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工贸易升级利弊分析与策略建议

时间:2022-09-23 11:45:35

加工贸易升级利弊分析与策略建议

近几年来,肇庆的对外贸易保持了持续健康的发展势头。据商务部和海关总署来的数据显示,2011 年 1- 11月肇庆市新批外商直接投资项目 104 宗,合同吸收外资22.9 亿美元,同比增长 46.3%;实际吸收外资 9.98 亿美元,同比增长 14.9%,两项指标增幅在珠三角 9 市中排名第一。与此同时,肇庆市积极转变外经贸发展思路,大力推进加工贸易转型升级,取得了初步的成效。2011 年全市投资总额超千万美元的新批项目 39 宗,投资总额 12.3亿美元,增资项目 34 宗,投资总额 8.4 亿美元,项目涵盖先进装备制造、电子信息、生物科技、食品饮料、港口物流、新能源开发等战略性新兴产业。三大产业实际吸收外资比例为 1.2:83.8:15,第二产业占主导地位,服务业比重不断增加。外贸结构不断优化,机电产品和高新技术出口12.9 亿美元,同比增长 21.4%,占出口总额的 42.7%。加工贸易电子围网建设有效推进,加工贸易企业内销总额163 亿元,同比增长 12%。

一、肇庆市加工贸易转型升级的利弊分析

(一)肇庆市加工贸易转型升级的有利因素

1.为融入珠三角发展战略带来了新机遇。2008 年底,国务院颁布实施《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08- 2020 年)》中指出,本规划纲要的规划范围是,以广东省的广州、深圳、珠海、佛山、江门、东莞、中山、惠州和肇庆市为主体,辐射泛珠江三角洲区域,并将与港澳紧密合作的相关内容纳入规划。《纲要》的出台,让肇庆在经济地理上融入珠三角终于有了难得机遇。此次融入珠三角,对肇庆而言盼望已久,纳入珠三角的行政版图之后,从时空条件、产业发展、特殊政策、区域布局上,都给肇庆科学发展带来生机。

2.为加工贸易转型升级带来了新动力。2011 年,肇庆市召开全市对外招商引资、加快外经贸转型升级工作会议。据了解,肇庆市 2011 年招商引资和加工贸易转型升级的目标任务是:实际吸收外资比上年增长 9%,合同吸收外资增长 43%;新引进世界 500 强跨国公司 2 家,原有世界 500 强跨国公司新增合同外资额 3 000 万美元;招商活动签约项目履约率 70%以上;努力推进加工贸易电子围网建设,实现外经贸、海关、加工贸易企业三方联网;委托设计和自主品牌混合生产方式出口比重达 30%;外商投资加工贸易企业设立研发机构 1 家;加工贸易内销增长 8%。

(二)肇庆市加工贸易转型升级的不利因素

1.加工贸易地区间发展不平衡。肇庆有 8 个县(市)区,其中一半在珠三角,一半在山区:端州区、鼎湖区、高要市、四会市属于珠三角经济圈,经济发展较快,加工贸易基础较好。其余的广宁、怀集、封开、德庆四县则属于山区,经济发展相对较慢,加工贸易刚刚起步,用当地人的话讲,就是只有“半只脚”跨进珠三角。

2.民营企业规模和加工贸易转型不对称。2001 年,民营企业在外贸进出口市场的份额不到 1%。而 2011 年 10月前,集体、私营企业参与进出口贸易总额达到 12 亿美元,几乎是国有企业的 2 倍,占了外贸总额的 24.9%。企业经营规模普遍不大,能起到龙头作用的大型民营出口企业不多。从已取得进出口权民企看,注册资金在50- 300 万元的占多数,注册资金在 300- 1 000 万元的有30 几家,注册资金超 1 000 万元的民企只有 10 几家。民营企业规模小、实力不强是加工贸易转型升级的制约因素之一。

3.为肇庆高新产品开发带来了新路径。10 年前肇庆的初级农产品和低附加值劳动密集型产品是主要出口品种,如今高技术、高附加值商品已成为出口主力。2011 年前 10 月,肇庆市出口机电产品为 9.3 亿美元,占出口总额的 33.4%;同时鞋类、服装和农产品等以往的出口拳头产品所占份额已降至 15%以下。肇庆是鱼米之乡,还可以进一步挖掘科技含量高的新产品,例如农产品和水产品。

