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翻转课堂微课资源课堂应用新模式探索

时间:2022-09-23 08:04:02

半翻转课堂微课资源课堂应用新模式探索

摘 要 在教育信息化的背景下,微课资源的建设蓬勃发展,质量不断提高,而与之相对应的微课资源应用研究明显不足。半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以微课资源应用于课堂教学活动为核心,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为支撑,强调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与积极意义建构,探索并建立相关教学模型,应用于教学,以此推进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

关键词 微课资源;半翻转课堂;教学模型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6)22-0062-03

Half Flipped Classroom: New Model Exploration of Micro-lecture in Classroom//WU Dongqin, REN Kai

Abstract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educational informationization,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micro-lecture resources is booming, and the quality is improved, but the research on the application of the micro-

lecture resources is obviously insufficient. The teaching mode of Half Flipped Classroom, using the micro-lecture resources as the core of classroom teaching activities, based on the constructivism learning theory as the support, emphasize the dominant position of

the students in learning and positive meaning construction, as well as explore the establishment of the teaching model in order to pro-

mote the teaching reform and improve the personnel training quality.

Key words micro-lecture resources; half flipped classroom; tea-ching model

1 引言

随着教育信息化的推进,微课资源的建设得到蓬勃发展。由知网等主流数据库检索发现,现有研究侧重于微课资源的共享共建与微课质量的提升,关于微课资源应用的研究则主要集中在网络教育与网络学习中,对于微课资源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研究明显不足。在微课使用效果方面,由于微课自身“微”的特性,导致学生通过微课所习得的知识多呈现碎片化状,很难形成完整的知识架构,导致微课的教学效果不尽如人意。

对于微课资源而言,不管是下载于网络,还是自己动手制作,只有将它投入实践应用中去,才能充分体现自身价值。本研究以微课资源应用为核心,探讨微课资源的应用与课堂教学实践之间的深度衔接问题,在此基础上探索微课资源在课堂教学中应用的新模式――“半翻转课堂”。该模式一方面可以提高微课资源的利用率,避免资源的荒废与僵化;另一方面可以丰富翻转课堂的理论研究,拓展翻转课堂使用的外延。

2 微课与翻转课堂

微课与微课的应用 微课的概念最初由胡铁生老师在2011年正式提出。他认为,微课指以教学视频为主要载体,反映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针对某个知识点或教学环节而开展教与学活动的各种教学资源有机组合。微课的核心内容是教学视频[1]。在微课提出后,关于微课的讨论,如微课的定义、构成,微课的设计与开发、微课的质量提高与评价等,引起教育领域的高度关注,各种类别的微课竞赛如雨后春笋层出不穷,各级各类学校均投身微课建设的阵营中,微课资源日益丰富。

然而,微课的高关注度、高产出并没有产生与之相称的应用效果。目前,微课资源主要应用于网络教育和远程教育中,在正式的学校教育中应用并不普及,甚至有学者提出“微课的未来在网上”的观点[2]。微课的应用前景只在网络教学吗?显然,现在下结论为时尚早,毕竟课堂教育在我国各级各类教育中仍然占据主体地位,微课在传统教学中的应用有很大的发展空间,亦有诸多一线教师投入相关研究中。眼下,微n资源未能在课堂教学中得到充分、有效的应用,究其原因,很多一线教师不清楚微课究竟如何使用、微课与自身的课堂教学到底是怎样的关系,导致微课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仍处于初级阶段[3]。因此,对微课资源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展开深入且实用的研究是必要的,这对教学改革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微课与翻转课堂 与传统教学模式不一样,翻转课堂模式(Flipped Classroom)是将传统课堂进行翻转,教学组织形式从“课堂授课听讲+课后完成作业”转变为“课前自主学习+课堂协作探究”[4]。课前的自主学习借助于信息技术手段,主要是观看授课视频完成,知识的内化则是通过面授课程和信息交互平台的师生协助来完成,以此实现“教”与“学”的翻转。

自翻转课堂提出后,美国的部分中小学利用可汗学院成熟、系统的课程进行翻转课堂的教学,且在实施过程中带来良好的教学效果[5]。除中小学外,美国迈阿密大学的三位教师在软件工程、数据结构、程序设计基础等课程使用了翻转课堂,美国中田纳西州立大学的教师在统计学导论课程中使用了翻转课堂[6],且均收到一定的成效。翻转课堂在国外应用成功后,已逐步被国内的学者所接受,且越来越多的教师投入翻转课堂的应用研究中。

