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尾史郎先生《另一个敦煌》评介

时间:2022-08-08 02:06:59

内容摘要:文章对关尾史郎先生的新著《另一个敦煌――镇墓瓶与画像砖的世界》进行了介绍,并评述了该书的学术价值和研究方法上的特色。该书在序章介绍了敦煌的地理环境及从汉代到北魏的敦煌历史,第一章介绍了敦煌古墓群及其出土镇墓文、画像砖的概况;第二、三两章分别考察了镇墓瓶、画像砖和画像砖墓的情况,旨在揭示敦煌的这两类墓葬文物与河西其他地域的差别;在具体分析的基础上,第四章重新探讨了敦煌地域社会的形成。作者引用汉简及敦煌文书等资料证明汉代迁入敦煌的还有中央官员及其家族,他们带来的儒学素养及黄老思想都成为敦煌以镇墓瓶和画像砖为代表的独特墓葬文化形成的背景。这些也可以看作敦煌地域社会形成的表现。关尾史郎这部著作的出版,表明其对墓葬文物进行综合研究具有可观的潜力,提示了未来敦煌吐鲁番学研究的一个新方向。

关键词:敦煌;镇墓瓶;画像砖;地域社会

中图分类号:G25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4106(2015)06-0134-03

A Review of Mr. SekioShiro’s Another Dunhuang

PEI Chengguo

(School of History, Northwest University, Xi’an Shaanxi 710069)

Abstract: This paper introduces Mr. SekioShiro’s new work Another Dunhuang-The World of Exorcistic Vessels and Image Bricks and reviews its academic value and features of research methodology. The prelude introduces Dunhuang’s geographical environment and history from the Han to the Northern Wei; the first chapter introduces Dunhuang’s ancient tomb groups as well as excavated exorcistic texts and image bricks; and the second and third chapters study the exorcistic vessels, image bricks, and tombs with image bricks on their walls in an effort to differentiate them from those found in other areas of the Hexi regions. Based on detailed analysis, the fourth chapter reexamines how the regional society of Dunhuang took shape. The Han dynasty wooden and bamboo slips as well as Dunhuang documents have been used to verify that among the people who immigrated to Dunhuang in the Han dynasty there were many central government officials and their families. Confucian literacy and Taoist philosophy they brought shaped the background of a unique funeral culture characterized by the exorcistic vessels and image bricks found at Dunhuang. These items can also be regarded as a manifestation of local Dunhuang culture and society. The publication of this book verifies that there is considerable potential for a comprehensive study of the funeral items and points out a new direction for future Dunhuang and Turfan Studies.

Keywords: Dunhuang; exorcistic vessels; image bricks; regional society

(Translated by WANG Pingxian)

当我们提及敦煌时,多数人首先想到的可能会是莫高窟的石窟造像与壁画,以及敦煌藏经洞所出的敦煌文书。近年来已有学者倡导敦煌学应当扩大范围,饶宗颐先生主张敦煌学研究要突破以研究隋唐为主要的时代坐标的局限,上溯到秦代及魏晋南北朝;在研究对象上突破以经卷文献和石窟图像为主要的研究材料,扩展到简牍和石刻史料,等等[1]。敦煌郊外的佛爷庙古墓群和祁家湾古墓群,自上世纪中叶以来出土了为数不少的五胡十六国时代的镇墓瓶和画像砖墓,如果将这些墓葬考古资料也纳入敦煌学研究的范围,我们会得到一个什么样的敦煌地域社会的图景?关尾史郎先生的新著《另一个敦煌――镇墓瓶与画像砖的世界》[2]给了我们一个答案。

关尾史郎先生是日本著名的魏晋南北朝和敦煌吐鲁番研究专家,曾经出任日本魏晋南北朝史研究会会长。《另一个敦煌》一书是关尾史郎先生关于敦煌的第二部专著,此前关尾先生曾与玄幸子教授合著过《通向敦煌之路》[3]一书。

