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大肠埃希菌感染性肺炎临床分析

时间:2022-09-24 12:28:17

新生儿大肠埃希菌感染性肺炎临床分析

【摘 要】目的:探讨新生儿大肠埃希菌感染性肺炎的临床特点及疗效。方法:选择105例痰培养为大肠埃希菌的新生儿肺炎患儿为观察组,50例痰培养阴性的新生儿肺炎患儿为对照组,对两组病例的临床表现特点及治疗用药进行对比分析。结果:(1) 对照组新生儿肺炎发病日龄多为晚期新生儿,呼吸道症状轻,以鼻阻及呼吸频率增快为主,症状持续5~7天;98%的患儿双肺呼吸音增粗,2%的患儿双肺可闻及细湿罗音;(2) 观察组新生儿肺炎发病多为早期新生儿,呼吸道症状重,常见阵发性咳嗽,呼吸频率增快,呼吸道症状持续5~10天;84.8%的患儿肺部闻及细湿罗音、34.3%的患儿出现颜面青紫、6%的患儿出现呼吸困难、2.9%的患儿心力衰竭、0.9%的患儿有抽搐;(3)大肠埃希菌药敏实验结果:83%的大肠埃希菌为ESBLs阳性菌株,对所有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及氨曲南耐药,其敏感药物依次为亚胺培南(25);美洛培南(23);头孢哌酮/舒巴坦(21);(4)抗生素使用情况对比:观察组患儿静脉用美平注射液,15mg/Kg/次,q8h,10~14天,复查痰培养无细菌生长,呼吸道症状消失, 98例临床治愈出院,治愈率93.3%;7例患儿家长在患儿病情好转后签字出院;对照组新生儿经静脉用青霉素或氯唑西林7~10天,呼吸道症状消失好转出院。结论:新生儿大肠埃希菌感染性肺炎多见于早期新生儿,呼吸道症状较重,常伴呼吸困难;大肠埃希菌83%为ESBLs阳性菌株;美平治疗有效。

【关键词】婴儿;新生;肺炎;大肠埃希菌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6-3881-02

新生儿肺炎是新生儿期常见疾病,是引起新生儿死亡的重要原因,可发生在宫内、分娩过程中或出生后,由细菌、病毒或原虫引起。全世界每年有200万儿童死于新生儿肺炎【1】。为了解昆明地区新生儿大肠埃希菌感染性肺炎的临床表现特点,我们对2009年105例确诊为新生儿大肠埃希菌感染性肺炎的住院患儿进行分析研究报道。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本项研究设观察组及对照组。选择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31日经痰培养确诊为新生儿大肠埃希菌感染性肺炎住院患儿105为观察组,男79例,女26例;入院日龄(5±3.5)d,胎龄(38±3)周,出生体质量(2.9±0.5.)kg。选择同期以新生儿肺炎住院,痰培养及呼吸道病毒病原检测阴性的50例新生儿为对照组,男27例,女23例;入院日龄(17±4.5)d,胎龄(39±2)周,出生体质量(3.1±0.5.)kg。

1.2 方法

1.2.1 标本采集方法:对所选病例于住院次日由操作者将一次性无菌痰培养管从患儿鼻孔插到咽喉部,用负压吸引取出足量的呼吸道分泌物,保持无菌状态送检。

1.2.2 细菌病原学检测:用 5%羊血哥伦比亚琼脂平板及巧克力平皿进行呼吸道分泌物细菌培养,临床检出病原菌再用生物梅里埃VITEK32细菌鉴定仪鉴定菌种,以纸片扩散法进行药敏试验,完成细菌病原学诊断及耐药分析,金黄色葡萄球菌ATCC29213,大肠埃希菌ATCC25922,绿脓假单胞ATCC27853为质控菌株,判定标准参照美国NCCLS标准。

1.2.3 对痰培养为大肠埃希菌,确诊新生儿大肠埃希菌感染性肺炎的105例患儿与痰培养阴性的50例新生儿肺炎患儿进行临床表现及治疗效果的分析比较。

1.3 统计学分析

所有结果用PEMS3.1软件分析,百分比及X2检验。

2 结果

2.1 对照组50例,呼吸道细菌病原学培养无致病菌生长,临床表现以鼻阻、口吐白沫少许,呼吸频率增快,双肺听诊呼吸音粗,或闻痰鸣音。观察组105例呼吸道细菌病原学培养检出大肠埃希菌,临床表现咳嗽,呼吸频率增快,且持续5~10天;89例肺部听诊有细湿罗音或痰鸣音,36例出现颜面青紫、6例出现呼吸困难,1例出现抽搐,3例有心力衰竭,两组临床症状对比见表1.

