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工中心实训总结范文

时间:2023-03-17 17:45:12

加工中心实训总结

加工中心实训总结范文第1篇

【关键词】引导文 教学法 加工中心实训

【中图分类号】TG519.1-4

【正 文】引导文教学法是德国行为导向教学理念下采取的一种教学方法,主要通过教学来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表述事物的能力;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它是一种借助引导文等教学文件、引导学生独立学习和工作的教学方法。我校在提升内涵建设过程中,大力推进课程改革,重点推行引导文教学法,并收到较好的效果。下面,笔者结合《加工中心实训课程》中的教学实例,与大家分享“引导文教学法”的心得。

一、加工中心实训课程教学现状

加工中心实训课程是技工学校机械类专业的一门综合性较强的专业实践课程,在技工学校里,大多数专业理论课程和实践操作课程采取的是传统式的教授法。传统式的教学方法是以课堂传授为主,教师主导着课堂教学节奏,学生则是被动接受即定的知识,学生缺少主动思考、分析的动力;而引导文教学法是将理论与实践互补完美结合在一起的教法,教师起引导作用,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完成任务的过程都是由学生通过实践而获得;真正体现了技工教育的本质与特点,是可以在专业课程教学上大力推广的优秀教学方法。

二、引导文教学法在加工中心实训课程中的应用

引导文教学法主要特点是借助教师准备好的引导文文件(即:引导问题),完成预设任务。按照这些问题引导学生:想象完成工作任务的全过程;设想出工作的最终成果;安排工作过程;获取工作所需要的信息;制定工作计划的教学方法。这种教学法的教学过程一般可分为6个阶段:获取信息、制定计划、做出决定、实施计划、过程控制、成果评定。这六个阶段不是简单的递进关系,而是一个往复循环螺旋上升的关系。六个阶段为一个教学循环周期,在第六阶段完成后,就可以在此基础上提高要求进入下一个六个阶段的循环,学生在各阶段和循环中学习提高。在不断的获取知识的同时,学会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协调关系的方法。

三、引导文教学方法的实施

下面以《加工中心实训课程》中“烟灰缸的加工”为例,分析引导文教学法的实施过程。

(1)资讯阶段。教师布置任务,提出问题,下发引导文――引导问题(如下所述),根据引导文上所提供的专业性书籍或专业性网站,引导每小组(每小组6人)学生搜集信息、查阅教材及相关资料,找到“引导问题”的答案。在此过程中,教师巡视指导,及时解决学生遇到的问题。此阶段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充分利用信息资源的能力和快速解决问题的能力。

引导问题:1、该零件主要应用于什么场合?市场的需求量咋样?2、加工该零件可采用哪些设备?哪些软件?3、加工中心主要用于哪些场合?4、该零件有哪些加工尺寸?有哪些加工工序?5、该零件各工序的加工顺序如何安排?如何定位、装夹?6、加工该零件时,需要选用哪些刀具?主轴转速、进给速度、切削深度及加工余量如何选择?7、检测该零件时,需要选用哪些工量具?

(2)计划阶段。教师下发工艺方案表,指导每小组学生独立制订这个零件的加工工艺方案,确定烟灰缸的加工路径,并选择相关刀具、切削用量及速度。这阶段是让学生确定自已应该怎么做的过程。通过小组内的讨论,一方面组织学生参与到课堂的知识学习中来,另一方面可以提高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协调管理能力、交际沟通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3)决策阶段。

此阶段的结果是小组任务讨论完成的方案。决策过程中,教师要参与其中,听取学生讨论结果,并让学生自主陈述方案缘由,选择性地帮助其改善或修订任务完成方案。其主要是培养学生的决策能力。

(4)实施阶段。此阶段实施过程应由学生独立完成。学生按照6人一小组、每人一台电脑利用CAXA2013制造工程师实体造型、生成加工轨迹、轨迹仿真并生成G代码。学生通过具体的实际操作熟悉掌握专业知识,逐步完成各项任务,进而检验、讨论方案的可行性。通过具体操作、发现问题、完善计划、思考结论的过程可以让学生更好地接受、掌握操作技能。通过此阶段主要是培养学生在实际工作中的团结协作与灵活应变的能力。

(5)检查阶段。教师下发检查表,学生自己检测零件加工尺寸是否符合要求,这是要求学生有质量意识及自我评价的能力。

(6)评估阶段。此阶段是教师与学生共同对本次学习过程进行综合性的评价,不是单纯地给学生或小组打出一个成绩,而是要帮助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评价形式主要包括自我评价、团队评价和教师评价。自我评价主要是小组代表阐述本组的学习态度以及利用课堂所学知识完成项目情况进行评价;团队评价主要是和教师评价在每组自评后进行,主要是共同探讨对该组作品的意见和建设;教师评价则是带领同学回顾整个教学活动。

四、实践成效

反思实践引导文教学法的成效,自在《加工中心实训》课程教学中采用引导文教学方法,经过一个学期的教学实践,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第一,能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促使学生生独立学习能力发展。第二,通过学生的独立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可以帮助学生建立起知识与技能问题的内在的联系,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理论与实践的统一。第三,通过自学后的测验与谈话,教师可以确定学生理解的程度并能进行系统性的补充。第四,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明显增强。第五,培养了学生毅力、责任心、获取书面信息的能力,独立制定计划的能力,自行组织和控制工作过程以及检验工作成果的能力。

五、总结与思考

实践证明,“引导文教学法”是一个相当有效的教学方法,这也使行动导向教学法成为技工学校多数教师钟情及探索追求的新领域。在“引导文教学法”教学过程中,其充分挖掘了不同层次学生的潜力,因材施教,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循序渐进,提高了学生对所学知识产生浓厚的兴趣,乐于探究、勤于实践、善于合作,培养了学生学会尊重他人、负有责任心的团队精神,从而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实现直接与间接知识的获得、实践与理论的结合、专业能力与关键能力发展的紧密结合,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感悟未来职业岗位的氛围,以适应社会需要。

六、【参考文献】

[1]吴明友.数控铣床编程与操作实训教程[M].北京: 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

[2]朱海霞.任务驱动教学法教学案例分析[J].北京:跨世纪,2008(4).

加工中心实训总结范文第2篇

关键词:项目教学 ;数控加工中心; 高技能人才

文章编号:ISSN2095-6711/Z01-2016-01-0078

一直以来,各职业院校对高技能人才的培养做出了各种努力,其目标就是如何提高学生的全面能力,如何使专业技能训练更迫近企业需求,最终能实现学生的零距离上岗。我院数控专业其中有一方向主要以培养数控加工中心高技能人才。这个方向对于中级工阶段主要是培养学生的机床操作基础,包括认识数控加工中心的各部分结构,掌握数控加工中心的操作和铣床上加工工件的类型,并能用数控加工中心加工零件;对于高级工或技师阶段,还要求他们能够在生产中从事多工种、多岗位的复杂劳动、解决生产操作难题,具有一定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思想和方法的能力。以往的数控加工中心高技能人才教学中首先是教师先讲解,再演示,然后请一到两位中等水平同学操作一遍,接着教师指出其操作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教师再演示,最后才让所有学生去做一遍。采用这种教学方法,虽然学生能做出合格的工件,但如果换了个工件,很多同学往往无从下手。这就暴露了高技能人才教学过程中学生缺乏独立思考,解决和分析问题的能力。为此,我院在数控加工中心高技能人才教学过程中运用项目教学法,有效地提高了数控加工中心高技能人才培养中的缺陷。

一、项目教学法在数控加工中心教学中的必要性

数控产品生产具有订单随机性,制造过程复杂,技术含量高,生产过程动态多变。因此要求数控加工中心高技能人才具有较高的综合能力,特别是现场制造中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便适应现代企业的生产。项目教学法,是以学生为主体,完成教师要求的项目,学习过程中学生主动参与项目,教师只提供学习情境,如学习确实有一定困难时,只引导与提供思路,而不给出具体实施办法,并在最后对学生完成的项目做一定评价。在教学过程中,学生不再被动灌输知识,而是通过完成项目,来学习知识。通过项目的研究和实施使学生能更好、更快地掌握所学知识,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大大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思辨能力、探究能力、创新能力和社会能力的同时得到增强。因此,项目教学法是一种以现代企业的职业行为为目标,强调对学生综合能力作全面培养的一种教学方式。是职校学生就业实现零距离上岗的一条很好的学习途径。因此在数控加工中心高技能人才教学中运用项目教学法很有必要。

二、数控加工中心高技能人才培养中教师和学生的地位

1.学生主体地位作用。在项目教学中,学生不再是知识的被动接受者,而是自觉地参加到教学过程中,从项目的接受,资料的收集,计划的制定,项目的实施,问题的分析和解决,需要自己的独立思考和独立工作,而后再小组讨论拿出解决方案。在项目教学中,每一个学生都是项目参与的一份子,既需要独立工作的能力,也需要团队协作的意识,同时也需要学生具备不怕挫折、勇于表达的积极精神。2.教师的引导作用。在项目教学法中,教师的作用是起组织、咨询和总结性评价作用。在项目准备阶段,教师要向学生提供需要解决的项目内容,指导学生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他主要是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在项目实施阶段,教师主要是营造学习氛围、创设学习情景,组织和引导教学过程,当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碰到困难时,他就给予的帮助,提供一定思路。在项目评价阶段,教师评价学生在项目教学中的独立探究的能力与小组合作的精神,他主要是学生学习的评价者。

