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技术学专业学生信息化教学设计能力培养现状及对策

时间:2022-09-23 08:50:53

教育技术学专业学生信息化教学设计能力培养现状及对策

【摘要】本文对教育技术学专业学生的信息化教学设计能力培养现状进行分析,并提出能够提高教育技术学专业学生信息化教学设计能力的培养对策。

【关键词】信息化;教学设计能力;培养

Abstract:The Educational Technology Students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instructional design Ability current situation is analyzed,and proposed to improve training and education for students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specialty instructional design capability countermeasures.

Keywords:Information Technology;Instructional Design Capability;Cultivate

信息化教学设计能力是教育技术学专业学生培养目标的核心成分及生存之本。教育技术学专业学生要肩负起在未来担当教师的职责,所以提高教育技术学专业学生信息化教学设计的能力势在必行。

1.研究设计

1.1 调查问卷的设计

为了能够客观有效的反应本校教育技术学专业学生信息化教学设计能力培养现状,本文采用文献研究法问卷调查研究方法。问卷的结构分为被试者的基本情况调查、对学校多媒体设备资源现状的了解、对教育技术学专业学生教学设计课程理论知识掌握现状的了解和对教育技术学专业学生信息化教学设计能力实践能力现状的了解。

1.2 被调查者的基本情况及分析

选取伊犁师范学院教育科学系教育技术学专业大三、大四学生作为研究对象进行问卷调查。选取大三、大四年级的主要原因是因为他们的学习状况处于专业学习的起步和比较成熟的阶段,选取专业知识学习的两个递进阶段,使得研究范围广泛、全面提高研究的信度和效度。

被调查者的基本情况及分析如下:本次调查将伊犁师范学院教育技术学专业的本科生作为调查对象,其中大三年级29人,大四年级40人,共发出问卷67份,回收有效问卷64份,其中大三28份,大四36份,有效问卷回收率为95.5%。

从性别上来看,男生14人,占总人数的21.9%;女生50人,占总人数的78.1%。男女生比例约为1:3,男女生性别比例这一点符合师范类院校的男少女多的实际情况。

2.调查问卷结果的信息处理与分析

2.1 学院公共实验室对本学科开设的保障情况

据调查,42%的被试者认为,学院公共实验室中本专业相关的实验室能达到信息化教学设计课程基本要求;一半以上的被试者认为没有达到。这表明本专业相关的实验室(特别是多媒体设备)还需要改进,争取符合更多的被试者的要求,这样将会提高教学质量和学习兴趣。

在课堂中,教师对多媒体设备的使用率较高,40.6%的被试者所在课堂几乎每节课都使用多媒体设备,相同百分比的被试者所在课堂经常使用。有35.9%的被试者认为学院多媒体设备是方便合理,有利于教学与学习的。

2.2 教育技术学专业学生教学设计理论技能掌握现状

这方面现状的调查,其目的是充分了解教育技术学专业学生在以下五个方面的能力表现,有助于分析被试者在哪几个方面的能力较薄弱,为提高其能力提出相应对策打下基础。

①分析学生对象和组合教学内容的技能

从数据可知,只有不到15%的被试者是按照教学内容在整体中的框架进行分析的,这说明被试者中拥有从知识整体框架中把握知识结构的能力较欠缺;另一方面也可以看出,按照内容在整体中进行分析和按照某一节课的具体内容进行分析的被试者在所有被试者中占得比例最大,高达40.6%,从中可得知,被试者对具体节选的知识内容把握的能力较强,而将各个知识结构连接起来的能力较薄弱。

②制定恰当教学目标的技能

在此维度中高达75%的被试者在设计课程时能够准确把握教学目标,可以充分说明被试者把握教学目标的能力很强,对知识的掌握较准确。在制定了合理的教学目标后,被试者在课堂实践中能够很好地把握目标,顺利实施的占79.7%,不能实施的占20.3%。

在教育实践中,制定出了合理的教学目标后,在课堂实践中79.7%的被试者只能完成一部分的目标任务,只有15.6%的被试者可以全部完成目标任务。这说明在实践过程中,被试者对课堂的掌控能力较薄弱,缺少经验,以至于完成不了教学目标。这方面的能力有待学校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来提高。

③选择教学策略技能

从结果可知,65.6%的被试者对课堂内容的把握较全面,并能根据具体的内容特点选择效率更高的媒体进行教学,说明被试者选择教学策略的能力在不断提高。超过三分之二的被试者在恰当的选择教学策略后,能够呈现出良好的教学组织情况,也有32.8%的被试者在教学组织情况的表现中等,整体来看情况是比较乐观的。在课堂教学中教师需要着重强调选择教学策略的重要性,并引导学生在选择过程中遵循一定的原则。

④进行教学评价的技能

在教学评价方面高达68.8%的被试者在进行教学评价时只能做出较表面而不深入的评价,有25%的被试者可以作出全面而有利于优化教学的评价。由此可知,被试者在进行教学评价方面的能力是较欠缺的,这对教学效果有很大影响,所以要高效准确的弥补这种不足,就需要学院对学生的教育实习和教育见习多提供机会。在教学目标与评价方法的认识上,只有23.4%的被试者会特别考虑两者的关系后再做出评价,75%的被试者会偶尔考虑,1.6%的被试者不会考虑这方面的关系。由此可知,被试者认为评价反馈是巩固知识内容的一种方式,并具有把握这种方式的能力。

