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之城”,梦想能照进现实吗?

时间:2022-09-24 01:09:45

“未来之城”,梦想能照进现实吗?

2010年西班牙《阿贝赛报》评选出十大“未来城市”设计。

那么,到目前为止,有没有已经开始建设的“未来之城”?关于未来之城的设想在哪些国家已经具备了实现的条件?它们到底是虚无缥缈,还是切实的可行之计?

弗雷斯科与维纳斯计划

美国设计师兼工程师雅克  弗雷斯科设计了城市住宅自动化方案,即维纳斯方案。早在1975年左右雅克  弗雷斯科便和其生活伴侣罗克珊  梅多斯创立了这个计划方案。弗雷斯科解释说,他之所以致力于未来城市的构想,是因为上世纪30年代的大萧条给他留下了太深的印象――尽管这种生活听上去类似空想,但这一构想的确反映了不少人对现代社会的不满与幻灭。

弗雷斯科的价值观与他设计的未来城市紧紧相连。

在弗雷斯科的构想中,贫穷、失业、犯罪和人口过剩等现代社会问题根源在于以追求利润为目标的现代经济制度,他构想的未来城市以资源为本,而非围绕利润而建。

维纳斯方案的设计中,机器将控制政府机构和工业组织,通过被称为“全球自动感应系统”的人工智能系统保护自然资源――这一设计也许让人想起科幻电影里的灾难前兆,但弗雷斯科认为,机器和人不一样,它不会感情用事,不会充满攻击性。

城市住宅自动化,尽量利用大自然和谐一致的清洁技术,设计成以最少的能源消费获得最高的生活标准。它是用公园花园包围的环形布局,城市是娱乐区。一条水路环绕由绕由透明建筑组成的农业带,八个绿色部分将提供风能、热能、太阳能等清洁的可再生能源。

居住带的环境将被美化,美丽的小湖和蜿蜒的溪流点缀着居住区。与居住区毗邻的是餐饮区,在这里可以获得各种有益健康的天然生长的食品。餐饮区旁边是公寓和设计中心。

围绕中央圆顶建筑,它们是图书馆、科学中心,艺术中心、音乐中心、研究中心、展鉴中心、娱乐中心和会议中心。它们对每一个人都开放。

中央圆顶建筑是计算机和自动化控制系统以及教育、购物、通信网络和卫星中心。在这个新城市,中央圆顶建筑将用作交通枢纽。水平、垂直和辐射运送机把人们安全地送往城市的任何地方。城市间的交通工具是单轨列车和电动车辆。横贯大陆的旅行采用先进的飞机和高速悬浮列车。

住宅以优美的曲线与环境融为一体。多种建筑形式为居住者提供众多选择。住宅的外墙面将是活性的:室外温度越高,室内越凉快。住宅采用新型增强混凝土及其它新材料的预制件建筑,外涂抗风化侵蚀的涂层。这种结构可把地震、飓风和火灾的破坏减至最小程度。

维纳斯方案代表一个真正的电脑文化,所有社会结构均采用计算机和自动化技术,把计算机与自动化机械相连,协调整个城市的所有服务和机能。人们可以把这看作深入社会各个角落的电气自主神经系统。例如,在农业带,计算机将自动监控和保持地下水位和土壤化学性质,并控制作物的种植和收获。在居住区,计算机将自动控制和保持工厂和消费者之间稳定的供货。采用计算机与自动化技术只会对改善人们的生活起作用;它并不监督或支配人们的活动。单调乏味的工作将会被逐步取消,人人都会过上高标准的生活。伴随不断的发展,从头将有选择最满意生活方式的时间和自由。

节能、减排让城市变得“更绿”

如果说“维纳斯计划”近乎空想,那么美国不少城市在改造自身上所做的不少事情则是实干。这些城市通过节能、减排等措施让城市变得“更绿”,以另一种更为缓和的方式实现“维纳斯计划”中以资源为本、保护自然资源的设想。

