较低的医院内的技术人员;关于《卫生部关于在职卫生技术人员开展远程医学教育教学的意见》知道且阅读过的人占总人数的28.37%,而在知道且阅读过的人中接受过网络或者视频远程教育的占79.25%,可见对于阅读过此意见的人来讲了解远程医学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卫星远程继续医学教育具有先进性、及时性的优势,是充分利用高科技进行教学活动、资源共享的有效方式[3]。目前,已有很多远程教学单收站点都能同时接收多套教学节目,实时接收教学计划和网管中心通知,在授权的情况下可以边接收教学节目、边硬盘录像保存,或者把接收的节目转发到本地的局域网上,实现多台计算机同步收看。但是,也要注意到远程教育教师和学习者之间是处在永久性分离状态,在这种状态下远程教育组织的学习支持服务即便完备,却未必一定可以发生和完成,如同“资源”存在不能代替教学[4]。网络作为现代远程教育的重要手段,如何建立网上学习支持服务系统,为学习者全面、主动地提供个性化的学习支持服务,使教学和服务始终无缝融合,真正使“以人为本”和“以学习者为中心”这一理念体现是我们要亟待解决的问题。

上一篇:开发教育资源发展三生教育 下一篇:职校学前教育英语教育发展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