三、数控加工中心高技能人才教学中项目教学法的步骤

1.运用项目教学法进行数控加工中心教学按以下几个步骤进行:①给出任务,收集信息。由老师任务,要求学生根据零件图由数控加工中心来加工一零件。在这个阶段学生根据项目任务收集相关的信息。②制定项目计划。各小组学生根据收集的信息,制定出工作计划包括:加工工艺、程序编制,零件加工等。③实施项目计划。学生根据计划完成程序编辑和零件加工等工作,并作好有关文字记录。④检查分析。检查零件加工工艺、程序编辑、零件加工是否合格。⑤评价总结。各小组展示作品、评介各个方案的优劣并总结。2.我院数控加工中心实操项目教学法的实施。在数控加工中心实训教学中,根据不同的课题,实施项目教学法,下面以加工一平面凸轮单件为例介绍项目教学法在数控加工中心实训中的实施过程。(1)任务。首先给出项目任务,根据要求设计平面凸轮。要求:零件加工工艺合理,程序编写准确,各项尺寸参数达标。(2)分组。将全班学生按三人一组,即每台机床上3人,分成若干个小组,在分组时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分组时应注意各个学生的特点,特别是选择人员时应注意理论和实操技能均衡,同时各组选出一名组长,负责整个小组的分工协作。(3)各组收集信息。各组分工收集有关的信息。零件图纸,工件加工数量,数控加工中心实操设备的型号系统,包括仿真软件,具体的数控加工中心操作系统Fanuc,工件加工需要使用的材料,刀具、量具以及它们的规格。及各种参考资料如编程书籍、切削手册等工具书,计算器,演算纸等。(4)各组讨论、决策、制定计划。各组根据项目任务和收集的信息资料,充分发挥各组员的能力,拟出几套方案(具体思路可按照数控编程的),加工工艺方案。再根据实际加工时可能会遇到的问题,数控编程的基本原则,进行筛选,讨论后确定一个最佳方案。然后各组选出代表发言,用工序卡,图片等方式阐述。小组所制定的设计加工工艺和操作。重点突出,采用什么工艺方案,什么加工指令,如何控制零件精度,(包括尺寸、形位公差及表面粗糙度)等。然后要求各组互相就对方的计划提出问题,分析,比较。最后确定最终方案,列出计划及实施方案。主要是操作流程,填写工序卡。(5)各组分工实施各自方案。在实操阶段,通过已确定的工艺流程,根据图纸设计、程序设计、首件试切削、尺寸精度的校验等顺序分步实施。对在加工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各组记录现象,讨论、分析、并解决。如果问题发生后,无法解决,看清苦是否普遍,如果普遍的话,则老师组织各组将此问题作为其中一个小项目,经过讨论,分析得到最终解决方案完成计划,如果是个别问题,老师现场解决,并作为一个小课题在全班讨论分析。(6)检查分析。主要检查加工工艺,程序编辑,零件加工三个方面。加工工艺检查的内容主要包括,加工的顺序,轮廓,槽体和螺纹三个部分,选择的材料,刀具(立铣刀,钻头,丝攻)量具类型,规格,零件的尺寸形位公差分析是否准确;程序编辑主要检查指令的应用是否符合要求,零件加工则包括程序输入后模拟仿真运行是否可以检查出输入错误的地方,试加工时,对刀是否正确,加工是尺寸精度、形位公差、表面粗糙度是否达标。工件批量生产时,如何减少对刀次数,同时,有否考虑刀具在切削过程中的磨损问题。(7)评价反馈总结。评价反馈是对整个项目实施过程进行评价,指出不足,提出意见的过程,这个评价不单单是课题完成后的总体评价,应在整个课题进行中适时的点评,特别是在个别组进行加工时,老师巡回指导,对即时发生的问题或者其他如零件的编程加工甚至是操作手法等做一定的规范、特别,应参考企业管理标准5S的做法,对学生进行规范,从而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生产劳动习惯,为更好与企业生产环境相接轨,做好充分的准备,并在最后将所有问题集中起来,做出总结,让学生能够较全面的去适应各种可能发生的问题,并提出相关或类似问题的解决,让学生在课后进行思考,从而巩固课题学习的效果。

四、项目教学法产生的效果

通过项目式教学法在我校数控专业实训教学上的开展,逐渐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使学生对自己应该完成的内容很清楚,并能够比较感兴趣的完成。学生动手能力加强,技能水平提高了,掌握知识与企业的需求接近,受到企业的欢迎。在取得成绩的同时,也出现了一些问题;例如课堂纪律难于管理,对时间安排不够合理,教学进度难以把握。但这项工作我们还将继续下去,争取总结出更多的经验,完善适合高技能人才培养的教学方法。

参考文献:

[1]蒋庆荣.以项目教学法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探索与实践[J].珠海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

[2]幼 其.实施项目教学深化教学改革[J].中等职业教育,2003

[3]邱学华.邱学华与尝试教学法[M].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2001

[4]邱学华.邱学华尝试教学课堂艺术[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0

[5]田慧生.关于活动教学几个理论问题的认识[J].教育研究,1988

加工中心实训总结范文第3篇

关键词:数控加工中心;FANUC系统;G54;编程;操作

一、引言

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机械制造技术也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以数控技术为核心的先进制造技术正在逐步取代传统的机械制造技术。要实现培养大批既有专业理论知识,又具有专业操作技能的复合型、实用型、现代型的数控技术加工人才这一目标,实践环节显得尤为重要。2002年省教育厅和湖北工业大学共同投资,购入一批数控设备,如何充分利用先进的教学设施,运用先进的实训设备,以先进的教学手段来达到目的,下面结合笔者多年来在实习教学及生产科研一线的实践经验,来谈谈加工中心编程与操作的做法和体会。

二、提出要求

第一,了解加工中心的组成、功能及特点;掌握手工编程和计算机辅助编程的基本原理;能够准确操作、使用和维护机床;能够排除加工中心的常见故障。

第二,在数控编程与加工的实际工作中掌握正确的操作方法,在操作中逐步养成良好的习惯,形成工程概念。

三、了解加工中心的组成、特点及CNC工作流程

在学习编程和操作之前必须了解加工中心的组成、该数控系统的特点及系统的优势、机床加工范围、性能指标等知识。湖北工业大学选用了FV-1000A三轴联动立式加工中心,采用FANUC0M控制系统。从操作角度而言可分为3大部分:机床操作面板部分、MDI键盘面板、CRT软件。

要完成一项工作需要哪些步骤,需要了解CNC的工作流程(见图1),这样才有利于自己对数控的理解。有了一定的理论基础,就可以在实践加工过程中少走弯路、做得更好。

四、掌握数控编程

数控加工技术水平的提高,除了与数控机床的性能和功能相关外,数控加工工艺与数控程序也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加工程序的编制工作是数控机床使用最重要的一环,因为程序编制的优势直接影响数控机床的正确使用和数控加工特点的发挥。

拿到一张图纸应先仔细分析该零件该如何加工,不要急于编程,应选择好的工序。数控编程的内容:分析零件图纸、确定加工工艺过程;计算走刀轨迹、得出刀位数据;编写零件加工程序;制作控制介质;校对程序及首件试加工。

编程分为手工编程和自动编程。由于这是一门实践性非常强的课程,在基础阶段,应以手工编程为主,选择一些较简单的零件(轮廓、挖槽、孔、面铣)进行编程加工。多交流、多探讨、反复练习、及时总结,使自己能熟练运用数控工艺方法,积累编程经验。只有这样才能步步为营,一课一得,养成耐心和严谨的作风,才能为进一步学习自动编程,如复杂曲线轮廓、三维曲面等复杂型面的自动编程加工打下坚实的基础。由于数控机床本身的价值、精度、自动化程度较高,机床加工过程是靠编制程序来自动完成的,一但失误造成事故,有可能损坏机床。只有养成良好的习惯,有了扎实的基本功,才能避免错误出现,发生事故。

五、熟练掌握加工中心的操作

操作加工中心要遵循一系列基本操作与步骤来进行。FANUC有多种数控系统,但操作方法基本相同。操作者在操作机床前,必须查阅机床操作规程及相关手册,操作时要细心,及时观察机床的运转,发现异常立即停机检查。合理操作是确保零件加工质量和防止发生事故的重要保障。由于数控系统CNC是一种软件,不能进入相应界面,实训学生就无法进行机床操作,让机床完成所要求的工作。所以先应以通俗易懂的方法让学生上手,再逐步加深讲课内容。

第一,机床操作面板和MDI面板的操作。

一是机床作业前启动与作业后关机操作规程。

二是机床操作面板各功能模式的使用―原点复归、手轮、寸动、快速移动、MDI、编辑、自动运行等。

第二,G54工件坐标系的设定:使用寻边器分中、对刀仪对刀确定工件坐标原点。

第三,刀具补偿值的确定与赋值:半径补偿与长度补偿值的设定。

第四,程序的输入,检查和修改。

第五,程序预演、调用程序,机床自动加工。

第六,零件检测及分析。

第七,注意事项。

一是进入操作界面一般先进行“三步曲”操作,即选择机床操作面板部分选择MDI键盘面板中相对应的6个功能键之一选择CRT相关软件。系统即可进入相应的工作界面。

二是G54分中对刀过程影响着工件的加工质量,选择刀位点要遵循方便数学处理和简化程序编制;在机床上容易找正,在加工中便于检查;引起的加工误差要小。零件加工较复杂、加工时间较长时,要事先预留第二基准以备用。Z轴坐标最好先以工作台对刀,数据备案后,再在工件上对刀。

三是对FANUC系统而言,输入程序段中数值时,不可省略小数点。

四是刀具补偿号与刀具补偿值一一对应。可防止出现过切、欠切和撞刀事件的发生。补偿值的测量及输入工作由一人完成,严禁多人同时操作。

五是由于FV-1000A采用了FANUC-0M系统,其内存较小,应尽量减少机台存储程序的个数、容量,提高加工中心的搜索、运行效率。

通过手动模式下各功能练习,熟悉机床的运动、辅助功能的使用、刀具系统及加工过程;通过编辑区的练习,熟悉数控系统的操作界面,程序管理工作;通过加工练习,掌握设定G54工件坐标系,设定刀具补正,按操作规程和步骤进行机床的数控加工;通过检测及分析,提出改进工艺规程的方法,优化加工程序,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学习过程中由单项到综合,逐步深入,做到由浅入深,由表及里。实践证明,在教学和生产过程中采用以上方法和步骤收到了一定效果,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完成了零件加工,提升了自己对数控技术这门课的兴趣;使自己能全面、周到地考虑零件加工全过程,正确合理地编制零件的加工程序,同时也培养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严谨的工作作风及良好的工作习惯。

参考文献:

1、友嘉精密机械有限公司培训中心.友嘉CNC加工中心学习手册[Z].

