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橡树(舒婷)

时间:2022-04-04 10:25:57

教学目标:

1. 了解朦胧诗特点;

2. 学习和掌握先破后立的艺术构思及象征等艺术手法;

3. 教育学生自尊、自爱、自强,树立正确的爱情观。

教学重点: 掌握先破后立的艺术构思及象征等艺术手法

教学难点: 了解朦胧诗特点。

课 型: 新授课

教学时数: 1 课时

教学方法: 诵读、领悟、讨论、鉴赏

第一课时

一、导语:(1分钟)师: 爱情是人生永恒的主题,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演绎了许许多多可歌可泣的爱情故事。爱情,也是文学艺术表现最多的主题,用诗文歌赋来表达爱情的篇章,浩如烟海、数不胜数。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中就有很多反映爱情的诗。今天,我们就将学习一首新的诗歌,倾听一位不平凡的新女性对爱情的理解——《致橡树》。

二、板书:(2分钟)(课题、作者)——致橡树 致:给予。如:致函,致电。 作者:舒婷。可以看出这是一封信,是一封写给“橡树”的信。下面我先来朗读这首诗,同学们看课文,并用笔画出诗中所描写的具体物象,同时思考如下问题: ① 舒婷是谁? ② 她为什么要给橡树写这封“信”呢? ④ 她笔下的爱情是什么?

三、设疑:(5分钟)一位不平凡的女性怎么会对橡树发表自己的爱情宣言呢?

1.作者简介: 舒婷——中国当代朦胧派诗歌的代表人物(板书) 。 原名龚佩瑜,祖籍福建泉州,当代女诗人1969年下乡插队, 1979年开始发表诗歌作品,后调至福建省文联从事专业写作。主要著作有诗集《双桅船》、《会唱歌的鸢尾花》、《始祖鸟》、散文集《心烟》等。其《祖国,我亲爱的祖国》获1979—1980年全国中青年优秀诗歌奖。舒婷是朦胧派的代表人物,《致橡树》是朦胧诗潮的代表作之一。

2. “朦胧诗”概念(板书:朦胧诗——第一教学目标),师:朦胧诗又称新思潮诗歌,是新诗潮诗歌运动的产物,产生于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因其在艺术形式上多用总体象征的手法,具有不透明性和多义性,所以被称作“朦胧诗”。朦胧诗内容含蓄隽永,意蕴深厚,不求显露,探索人的自我价值,强调诗人的自我意识;形式虚实相生,它往往借助象征、比喻等手法,意象叠加、扑朔迷离,创造一种朦胧的艺术形象或意境,从而诱发人们的

好奇心和想象力,使人获得特殊的审美享受。代表诗人有舒婷、北岛、顾城等。其代表作品有舒婷的《致橡树》、《墙》、顾诚的《一代人》、《远和近》、梁小斌的《雪白的墙》等。

四、释疑:(4分钟)师:下面我们就来看看,朦胧派代表诗人舒婷来自心灵深处的真实表白。

1.师朗诵全诗,(或听录音)

2.师:可以看出,这篇诗歌谈爱情的,现在请同学就所学知识首先浅谈:什么是爱情?

3.学生抽答:师总结:爱情是什么,每个人都有不同的理解,给出不同的答案。爱情有时会给人力量, 爱情有时也会让人迷惘。 有人说,爱情就是一颗心与另外一颗心的碰撞;有人说,爱情就是黑暗中闪闪发光的钻石,就是撒在夜空里的一大把星星;也有人说,爱情使人欢乐,爱情令人痛苦…… “爱情”两个字,引出了人世间多少酸甜苦辣、悲欢离合、恩恩怨怨;“爱情”因而便成了文人笔下永恒的主题。那么到底什么才是我们所追求的真正的爱情?

五、课文分析:那我们看课文中,作者笔下“木棉树”怎么回答的! (板书:木棉的自白):(18分钟)

1.分析一:(板书)绝不像——攀援的凌霄花——虚荣、攀附、一厢情愿、丧失尊严

绝不学——痴情的鸟儿——单恋、依附、失去自我

也不止——像泉源——遗憾、一味奉献、残缺、不圆满

也不止——像险峰——遗憾、

甚 至——阳光、春雨——遗憾、

(1) 请一女同学朗读此片断。

(2) 请同学讨论归结:作者否定了哪几种爱情观?为什么?

