羽毛球运动中的美学分析

时间:2022-09-24 01:54:06

羽毛球运动中的美学分析

摘要:美学是一种研究周围世界各种现象的科学,即研究各种类型的美学现象(美好的、崇高的、英雄的等等),研究在美学的知觉、概念、思想、观点和理论中以上各种现象在人们意识中的反映。研究在这些活动过程中可以创造出美学价值的人们的美学活动等等。体育美学是体育科学的学科之一。羽毛球的美学分析是应用美学的原理和方法,研究羽毛球运动中的美学规律、本质和特点。因此,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和数理统计法,选择羽毛球、网球、乒乓球、排球、篮球、沙滩排球、足球等7个项目的比赛录像,按预设的8项指标进行统计与分析,从美学角度比较不同球类运动的项目特征,分析羽毛球运动的独到之美。

关键词:羽毛球;运动;观赏;美

1.结果与分析

1.1羽毛球美学研究的重要性分析

1.1.1身体美与运动美是羽毛球美的核心

身体美与运动美是体育美学的核心内容,也是体育美学研究的基本问题。身体美是人体经过体育运动所获得的静态美,如体格健壮、体型匀称、素质全面、气质高雅等;运动美是人体在运动中,通过形体变化所表现出来的动态美,如高超的技艺、灵活的战术、充沛的体力、顽强的意志、拼搏的精神等。二者之间存在着密不可分的联系,既相互制约又相互依赖。二者是体育运动基本存在的方式,是构成体育美的核心。在羽毛球运动中,二者也是羽毛球运动美的核心。人们可以欣赏到羽毛球运动的技术、战术美以及在运动中体现出来的智慧美、创造美和超越美等。某些观众在观看羽毛球比赛的同时缺乏对身体美和运动美基本含义、标准和特征的了解,从而影响了对羽毛球欣赏的效果。因此,身体美和运动美是羽毛球运动中最直观、本质的美同时直接关联着人们对羽毛球运动的兴趣以及羽毛球运动自身的发展。

1.1.2观众日益增长的审美需求是羽毛球运动美的驱动力

竞赛与观众的关系,用接受美学理论来研究。对于促进体育经济、发展体育产业、开拓体育市场起到了良好作用。观众已经从无意识审美逐渐转变到有意识审美,他们已经不仅仅是关注比赛的结果,更注重比赛的过程。他们希望运动员在比赛过程中能够发挥出最高水平,希望运动员在比赛中带来更多精彩的表演,观众的审美水平在不断提高,对羽毛球运动的发展也提出了新的要求,羽毛球运动没有忽视这一变化,不断发展新的技术、新的战术、新的规则、新的传媒技术等去展示羽毛球运动中旺盛的运动形式美。

1.2羽毛球运动美的表现形式

1.2.1技能主导的动作姿态美

技术动作是一个完整、连贯的的有机整体,技术动作可能由不同的技术环节组成,需要不同身体部位的协调配合,身体的协调配合有利于完成动作,也有利于体现动作的姿态。羽毛球比赛中虽然也有双脚起跳击球,但应用更多的是单脚起跳。多数运动项目中的单脚起跳动作,其发力臂与发力脚是不同侧的,如篮球中的跑篮与排球中的背飞,如果选手用右手投篮或扣球的话,那最后一步肯定是依靠左脚蹬地起跳,这样才能飞得又高又远,若用右脚起跳,则右臂很难充分发力。羽毛球则完全相反,右手持拍的选手在后退的最后一步,一定要用右脚蹬地才能更好地完成击球动作。初学羽毛球的人,对此往往觉得很别扭。这是因为生活中及多数体育项目中,发力臂与发力脚不在同侧基本成了习惯,而且符合运动规律。而羽毛球运动中的发力臂与发力脚同侧不但不违背其运动规律,而且恰恰是项目特点的灵活应用,其原理之一是羽毛球独有的反向助跑与最后一步的非利脚落地的特性;原理之二是羽毛球的进攻技术要求运动员充分借助转体的力量,而这种转体又是在后退助跑之后完成的。因此,起跳时发力脚与发力臂同侧形成了羽毛球特有的姿态美。

