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道德修养教学法探究

时间:2022-09-24 12:38:48

思想道德修养教学法探究

一、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教学过程是教师引导学生的认识过程,要充分发挥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作用。教师应该对课本的内容进行有针对性的选择。《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包含绪论、七章内容和结束语,教师难以把全部内容在一个学期内精讲。因此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有侧重,要精心筛选教学内容,做到繁略得当。如,针对大学生因恋爱导致心理问题、自杀比例提高的现象,对第七章第三节“婚姻家庭中的道德与法律”安排较长时间精讲。通过校园案例分析、讨论和讲解,使学生树立正确的恋爱观,懂得失恋后如何面对,怎样承担婚姻的责任和义务等。教师可以把翻转课堂引入教学当中。课堂上,组织同学积极辩论,分议题进行小组讨论,还课堂于学生。教师需要鼓励学生多提问题,对学生的问题要积极回答,对有些学生偏颇的观点要进行有针对性的引导。教师要针对不同的课堂主题向学生推荐积极、健康的励志读物。

二、在“活”字上下功夫

(一)内容活。教师要学会充分利用和发挥多媒体教学课件的作用,把课本中的理论知识与声音、图像、动画和网络信息有机结合起来,在制作课件时要充分考虑课件的教育性、科学性、技术性和艺术性。教师在讲授课程中适时加入最新国际、国内动态,使课程内容得以延伸。坚持每节课课前15分钟给学生观看国际国内时事新闻,了解世情国情,扩充知识。例如,在上“树立家庭美德”时,刚好是世界艾滋病日,于是在课堂上利用网络信息,叫学生了解全世界感染艾滋病病毒的人群、数量,中国的现状,艾滋病病毒传播的途径以及如何预防等知识。把这些知识与恋爱婚姻中的道德、家庭美德结合起来,使学生进一步懂得洁身自好的道理。在各类媒体上寻找与课程有关的内容增加知识点的厚度。如在教授“继承爱国传统,弘扬中国精神”这章内容时,教师先从中国近代史讲起,使学生更加深切地体会爱国的内涵与外延。课后布置学生观看《复兴之路》纪录片作为对课堂内容的补充。教师需要引入社会和生活中的典范,不断向学生输入正能量,从而强化学生的使命感和责任心,使教育的内容内化成学生自身的品质。给学生讲述身边人的故事,观看《道德的力量》或《感动中国》电教片,利用榜样引领学生确立正确的方向,引导学生积极向上。分析负性案例,使学生引以为戒,少走弯路。

(二)形式活。教学中,以班级上课为主,教师授课为主,穿插学生分组讨论、个别交流、参观学习、讲座、电教片、学生辩论、学生游戏等形式,丰富课堂内容,挖掘课外知识,加深学生体会。例如,在讲“促进个人与他人和谐”这个问题时,在同学中选取代表,叫他们分别担任盲人和拐杖的角色。游戏结束后,参加游戏的学生谈自己作为盲人和拐杖的不同体会。同学深深体会到作为拐杖和盲人一对搭档,彼此应该讲诚信、平等,要宽容、互助。在讲“继承爱国传统,弘扬民族精神”这章时,带领学生参观宁波博物馆,使学生扩大了眼界,更好地领悟课堂所学的书本知识。在讲“学习道德理论,注重道德实践”一章时,与学生们一起分享中国的传统道德,讲授了儒、释、道三家的道德规范与准则,以及传统道德的发展轨迹,使学生深切领会现代道德与传统道德是一脉相承的。

(三)考核活。这门课程的平时成绩和期末考试成绩分别占50%。期末试卷结合时事,利用开卷考试的形式,按照大纲要求设置主观题目,成绩为卷面考分。平时成绩构成包括:课堂考勤占20%;书面作业两次占30%;小组讨论展示两次占20%;小组备课两次占20%;加分项占10%,包括积极参与课堂发言、讨论、游戏及好人好事等。通过这样的考核方法,把课堂还给学生,真正让每个学生从主观上重视课堂,实现教学相长。

