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军控条约”不靠谱

时间:2022-09-23 08:08:17

“网络军控条约”不靠谱

近日,中美就共同继续制定和推动国际社会网络空间合适的国家行为准则达成共识,并同意建立两国打击网络犯罪及相关事项高级别联合对话机制。不过,这一机制和美国媒体披露的中美正在抓紧磋商国际关系史上首部“网络军控条约”存在较大的差异。

原因何在?一言以蔽之,“网络军控条约”之于中美,既缺乏驱动力,又没有可行性。

首先,双方难有签署协议意愿。一方面,每当各国面对一种无法控制的破坏性新技术时,都试图寻求达成军控协议。因此,面对近两年来中美在网络问题上事件频发、麻烦不断的现实,美国媒体先前猜测中美将签署“网络军控条约”并非毫无道理。另一方面,根据苏联/俄罗斯的经验,“华盛顿只与能与之相抗衡的自信而强大的伙伴谈判”。然而,事实是,中国个人电脑“超过90%使用的是Inter公司的CPU,90%以上安装的是美国微软的Windows操作系统,且使用Microsoft Office办公软件……在掌握国家经济命脉的大型国有企业中的关键设备几乎全被美国垄断”。这些软硬件有没有、有哪些“后门”和“漏洞”,中国极难发现,但美国却可以在需要时实施类似“震网”对伊朗纳坦兹铀浓缩设施控制软件的“精准”攻击。也就是说,无论基础设施还是技术,美国在网络空间上均对中国保持绝对优势。在这种情况下,中美“网络军控条约”对中国而言,必定是不平等条约;而美国亦未必有此冲动,因为国际安全法专家小组曾得出一个结论,对于拥有网络战优势的国家而言,其不可能轻易放弃这一优势,所以任何涉及多国的网络空间军备控制协定的前景都是不容乐观的。

其次,履约困局难以破解。纵观以前的军备控制条约,其规范对象都是看得见摸得着的武器,涵盖了被美国以前某位总统所谓的“信任,但要核查”的监督程序。但网络空间则不然,“网络武器可能很简单,只是几排不用多少钱就能买到的编码”,任何个人、组织都能轻易得到,随意使用,而要确定谁在使用却非常困难而且耗时耗力,即监督、核查不易。一个很明显的例子,美国频频指责中国通过网络窃取其机密,却极少能拿出确凿可信证据。至于中国不时被西方国家指责实施网络攻击的原因,俄罗斯政府军事一工业委员会主席认为,利用僵尸网络,黑客不仅可以隐匿自己电脑的IP地址,而且可以将该地址映射到互联网的其它电脑上。中国是世界上互联网用户最多的国家,根据大数法则,映射中国电脑的IP地址,最难被发现、追踪。因此,用于实体空间武装冲突的国家间的协议、条约等实难以在网络空间套用。

总之,期待中美签署“网络军控条约”的愿望很美好,但现实却十分残酷。

上一篇:关尾史郎先生《另一个敦煌》评介 下一篇:让无声语言变有声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