二、肇庆市推动加工贸易转型升级所做的工作

(一)肇庆海关推出七项举措,力促肇庆市加工贸易转型升级

这些举措包括:(1)在具体的政策措施和监管方式上,适当拉大海关特殊监管区域内外政策落差,对区内区外实行差别化管理,给予区域内企业更为宽松政策和便利措施,引导加工贸易向特殊区域集聚,并向价值链高端提升,实行可持续健康发展。(2)积极支持肇庆高新区综合保税区的申建工作,对保税港区、综保区相关功能进行科学规划和定位,设计和开发海关监管模式和作业流程,促进特殊监管区域业务功能发挥。(3)继续实施“网上申报、分段备案、滚动核销、联网核查”的电子账册联网监管模式,规范和简化加工贸易企业办理备案、料件结转等业务手续。(4)继续积极支持“双转移”,简化加工贸易企业搬迁的海关手续,优先办理转移企业合同备案、变更、结转、外发加工的手续,确保监管设备、保税料件的无缝衔接。(5)建立内销绿色快速通道,支持加工贸易企业扩大内销。积极配合地方政府,支持加工贸易企业利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积极拓展国内外市场,提高加工贸易商品的市场占有率。并且优化审价程序,提升审价效率,方便重点企业办理内销征税业务。(6)积极引导企业规范经营,切实享受守法便利的通关便利。提升企业注册登记审核效率,切实落实对 A类、AA类企业的通关便利措施。(7)落实国家税收优惠政策,积极引导重点建设项目用足用好优惠政策。主动指导企业解决税收优惠政策的适用问题,为企业提供快捷审批、高效通关的减免税审批服务,充分发挥税收优惠对重点项目的支持引导作用。

(二) 肇庆市对外贸易经济合作局和出入境检验检疫局签署合作备忘录

备忘录提出决定建立更紧密的合作机制,共同促进肇庆市加工贸易转型升级。根据备忘录,双方将通过建立政策研究协作机制、信息互通共享机制、推进投资贸易便利化服务机制、共同促进加工贸易企业扩大进出口激励机制、联合培训宣传机制、维护良好外经贸经营秩序协作机制等进一步加强沟通协作,共促肇庆市加工贸易转型升级。此外,双方还就共同帮助外贸企业建立和完善质量管理体系,建立企业争创品牌的鼓励服务机制,打造检测技术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共同支持企业开拓国际市场等方面达成合作,对肇庆市加工贸易企业扩大进出口进行扶持。

(三) 肇庆政府与广州海关签署建立紧密合作机制备忘录。2011 年以来,广州海关紧贴肇庆市“十二五”规划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要,成立了服务支持肇庆市重点外向型经济发展项目领导小组和工作小组,涵盖了废五金“入园监管”、港口物流、特殊监管区域、加工贸易转型升级和四会玉石产业发展等重点项目,积极推动肇庆产业升级发展。根据双方签署的合作备忘录,肇庆市与广州海关将近期和未来一段时间需要相互支持的事项列入备忘录,并明确建立联络员与联系会议制度,双方及时通报合作工作进展,安排工作计划,研究解决问题,推动工作落实。下一步广州海关将从七个方面加强对肇庆市经济建设的支持,包括肇庆市重点项目建设:支持肇庆高新区申报建设国家级综合保税区;支持肇庆亚洲金属资源再生工业基地及相关产业的发展;支持肇庆外贸港口的集约化经营和协调发展;大力支持促进肇庆加工贸易转型升级;优化监管模式提供高效服务;严厉打击走私和侵犯知识产权行为;为地方政府提供海关统计预警监测服务。

(四)集中力量办好一批多功能综合性特色园区

按照“产业集聚、布局集中、用地集约”的原则,肇庆高新区发挥工业主战场的排头兵作用,完善基础设施,解决资金、用地等发展瓶颈问题,加快推进现代工业城建设。高标准、高起点规划建设高要金渡、金淘工业园,四会省级民营科技工业园、亚洲金属资源再生工业园,顺德龙江(德庆)和中山大涌(怀集)产业转移工业园,鼎湖纺织城等一批名牌园区,继续抓紧做好广宁、封开、高要产业转移园区申报工作。要强化园区社会服务体系建设,培育壮大金融、物流等新兴服务产业。

