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文本中来 到生活中去

时间:2022-09-23 11:05:25

从文本中来 到生活中去

对话,是我们小学英语教材中最常见的语言表现形式。今年的“杏坛杯”小学英语赛课,就分别选择了不同年段的对话教学课,集中展现了全省各地参赛青年教师的思考与实践。其中,谷晓婷老师的A busy day一课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在对话教学中,教师如果过于注重新单词新句式的操练而弃对话的整体于不顾,甚至为了一个个语言点的操练而重新设置多个情景开展操练,就会让我们的对话教学耗时费力,而学生学到的却往往是支离破碎的语言。谷晓婷老师的对话教学首先是基于文本的,也就是说对话教学是“从文本中来”的。

一是紧扣文本难点,教学铺垫“从文本中来”

在Warming up阶段,谷老师紧扣本课话题,结合学情,设计了三个“智力大闯关”的阶梯式活动,逐步解决了本篇对话中的难点:时间的表达。上课伊始,孩子们是紧张的:陌生的环境,陌生的授课教师,还有一群同样陌生的听课教师。谷晓婷老师的“骑马舞”,看似与本课内容没有关联,但是作为开篇的一个暖场活动,有效地拉近了师生间的距离,营造了一种较为轻松活泼的课堂气氛,也让听课老师由衷地微笑了。在开场的三个活动中,我最欣赏的是第三个活动:Can you try to find how to use“to”and“past”?引导学生在前两个活动的基础上,自己归纳总结新的时间表达法,注重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这个活动为本篇对话教学做好了语言的铺垫。

二是找准文本关键点,问题设计“从文本中来”

在对话学习阶段,谷晓婷老师设计了两个问题:问题一,What is David busy with?先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猜测David一天中忙些什么,再通过Listen and tick,整体理解对话内容并验证各自的猜测;问题二,What time does David do these things?通过Read and complete,细读对话,了解细节,并推测出对话中部分没有明确提及的信息。以上两个问题较好地解决了对话的整体理解与分步学习,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思维与语言表达。在对话学习之后,谷老师又通过引导学生复述David的一天,强化对文本内容的整体理解与表达。

我们的对话教学,应基于文本,但更要超越文本,回归生活,也就是“到生活中去”。谷老师的这节课充分体现了这样的教学理念。

一是注重课堂生成。教学过程本身就是一个生动的对话过程,如果课堂上教师心里只有课文、教案和自己,与学生的对话就必然是机械的、生硬的,没有生活气息的。谷老师虽然是一位仅有四年教龄的青年教师,但是她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的对话意识让我印象颇深。她是我很喜欢的那种类型的英语老师——没有“舞台腔”,不端架子,“目中有人”。从上课开始至结束,她始终发自内心地微笑着面对每一个孩子,尤其是在与学生对话的过程中,她始终含笑注视着对方,这是开展真正的、平等的师生对话的前提与基础;课堂上常有学生的应答超出课文的对话框架,面对这样的情形,谷老师也总能及时生成,用心应对,让我们感受到了语言在生活中真实运用的魅力。

二是不拘泥于文本。今年的赛课教师都十分重视对课本内容的学习,但有些对文本的解读却又显得过于零散,使得学生在整个对话教学中亦步亦趋,成了没有思想的木偶。如:纠缠于David中午至下午期间need to do还是want to do的问题;再如David这一天为什么这么忙,甚至,每天必做的起床、刷牙、洗脸、吃饭、做作业都成了这一天特别忙碌的原因……这显然是对文本的误读或者说这个文本经不起也不值得我们这样“推敲”。同课异构,是最能看出差异的,相较于有些参赛教师对文本的过度解读,本课的教学设计简洁明了,举重若轻。尤其是对课文中两个主要问题的提炼,既基于文本,更超越文本,更为注重学生基于生活的自主思维与表达。

三是本课的语言拓展活动回归了生活。从课文中的人物走向了生活中的人物,通过对教师一天生活的介绍,要求学生了解细节并尝试提出合理的建议。既引导学生把所学语言运用到语言实践中,又引发学生对于合理分配时间的思考。这样的设计既是本课在语言上的生成,也是情感上的渗透。

(作者单位:南京市玄武区教师进修学校)

上一篇:向着数学课堂的纵深进发 下一篇:数学学习结构化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