2、日本FANUC公司.FANUC 0M使用与维修说明书[Z].

加工中心实训总结范文第4篇

[关键词]数控加工实训 课程设计 教学组织与实施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14)01-0139-02

在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和高职高专教育教学改革示范专业建设评估中,教师的课程说课是一项必不可少的重要内容,通过说课可以考察出教师教育教学理念和课程开发、设计与实施的能力水平。本人拟结合多年的企业数控加工经验及教学经验,探讨《数控加工实训技术》这门全实践性课程的说课设计。

一、课程定位与目标课程

1.课程定位

《数控加工实训技术》是数控技术专业核心实践课程之一,它的主要作用是培养能够从事数控加工工艺设计、数控编程、数控机床操作与维护、数控机床组装与维修等岗位,且能在校期间通过相应工种高级职业技能鉴定的高技能型人才。该课程的先修课程有《机械制图》、《金属工艺学》、《公差与互换》、《CAD》、《数控编程》、《数控加工工艺》等,同步课程有《机械设计》、《液压传动》等,后续课程有《机床结构与维修》、《顶岗实习》、《毕业设计》等。

2.课程目标

培养学生能在看懂图纸的基础上,制订出合理的加工工艺,编制出合格的数控程序后,操作机床加工出合格零件。

素质目标:培养学生吃苦耐劳、爱岗敬业工作作风和规范操作、严谨细致的工作态度,以及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沟通、协调能力,创新创业精神等素质。

二、课程内容设计及学时

本课程我院教学团队在仔细分析、研究了相应工种的国家职业标准和岗位任职所需技能后,开发出三个工作领域七个项目,共64学时的教学内容,如表1所示:

表1 课程教学内容表

三、教学方法与手段

本课程在以行为主义为理论基础的刺激控制教学模式下存在两种性质实训课堂,分别为:机房实训课和机床实训课。机房实训课主要目的是仿真模拟,这个课堂主要采用讲解法、讨论法、案例法等方法在CAD/CAM中心机房实施探究式教学;而机床实训课则在校内的数控加工实训中心真实地加工出零件,并逐步达到精度要求,这个课堂主要采用讲授法、演示法、现场操作法等教学方法。这两个性质的课堂从而也实现了整个项目加工实训的“六步”。在教学过程中,这些教学方法的灵活运用,体现了“学中做,做中学”的教学理念,形成了“教学做”合一的教学方式,力图将教师技能原型传授给学生,形成他们头脑中的心智技能。

在教学手段上,强调多媒体,网络资源与传统教学手段的恰当运用。一些抽象、枯燥难理解的加工工艺和走刀轨迹,如果在课堂上直接讲授,学生将很难理解,而借助多媒体手段则能使抽象的教学过程变得形象、直观、生动。借助网络平台能增加课堂的信息量,拓宽学生,的视野,大大提高课堂的效率和质量。

四、教学单元设计

教学前先把每班学生按照每组4~5人和成绩优劣合理搭配分组,以便于学生学习、讨论。由专职教师(或企业兼职教师)、2~3名实验指导教师针对某一个实训项目采用六步教学法来组织和实施教学。

资讯:教师下发项目任务书,讲解项目任务所需理论知识点、项目中的疑点和难点、关键点;

计划: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组内讨论零件的加工工艺方案,教师巡回指导;

决策:学生根据讨论的结果填写相应的工艺、刀具卡片,并编写好数控加工程序;

实施:学生运用仿真软件开始仿真加工,没有语法错误后再到真实机床当中输入程序,在单段校验程序后,再自动循环加工,进行首件试切;

检查:首件试切好以后,进行工件检测,并进行工艺总结与改进,改进程序,缩短时间,检查改进加工后工件精度及表面粗糙度;

评估:通过个人自评和小组之间的互评与教师评价,得到学生此项目单项得分,并现场展示出做得比较好的零部件作品。

五、课程考核设计

表2 课程考核表

六、课程资源建设与利用情况

1.教材选用

本课程教材选用了由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出版,朱岱力主编的《数控加工实训教程》。该教材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重点突出一个“用”字,但本教材仍然是作为一个参考书,以便于学生自学。

除了自选教材外,教学团队及校企合作专家合作编写了校企合作校本教材《数控加工实训技术项目化教程》,教学内容及进程基本上与此教材同步。

2.教辅材料

本课程除了教材外还建设了丰富且精良的教辅材料,包括:多媒体课件、教案讲义、职业标准、课程标准、任务书、引导文、评价表、案例库、项目库、试题库、试卷库、视频库、实训图纸、技能竞赛图纸、企业实际生产零部件图纸等。

3.网络资源

本门课程作为学院精品课程已建成精品课程网站,除此以外教师还提供信息,鼓励学生经常上其他专业数控加工网站汲取营养,开阔眼界,扩展思维。

4.校内实训基地

目前本专业已建成与数控技术相关的多个实训室和实训中心,如表3所示。完善的校内实训基地确保了实践教学的顺利开展,为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提供了保障。

表3 校内实训基地表

(五)校外实训基地

根据数控专业培养计划及相关核心课程教学需要,我院与深圳富士康、鸿超准、奇瑞汽车、惠州华通、樟树金虎等多家企业建立了长期的合作机制,为课程的教学创建了产、学、研平台。学生在校外实训基地可完成职业素质培养、生产实习、毕业顶岗实习、毕业设计等,比较稳定的校外实践基地网的形成是课堂教学的有效延伸。

七、课程改革

1.拟在数控加工中心新建数控模拟与加工专业机房一个,这样就没有了课时的限制,仿真模拟加工好了的话就可立即上真实机床加工,缩短了准备时间,提高教学效率。

2.拟在数控加工中心再购买多台数控设备,改变现在的平均6~7人一台机床设备的现状,达到3~4人一台机床设备,从而提高学生的平均操作时间,提高教学效果。

3.拟再聘用、引进企业高级技术人才,参与课程的教学与改革。

4.拟再培训与进修现任教师。虽然我院数控技术专业专任教师皆来自于生产一线,且都有本科以上学历,皆为双师型教师,但在新技术、新工艺尤其是机床改造上仍然有许多不足。

《数控加工实训技术》这门课程实现了课程设计岗位化,教学内容职业化,教学方法与手段多样化、灵活化,教学单元程序化,教学资源丰富化,教学评价过程化、多元化。

[ 参 考 文 献 ]

[1] 邹完全.谈“说课”必备的五要素[J].内江科技,2010(9):190.

[2] 王艳莉,等.《塑料成型工艺与模具设计》说课设计[J].职业教育研究,2012(10):92-94.

[3] 朱桂华.项目化教学中课程综合化[J].中国西部科技,2009(34):76,83

加工中心实训总结范文第5篇

关键词: 课程改革 高效教学 车工实训

“课程改革是学习方式和教学方式的转变,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知识与技能的过程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是:是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新课改对车工实训这门课程有很强的指导意义,结合我校《车工实训》教学中的实际情况,原先在教学过程中的一些困惑有了理论基础。

一、初步操作

原先新班级新同学刚进行车工实训时,一般我们按人才培养方案、项目化教学课程,前面总是理论说得较多,再进车间动手操作。例如:在安全教育后,1.我们往往进行车床认识,介绍车床的各部分各项认识实习知识,指导学生进车间上机床认识车床,各部分知识,怎样操作机床。2.讲完后就让学生上机床实践所教的内容,碰到问题则现场讲解。3.遇到问题个别解决,普遍性的问题回到教室重点强调,完全按照理实一体化的过程进行,在这个项目课题中有没有改进余地呢?感觉还是可以提高的,在前年新班级的教学中,我们把这个项目课题中的1和2换一个位置,新班级一来先安全培训完,然后让学生到车间里观看机床设备的运行,观看高年级同学如何操作机床,并准备一些微课,播放视频看,让学生先有了初步认识,然后回到教室教授新课内容,上课时明显感受到学生在学习的时候更容易接受,从理论到实践的生疏感明显减轻了,很多学生能主动提问了,这样再到现场实践所教的内容明显接受速度快了,原先在理论上课时的茫然的感觉基本没有了,原来需要十二节课完成的项目现在只需要十节课以内就能完成,而且效果比原先的十二节课的还要好。

二、进一步探究

特别是在刀具一节中,原来讲到刀具同学首先想到的是菜刀、大刀,因为他们以前没有接触过,所以他们想象不出机械加工的刀具是什么样子的,直到把刀发下去准备刃磨时才清楚原来机械加工中所使用的刀是立体的(长方体的圆柱体的等),我们原来的学习顺序是先在课堂上讲角度,画图,再让学生接触实物刀具,然后刀具刃磨,使用刀具切削。实践中造成先前在课堂上讲的理论东西刀具的角度、形状,学生很难接受,明显能感到学生茫然的神色,以为刀就是平时用的片状刀具(菜刀,大刀等)。等到学生接触实物刀具后,刀具刃磨时,情况来了,普遍都磨成了片状刀具小刀的样子,刀磨废了,前面讲的理论刀的角度形状白讲了接不上,可以说效果不佳,还要再把理论刀的角度、形状重来一遍,浪费了大量课时。等到再次教学时,我们感觉到这一块还可以再改进提高效率。通过大量摸索实践,我改变为先进行认识,再讲理论,动手磨刀。也就是通过参观高年级的车工实训、钳工实训、加工中心实训(或进行录像教学),讲理论前先进行认识,让学生先有概念,刀是什么样的,机床是啥样的,刀具实际是怎样运行的,切削是怎样进行的。再讲理论刀的角度形状时,学生明显接受起来快多了,在磨刀时磨成片状刀具小刀样子的现象就少多了,刀磨废的情况也大大减轻了,因为他们已经看到过刀具实际的运行,本身有了感性认识,再从理―实―理、逐步循环,效果就好多了,相同的课时学得更多。或者说相同的课时学得更好,要求更高。