(五)提高口岸通关能力和开放水平

肇庆市已出台了《关于加快发展港口物流经济的意见》,加快以肇庆新港为主枢纽的港口群规划建设,加快金利港、高要港、马房港建设和扩建三榕港、大旺港,同时抓紧规划建设配套肇庆新港的 1 万亩高新产业区,着力提升临港口工业园区招商引资水平,严格实施临港产业发展规划,选准招商引资重点,重点引进与大港口、大物流相配套的大工业项目,发展壮大以港口作为主要运输平台的临港产业,培育一批工业龙头企业,打造一批支柱产业集群,促进港口物流经济加快发展。三、肇庆市加工贸易转型升级的对策

(一)学习东莞加工贸易转型升级经验

东莞成为了“全国加工贸易转型升级试点城市”。广东省外经贸厅厅长认为东莞能够取得成绩,一是创新思路有新突破。东莞在全国率先突破诸多政策。二是转型升级有路径。如不停产转三资,就是由东莞率先探索的。三是扩大内销有方法。2010 年广东内销 1.1 万亿元,东莞就超 2 054 亿元,占全省五分之一。四是政策扶持有力度。东莞拿出“六个十亿”,其中 10 亿元专项扶持加工贸易转型升级。五是服务举措有创新。这些经验完全可以供肇庆市借鉴和学习。

(二)推动以肇庆为中心,广州、佛山为两翼、辐射珠三角的战略区域合作

肇庆围绕配套广州、佛山主导产业,着力发展装备制造业、高新技术产业和传统优势产业,打造传统优势产业转型升级集聚基地、先进制造业配套基地、资源性工业加工基地,形成于广佛错位发展、携手发展的竞合格局。肇庆与广佛应当优势互补,实现错位发展,比如广州是汽车整车的生产基地,肇庆则要成为汽车零配件的生产车间。目前,肇庆已经聚集了几十家精密制造企业,从事汽车外壳、驾驶室等制造。

(三)选择具有比较优势的创新发展模式

根据商务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以及海关总署联合下发了《关于建设珠江三角洲地区全国加工贸易转型升级示范区的指导意见》,选择具有比较优势的创新加工贸易管理模式。其中,主要措施应为:创新加工贸易管理模式、优化加工贸易产业布局、加快加工贸易经营模式转化、加快出口基地和外贸公共服务平台建设、促进加工贸易延长产业链、加强转型升级融资保险支持、鼓励非法人来料加工厂转型为独立法人企业、鼓励加工贸易企业拓展内销市场、加强就业服务和用工指导、完善职业教育培训体系、积极推进保税物流体系建设、加快发展节能环保生产、培育转型升级示范企业 10 项。

(四)寻求多种方式突破融资颈瓶

根据广东省外经贸厅与多部委调研时发现,中小企业居多的加工贸易转型当下急需突破融资瓶颈。人民币升值加上银根紧缩的宏观调控政策,中小企业融资几近无望。对此,要加强转型升级融资保险支持。在融资保险方面,鼓励商业银行、金融机构加大对示范区加工贸易转型升级的支持力度。国家开发银行支持示范区打造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平台;中国进出口银行为加工贸易企业提供订单融资、应收账款融资等服务;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通过出口信用保险和国内贸易信用保险为加工贸易企业提供信用风险保障和融资便利。拓宽民间融资渠道,发展小额贷款公司、融资租赁公司、村镇银行等各类新型金融机构,积极开展对中小企业集合票据等新型融资工具的开发和利用。

(五)做好珠三角企业梯级转移的承接工作

肇庆大旺高新区位于珠三角中心区西部,距广州 50公里,到肇庆 40 公里。大旺高新区这种处于广佛半小时经济圈、拥有 98 平方公里国有土地、不存在拆迁难题的开发区,是珠三角企业梯级转移的理想之地。随着原材料和人力成本的持续上升,大批跨国企业已开始将代工订单转向成本更低廉的越南、缅甸和印度等地。为争取订单,不少加工贸易企业也不得不将工厂迁移到更加偏远的西部地区,如深圳富士康集团近两年将部分产品转至河南、重庆等地生产;东莞也有一些企业将订单转至东南亚等地生产,这些产能转移势必会在短期内减少广东省进出口额。因此,肇庆大旺高新区应该充分利用资源和地理优势承接珠三角企业,对于产能转移的加工企业,在税收和政策方面应给与优惠,吸引更多的加工企业到肇庆落户。肇庆将认真按照中央和广东省的要求,继续把促进加工贸易转型升级作为重点工作来抓,进一步提升引进水平,强化政策扶持,优化营商环境,促进加工贸易企业不断做强、做大、做优,实现加工贸易更好的发展。

上一篇:国内加工贸易优势建构 下一篇:宝石加工贸易现存不足与提升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