随着翻转课堂模式的流行,国内已有学者对微课资源如何有效引入课堂中进行了研究,并提出微课与翻转课堂相结合的策略。比如黎加厚教授希望微课不要仅仅作为配合教师上课的教学资源而存在,而应该通过与翻转课堂相结合,从根本上改变“教师组织课堂教学的方式”,以带来课堂教学的根本变革[7]。

虽然基于微课的翻转课堂得到教育界的认可,但由于种种原因,在我国教育一线的实际应用并不乐观。有国内学者通过研究得出结论,认为我国推行翻转教学的效果并不理想。例如:卢强指出,翻转课堂没有明显提升学生对知识与技能的习得水平[8];学者马秀麟等也认为拔尖人才实验班的学生更适应翻转课堂教学模式[9]。综上所述,以微课为基础的翻转课堂想要长足发展,必须要对其重新定位与思考。

3 半翻转课堂的提出

翻转课堂研究基础的不确定性 微课作为翻转课堂课前环节的重要载体,是翻转课堂开展的重要条件,在翻转课堂中的作用不言而喻。然而以微课为核心的翻转课堂始终成效有限,并没有带来让人惊喜的效果。究其原因,翻转课堂的研究与实施,有一个重要的前提,那就是学生要有高度的自学能力和良好的自我约束能力。

但这是一种假设的研究基础,实际上在一线教学中,学生个体之间存在巨大的差异,学生整体的自觉性达不到研究者所预期的理想状态。因为无人约束,在独立学习的环境下,常常有缺乏自制力的学生,在课前本该学习微课视频的时间,玩游戏、看电影,影响了微课视频的学习;有时因为其他学科的负担过重,或者周围环境的影响,也会导致学生无法正常开展学习,以此为基础的研究必然无法达到预期的效果。研究群体的不确定性,导致翻转课堂难以真正地翻转,不能广泛应用于教学活动中。

半翻转课堂的价值定位 鉴于上述情况,为了促进学生对视频的自我学习,国内已有中学采用特殊的翻转课堂,比如上午在学校统一上翻转课堂,下午统一安排学生观看微视频。这种形式的翻转,对学生观看视频的行为进行了必要的约束,确实有一定的效果,但这样的安排过于机械,甚至在学生学习任务繁重时,还会占据学生较多的时间。因此,这种形式的翻转也无法得到广泛应用。面对学习群体的不确定性和不均衡性,以微课为基础的翻转课堂如何有效地应用在教学中呢?关于这个问题,尚未有明确的、行之有效的理论研究结果。

传统课堂以讲授为主,学生主动性不足;在翻转课堂中,以学生自我学习为主,当自我约束与自我学习不能成立时,不能保证学习效果。因此,本文所提出的半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充分考虑我国教育的基本现状以及学生的学情、学习习惯,寻找到微课资源与翻转课堂有效结合的价值点,以期应用于一线教学活动中,改善课堂教学,增强学习效果。

半翻转课堂的界定 在概念定义上,这里的半翻转课堂中的“半”并不是指时间对半分,也不是形式上的对半,而是在这两者之间寻找到一个新的平衡点,这个平衡点既能弥补学生自我约束能力的不足,也能顾及学生学习主动性的发挥。

首先,在组织形式上,半翻转课堂仍以学生主动学习、观看微课视频为主,但不拘泥于传统翻转课堂在时间、地点上的翻转,而是根据教学内容的需求,将视频观看引入课堂教学这个封闭的空间中,将微课的观看放到课堂上,作为整课的一个组成部分,和整课相互呼应。但并不意味着以课堂视频观看代替教师讲授,而是通过一定的组织形式,以教师与学生的双边活动为主线,协调好微课视频与课堂教学中各种活动的关系,最终目的是帮助学生积极有意义地进行知识建构。

其次,在师生的角色定位上,半翻转课堂不再拘泥于课外学习和课堂讲授的翻转,更多强调在教学活动中师生双方身份的翻转。它秉承翻转课堂倡导学生“自主学习的理念”,发挥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教师在课堂环境中,不仅仅是指导,更应该发挥主导、引导、辅导的作用,引领学生学习与活动的总方向。在课堂内,学生的自学与教师的讲解相结合,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深度内化和应用以解决实际问题。

4 半翻转课堂的模型与应用策略

半翻转课堂模型结构 在具体的课堂教学实践活动中,半翻转课堂模型究竟该如何组织与实施,如何应用到教学实践中去呢?微课在半翻转课堂的教学目标中处于什么地位?在这其中,教师、学生的角色如何定位?学生又该以什么样的方式参与课堂活动呢?