三、在“用”字上做文章

理论需要指导实践,学生使用掌握的理论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使他们在学习中获得成就感,从而更加热爱这门课程。裴斯泰洛齐指出:“你要满足你的要求与愿望,你就必须认识和思考,但是为了这个目的,你也必须(而且能够)行动。知和行又是那么密切地联系着,假如一个停止了,另一个也随之停止。”因此,教师需要通过各种方式引导学生把教育的影响转化成内在的品德。

(一)课堂上用。作为传道、授业、解惑的教师,课堂是传授知识的主要场所。要充分利用课堂时间,以身作则,示范学生。“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论语•子路),因此,要求学生做到的,教师首先必须做到。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思修课上课堂上,教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课堂不仅是教师表率作用发挥的阵地,更是学生们知行合一的战场。教师的示范作用可以增强学生学习的直观性和规范性,可以对学生产生难以估量的影响。正如学生在作业中写到:“什么是思修课的内涵和要点,不仅概括在这本书上,更体现在上这门课的老师身上,无言而直观的教学往往直击人心,深远持久。”作为学生,要在教师的鼓励下,增强主体意识,培养创造精神,把学习的知识积极用于课堂学习的每个环节。例如,课堂里明确要求学生不带早餐、无手机干扰学习、不迟到、不早退。一次,一位同学疏忽,忘记关闭手机铃声,当手机响起时,全班同学的目光投向这位同学,这位同学满脸窘迫,连声抱歉。课堂上若有学生迟到,同学用掌声表示温馨提示。

(二)生活中用。把学生在生活中遇到的问题与课本知识结合,是学生道德养成的一条重要途径。通过布置作业,学生用书本中的知识解释生活中问题,化解同学间的矛盾,培养良好的道德情操。如,在“遵守社会公德,维护公共秩序”这讲中,把学生分成若干组,同学们以组为单位去寻找生活中缺失的公德,小组成员将寻找到的问题归类、分析、提出对策,以PPT的形式在课堂上展示,教师对小组展示逐一点评,课堂组织评分小组,对每个组的成果进行打分,最终将小组得分计入学生平时成绩,表现优秀的小组给予加分并施以物质奖励。一堂课的时间,小组成员为了集体的荣誉精心准备,细心挖掘生活中的点滴,形成成果。通过这样的方法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发挥了学生课堂上的主体作用,培养了思考能力,锻炼了组织协调能力,加深了彼此之间的沟通和交流,使课本上的理论内化成个人道德品质,并以实际行动形成道德的力量,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三)学习中用。在立德树人的过程中,教师关注学生道德品行的同时,也要引导学生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课程上到一半的时候,恰好是期中考试的时间,以这个点为契机安排学生写大学规划书。同学们根据课本前面几个章节的内容,结合自己对大学的认知及对未来的定位写出了在大学里对学习的短期、中期和长期安排。规划书里同学们认识到大学是汲取知识的关键时期,学习是大学里的主要任务。同学们的规划中认识到要充分利用课堂、图书馆、教师、学长等资源学习公共课、基础课、专业课及自己感兴趣的知识。同学们更加明白了在学习的过程中需要在课内课外不断向书本学、向同学学、向老师学、向社会学。

四、在“思”字上促提升

“学而不思则惘”,作为教师要学会不断理性思考自身的教育实践,使教学工作不断提升,达到更高的境界。通过对每次课程的总结、分析,不断纠正错误,教师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全面、系统、清醒的认识,不断形成独特的教学风格。作为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且行且思,不断梳理自己的思想、学习、工作、生活,不断总结、调整,扬长避短,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日臻完善自我。课程结束时,学生们学会了辩证地看待身边的人与事,学会了站在对方的角度思考问题,学会了思考自己的学业、人生,学会了理解关爱师长、父母;懂得了作为二十一世纪的青年,站在国家转型发展的洪流中,如何定位,如何为自己、家庭、国家担当。

五、结语

《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是在教师的引领下,逐渐培养学生知、情、意、行的过程,这个过程没有终结,永无止境,这个过程要求教师和学生在动态中把握,不能以静止和僵化的态度来对待和实施教育。

作者:朱小红

上一篇: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科学性研究 下一篇:水利工程征地移民监理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