(3) 师分析、明确:

①攀援的凌霄花。 为了满足自己的虚荣心,追求高贵的地位,不顾一切地向上爬,完全置没有自身的人格尊严,这是一种“虚荣、攀附” (板书)的爱情。“绝不像!”爱情态度何其鲜明,立场何其坚定,坚决予以否定,可以体会到作者决心之大!

②痴情的、为绿阴重复单调歌曲的鸟儿,木棉树又抱有什么样的态度呢?“绝不学!”这种单方痴恋、只知为对方歌唱的鸟儿,却忘了用自己的歌喉为自己歌唱。她意识不到自身存在的价值,只知依附在橡树的阴影之中,不愿飞出橡树的庇护、飞向属于自己的自由天空。这是一种“单恋、依附” (板书)的爱情。

③诗人接着又分别列举了“泉源、险峰、日光、春雨”。这些在其他文学作品中被赞美的事物,表达了自己的态度。请问同学们木棉的态度是什么?同学齐声回答“也不止;不,这些都还不够!”没有全盘否定,但也表示 “遗憾”和不足(板书)。 因为它们为了橡树,只知无怨无悔地奉献、结予,却忘了给自己一个独立的世界、 创造自身价值的机会。自我牺牲的精神虽然可嘉,却令人遗憾。 因此,这只是一种“一味奉献” (板书)的爱情。

2.小结:(板书)否定、批驳—— “世俗的爱情”。——破(构思)

以上是第一部分:诗人对两种爱情的模式的蔑视和摒弃

在作者看来,爱情不是一方的攀附,也不是单方的痴恋,即使由衷的奉献,也是不够的。 那么,作者向往的——

3.分析二:(板书)真正的爱情是什么样呢?

(1) 全班女同学齐读至尾。 其他同学边看思考:诗人从哪几个方面来写的?并标注。

(2) 师提问,同学讨论、回答。

(3) 师分析、明确——诗人的爱情观:

板书:爱的基础——独立、平等

爱的前提——紧密结合、相亲相爱、心心相印、相互依存

①爱的基础: “我必须是你近旁的一株木棉, 作为树的形象和你站在一起”。指出只有以独立的人格、高贵的尊严为前提,才可以论及“爱情” , 也即强调了爱的基础应是“独立、平等” (板书) 。

②爱的前提: “根,紧握在地下; 叶,相触在云里 。每一阵风过,我们都互相致意, 但没有人,听懂我们的言语。 ”强调爱的双方应“紧密结合、相亲相爱、心心相印、相互依存”(板书) 。

③爱的理想:师:爱的双方,又应该以什么样的形象出现在人们面前呢?

板书: 爱的理想:爱的男方——伟岸挺拔、坚强有力(品质——比喻)

爱的女方——青春秀美、充满生机(外在)

——深刻的思想、丰富的情感(内涵)

——勇敢顽强的品质、热诚友爱的态度(精神品质)

男生齐读片断:“你有你的铜枝铁干,像刀、像剑、也像戟。” 作者在此采用了比喻的手法,把理想中的男子汉比作刀、剑、戟,枝干像铜、像铁, 勾画出理想中的男子汉形象—— “伟岸挺拔、坚强有力”(板书)的。

④爱的女方又应以怎样的姿态出现呢? 女生齐读片断:“我有我红硕的花朵,像沉重的叹息, 又像英勇的火炬。 ”完美的女性形象应该是“青春秀美、充满生机”(板书)的。 仅有美丽的外表还不够,还必须拥有丰富的内涵。“像沉重的叹息,又像英勇的火炬” ,这里有点难以理解,(师分析)中国的过去,更多的是一个男权社会;中国漫漫的历史长河中,展现女性的大多是一幕幕悲剧。她们中有些人意识到了社会强加给自己的不公正待遇,也试图通过反抗来改变这不公正命运,然而常常是以悲惨的结局告终。她们中的大部分只能像一种依附品从属于男性社会,根本没有意识到自身的价值,这无疑加重了自身的悲剧色彩。作为新时代觉醒了的女诗人,为此感到难过、沉重,因而发出沉重的叹息。作者认为一个觉醒了的女性,除了外在美之外,还应具有内在美成熟之美,应该具有 “深刻的思想和丰富的情感”(板书)。 而“英勇的火炬”则突出女性更需具备像男子汉一样的“勇敢顽强的品质”“热情友爱的态度”(板书),能给别人带来力量、光明和温暖。所有这些加起来,才能构成理想中完美的女性形象。

4.小结:(板书)确立——理想的爱情观——独立、平等、默契、真诚、相知相依——立(构思)

师:那么真正的爱情应该包含哪些内容呢? 男女生分读片断:(男)“我们分担寒潮、风雷、霹雳;”(女)“我们共享雾霭、流岚、虹霓。”(男)“仿佛永远分离,”(女)“却又终身相依。”师:“不经历风雨, 怎么见彩虹”。真正相爱的两个人,应该能够分担各种不幸和痛苦, 要风雨同舟,患难与共;当然,雨过天晴,彩虹环绕,相爱的人儿最终必定会共同享受美好的人生、幸福的生活的。 同时,爱也是一种“默契”,一种“真诚”、一种“相知相依”(板书) 。因为他们的心是永远相通的!