我们在车工实训教学中,为了提高学生操作技能,在教学前,根据学生学习的接受能力和技能水平,按照学校的教学大纲和教材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相应教学要求。改进了过去“一刀切”的做法,对后进生采取低起点,多练习,先易后难、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加强指导与辅导等,想办法让他们感兴趣,把实训教材的学习项目分解成有梯度的、连续的几个分目标:由车加工单一内容练习到综合练习,由精度较低到精度较高的单一和综合练习。允许后进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分步达到大纲要求,多表扬。对动手能力强、接受能力快的同学提高加工精度、难度。拟定各层次教学要求难易恰当,既不能过高,使学生消化不良,又不能太低,降低大纲要求,减少练习量,放慢教学进度,无法完成学习任务。老师要力求准确地把握各类学生的接受和操作能力,精确地解决“吃不饱”与“吃不了”的矛盾。只有对各层次学生提出不同目标要求,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处在不同起点的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获得较好的发展,能较有效地提高实训教学质量。特别需要统筹安排实训课题,全面提高实训教学时间的利用率。初步构建了“基础培训练习+强化练习+优才培养”的教学模式,取得了较好成效,全面提高了学生的实训成绩和操作技能,同时降低了实训消耗。

三、提高实际操作效率

实训教学的统筹是指在实训各项目课题如何高效率地衔接。例如:在熟悉机床项目课题的同时进行三爪拆装课题的练习。在刃磨90度刀和台阶轴车削课题交接时穿行量具的认识与使用。这样既提高了学习效率,又延长了实训时间,降低了实训消耗。在实际操作中这一点非常重要。实训学生如何分层呢?在实施项目教学中,我们提倡在不改变教学班的前提下,混合编组进行自学、辅导合作达标。良好的合作达标小组是促进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优良环境。充分发挥学生作用。我们的具体做法是优等学生有义务指导后进同学的实训学习。每一个混合编组的小组作为一个团队(5-10人)进行编组。团队内采用“一帮一”或“一帮多”的形式,充分发挥学生的作用。凡是在团队里“一帮一”贡献力量多的同学,加分或打星进行鼓励。授予实训能手称号(每一项目有效),而且是每一项目一评。在这样的环境里好同学以帮助别人为荣,形成一种无形的教育力量,促进学生转变,催发优秀学生成批成长的共同效应。特别强调了团队的作用。对不同层次学生,采用不同的考核标准和要求。过关考查是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和各层次学生的教学目标命题,实行分类考查,这也是关键的一环。

四、结语

本来教学中进行课改就是一切为了学生,改了,而且实践中改了也有效果,但有时只是知道有效果,不知道为什么会达到效果,也就是说还没有上升到理论高度,通过这次的学习达到了目的,使我们得到了提高。当然平时教学中的积累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尤其要注意几点,第一,多听课,同行之间有好的方法要多实践,多借鉴。第二,勤记录,有好的想法,哪怕只有很小一点都应记录,好记性不如烂笔头。时间长了就会有很多感觉。第三,多总结,多与学生交流,有时候课后的随意聊天就能了解学生的学习动态。

参考文献:

[1]李桂云.数控机床操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2]杨仲冈.数控设备与编程.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加工中心实训总结范文第6篇

关键词:调研方式;调研数据分析;人才培养方向定位

近年来,中职学校正在开展如火如荼的教学改革,每个学校、每个专业都希望建立适合本校实际情况的人才培养模式,为社会培养出合格的人才。但是,在人才培养改革中,需要大量的、多方的数据支撑,而这些数据和理论依据都来源于人才需求调研,中职学校如何开展人才需求调研,下面笔者将以数控加工专业人才需求调研为例,讲述如何开展人才需求调研。

一、确定专业的调研目的

在确定调研目的之前,要了解中职教育的现状,目前中职教育普遍存在两个脱节:理论课与技能课教学相脱节和技能课的教学内容与企业工作岗位内容相脱节,所以中职学校的教学改革目的是解决这两个问题,建立新的教学体系,

数控加工专业人才需求调研目的如下:

(1)开展行业调研,了解数控加工专业对应的行业发展现状与技术发展趋势、数控机床操作(数控车工、数控铣工、加工中心操作工等岗位人才需求量及素质要求。

(2)开展企业调研,了解企业对应的数控专业就业岗位分布及岗位能力要求、技能要求、工作要求。

(3)开展职业院校调研,了解兄弟职业院校在数控专业人才培养方向定位、培养层次定位与近年办学情况以及对职业内涵、职业岗位设置与专业建设的情况。

(4)开展对毕业生调研,了解数控专业毕业生对学校专业课程设置、教学实习设备设施配置、师资与教学水平。

二、确定专业的调研对象

从以下四个方面来选择调研对象:

(1)广西玉林高级技工学校(以下简称“我校”)2012、2013、2014届近三年数控专业的毕业生。

(2)广西玉柴机器集团有限公司等10余家企业的中层管理员、班组长、技师、技工师傅、技术总监等。

(3)数控加工专业对应的机械制造(与数控加工相关)行业、协会。

(4)广西机械高级技工学校等20所中高职院校。

三、确定专业的调研方式

(1)问卷调查。采用《企业调查问卷》《毕业生调查问卷》《职业院校调查问卷》,以企业概况、用人需求以及岗位职业能力要求等方面设置企业调查问卷内容;以学校课程、教学、实训条件、师资等内容设置毕业生调查问卷;以办学情况、专业设置、职业内涵、专业建设等内容设置职业院校调查问卷。

(2)现场访谈。与企业的中层管理员、班组长、技师、技工师傅、技术总监、毕业生等人员面对面座谈、交流。

(3)文献检索。文献检索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机械工程学会等行业,了解数控加工专业对应的行业发展现状与技术发展趋势、人才需求数量。

四、实施调研

(1)2013年7、8、9月,调研广西玉柴机器集团有限公司等10余家企业,采用问卷调查、与企业专家面对面座谈的方法,实地考察了企业经营和生产状况,了解企业有关数控职业岗位设置情况及岗位的主要工作任务。

(2)2013年8、9、10月,分别对在广西、广东工作的部分毕业生跟踪调查,通过调查问卷,个别座谈,了解毕业生的就业情况以及课程设置、教学设施、教师教学能力,学校人才培养等方面的情况,共发出50张调查问卷,收回40张。

(3)2013年9、10月,对广西机械高级技工学校等10所院校进行调查,通过与教学管理部门、专业骨干教师进行交流,通过调查问卷,了解数控专业的办学规模、教学实施、内涵建设等情况,共发出10张调查问卷,收回10张。

(4)2013年8、9、10月通过网络调研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机械工程学会等,了解数控职业发展趋势,数控职业规模。

五、调研数据分析

1.数控行业发展趋势与职业岗位需求分析

(1)2010到2013年,中国每年机床产量维持在20万台以上(见图 1),我国未来数控机床市场巨大,数控机床需求的快速增长带来数控职业岗位巨大需求。

(2)通过调研现示,中国机床的数控化率在不断攀升(见图 2)普通机床岗位需求下降,而数控机床岗位需求逐年增加。

(3)我国(初、中、高)级技术工人中,高级技工占5%,中级工占35%,初级工占60%。而发达国家技术工人中,高级工占35%、中级工占50%、初级工占15%。这表明,我们的中级技工在未来5至10年内仍会有大量的人才缺口。(见图 3)

(4)数控职业岗位与岗位能力分析。据教育部高教司对152家数控应用企业调查显示,目前在岗人员岗位一般分为:数控设备操作人员、数控编程工艺人员、数控机床维护维修人员等。 调查中,数控设备操作人员占70.13%,数控编程工艺人员占12.6%,数控机床维护维修人员占12.44%,其他4.83%。(见图 4)

(5)通过对广西玉柴曲轴厂、广西金创等企业的调研,发现提供数控设备操作人员岗位比例中,数控车工占的比例较大,其次是数控铣工、加工中心。(见图 5)

2.数控职业岗位能力数据分析

(1)在对员工通用能力的调查中,职业道德素养、专业技能、自主学习、团队合作与沟通、吃苦耐劳这四项认同度最高,占受访比例的80%以上。(见图 6)

(2)在对员工应具备的岗位技能能力调查中,数控机床操作能力、数控编程能力、识图能力认同度最高,占总认同度率的90%以上。(见图 7)

在“企业方对中职学生就业上岗时工作能力满意度”调查(见图 8)中,比较满意的占60%以上,仍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3)我们通过对广西玉柴曲轴厂、广州数控设备厂等10家企业进行调查研究,总结了这些企业对数控机床工岗位要求具体如下:①懂得数控机床操作系统,熟悉数控机床的性能和主要装置;②熟悉并了解各类金属材料的性能,识图、懂量具,根据产品图纸能编排程序、选择刀具进行生产;③具有一定的数控机床操作技能,并进行车床的日常维护与保养,能够操作常规检测仪器,能处理一般的产品质量和工艺问题以及常见的故障;④工作细致、认真、责任心强;⑤根据零件图所规定的工件形状和尺寸、材料、技术要求进行工艺程序的设计与计算(包括加工顺序、刀具与工件相对运动轨迹、距离和进给速度等),输入到数控机床的数控系统;⑥数控车床自动生产出产品后,使用测量检测仪器,对有精度误差的产品进行误差补偿;⑦排除数控车床的使用过程中的各种故障,进行日常的车床维护和保养;⑧能应用研究第三方软件,完成复杂零件造型,自动编排程序。