2.3 教育技术学专业学生信息化教学设计实践能力

从数据结果可知,被试者对教学设计的具体流程不清晰,只有6.3%的被试者掌握的很好,这就要从具体的授课和教学效果来看,是教师的教学有不足还是学生的学习态度有问题,就需要在不断地解决问题中达到教学的最优化。在设计教案的过程中,被试者选择和使用多媒体资源的情况不容乐观,超过50%的被试者会偶尔使用,43.8%的被试者会经常选择和使用。

3.信息化教学设计能力培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通过以上对信息化教学设计能力培养问卷进行的分析,可以发现培养过程中在多媒体资源的使用、信息化教学设计技能和教学设计实践能力等方面存在问题和不足,下面对具体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总结归纳。

3.1 多媒体资源的提供和应用不足

从调查结果来看,12.5%的被试者对学院多媒体教室设备很满意,25%的被试者认为不满意,由此可以看出多媒体设备达不到使用要求;另一方面说明教师在使用多媒体设备时只使用了简单的功能,没有发挥多媒体资源的更多用途。被试者反应教师的教学形式单一,只是单纯的运用课件进行授课,对其他多媒体资源的应用较少,被试者的学习范围受到局限。

3.2 教学设计模式掌握不透彻

对信息化教学设计能力培养的调查可以看出,在教学设计过程中,只重视知识与技能的培养,而对过程与方法,情感与价值观的的重视程度不高;被试者在对教学内容进行分析时,较少考虑学生现有的知识体系和能力;对教学内容的分析只针对单一的知识内容进行强调,忽略知识间的结构性;在教学评价的制定过程中,对教学目标与评价方法之间的关系重视程度不够。

3.3 教学设计实践能力不足

学习了教学设计课程后,被试者对这门课程的实际操作掌握程度不深,对教学设计的具体流程不是很清晰,只有6.3%的被试者掌握的很好,这就要从具体的授课和教学效果来看,是教师的教学有不足还是学生的学习态度有问题,就需要在不断地解决问题中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4.提升学生信息化教学设计能力培养的对策

4.1 及时更新多媒体设备

多媒体设备是现代教学重要的辅助工具,越来越多的教学依赖于多媒体设备,特别是大学课堂运用对多媒体设备的使用较为广泛。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教学设备的更新换代也非常迅速,只有跟上技术发展的脚步,及时更新媒体设备才能达到教学的最优化,对培养学生信息化教学设计能力会产生推动作用。

4.2 通过基于Internet的教学设计专题学习网站学习

目前,我们国家已经建成了多家基于Internet的教学设计专题学习网站,在这类网站上,有课程大纲、教学展示、学习指导、教学案例、学习论坛等多个模块。教师应通过此种多媒体资源的应用,引导学生的对学习更加自主化、深入化、开放化、广泛化,并且提升对多媒体资源的使用率。

4.3 情境教学

由于学生面对的也是实际教学问题,而实际教学问题又是整体性的,具有一定的复杂性,所以,与课堂教学相比,情境教学能够很好地培养学生运用已学过的理论知识解决实际教学问题的能力,教学问题及其解决方案的多样性还可以使学生发挥个人特点,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

4.4 注意课程内容间的关系,建构完整的知识体系

教师在教学中应促使学生在大脑中建构起教学设计的知识体系,形成思想模型,而不仅仅是独立内容的加合,只有这样,才能处理实际教学中可能出现的各种问题。为了做到这一点,在教学中要注意知识内容的相互关系和相互衔接,把所有放到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系统中,以促进学生建构教学设计的知识体系。

4.5 教学设计系统化

在整个教学设计过程中,任何一个环节没有处理好,整个教学设计就会受到影响,甚至前功尽弃。所以在进行教学设计实践时,应要求学生根据具体的教学问题,在教学设计理论指导下,全面分析、对比各种教学媒体的优缺点,做出合理选择,进行系统的教学设计。

4.6 进行微格教学训练(校内实习阶段)

在微格训练过程中,师范生在学习完每一项教学技能之后,紧接着要通过一个简短的微型课对所学的教学技能进行实践训练,使其理论在实践的过程中提高和完善。微格教学的教学设计与一般的课堂教学设计既有联系,又有区别。根据教学设计的原理和方法,结合教学技能训练的特点,在系统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一个适合微格教学技能训练的教学设计模式。

4.7 教学实践(校外实习阶段)

实习是大学教育一个极为重要的实践性教学环节。一般包括几个方面的工作:听指导老师讲课、备课(书写教案)、授课等。通过实习,使学生在实践中接触与本专业相关的实际工作,增强感性认识,培养和锻炼综合运用所学的基础理论、基本技能和专业知识,去独立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把理论和实践结合起来,提高实践动手能力,为学生毕业后走上工作岗位打下坚实的基础;同时可以检验教学效果,为进一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培养合格人才积累经验,并为自己能顺利与社会环境接轨做准备。

参考文献

[1]喻东丽.信息化教学设计研究[D].浙江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3(4).

[2]乌美娜.教学设计[M].高等教育出版社,1994(10).

[3]陈晓慧.教学设计(第2版)[M].电子工业出版社,2009.

[4]彭迎春.师范生信息化教学设计能力培养的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5.

本文属伊犁师范学院教改基金项目(JG201123)。

作者简介:木塔里甫(1972―),男,维吾尔族,讲师,研究方向:教育技术理论和教学设计。

上一篇:同城双机场内话系统架构及互联的设想与研究 下一篇:受约束的多圆快速随机检测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