以下先对本书的主要内容作一介绍。本书除序章《走向敦煌》和终章《从敦煌出发》之外,主体部分分为四章,依次是第一章《敦煌的古墓群》、第二章《镇墓瓶》、第三章《画像砖》和第四章《敦煌社会的成立》。

序章《走向敦煌》主要介绍敦煌的环境和从汉代到北魏的敦煌历史。值得注意的是,作者在序章的最后部分揭示出敦煌的名族任何时代都能保持协调一致,与河西其他三郡的情况迥然不同,这是敦煌的一个特性。作者认为敦煌地处中国世界的最西端,可以获得东西交易的利益,这是敦煌境内的名族努力保持协调一致的原因之一。

主体部分的第一章,作者介绍了敦煌古墓群及其出土镇墓文、画像砖的概况、古墓群的调查和研究现状。作者指出,随葬镇墓瓶的墓葬多属于当地名族出身的官员,但也有一些是一般的民户。

主体部分的第二章,作者专门介绍和分析镇墓瓶的情况。尽管到目前为止,发掘情况有相当数量部分尚未正式发表,但与同时期酒泉的土墩古墓群和吐鲁番的阿斯塔那、哈喇和卓古墓群的情况相比较,还是可以明显地看出,五胡十六国时代的敦煌,以镇墓瓶随葬是当时当地的一种独特习俗。作者沿用此前学者对敦煌镇墓文的分类,指出其中的A类镇墓文将天帝的居所和天帝的使者具体化的做法与东汉镇墓文有明显的差别。在河西其他地区所出的镇墓文都明显继承东汉镇墓文谱系的背景下,敦煌镇墓文的内容、在墓葬中放置的位置、镇墓瓶器形及大小等的特殊性,都显示了敦煌镇墓文与众不同的特性。作者认为敦煌镇墓文在当时当地的大量随葬,反映了敦煌人浓厚的信仰意识和社会的和谐[2]87。

主体部分的第三章专门考察了画像砖和画像砖墓的情况。与镇墓瓶的情况稍有不同的是,河西地区东部没有发现类似东汉时期中原地区类型的画像砖墓,作者同意北村永的观点,认为画像砖墓的图案是由陕北传入河西地区西部的嘉峪关、酒泉、高台和敦煌等地的。整个河西地区墓葬中的画像砖和壁画都没有出现“天帝使者”的图像,这是河西地区的画像砖和壁画墓与中原地区有差别的地方。嘉峪关、酒泉、高台等地墓葬中,西王母、东王公、伏羲、女娲等形象被描绘在被葬者侧近的墓室内,就这一点而言,应当说与东汉中原地区的情况更为接近。敦煌墓葬中的画像砖多集中在墓门的照壁上,图像多以四神及四神以下的神兽和神仙为主,墓室内的壁画则仅仅描绘生活场景。嘉峪关、酒泉、高台等地的墓门照壁上的画像砖远比墓室内的画像砖少,墓室内画像砖的内容除了生活图之外,还有描绘西王母、东王公及伏羲、女娲等形象的。这些凸显出敦煌的壁画墓与河西其他地区壁画墓的差别,在这种差别背后的,则是敦煌地域社会民众的世界观和宗教意识,以及由此产生的独特的表现形态。

主体部分的第四章,作者在前两章具体分析的基础上,重新探讨了“敦煌社会的形成”这一问题。如所周知,莫高窟的开凿时间是在五胡十六国时代的4世纪后半期,3至4世纪是敦煌人才辈出的时期。《晋书》中有传的敦煌出身的人士的情况,显示出黄老思想和老庄思想在当地具有显著的影响。这些都可以看作是敦煌地域社会形成的背景。作者在重新探讨五胡十六国时代敦煌地域社会的形成问题时,检讨了所谓敦煌社会成立之初是由贫民和刑徒的一个个单独个体所组成的这一观点[2]130。作者引用敦煌悬泉汉简、江苏连云港市尹湾汉简、敦煌文书中的家传资料等证明:当时迁入敦煌的移民中确实有因关东遭遇水灾而迁来者,他们与原住地仍然维持着地缘和血缘方面的联系;也有包括一部分中央官员在内的家族因避难而迁至敦煌。随着这些群体传入敦煌的,不仅有儒教的素养,还有黄老思想。敦煌墓葬中独特的镇墓瓶和画像砖正是在此种背景下形成的。