3.毕业生对学校数控专业建设调研数据分析

(1)在“毕业生对原有开设课程的重要度评价”中(见图 9),发现操作技能课程如:普车实习、数控车实习、数控铣实习、加工中心实习课程的认同度最高。

(2)从毕业生对就业满意度的评价看,满意的比例为12%,基本满意的为75%,不满意的比例为13%(见图10),显示毕业生对就业满意度的总体评价一般,表明满意度还有较大的提升空间。

(3)在毕业生就业成功的原因中(见图 11),受访者列举最多的原因是“有社会工作实践经验”“专业技能突出”“工作态度好”,因为企业对学生实践能力十分看重。受访者大多认为:由于中职毕业生绝大部分的就业方向为企业生产一线,因此需要有较强的动手操作能力,企业对学生此方面的素质要求迫切。

(4)在对教师需要提升的能力中,认为教师最需改进的是教学方法(见图 12)。受访者普遍认为理论课过于抽象,没有很好地结合实践环节,而专业技能过于简单,缺少丰富的内涵。理论知识、工艺知识、操作技能过硬,善于表达的一体化专业教师被认为最能满足现实需要。

毕业生认为在学校所培养的能力中,最重要的是人际沟通能力、社会工作能力、学习能力。(见图 13)

4.企业专家访谈分析

为了更深入了解和掌握调研企业和员工情况、发展规划、人才需求及对我专业人才培养现状的评价和建议,在发放企业问卷的基础上,我们邀请了调研企业的部分专家填写了企业专家问卷(访谈)表。在企业专家问卷(访谈)表中,专家访谈者可以不受企业问卷问题选项的限制,更深刻自由地发表意见,以完善和补充问卷的不足。受访专家认真负责填写了企业专家问卷(访

谈)表,畅所欲言,提出了许多宝贵的意见和建议,如,要有良好的职业素养、吃苦耐劳、扎实肯干、熟悉设备操作,设备保养,保值,检具正确使用等。

六、调研结论

(1)人才培养方向定位建议。通过对调研数据分析数控加工专业对应的行业企业发展现状与技术发展趋势,把握行业企业各层级用人情况及数量需求,理清数控加工专业匹配的职业内涵、职业岗位群与工作职责,比较同类职业院校数控加工专业培养方向定位、培养层次定位与近年办学规模等情况,结合我校数控加工专业多年的办学经验,本专业人才培养方向可定位为:数控加工专业的培养方向应以(需求岗位比例最多的)数控车削加工方向为核心,数控铣削加工和加工中心加工方向为辅。

培养层次需以(需求人才层次最多的)职业资格四级,为我校人才培养层次。数控部分岗位及能力要求见下数控岗位及能力要求表所示。

(2)对人才培养的建议。①企业认为学生在掌握数控专业基础能力和综合能力后,可以进入企业顶岗实习,按照循序渐进、由浅入深(简单到综合)的项目进行实习,更好更快地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②企业建议密切开展校企之间的合作,使学校、学生和企业三方受益,学校应以就业为导向,以(模拟企业零件)生产为依托,建立以校内学习和校外顶岗实习相结合模式,采用“产教结合、顶岗实习”的人才培养计划,

达到人才培养质量的综合能力提升的目的。

(3)课程设置建议。当前技术、经济和社会正在进入一个以人为中心的信息时代,传统的课程结构单一、相关课程内容重叠,传统的实训课脱离学生经验和社会实际,专业理论与专业技能课程不能有效衔接。因此,必须对原有的课程进行重新设置,重新设置的课程应以工作任务为载体、以职业活动为核心、以学生为中心,让学生在“学中做,

做中学”,实现从学习者到工作者的角色转换。

(4)教学模式建议。传统教学模式虽有实训环节的教学,但仍偏重于学科理论体系的完整传授,理论和实践有所脱节,而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

有利于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结合;有利于专业课程各教学环节的相互配合;有利于教师提高教学效率;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快速掌握技能、快速成才;有利于学员毕业后快速胜任第一岗位工作,建议以人社部开展的一体化教学模式为核心,改进我校现有的教学模式。

(5)评价模式的建议。教学评价是促进中职教育管理、推动改革的重要手段。建议教学评价采用主体多元化 (学生、教师、学校、学生家长、企业、社会)及评价方法多元化,他评与自评相结合,定量和定性评价相结合,单项评价与综合评价相结合,阶段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

(6)师资的建议。社会需要大量的高技能人才,既懂理论又具有熟练的操作技能,能够将理论和实践融会贯通是对高技能人才的基本要求。学校应以一体化教师、专业骨干老师、学科带头人的培养为重点,建立一支适应一体化教师的师资团队。

(7)教学场所建设的建议。原有的教学场所功能单一,把理论知识的学习与技能的学习分别独立,不利于形成“学中做,做中学”学习方式。学校应建立一体的教学场所,建立以信息查询、理论课堂、技能课堂多功能一体化的教学场所。

七、结束语

通过以上六个方面开展人才需求调研,为中职学校进行教学改革提供重要的理论依据,为建立人才培养模式奠定坚实基础。

加工中心实训总结范文第7篇

关键词: 高等职业院校;校内实习实训基地;校外实习实训基地

中图分类号:G718.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4)04-0245-02

0 引言

我院实训基地建设得到了中央、内蒙古自治区和包头市的大力支持,通过“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项目、中央财政支持地方高校发展专项资金项目、国防科技工业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建设项目、中央财政支持高等职业学校提升专业服务产业发展能力建设项目、内蒙古自治区高等职业教育专项资金项目”等五个项目的建设,中央财政拨款、内蒙古自治区和包头市财政配套、行业企业支持、学院自筹四项合计投入资金约8700万元,建成校内实验实训室(基地)128个,建筑面积5.2万平方米,拥有教学仪器设备总值13033.95万元;建立稳定的校外实习实训基地282个,为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服务地方经济发展能力提供了有力保障。

1 校内实习实训基地建设

通过几年来的建设,我院实习实训条件更加完善。模式上,一方面积极争取国家拨款和地方配套资金,同时通过合作共建、捐赠、准捐赠等方式争取行业企业的支持;规模上,教学仪器设备总值过亿元、生均值过万元,在自治区高校名列前茅;结构上,形成了基础实验实训室、模拟和仿真实训室、专业综合实训中心和生产性实训基地等多样式实训环境;功能上,具备了满足教学需要、开展社会培训和技术服务、进行产品生产加工的多元功能。

1.1 在结构上,建成了基础实验实训室、模拟仿真实训室、专业综合实训中心和生产性实训基地 实践教学是专业教学的核心环节,是专业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学生职业能力培养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学院与企业深入合作,与行业、企业专家共同设计实践教学课程体系。对专业认识实习、基本技能训练、职业资格技能培训、综合技能训练以及顶岗实习等实践教学环节系统设计、精心编排,按照“职业通用技能(通过专业认识实习、基本技能训练达到加强专业认识、夯实专业基础的目的)――职业核心技能(通过专项技能训练、轮岗实习和专业生产实习全面强化学生的专业技能,达到相应职业资格要求)――职业综合技能(通过在企业生产环境下的岗位训练,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满足企业的用人要求)”三层能力递进构建实践教学课程体系,实现了学生实践能力的逐级提高。

在实验实训室(基地)的建设过程中,严格按照学院“三层能力递进”的实践教学课程体系需要进行建设,合理布局,充分考虑通用技能、核心技能和综合技能的训练需要,建成了多结构的实验实训室(基地)。

1.2 在功能上,建成了能够满足多方需求的实验实训室(基地) 从2008年开始,我院开展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以来,本着边建设、边使用、边完善的原则,在保证完成教学任务的前提下,积极承担社会培训、对外技术服务、承担对外产品加工等服务地方经济的任务,起到了示范带头作用。同时,随着实训条件的逐步改善,为我院广大专业技术人员提供了优良的教科研环境,进而为对外承担培训和技术服务等提供了人才保障和设备条件保障。

1.2.1 累计完成企业员工技能培训3982人次、教育部及行业师资培训275人次、其它各类社会培训17049人次、校内培训16902人次。目前,我院已成为“自治区第一批盟市级定点培训机构”、“内蒙古总工会‘农民工’业余学校”、“包头市第一批实施就业培训项目定点机构”、“包头市农村牧区劳动力转移培训基地”、“包头市农村牧区劳动力技能就业培训定点机构”、“包头市首批高技能人才实训示范基地”、“包头市退伍军人培训基地”、“包头市旅游人才培训基地”。

1.2.2 以重点专业为依托,学院与企业联合先后成立了“全国机械行业职业院校大连机床区域技术服务中心”等11个技术服务中心,构建了与包头市经济发展和科技创新布局相衔接的多元服务平台,在科技创新、技术服务等方面开展了卓有成效的工作。2011年,学院与包头市青山区人民政府合作成立了“青山区技术服务中心”。作为包头市旗县区和高校合作的首家科技服务机构,“中心”的成立搭建了“政、校、企”合作平台,拓宽了学院服务区域经济发展的渠道。