以微课资源应用为核心的半翻转课堂模型,宗旨是将微课资源有效地嵌入课堂教学中去,帮助学生进行积极的意义建构,促进学生有意义地学习。传统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型,如经典的Robert Talbert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型,学习新内容部分集中在课前。由于学生课外自己看视频,缺少现场参与感,约束力较差的学生甚至无法完成视频学习任务;学习主体的不确定性和不可控性,模型应用到实践教学中很难收到预期的效果。在不增加n业负担的前提下,微课如何与整课进行衔接,促进学生知识内化?在这里结合半翻转课堂的界定,提出半翻转课堂教学模型,如图1所示。

半翻转课堂的关键点与应用策略 基于微课的半翻转课堂,在课堂内应用微课视频,这里不是用视频学习代替教师讲解,而是一种混合式教学,在整节课的教学中将自我学习、讨论与测验、教师指导整合为一体。在具体应用中,关键点与对应策略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微课资源的选择。微课小而精的特点,使得它很容易被整合于课堂教学上。在微课资源的选择上,教师首先要明确,使用微课是为了帮助或辅助教学重点和难点问题的解决。因此,教师选择或者制作的微课视频必须目标清晰明确,内容短小精悍,将上课需求和学生需要放在首位,这样使用起来才会得心应手,才能让学生准备迅速地进入学习状态。

2)BYOD―视频观看。在2015年的地平线报告中,提出将BYOD(Bring your own device,自带设备)应用于课堂教学中。在半翻转课堂中,微课仍然是学生自我学习的核心,可以通过BYOD的形式,由学生自带设备到课堂上来学习微课。虽然现在很多学校有机房,可以供学生观看,但学生使用自己的设备观看,更有亲近熟悉之感,有利于投入学习中去。

3)课堂活动的组织。在教学活动中,微课要和整课相互配合,促进教学目标的深层次达成。在课堂中使用微课进行教学,因为是事先制作好的视频,不能很好地支持临时性、突发性问题,这就需要教师使用时能够动态适应新情况。

在半翻转课堂的教学设计中,将传统的课堂45分钟划分为5个阶段。

第一阶段:视频观看,时间控制在5~8分钟以内,由学生自带设备观看,可以成对观看。

第二阶段:快速测评,这个主要针对微课中的问题,可以由教师提问,或者做简单的测验,时间2~3分钟。

第三阶段:教师讲解,目的一是对知识的重难点加以点拨,二是理清该节微课在整门课中的地位和作用,以及本节微课和其他知识的结构关系,时间在15分钟。这个环节很重要,学生通过微课所习得的知识多呈碎片化,需要教师的及时引导,将它纳入已有的知识结构体系中,这与奥苏贝尔的认知同化理论是一致的。

第四阶段:应用练习,时间约15分钟。

第五阶段:总结,时间控制在5分钟。

4)教学评价的开展。在半翻转课堂中对学生的评价采用被认可的形成性评价方式,将学生视频观看、自我练习、合作、应用等各个环节均纳入评价体系中,这就需要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实时关注学生,以期给出合理的评价。

5 结语

在半翻转课堂教学模型下,通过教师有策略地将微课资源应用于教学中,不仅能提高微课资源的利用率,还能帮助学生完成积极的意义建构,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充分发挥微课资源对于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的作用。同时,半翻转课堂模型的研究可以丰富翻转课堂理论,拓宽翻转课堂使用的外延,丰富翻转课堂的相关理论。最后,半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有着实践推广价值,可以为各类学校的教学改革提供参考,促进素质教育更好更快地发展。参考文献

[1]胡铁生.“微课”:区域教育信息资源发展的新趋势[J].电化教育研究,2011(10):61-65.

[2]王竹立.微课:课堂还是网络?[J].中国教育网络,

2013(10):16-18.

[3]赵兴龙,詹伟华.“微课”再解:回归应用价值的认知[J].现代远程教育研究,2015(4):53-59.

[4]翟雪松,林莉兰.翻转课堂的学习者满意度影响因子分析:基于大学英语教学的实证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

2014(4):104-109.

[5]张一川,钱杨义.国内外“微课”资源建设与应用M展[J].远程教育杂志,2013(6):26-33.

[6]何朝阳,欧玉芳,曹祁.美国大学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启示[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4(2):148-151.

[7]钟晓流,宋述强,焦丽珍.信息化环境中基于翻转课堂理念的教学设计研究[J].开放教育研究,2013,19(1):58-64.

[8]卢强.翻转课堂的冷思考:实证与反思[J].电化教育研究,2013(8):91-97.

[9]曾明星,李桂平,周清平.MOOC与翻转课堂融合的深度学习场域建构[J].现代远程教育研究,2016(1):41-49.

上一篇:机械电子工程专业虚拟仪器设计课程教学改革与... 下一篇:移动通信课程教学方法研究与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