1.2.2鲜明的项目个性美与难度美

不同的运动项目具有不同的项目特点和技术要求。不同项目特点在运动的实践中必定具备不同的美学显现特点。因此,羽毛球运动中杀球起跳时使用非利脚发则是羽毛球的个性化技术

利手、利脚,指的是一个人日常生活中做某项运动时习惯使用的那只手或脚。如,一般人单脚起跳时,左脚是利脚,右脚本是非利脚;而挥拍击球时,一般人右手是利手(生活中所谓的“左撇子”正好相反)。

一般人在单脚起跳时都是用利脚发力,即左脚发力。跳高、跳远选手在起跳时均使用利脚发力。在球类项目中,排球比赛中的单脚背飞、篮球比赛中常见的跑篮均采用利脚起跳。

上述项目中,如果跳高、跳远选手采用非利脚起跳,是根本没法达到与利脚起跳相当的高度与远度的;而排球、篮球选手则基本没办法用非利脚起跳打背飞或跑篮,从运动力学的角度分析非利脚起跳根本不符合这两个技术运作的发力原理。而羽毛球的杀球与上述项目相反,基本上是使用非利脚发力起跳。

1.2.2.1羽毛球非利脚发力起跳分析

在体育运动中,适应项目需求的动作才是真正优美的动作。虽然多种运动项目中均有单脚起跳动作,但其运动方式是不一样的,用利脚还是非利脚起跳,其决定性因素主要有三个:起跳前的助跑方向、起跳瞬间的身体方向,助跑最后一步的落地脚。这里的方向以各项运动中的目标物体为参照,如:排球、羽毛球选手均以要击打的球为目标物,一般运动项目的运动员在起跳动作前的助跑通常是前向的,如排球中的扣球、篮球中的跑篮或跳投、足球中的冲顶;网球与乒乓球虽然有很多的侧向移动,但所谓“侧向”是针对场地而言的,以选手的身体为参照,他们的侧向移动仍属于前向运动。但是,在羽毛球运动中却有92.6%的起跳杀球是借助于后退助跑来完成的。可以说,没有后退,就没有羽毛球场上最扣人心弦的后场杀球。其他项目中,也有后退动作,但应用较少,而且多数在被动防守时采用、移动速度较慢。而羽毛球中的后退发力不但应用频率高,而且是一种主动发力技术,后退速度快,而且后退与发力紧密衔接,一气呵成。因此,羽毛球运动在追求个性美的同时,打破了常规的需求,以退为进,让羽毛球运动更加具有难度性,给羽毛球的观赏提升了高度。

1.2.3严格的“回中”形成了羽毛球的空间美

在对抗性项目中,每名选手在准备进攻或防守时,通常存在其固有的位置。中场也可以理解为竞技场上的大本营,任何选手,如果不能及时回归大本营,可能就要面临失分的风险。在这方面,羽毛球运动最好地阐释了固守与回归大本营的重要性。不管运动员的技术多么高超,如果在比赛中不注重“回中”,或因为拼命救球而无法“回中”,那么他立刻就陷入因接不到下一个球而失分的被动局面。乒乓球、网球选手的“回中”虽然也非常重要,但乒乓球选手多数是在近台或位置左右移动,网球选手多数是在底线附近两侧跑动,两个项目的前后移动相对较少,在三个隔网小球项目中,羽毛球不但跑动量最大,而且在各个移动方向上的移动次数比较均衡,最大限度地诠释了“回中”的内涵。“固守大本营”、“任何时候都不能失去根据地”的战术思想在羽毛球比赛中得以充分体现。

1.2.4坚强、体能、回合一体的观赏美

被动球通常指的是被对手压着打、己方没有进攻机会或没有较好的进攻机会,陷入被动的一方要么直接失分,要么继续被动挨打。如排球比赛中,如果一方主动进攻的效果较好,对方即使将球防起来也很难组织有效的反击,勉强处理过网后往往又让对方打成一次漂亮地进攻。乒乓球、网球比赛中,进攻的一方往往持续占据主动直至得分。羽毛球比赛则不同,选手在进攻之后往往要马上转入防守,如果在进攻后不能马上“回中”迎击下一拍,就有可能直接失分。

