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培养初中学生自主探索的策略

时间:2022-09-23 07:18:41

浅谈培养初中学生自主探索的策略

[摘要] 新课标要求我们在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索能力,不断构建学生自主学习体系,那么,如何培养学生自主探索能力,这是我们教育工作者要研究的重要课题。本文从四个方面:重视情境创设,激发自主探索;重视思维拓展,引导自主探索;运用变式教学,拓展探索空间;运用练习质疑,促进主动参与,对培养初中学生自主探索策略进行了研究。

[关键词] 中学生 自主探索 策略

心理学家认为,学生具有一种与生俱来的学习探索的能力,他们渴望在学习中获得乐趣。如果学生的努力不被压力、外来的约束、惩罚或恐惧所扭曲,他们就能够自觉主动地参与到当前的学习活动中去。作为教师,要相信每个学生都具有发现的潜能,由他们自己某种程度上通过组织和整理,进而重复人类数学发现的活动是可能的。数学课程应当推动这种潜能的开发,使学生通过提供足够的资源、空间和时间,有重复人类数学发现活动过程的机会。创造条件,让他们的能动性得以发挥,从而促进学生能力的发展。学生的能力有了一定的发展以后,他们的自主学习的意识更强,他们就会寻求更高的发展。如何引导学生自主探索,促进学生主动发展呢?

一、重视情境创设,激发自主探索

心理学家认为,创设课堂有效问题情境,能够唤起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好奇心,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也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意识倾向,促使学生主动地参与。新教材为我们提供了很好的素材,不论是章节的引入,还是它的阅读材料,只要教师能善于运用,积极诱导。把数学特有的抽象、简洁、严谨、概括等属性,通过巧妙的形式引发学生的好奇心,诱发学生的积极自主探索,这样才能培养学生思维能力。

例如,在教学苏科版七年级下册探索三角形全等(边角边公里)时,在上课伊始,教者可先提出下列问题:先让每个学生利用直尺和量角器在白纸上作一个ABC,使∠B=20o,AB=3cm,BC=5cm,并用剪刀剪下此三角形,然后与其他同学所作三角形进行对照,看看能否重合,这时学生们会发现是能够重合的。接下来让甲学生改变角度和长度大小再做三角形,剪三角形并对照,让其他学生观察。这样学生自然会发现每次所作三角形都能够完全重合,此时,教师继续启发学生总结出:如果两个三角形有两边和夹角对应相等,那么,这两个三角形全等,即“边角边”公理,然后请各组同学分别完成解题过程。通过同学们的动手操作,既活跃了课堂气氛,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使抽象的数学知识蕴于简单实验之中,使学生易于接受新知识,促进学生认知理解,也激发了学生自主探索学习。

二、重视思维拓展,引导自主探索

在课堂教学中,要充分运用新教材,力争做到不是在讲教材,而是在应用教材,努力把教材在课堂中盘活、用活。因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只要学生把教材吃透才是教者的目的,因此,教者要活用教材,设计实际问题,为学生提供灵活、开放和方便的学习资源,充分发挥学生潜能,开发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同时,老师在教学过程中,要认真对教学策略的研究,充分体现出自主探索的策略模式。以达到关注学生个性差异,构建师生互动学习,共同参与、达到共同发展之目的。

案例1:某校教学楼后面紧邻一个土坡,坡上面是一块平地,BC是上坡,BC∥AD,斜坡AB长2.5106m,坡度i=9∶5。为了防止山体滑坡,保障安全,学校决定对该土坡进行改造,地质人员堪测,当坡角不超过45°时,可确保山体不滑坡。

(1)求改造前坡顶B到地面的垂直距离BE(BEAD的长;

(2)为确保安全,学校计划改造时保持坡脚A不动,坡顶B沿BC削进到F处,问BF至少是多少m?

教者引导学生分析:

生1分析:根据坡度的概念可知BE/AE=9/5,又AB=2.5106,在RtABE中利用勾股定理可求得BE的长。

生2分析:根据题意,要想确保安全的话,必须有∠FAD≤45°,此时斜坡AF的坡度要小于斜坡AB的坡度,据此可列出不等式,从而求解。

师生共同探索解题方法,正确解题方法是:

解得k=2.5,BE=9×2.5=22.5(m)

故改造前坡顶与地面的距离BE的长度为22.5m。

(2)由(1)得AE=12.5,设BF=xm,作FHAD与H,则FH/AH=tan∠FAH。

由题意得22.5/(X+12.5)≤tan45°,即x≥10

坡顶B沿BC削进到10m,才能确保安全。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案例是几何实际应用问题,解决时往往常需要构造直角三角形,利用三角函数和方程知识解决问题。

三、运用变式教学,拓展探索空间

在课堂教学中,要运用变式教学手段,把命题进行不同角度、不同层次、不同情形、不同背景的变换,拓展学生思维空间,同时进行一题多变、举一反三,给学生以耳目一新的感觉,唤起学生的好奇心的欲望,促进学生积极参与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这样更好拓展了学生探索问题的空间。

案例2:在RtABC中,∠C=900,且(a-2):b:(c+2)=1∶2∶3,cosA=4/5,求a,b,c的值。指导学生探索分析:设a-2=k,则b=2k,c+2=3k. cosA=4/5,b/c=4/5 2k/(3k-2)=4/5 k=4 a=6,b=8,c=10 注意误解为a-2=1,所以a=3,b=2,c=1变式1:在RtABC中,∠C=900,sinB=3/7,且4c-2b =11,求边长a?变式2:在RtABC中,∠C=900,cosA=3/4,且2c-3a=2,求边长a?

四、运用练习质疑,促进主动参与

在课堂教学中,我们要掌握学生学习心理,精心设计练习,巧妙设疑,引导学生主动去释疑,另外,要活用教材中的许多实际生活情境的练习,在进行变换质疑,让学生分组参与探究,激发他们主动去获取解决问题方法。

案例3:在教学苏科版九年级上册一元二次方程之后时,设计这样的问题:某建筑物地基是一个边长为10cm的正六边形。要环绕地基开辟绿化带,使绿化带的面积与地基面积相等,请你给出设计方案。而在设计时,有学生依生活实景,想出了可以在周边设计圆,也有的学生设计长方形,也有的学生设计正方形,也有的学生设计长方形与正方形间隔,也有的学生设计平行四边形等。因此,在教学中设计巧妙练习,对培养学生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总之,在今后的教学中,要优化课堂教学方法,不断培养学生自主探索能力,只要有一定的自主探索能力,学生不再是被动地接受知识,而是用科学的学习方法主动地探求未知的数学领域,有了一定的自主探索的能力,学生在课堂上不再是人云亦云,而是积极思考,敢于质疑问难,个性会得到充分发展。那么,就能达到在课堂上教师教得自如、学生学得轻松,真正实现学生个性全面发展的目的。

参考文献:

[1]顾泠沅.有效地改进学生的学习.北京:数学通报,2000.

[2]詹姆斯•杜布森.让孩子自信过一生.新华出版社,2003.

[3]曾琦.新课程与教师角色转变.教育科学出版社,2003.

[4]教育部.数学课程标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全文

上一篇:谈追寻有效的语文习作教学 下一篇:开放性题目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