2.2 大肠埃希菌药敏实验结果:83%大肠埃希菌为ESBLs阳性菌株,对所有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及氨曲南耐药,KB亚胺培南25;美洛培南23;头孢哌酮/舒巴坦21;

2.3 治疗:观察组患儿静脉用美平注射液,15mg/Kg.次,q8h,10~14天,呼吸道症状消失,复查痰培养无细菌生长,98例临床治愈出院,治愈率为93.3%;7例患儿家长在患儿病情好转时签字要求出院。

2.4 两组肺炎病人感染日龄及季节性分布情况:对照组病例入院日龄为(17±4.5)d,观察组病例入院日龄(5±3.5)d;两组病人发病无明显季节性特点。

3 讨论

3.1 新生儿感染性肺炎是新生儿的常见疾病,也是引起新生儿死亡的重要原因,可发生在宫内、分娩过程中或出生后,由细菌、病毒或原虫引起。发生在宫内、分娩过程中占活产新生儿的0.5%,占新生儿尸解的5%~35%[1],随医学检验学的发展,新生儿感染性肺炎病原学诊断已达到较高的水平,为临床治疗提供了可靠的依据。本组新生儿大肠埃希菌感染性肺炎105例,79例为早期新生儿,其中31例是出生后48小时内发病符合早发性肺炎【2】,临床表现较对照组重,常见咳嗽,呼吸频率增快,肺部细湿罗音,30%的病人出现明显缺氧征、可并发呼吸困难、抽搐及心力衰竭,符合冯氏报道的大肠埃希菌肺炎表现[3]。

3.2 本组新生儿大肠埃希菌感染性肺炎药敏特点为83%为ESBLs阳性菌株,对所有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及氨曲南耐药,KB亚胺培南25;美洛培南23;头孢哌酮/舒巴坦21给临床治疗带来困难;关于ESBLs早在1983年德国、1988年美国先后分离出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革兰阴性菌,其后的近10年内世界各国都先后培养出产ESBLs菌,并证明与滥用第3代头孢菌素有关。大肠埃希菌产生的β-内酰胺酶有两种,一种就是ESBLs、一种是头孢菌素酶。由质粒介导的ESBLs能水解不耐酶的第三代头孢菌素、单环类抗生素(如氨曲南)和青霉素类抗生素,使产ESBLs的大肠埃希菌对这些抗生素高度耐药,但它不能水解碳青霉素烯类的抗生素,因此这类抗生素对该菌有很强的抗菌活性【4】,符合本组83%的大肠埃希菌为ESBLs阳性菌株特点;值得注意的是ESBLs还可通过结合、转化与转导等形式使耐药基因在同种和不同种菌株间传播,极易引起院内感染爆发流行与医院外耐药菌的传播【4】;本组大肠埃希菌感染性肺炎均进行隔离治疗,经用美洛培南10~14天,使93.3%的新生儿治愈,取得了较好的治疗效果。

参考文献:

[1] 金汉珍、黄德珉、官希吉.主编 实用新生儿学.第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435-443

[2] Janet M Rennie 主编,刘锦纷 主译 罗伯顿新生儿学,第4版: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2009.1138

[3] 冯泽康、余宇熙、曾振锚 主编,中华新生儿学 江西科学技术出版社,第一版,1998.295

[4] 袁状 儿科重症监护病房革兰阴性菌耐药防治对策 中国实用儿科杂志,2002,17(3):132

上一篇:应用饮食调节干预泌尿系结石复发的探讨 下一篇:心理干预对肿瘤术后患者腹腔热灌注治疗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