1.2.3 我院10万元以上的教学仪器设备达到253台,价值7000余万元,其中包括价值在百万元以上的多功能激光焊接机1台、五轴五联动高速数控机床2台、卧式四轴加工中心1台;包括精密仪器如三坐标测量机3台、焊接机器人3台、汽车综合分析仪1套、高压真空淬火炉1套;包括大批数控机床、普通机床、焊机、汽车检测维修设备、液压设备、锻压设备等。为提高这些设备的利用价值,各教学系部在完成教学、科研、培训等任务后,积极为企业开展了来料加工和检测鉴定业务,这些创收在学院财务的统一管理下,主要部分又用于了实验实训室的建设和设备维护中,形成了良性循环。

2 校外实习实训基地建设

校外实习实训基地是学生成长成才过程中必需的环境,是完成人才培养最后一个环节的重要保障条件,也是我院“三层能力递进”实践教学课程体系中“职业综合技能”训练的重要场所,因此,学院积极通过加强校企合作来稳定和发展校外实习实训基地。

在校企合作过程中,学院主要通过为企业提供高质量毕业生、为企业开展职业技能培训以及与企业共同开发科研项目等途径为企业服务,让企业在合作过程中受益、达到共赢的目的。

①2012年,我院培养合格毕业生3204人,就业3088人,其中在内蒙古自治区就业2427人,占毕业总人数的78.59%;在包头地区就业1455人,占毕业总人数的47.12%,在合作企业就业1586人,占毕业生总人数的51.36%。

②2013年,我院接受一机集团、北重集团、神华神东煤炭集团、包头西贝餐饮公司等合作企业派来培训员工570人,受到合作企业的一致好评。

③我院张汝贵老师为包头北方奔驰重型汽车有限公司研制的“感应加热复式压装机”,年创造产值8000余万元,填补了我国“重型载重车桥壳以及平衡悬挂”总成安装设备的空白。

在实习实训基地建设过程中,学院紧紧依托一机集团和北重集团两个特大型装备制造企业,密切联系位于学校周围的“装备制造产业园区”,同时积极拓展包头市、内蒙古自治区以及全国的大中型企业。先后建立起了稳定的校外实习实训基地282个,其中包头及周边地区企业196家,形成了“厂校圈”、“园中校”、“厂中校”等良好格局。

①“厂校圈”格局。我院的前身是成立于1956年的包头机械工业学校,学校成立的主旨是为国家“一五”期间156个重点建设项目中的内蒙古一机集团和北方重工集团两个特大型装备制造企业培养技术人才。学院与两企业位置紧邻,形成了前校后厂的“厂校圈”格局,建立了相依共存的深度校企合作关系。50多年来,学院作为两企业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已累计为企业培养人才11000余人。目前企业在职职工中,有近4000人是我院毕业生。两企业也成为学院最重要的校外实习基地、毕业生就业基地、师资培养和技术研发基地,同时在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质量评价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多年来,学院与企业紧密协作,共同发挥地缘、业缘优势,联合为地方经济发展贡献了重要力量,尤其对包头市支柱产业――装备制造业的发展起到了关键支撑和领军作用。

②“园中校”格局。我院的新校区建设在位于包头市青山区,占地近50平方公里的“装备制造产业园区”内,与园区同时建设、同时发展,学院凭借鲜明的办学特色和良好的办学声誉入驻园区后,“园中校”的校企合作平台快速搭建,一系列校企合作事项迅速展开,学院成为园区“大创新、大发展”强有力的人才资源和技术服务支撑基地。“园中校”的建设格局成为包头市校企合作推动地方经济发展的成功典范。

目前,学院两校区(相距6公里)办学,呼得木林校区毗邻两大企业集团,建华路校区地处装备制造园区,“厂校圈”和“园中校”的独特格局,使学院与包头这座现代化工业城市紧紧相依,同生共长的关系更加紧密、和谐。

③共建“厂中校”。从1998年开始,学院与北重集团合作,立足培养满足企业需求的技术技能型人才,充分利用企业优质资源,共建“厂中校”。在办学场所上,北重集团以其培训中心为基础,解决学生食宿、教学、课外活动等问题,学生与企业员工在相同的企业文化氛围中生活。在教学实施上,理论课教学方面由学院选派教师和集团培训中心专职教师共同承担;实践教学方面,学生实训和实习全部在生产车间和培训中心实践教学场所进行,教师均来自企业一线的技术骨干。经过十多年的探索、发展,如今学院与北重集团的“厂中校”模式已经相对成熟,取得了良好效果。

参考文献:

[1]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EB/OL].百度百科,http:///link?url=ZoUFd4oa4n8cHaVFvSWBEOvlCAzUi63utc-mBVkEbX3KEZr0W-NQskKGPzRvmvN8JFcLTHwEKP-A6EVXGIVu0a.

[2]实践教学[EB/OL].百度百科,http:///link?url=DEoHVI7p97NiuxuDAhjNR6X322HI-bvGS74iL1vJopIBaVhyoVv1kKpM_qixIIK1.

加工中心实训总结范文第8篇

>> “定岗双元”在数控实训教学中的应用 翻转课堂在数控实训教学中的应用 分组教学在中职电工实训中的应用 中职学校数控专业实训教学中的思考 数控仿真系统在数控机床编程与操作实训教学中的应用 数控仿真软件在数控实训教学中的应用 项目教学法在数控实训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浅谈项目教学法在数控实训教学中的运用 项目教学法在数控加工实训教学中的应用实践 引导文教学法在数控加工中心实训教学中的应用 中职数控车实训实施一体化教学模式的探讨 在数控实训中运用行动导向教学法的探索 仿真软件在数控专业实训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模拟教学法在数控实训中的应用 浅析CAXA软件在数控车实训教学中的应用 项目式教学在数控车工实训中的初步探索 探析“导生+模块”教学模式在数控实训课中的运用 浅谈硬质合金刀具在数控实训教学中的应用 浅谈5S管理在数控实训教学中的应用 虚拟软件在数控车床实训教学中的应用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中国论文网 > 政治 > 中职分组教学在数控实训教学中的实施 中职分组教学在数控实训教学中的实施 杂志之家、写作服务和杂志订阅支持对公帐户付款!安全又可靠! document.write("作者:未知 如您是作者,请告知我们")

申明:本网站内容仅用于学术交流,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告知我们,本站将立即删除有关内容。 摘要:随着现今职业学校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推进,全国职业学校都在探讨专业教学改革的思路和方法。本文具体介绍了分组教学在我校数控专业实训教学中实施的情况,以及在实施过程所取得的经验和面临的问题。 关键词:分组教学 数控实训教学 实施

在争创部级示范校的建设中,数控技术应用专业为学校重点专业建设对象,我校数控中心率先、积极推行教学改革,转变以往的教学理念,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特别是在数控实训教学中实行了分组教学、分层教学和小班教学的教学形式,取得了很好的实训教学效果,达到了预期的目标,并在我校数控中心每年承办的省、市级数控专业骨干教师培训班中进行了推行,同样得到了来自全省、市各职业学校数控专业骨干教师的好评。在实行分组教学的过程中我们注重了解学生掌握知识的基本情况、注重因材施教、注重培养学生的基本技能,最终达到让不同学生都能得到知识的提升,让所有的学生都能从中感受到掌握知识的快乐并收获到自信。

一、数控实训教学采用分组教学的最初设想

本人在学校一直承担着数控实训教学工作,多年来的教学让我感觉到,那就是统一的数控实训教学目标和进程并不适应于一个实训班级的所有实训学生,这样的教学形式通常得到的教学结果是需要掌握更多知识和得到更多锻炼的学生得不到更多的学习机会。由于学生的理解能力、接受知识的能力都存在一定距离,阻碍了接受能力快的学生的学习进度,使接受能力慢的学生总是听得似懂非懂,且更容易造成实训教学资源浪费、学生厌学和实训教师上课难的诸多矛盾。

近年来由于生源逐年下降,班级学生的人数也随之减少,给“小班”教学带来了有利条件,提升内涵、分层教学成为我校主要的教学模式。我校数控中心在实训指导教师没有增加而实训班级和班级学生人数逐年减少的情况下,从以往的两位老师带一个班改变为三位老师带一个班,从以往平均每一位老师带22个学生改变为每一位老师带10个至12个学生,从以往的每周4个班同时到数控车间参加数控实训改变为每周只有3个班或2个班同时到数控车间参加数控实训的情况下进行了实训分组教学的初步探索。

二、分组教学在数控实训教学中的具体实施

(一)“以生为本”,制定不同的数控实训教学标准

了解每一位学生掌握知识的基本情况是实施分组教学的必备条件之一,也是很关键的一步。在《教育学》中对于学生能掌握知识范围的层面上提到了“最近发展区”的概念。最后综合调查结果,进行详细分析每一位学生的实际情况,将学习情况相似的学生分成一个小组,并共同制定出相应的教学标准。最终我们将一个实习班级分成若干个小组,并且制定出若干个实训教学标准。

(二)制定不同的教学进程。

按照不同的教学小组,实训指导教师就制定不同的教学进程。例如:对于同一个知识点,对于接受能力强的学生,教师可以不需要花过多的时间讲解,这样就可以节省更多的时间让这些学生动手操作;而对于接受能力较差的学生,教师可以放慢进度,将这个知识点分解为若干个该学生能够接受的小知识点,然后引导学生一个一个小知识点去掌握,最后集中起来也就让该学生掌握了整个知识点了。通过这种不同进度的教学方法,既能提高接受能力较快的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又能使接受能力较差的学生慢慢恢复自信,提高了他们学习和掌握技能的兴趣,更为他们后面进一步的学习打好基础。如果教学进程按一个步调,可能又会出现接受能力较强的学生吃不饱,接受能力较差的学生了到最后还是囫囵吞枣的结果。

(三)选择不同的教学策略和方法

在分组教学中要注意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和策略,针对中职学生,我们尝试和发明了以下几种教学方法:

1、“榜样教学法”;由于我校数控中心每年培养学生参加省、市乃至全国的数控技能大赛,有许多学生获得很多奖项,我们将这些获奖学生的图像放大后挂在数控实训车间的宣传栏上,实训指导教师通过介绍获奖学生的个人学习经历、比赛情况和所获得的荣誉及奖励,鼓励实训的学生向他们学习,一般情况下实训学生对这些信息非常感兴趣。这种榜样式的教学方法可以让学生建立起学习的目标,增强信心和学习动力,更重要的是通过这种教育让所有学生知道,只要自己努力付出总会得到回报的。这种教学方法对学习积极的学生特别有激励作用。

2、“PK教学法”:我校实训指导教师为激励不愿意动手操作、或者操作机床胆子较小的学生上机床练习,就采取“PK”教学的形式。主要的方法是实训指导教师制定一个加工任务或者出一个考题,让两个或多个甚至也可以是以小组“PK”的形式进行竞赛,谁获胜谁加分,或者那个组获胜所有组员都加分的规则,最后那一个分数高或那一组分数高就为获胜方。这样教学方法既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又让学生在“PK”中巩固了知识,加强了团队合作、相互协助的意识,而且这种教学法对性格好强的学生尤为有效。

(四)注意组与组之间的连接,循循善诱、多鼓励学生。

另外我们在采用分组教学的同时,非常注意组与组之间的连接与合作。消除所谓的“高低组”或“快慢组”的概念,消除学生之间认为的“高等生、差等生”的概念。我们更多是多鼓励学生,只有不同优点的学生,没有优等生、差等生的区别。让学生在平等的分组教学中掌握知识,让所有的学生体会学习带来的快乐。

三、面临的问题:

我们通过分组教学的实施,大大改善了数控实训之前教学难的困境,现在我们每个班的所有学生通过实习后都能掌握最基本的知识和最基本技能,百分之三十学生能达到高级别的水平。但由于实训教学的设备不足够多和数控机床实习实训教学的特殊性,一些学生操作机床的同时总有另外一些学生在旁边等待,我们也想过一些办法让等待中的学生也有事可做,但总体效果不佳,没有达到我们想象中的高效课堂,这是需要今后总结和解决的问题。

四、结语

加工中心实训总结范文第9篇

关键词 数控 理论与实践 应用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Exploration and Application of the Integration of Theory and

Practice Teaching in Numerical Control Professional

ZHANG Xiaohong

(Jiangxi Environmental Engineering Vocational College, Ganzhou, Jiangxi 361000)

Abstract CNC technology professional apply teaching methods of the integration of theory and practice, to explore the integration of theory and practice, and to explore the application of curriculum reform based on faculty, curriculum, training conditions, and other supporting materials.

Key words numerical control; theory and practice; application

现阶段的数控技术应用专业的教学方法已经打破了原来的传统教学模式,大体上概括有理论与实践一体化教学法、项目教学法、任务驱动教学法、合作学习教学法等教学方法,从这些教学方法来看,单科独立式专业课体系,已不再适应现代数控技术教育课程体系建设中,以职业发展为前提下,出现了综合化和模块化的课程体系建设,根据校企合作的实践经验,企业对劳动者的具体要求与学校的实际情况进行了融合,把学校、企业、学生三位一体化,既结合学生的个性发展需求组织学校的教学,通过合理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法使教学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达到企业用人的需求。从现阶段的教学效果中,可以总结出以下几点:教师队伍双师型、课程设置模块化、实训基地企业化、自主研发实训教材。

1 教师队伍双师型

“双师”型教师标准的界定:一是必须持有双证。即相应学段的教师资格证,所教专业相应等级的行业从业资格证。二是应具有“双素质”。即应有人民教师高尚的师德师风及渊博的专业文化素质,应具备相应行业的职业道德及熟练的实际操作技能本领。三是应具有“双能力”。即教育科研能力,行业管理和技术革新能力。数控专业的双师型教师从专业技术上应具备以下几个方面能力:工艺分析及手动编程教学能力;实际操作数控设备能力;维护与维修机床能力;自动编程教学能力;仿真加工能力;教材研究开发能力。从综合素质上应具备:有较高的思想素质和职业道德,对行业职业的认识、基础知识能力,并能应用于不同性质和层次的教学环节中;善于接受新知识、新信息、新观念,创新的技能,指导学生开展创新实践活动。现阶段的双师型队伍建设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送专业教师到各数控设备公司培训,结合数控机床生产、研究开发等,让教师参与其中,让教师的理论知识充实到公司技术创新当中;加强校企合作,派专业教师项岗锻炼,到企业积累行业工作经验,弥补专业实践在工作中的不足等。

2 课程设置模块化

数控技术专业课程设置与开发应以人才需求为导向,应适应企业提高产品质量、增加品种、提高效益的需求,也要适应扩大就业和再就业需求的需要;应从培养高技能应用型人才,围绕岗位需求和品德修养等内容进行,以服务社会为基点。结合企业实际需要、学校教学条件、职业教育规律进行优化,把学生实际掌握操作能力最大化,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最大化,针对现有的岗位需求来设置模块化,又必须具有一定课堂适应性的课程体系。模块化课程体系的优点在于:可以增强课程的灵活性;便于不同层次教学阶段的课程衔接;并突出“适用性”和“针对性”;采用“精简、压缩、增加、综合”的方法,精简重复交叉的内容,压缩非重点内容,把培养综合能力所需知识点加以筛选综合,形成新课程。把新课程用模块化教学的形式进行设置,确定教学大纲,在大纲里必须确定每个模块有明确的学习目标和要求,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能够掌握特定技能。从工种上分可分为金工实训教学模块、数控车实训模块,数控铣实训模块、加工中心实训模块。以数控铣实训模块为例:此模块的目标确定让学生达到数控铣操作工高级工技能水平,使部分学生能够参与市级、省级以上技能大赛。此模块包括绪论、简单轮廓类零件的加工、典型零件的孔加工、型腔件与槽类零件的加工、计算机自动编程等项目来实施教学。

3 实训基地企业化

实习基地建设是学生培养过程中重要的实践环节,是理论联系实际,获得实际工作知识和技能的重要途径。它关系到学生经过专业基础理论教育后专业能力的养成,而稳定的实习基地是专业实习的质量保证。依托数控专业能力形成的实习教学环节设计,学生在校实习过程中所应具备的能力培进行培养。数控加工实训的教学要有与数控专业和在校生人数规模相适应的设备和学习场地。把实训基地与企业生产规划作为参考,强调企业的生产空间和生产时间,这就要求保证作为课堂的实训场地要有各类工位,和与生产相配套的必要的教学设施。按照“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完善校内外实习实训条件教、学、做”合一课程建设的要求,建设能够满足在校生实践训练、教师培训、职业技能鉴定、就业与再就业培训需求的校内实训基地。依据数控技术应用专业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需要,建设校外实训基地并加强内涵建设。通过引进企业管理模式,借鉴企业管理方法,形成企业的职业氛围,可以形成企业文化的价值观和行为模式。培养职业意识、职业素质。为进一步优化人才培养方案,培养学生掌握数控机床操作、编程、调试及维修等实际动手能力,使学生在掌握数控机床操作、编程的同时,学习了解数控机床的电器控制原理和主要电气元件的工作原理,培养学生对数控系统的简单调试与电气故障的诊断、排除能力。

4 自主研发实训教材

我校根据企业岗位的需求,调整了课程中的理论、实验和实训课的比例,并结合理论与实践一体化教学观点,根据对数控技术应用专业原有的理论与实践课程结构、体系、内容和教学方法进行改进。推出了教师以课程测评的形式,教师根据所教授的课程编写以项目为引导、以任务为驱动的理论与实践一体化实训教材。在选择课程的实项目时,应以提高学生专业综合能力方向考虑,通过企业调研、了解岗位需求、再根据本校实训场地的工位进行教学任务和目标的构建,将理论课程的知识点分解到实践教学任务中去。对内容的选取根据企业实际生产需求、学校实训条件、竞赛必需要用为原则进行适当的调整,结合“双证融通”的人才培养模式,把职业资格标准融入实训教材中。

理论与实践一体化教学改革在数控技术专业实践教学中不断探讨,灵活应用,为我校职业能力测试的职业教育发展积累了宝贵的经验。在教学改革中也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不过,改革需要融入更多的新职教理念,更多的教育方法,更快地转变思路,拓展思维。我们在进行职业能力测评的过程中,不断探索、不断发现、不断更新、不断完善、不断总结。使理论与实践一体化教学法和其它教学法都可以在数控技术专业中应用。

参考文献

[1] 魏建森,李自鹏.高职实训教学法中的企业化管理模式初探.边疆经济与文化,2010(4).

[2] 尹相坤,李水晟.专业课程模块化探讨.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8(12).

[3] 陈冰.理实一体化教学在数控专业中的实践与应用.职教论坛,2007(6).