比如,明尼苏达州明尼阿波利斯市此前启动了迄今美国规模最大的“自行车共享”计划,投入700辆自行车、设立65个自行车站,为乘客和游客提供便捷、零排放的交通选择。这一计划,已经超越了科罗拉多州丹佛市今年5月启动的同一计划,那时丹佛投入了500辆自行车,设立了50个自行车站。

华盛顿市也计划在今年秋季大规模拓展现有“自行车共享”计划,将投入使用的自行车数量从最初的120辆增至1000辆以上。

奥亚纳工程顾问公司董事唐纳德  菲利普在这家知名建筑咨询公司专门负责交通设施建设,他认为发展高速铁路等节能政策能在一定程度上改变美国人的交通习惯,也会改变美国的城市面貌。以奥亚纳工程顾问为例,这家曾参与悉尼歌剧院、水立方和希斯罗机场五号航站楼等知名建筑建设的公司方面介绍,它在其参与的所有工程中都会考虑气候变化等因素,力求让今天的建筑能经受明天的挑战――这一想法也许是为更多人所接受的思路。

未来的城市并非把今天的城市推倒重建。

每个文明都有需要保存的历史和遗迹,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改造我们的城市、保护我们的环境,或许比推倒现有体制重建更为可取。不过,弗雷斯科起码有一点是对的,要建设未来城市,必须首先转变价值观。

“垂直都市”:天空之城1000

1989年,日本的建筑股份公司竹中工务店推出了他们野心勃勃的未来建筑计划――“天空之城1000”,当它完成想图并摆在人们眼前时,其外形一眼看上去与我们耳熟能详的摩天大楼无异,但是它的实际数据绝非现存的任何摩天大楼可比,“天空之城”的雄心是:高1000米,地面宽度400米。

当然,如果仅此而已,“天空之城”也就不过是个扩大版的摩天大楼而已,当今世界上有很多国家和地区,都在试图挑战新的“世界高度”。在进行中的企划里,不管是发展中国家的中国、科威特,还是作为发达国家的美国、加拿大,都不能免俗。

“天空之城1000”的出发点,正是在维持现代生活水平的同时,在工业化时代的建筑中加入更多的自然绿色空间,将人类从工业化所造成的糟糕环境后果中解放出来。

东京作为工业化以来目前为止世界上最大的都市集群,和世界上其他的大型都市一样,备受绿地缺失和交通拥挤之苦,这就是设计者寄望“天空之城1000”来解决的问题,形象地说,就像是抓住平铺地毯的中间部分把它拎起来一样,将原本在地面上铺开的城市往高处发展,成为“垂直都市”,而地上多余的空地留出给自然的植物;同时在“天空之城”内部,则由十四个层叠凹面盘状的“空中高原”组成,每一个都形成独立社区,其面积总和为8平方公里,这些“高原”的中心是绿色的公共空间,边缘也会适当进行绿化,围绕着公共空间。

构成建筑“外墙”的,是公寓和配套的商业设施、学校、休闲娱乐场所,以及其他必要的公共设施,预计可有10万人在楼内工作,并容纳3500到3600人的常住人口。

如果只是科幻小说或漫画电影,“天空之城1000”在想象力上毋庸挑剔,然而,这是由严肃的建筑设计师提出的确确实实的未来城市计划,那就意味着它面临技术层面的严苛挑战。毕竟,“天空之城1000”不仅是前所未有的摩天大楼,更是一种承担着异常复杂功能的未来城市规划。

“天空之城”的规模决定了建造者必须在建筑材料、结构和施工方案上都突破现有的技术,同时,东京松散的地质层和不稳定的地质结构,决定了这个庞然大物必须“绝对”防震;否则损失是不可估量的。从上世纪末开始,相关的实验就一直在竹中会社的建筑研究所中进行着,而本世纪日本参与设计建造的台北101和上海塔,客观上又为“天空之城”提供了可行性的实践数据。

如果技术的突破进展顺利,那么“天空之城1000”建成之后同样面临一些头痛的问题。首先是如何抵御灾害,尤其是日本常见的台风灾害和火灾,前者被认为可以通过建筑特殊的表面形状,让台风“擦过”楼体来解决,而东京政府所配备的“救火直升机”被认为可以用来扑灭火灾。