最后,诗人坚定明确表白:男女生齐读:“这才是伟大的爱情, 坚贞就在这里: 爱 ——不仅爱你伟岸的身躯, 也爱你坚持的位置,足下的土地。 ” ——这才是伟大的爱情!

这一部分:作者对心目中理想爱情的渴望、憧憬。(板书)

六、总结全文:(3分钟)

(1)艺术构思:先破后立——教学目标之二(板书)。诗的开头首先否定了种种世俗的爱情观;接着在强调独立平等的基础上,提出了理想的爱情。这两种爱情观根本区别在于是否强调了爱的基础独立、平等,同时提出了理想的爱情。在作为女性诗人的舒婷看来, “她”有没有真正的独立平等意识、是不是十分珍视自己的独立人格和尊严是非常重要的。

(2)表达技巧: 采用内心独白的抒情方式,坦诚、开朗、直抒胸臆;情真意切、情味盎然,洋溢着诗人强烈的感情;通过一连串鲜明生动的比喻、排比,围绕一个主题构筑起一个庞大的抒情网络,表现缠绵的倾述和诗人坚定美好的信念。

(3)艺术表现:以整体象征手法构造意象,借助一些自然物象进行“象征类比”(板书),(木棉、橡树对应象征爱情双方)寓哲理、思想、意念于亲切可感的形象中生发、诗化,可感而真切。

七、讨论:(5分钟)

1.下面请同学们找出诗中的其他物象及其特征,依据上述方法是对具体意象进行分析,说说此前“我”和“橡树”是一种什么样的关系?

2.请同学们说说在课文中作者否定了哪几种爱情观?为什么?

3.请同学们还是从下列诗句中找出具体物象和特征, 来看看作者所追求的是什么样人生理想?

八、联系自己,谈谈感想:(4分钟 )

1.通过学习本文,谈谈你对爱情又有什么新的认识?

2.师最后总结。 人类之爱,是人生的重要课题。爱人是美妙的,被人爱更是幸福的;但是爱又是苦涩的、艰难的。早恋在中学生中并不鲜见,过早涉猎这个,只会品尝到一杯苦辣的酒、一颗酸涩的果。一个自身的思想尚未定型、经济还未独立、心理还未成熟的人,事业还未确定方向,更不能恰到好处地把握自己的理智与情感,又怎么可能收获真正幸福的爱情!人生的各个阶段都有其特殊的任务,我们现在首先应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掌握生存的本领,学会如何不断完善和成熟自己,成为努力向上的人、奋发图强的人、独立自尊的人;要培养自己胸怀大志、沉稳坚定、自信坦诚的品质,学会懂得如何去热爱生活,拥有生活;等到我们真正成长了、成熟了,就会真正懂得什么是爱,什么是真正的爱情! (板书教学目标三:自尊、自爱、自强,树立正确的爱情观) 。 同时我们还应认识到,在我们的生命中,除了爱情,还有很多值得我们毕生去追求的爱,如父母之爱、兄妹之爱、朋友之爱、师长之爱; 对理想、对生活、对社会、对国家、对民族、甚至对未来的爱; 在人类历史上,千千万万热血儿女为了国家、民族的大爱,放弃了男女个人的小爱。用自己的情感和生命抒写了众多可歌可泣、悲壮动人、流传千古、泽被后世的颂歌。个人爱情只是我们生活的一部分,人类大爱却是我们人生的全部,是我们永远需要去追求、去努力、去奋斗的东西。

九、全班再次齐读全诗 。(1.5分钟)

十、布置作业:背诵全诗,完成课后练习。(1.5分钟)

参考文献

[1] 倪文锦,与黔勋主编.职业教育课程改革教材及参考书(高等教育出版社)等.

上一篇:多少年之后还能有多少学生念起我们 下一篇:新课程理念下初中数学教学方法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