加工中心实训总结范文第10篇

【关键词】 技工学校;“2+1”校外顶岗实习;管理模式

1引言

根据《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大力推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培养模式”。学校应与企业紧密联系、深度合作,加强学生的顶岗实习和社会实践,“改革以学校和课堂为中心的传统人才培养模式,中等职业学校在校学生最后一年要到企业等用人单位顶岗实习”。《决定》充分体现了党的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教育方针,更体现了“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教育指导思想。我校作为桂林市技工教育的领头羊,在2006年就拉开了对在校学生实施“2+1”人才培养模式的序幕。

1.1技工学校学生“2+1”顶岗实习的意义。

《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指出:“把德育工作放在首位,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坚持育人为本,突出以诚信、敬业为重点的职业道德教育”,“促进职业教育教学与生产实践、技术推广、社会服务紧密结合”,“加强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校企合一的办学实体”。 《决定》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全面发展的教育理念,把学生作为行动主体,让学生在“学中做”、 “做中学”、 “边做边学”。顶岗实习对于工作经验欠缺的学生来说是锻炼及体现自身价值的很好机会,通过顶岗实习,在实践中接触与本专业相关的实际工作, 培养了观察问题的能力,树立了团结合作的精神,增强了实际操作的技能,锻炼了综合运用所学基础理论去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了实践动手能力,为以后走上工作岗位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1.2明确技工学校学生“2+1”顶岗实习期间的身份。

《决定》强调:“学生顶岗实习期间,企业要与学校共同做好学生实习中的劳动保护、安全等工作,为顶岗实习的学生支付合理报酬”。技工学校学生“2+1”顶岗实习充分体现了技工教育特色的人才培养观。顶岗实习的学生具有双重身份,既是学校的在册学生,又是企业的顶岗员工,既要服从企业和学校对顶岗实习的安排和管理,还要自觉遵守企业和学校的规章制度。

1.2.1带薪工作的学校在册学生。

为深入贯彻落实教育部财政部《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实习管理办法》文件的重要精神,推进学生顶岗实习工作的顺利开展,保障学生顶岗实习效果,增强学生的专业技能,进一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我校在对顶岗实习的学生动员大会上强调:第三年外出是顶岗实习,虽然有一定的工资报酬,但仍然还是理论联系实践的生产实习,并非就业。并让学生充分明白:企业的车间就是教室,企业的师傅(或技术员)就是教师,要在企业的生产环境中加强学习,强化企业意识,真刀真枪动起来,确保技能训练到位。

1.2.2拥有学籍的企业在职员工。

学生进入企业就是企业的员工,要充分利用企业真实的职业环境,直接参与企业的生产活动,培养团结协作、吃苦勤奋、遵章守纪、言行规范的职业素养,感受未来的职业要求,实现与生产岗位“零距离”对接;学生实习作品就是企业合格产品,顶岗实习时的作品就是为企业加工的产品,直接接受市场的检验。

1.3技工学校学生“2+1”顶岗实习期间的学习内容与考核方式。

《决定》要求:学生顶岗实习期间,企业要与学校共同组织好学生的相关专业理论教学和技能实训工作。技工学校学生“2+1”顶岗实习充分体现了技工教育新的价值取向,“由封闭的学校教育走向开放的社会教育,从单一的学校课堂走向实际的职业岗位,从学科学历本位转向职业能力本位,从理论学习为主转向实践过程为主,从学科中心转向学习者中心”。

1.3.1学生“2+1”顶岗实习期间的学习内容。

我校在安排学生顶岗实习前进行实习动员,加强安全教育,教育学生树立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思想意识,认真组织学生学习《学校顶岗实习管理办法》,既与学生挑明,也与企业等用人单位协议:学生顶岗实习的一年中,企业要结合学校的课程设置与企业岗位的实际情况,保证学生在3-5个不同的岗位上交替轮换,每个岗位进行实训1-2月,让学生能够得到全面的锻炼与技能的提升。例如对安排机械加工类的学生到企业进行顶岗实习时,要求企业对学生分别轮岗到车工、铣工、磨工、数控车工、数控铣工/加工中心岗位进行实训,甚至还包括到检验、电加工、冲压等岗位进行轮番作业。通过轮岗训练后,企业再根据学生具体岗位能力的表现、发展潜力与可塑性等因素综合考虑,最终定职定岗。

1.3.2学生“2+1”顶岗实习的考核方式。

“2+1”顶岗实习学生通过在每个岗位进行轮训后,对各类设备的安全操作、设备的结构、设备的使用性能与加工范畴、设备的操作要点与规程等都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各岗位实训结束,要求学生按照学校与企业共同制订的人才培养方案,填写岗位实习报告、书写岗位实结,甚至结合岗位的实际在企业指导老师与学校指导教师的指导下撰写专题论文。实习期满后,实习单位对顶岗实习学生做出书面鉴定,填写《学生顶岗实习鉴定表》,作为评定学生实习成绩的主要依据。学生通过顶岗实习,巩固和加深了所学理论知识,对独立工作能力和劳动观点的形成也起到了重要作用。

1.4技工学校学生“2+1”顶岗实习期间的管理模式。

《决定》提出:学生在顶岗实习期间接受学校和企业的双重指导,校企双方要加强对学生的工作过程控制和考核,实行企业和学校共同考核的评价机制。通过综合分析近几年顶岗实习的学生现状:学生在“2+1”顶岗实习期间,面对与校园环境差异较大的企业特色的文化氛围、企业先进的管理方法、企业严格的管理模式,由于学生心理准备不足,不能很好的适应岗位要求,未能迅速从学生角色转变为企业员工的角色,局部影响了顶岗实习的效果。

1.4.1成立学生“2+1”顶岗实习管理小组。

针对学生在顶岗实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学校成立了专门的学生“2+1”顶岗实习管理小组。顶岗实习实行校、系两级管理。教务科负责全校顶岗实习工作的宏观指导、检查、评估,各教学系、就业办、学生科做好协调和配合。教学系具体负责各专业学生顶岗实习的组织管理和实施工作。学校成立由教务科、学生科、就业办和各教学系负责人参与的顶岗实习管理领导小组,校长为第一责任人。教学系成立以系主任为第一责任人的顶岗实习工作领导小组。

1.4.2学生“2+1”顶岗实习的管理模式。

顶岗实习采取学校推荐、实习单位选用的双向选择和个人自主联系实习单位相结合的方式。学生自主联系实习单位须征得家长、教务科、就业办及实习管理小组同意。无论是学校安排还是学生自主联系实习单位,学生均须与实习单位签订实习协议,实习协议内容包括各方的权利、义务,实习期间的待遇及工作时间、劳动安全及卫生条件等。各教学系根据学生顶岗实习情况,妥善安排一定数量的学校指导教师,具体负责与企业沟通并制定顶岗实习的计划,落实实习单位对顶岗实习的具体管理事宜。定期与企业领导及企业指导老师进行协商,及时处理实习中的各种问题。维护学生合法权益,确保实习学生人身安全、身心健康和思想稳定,负责学生顶岗实习期间的考勤、业务考核,指导学生写好实习报告、实结与专题论文的撰写。实习单位根据学生专业需要结合企业岗位情况安排好学生实习岗位,并安排好企业指导教师。企业指导教师由具有一定实践经验的专业技术人员或能工巧匠担任,并协助学校做好实习学生的日常管理和安全工作,客观真实地向学校指导教师反映学生的实习情况。

对集中型的顶岗实习单位,由顶岗实习学生成立实习小组。充分发挥班干、团员等先锋作用,负责本小组成员在顶岗实习过程中学习与工作的自主管理。让他们发扬团队精神,团结协作,认真组织和督促学生自我完成各项实习任务,及时向班主任、学校指导教师和企业指导教师汇报学生思想和实习情况以及存在的问题。

1.4.3 学生“2+1”顶岗实习的稳定措施

目前技工学校学生“2+1”顶岗实习过程中最普遍、最严峻的问题就是学生的实习稳定工作。由于“工作时间长、劳动强度大、岗位不理想、工资报酬低、管理太严格、生活太枯燥”等多方面的原因,一部分同学中途当 “逃兵” 了,甚至出现频繁地“跳槽”的现象。为此学校出台了各种积极的应对措施:

1.4.3.1加强思想教育,促进沟通交流。

在学生顶岗实习动员大会上与学生阐明,当前就业情况的严峻性,号召学生树立吃苦耐劳的精神,做好“坚守阵地、革命到底”的思想准备。在实习过程中严格要求自己,有困难及时与学校指导老师、班主任联系,杜绝出现我行我素,私自离岗的现象。要求所有顶岗实习学生要时常与学校指导教师(或班主任)保持联系,定期向学校指导教师汇报实习工作情况,联系方式发生变化要及时向学校指导教师汇报,主动配合学校(企业)指导教师做好实习相关工作。同时要求学校指导教师(或班主任)定期与顶岗实习学生加强电话联系或QQ联系,并做好联系记录。若一旦与学生失去联系,迅速发动所有同学进行追踪调查,并及时与企业、家长和学校汇报。

1.4.3.2做好跟踪服务,解决后顾之忧。

在顶岗实习初期,由于学习、工作和生活环境都发生了很大改变,必然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与困难。为此,学校要求指导老师定期走访顶岗实习学生和企业,时刻掌握实习学生在实习单位的基本情况,针对出现的问题,做好服务和辅导工作。同时对需要补考或重修课程的同学,根据其在顶岗实习过程中的表现,可采用“课程置换”、“替代学分”或送教上门的方法解决他们的各类顾虑,以使他们安心实习,踏实工作。

1.4.3.3严格实习考核,完善毕业制度。

学生在顶岗实习期间实行以企业为主、学校为辅的校企双方考核制度。企业对学生的考核内容包括:工作纪律与出勤、学习态度、岗位技术能力、团队合作意识、技术改革与创新能力、沟通协调能力、岗位突发事件的处理能力以及完成生产任务的能力等。学校对学生的考核主要根据企业对学生顶岗实习的鉴定表评语、实习报告、实结与专题论文等为依据。对整个实习过程进行严格考核,实习成绩合格者准予毕业,不合格者不能取得毕业资格。

2结束语

通过近几年的探索与实践,我校在技工学校学生“2+1”顶岗实习过程中的管理方法、管理模式已初具特色。特别是很好地解决技工学校学生在顶岗实习过程中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问题和学生频繁流动的问题。通过顶岗实习,提高了学生的职业技能与职业素养,为技工学校“2+1”学生毕业后走向社会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国发[2005]35号

[2]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实习管理办法,教职成〔2007〕4号

[3]胡同德.“高职院校顶岗实习管理模式创新”[J],职业技术教育.2009(8)

上一篇:企业沙盘实训总结范文 下一篇:建筑构造实训总结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