作者在最后一章利用前人的研究成果,论述了敦煌形成的镇墓瓶和画像砖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影响。可以确定西晋五胡十六国时代的敦煌画像砖,是6世纪之后莫高窟壁画中出现的神像和神兽题材的源泉之一。尼雅发现的一枚镇墓瓶和库车发现的画像砖墓则应当是敦煌移民进一步向西迁徙的结果。作者还推测北凉对佛教的推崇可能影响了敦煌葬送礼仪的变化,这或许是公元421年之后镇墓瓶从墓葬中消失的原因。

通过以上对此书内容的介绍,我们可知,关尾史郎先生试图利用镇墓瓶和画像砖的资料来重新考察敦煌地域社会的形成这一重要问题。在关尾先生此书出版之前,虽然学界对敦煌古墓群以及作为随葬品的镇墓瓶和画像砖都有一些研究,但应当说尚没有出现系统的研究成果。可以说,关尾史郎先生的这部著作正是在充分吸收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匠心独运的一部精巧之作。通过对移民来源的重新分析,对镇墓文和画像砖特殊之处的揭示,关尾先生成功地描绘出了西晋五胡十六国时代敦煌独特的墓葬文化和信仰世界的面貌。

近年来,关尾史郎先生一直在对敦煌吐鲁番学的研究方法和课题进行探索。这种动向在关尾先生近年发表的两篇论文《随葬衣物疏和镇墓文――为了新的敦煌吐鲁番学》[4]和《从吐鲁番文书看敦煌文献、敦煌文物和敦煌地域情况》[5]中都有所反映。关尾先生主张将敦煌吐鲁番文书中的同类文书进行综合研究,进而揭示各自不同的地域特色;应当将墓葬中出土的文物进行比较研究。应当说,《另一个敦煌》一书所运用的主要研究方法就是对不同地域墓葬文物进行比较研究。不仅将敦煌墓葬的情况与河西地域其他绿洲都市的情况相比较,还与吐鲁番的情况进行比较,进而揭示出西晋五胡十六国时期敦煌墓葬中随葬的镇墓瓶最多,敦煌墓葬中神像和神兽图案的分布情况与河西西部其他地区又有显著差别。这样就为揭示敦煌地域社会独特的信仰世界找到了途径。作者在《终章》将视野移向距敦煌千里之外的尼雅和库车,也显示了一种宽广的比较视野。

关尾史郎先生《另一个敦煌》一书的出版表明其对墓葬文物进行综合研究具有可观的潜力,提示了未来敦煌吐鲁番学研究的一个新方向。随着更多考古资料的出土和刊布,随着研究的进一步深入,敦煌地域社会形成的时间和标准等问题的讨论必定也会取得进一步的进展,我们期待活跃的关尾先生更多相关研究成果的早日问世。

参考文献:

[1]饶宗颐.敦煌学应扩大研究范围[G]//敦煌吐鲁番研究:第9卷.北京:中华书局,2006:1-5.

[2]P尾史郎.もうひとつの敦煌:墓瓶と画像uの世界[M].东京:高志书院,2011.

[3]P尾史郎,玄幸子.敦煌への道[M].新:新日笫I社,2002.

[4]P尾史郎.随葬衣物疏と墓文:新たな敦煌トゥルファン学のために[J].西北出土文献研究,2008,6:5-25.

[5]P尾史郎.从吐鲁番文书看敦煌文献、敦煌文物和敦煌地域情况[G]//刘进宝.百年敦煌学――历史・现状・趋势.兰州:甘肃人民出版社,2009:344-350.

上一篇:不同泥敷剂配比下土遗址泥敷法脱盐效果评价 下一篇:“网络军控条约”不靠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