在羽毛球比赛中,经常可以看到这样的场面,选手甲击出一记高质量的杀球或吊球后,选手乙在拼尽全力救球的瞬间身体已失去平衡,仍然能让球贴网而过,这一瞬间,被动与主动有可能完全转换,选手甲有可能因此而失分或转入被动防守之中。

羽毛球赛场上这种瞬息万变的项目特点要求场上选手注意力必须高度集中,在每一分的争夺中,场上主动方决不能松懈,而被动方也要毫不气馁,因为胜负的天平会随时倾向于更坚强的一方。坚强美虽然在每个体育项目中均有体现,但这种被动与主动瞬间转换所体现出的坚强美却在羽毛球运动中体现的尤为突出。

1.2.5羽毛球运动的精致美

众所周知,羽毛球运动是手持器械隔网对抗性项目,严格地讲,羽毛球运动的任何一项技术动作都要求手腕主导发力,对手腕的灵活性要求很高。这与网球、乒乓球是明显不同的,后二者在绝大多数击球动作中要求固定手腕,不然会导致手腕受伤或发不上力。羽毛球项目手腕主导发力的竞技需求形成该项目的精致与灵活之美。如,初学羽毛球者往往较多地采用抡大臂的方式发力,不但使击出的球飞行得不高不远不快,而且非常费力气,容易受伤。但专业羽毛球运动员可以非常自如地用轻微的抖腕动作将对方的大力杀球轻松地挑得又高又远。

1.2.6最具锻炼价值的运动――健康之美

健康美几乎是每名运动爱好者的追求。而从上述对羽毛球竞技需求的分析中不难发现:大范围的全场多回合跑动有利于耐力的提高、心肺功能的增强,挺胸抬头的击球动作有利于培养良好的形体姿态,手腕、手指主导发力能提高选手的灵活性,多回合的激烈对抗有利于锻炼选手的坚强意志,持续的全身有氧运动也有利于运动者塑造良好的体型。正因如此,羽毛球运动成为最受国人欢迎的体育项目之一。

2.结语

羽毛球运动是以体能、技能、战术、心理、智力等结合最终通过手持器械处理球的运动项目,鲜明的项目个性美与难度美,“回中”的空间美,坚强、体能、回合一体的观赏美以及羽毛球的精致美是羽毛球独特的表现形式。

运动美是身体美的过程,身体美是运动美的结果,羽毛球运动的魅力推动了更多的人参与羽毛球运动或者欣赏羽毛球运动,羽毛球运动以其特有的运动美吸引人们。使之成为最受欢迎的大众休闲、健身、娱乐手段之一。

参考文献:

[1]M.R.萨拉弗,等著.张江南,张豫鄂译.运动美学[M].莫斯科:《体育运动》出版社,1984.(1):107~108.

[2]江荣,郭翔.对体育运动美的认识.石河子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3

[3]孙永胜.竞技排球运动美学特征及其审美价值研究[D].河南大学,2009,(11)

[4]徐宝林.体育美学本质分析[D].成都体育学院,2001

[5]邹维超.江苏女排单脚背飞扣球技术的运动学分析[D].苏州大学,2008

[6]许世云,朱红军.逆向教学法在羽毛球正手击打后场高远球教学中的运用2006,

[7]胡小明.走出困境的体育美学[J].体育与科学,2004.1(25)29.

[8]陈宇家;陈石泉.对短跑运动的美学分析.湖南师范大学体育学院,2008

[9]肖杰,骞子著.羽毛球实战技巧,技战术图解[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3:38

[10]汤仙虎等编著.羽毛球运动技术图解[M].北京市:人民体育出版社,1988:59.

上一篇:论我国城市化过程中带来的社会问题 下一篇:孔子与柏拉图的教育观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