此外,为了让“城市”能够有效运转,设计者构思了一个三维的立体交通系统,除了每层的环线列车之外,还有一套可以横向、垂直和内外移动的电梯系统,设计者希望就此可以解决现代地面城市严重的交通问题。

所有的问题及其解决方案目前还停留在理论和实验室阶段。

在东京,已建成的“六本木HILLS”其实正是使用了这种“高楼城市”的概念,它是由森大厦和一些配楼组成,共54层、238米高,下层设有绿地和店铺,高层有美术馆、阅览室和360度展望厅,中部则是大小办公间、会议室和教学用阶梯教室。相比“天空之城1000”,它规模很小,而且更像是一个商业噱头。不过,有专家乐观的估计,“天空之城1000”计划的真正付诸实施,就会在接下来的20年。

U概念城市:新松岛数字城

“U城是韩国独一无二的创意。”美国帕洛阿尔托未来研究院的汤森评价说,U城“数字无处不在的设计框架,的确没有其他城市可以比拟。”

有人说,U城是韩国政府正在建造一座全新的高技术“乌托邦”城市新松岛。U城整个内部将实现全方位信息共享,数字技术深入住宅、街道和办公大楼,像一张无形的大网,把城市的每个细枝末节统统连为一体。

在新松岛,生活可以这样:把废弃的饮料瓶子投入垃圾桶,装有无线电频率识别系统的垃圾桶会表示感谢;老人独自在家时突然昏厥倒地,能够灵敏感知压力的地板立刻向急救中心求救;手机可以查询健康信息和私人病历,还能结算药费。

据说,在新松岛,只要一把智能卡钥匙在手,就踏上了五彩生活的起点:进入高速公路、交纳停车计时费、看电影、免费租借公用自行车,用一把钥匙就可以完成所有事情。它可以是匿名的,不会泄露你的身份。不小心弄丢了,你可以立即注销卡片,并重新设置自动识别系统门锁。

住在新松岛的人们足不出户,只须接入视频电话就可以与邻居闲话家常,在城市中随时随地都可以通过无线设备查看自己的财产。

新松岛的市政基础建设将为许多新技术提供一个巨大的试验平台,而这个城市本身就是未来数字生活的体现。“数字无处不在的城市,将成为它自己的招牌和生活方式。”

在西方国家,数字城市是一个颇受争议的话题。既然全社会实现信息共享,那么个人隐私是否受到应有保护?如果连垃圾桶都有“眼睛”,饮料瓶子也成了被监督对象,那么又如何界定社会监管部门的职权范围?然而,韩国却把数字城概念当作发展商业和高技术的绝好理由。

无论新松岛能否满足人们对未来生活的期望,在即将展开的新一轮计算机化浪潮中,它在高新技术的应用方面走在了西方国家前列。韩国信息和通讯部已经启动2.97亿美元,在新松岛建立一个无线电识别中心,新松岛好比一个巨大的试验平台,试验项目则是大规模使用无线电识别系统、智能卡和传感器装置。

美国斯坦福大学的教授福格认为:“新松岛更像是一个巨型培养皿,探测人们到底想利用哪一种技术。其中很多技术出自美国实验室,而在韩国应用这些技术,将遭遇较少的社会与规章制度障碍。”

韩国数字生活论坛的高级研究员李根浩提出了新松岛在市场上的试验意义。他说:“韩国IT产业很发达,但其他产业还有待发展。我们需要考察这些数字服务业的商业有效性,以便刺激经济增长。”

然而直到现在,让开发者依然没有把握的是,人们是否乐于生活在一个刻板打造的数字世界。

建于1981年的伦敦“港口城”规模堪比新松岛,所有办公楼出租一空,其中不乏摩根斯坦利这样的大客户。这个项目虽然赢得了巨额商业利润,但客户逐渐发现,生活中缺少了伦敦市内的人文气息。高技术创造生活便利,却无法营造都市魅力,唯有经历风雨洗礼和文化积淀的城市,才能散发长久不衰的味道。

上一篇:讲座赛事 第9期 下一篇:回望建筑大师梁思成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