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兴安岭晚期二长花岗岩岩石的地球化学特征

时间:2022-09-23 06:54:07

浅谈小兴安岭晚期二长花岗岩岩石的地球化学特征

摘要:小兴安岭中生代花岗岩可以划分为二长花岗岩组合及正长-碱长花岗岩组合(据1:5万三杨林场、1:25万鹤岗市幅等区调资料),其中又以二长花岗岩组合为主体,总体上呈近SN向带状展布的巨型岩基,出露于黑龙江省东中部小兴安岭的中南段;本论文仅就小兴安岭出露较多的岩性单元―二长花岗岩组合进行岩石地球化学特征的探讨。

1、地质概况

二长花岗岩组合在区域上广泛出露,总体上呈近SN向带状展布的巨型岩基状在小兴安岭西南南岔-金山屯区-丰林-白山林场并向北延伸至测区中北部的老白山-解放山一带。根据同源岩浆演化和岩石结构演化上表现出的连续性特点,从老到新依次划分出:细中粒似斑状含角闪石黑云母二长花岗岩(T3ηγ1)中粗粒似斑状二长花岗岩(T3ηγ2)细中粒巨斑状黑云母二长花岗岩(T3ηγ3)细中粒含粗斑状黑云母二长花岗岩(T3ηγ4)四个岩性单元。

2、各岩石单元岩石学、矿物学、岩石化学、地球化学特征

2.1岩石学、矿物学特征

(1)细中粒似斑状黑云母二长花岗岩(T3ηγ1)

该岩类大多因风化而疏松易碎,呈灰白(褐)、浅肉红色,细中粒似斑状结构,块状构造。似斑晶仅为碱性长石,以条纹长石为主、微斜长石次之,为灰褐色-浅肉红色,大小小7-10mm,占10-15%;基质主要为条纹、微斜(条纹)长石等碱性长石,格状双晶、卡氏双晶发育,条纹为纹状、脉状、枝状、斑点状,包裹斜长石、黑云母,交代斜长石呈净边、蠕虫结构,大小1-4mm,含量20-30%;斜长石,呈灰、灰白色,半自形粒状,聚片双晶隐约显示,大小0.7-4.0mm,An:22-27,Np′∧(010)6°-12°,为更长-中长石,占25-40%;石英,灰白色、烟灰色,它形粒状或集合体,波状消光,粒径0.5-4.0mm,大多0.5-2.5mm,含量25-30%;黑云母,褐色片状为铁质黑云母,吸收性明显,Ng′-褐色,Np′-浅黄色,部分被绿泥石交代,大小0.25-1.0mm,占1-5%;角闪石,为绿-深绿色,为镁-普通角闪石,柱状,Ng′-绿色,Np′-浅黄绿色,C∧Ng′:20°-25°,部分绿泥石化、绿帘石化,粒径0.5-3.5mm,含量1-3%。

副矿物组合为磁铁矿、锆石、褐铁矿、钛铁矿、榍石、磷灰石和自然铅等。

(2)中粗粒似斑状二长花岗岩(T3ηγ2 )

该岩类多因风化而疏松易碎,局部形成巨大球形风化或石蛋地貌,岩石风化面浅肉红、褐色,新鲜面多呈灰色。具中粗或粗中粒似斑状花岗结构,局部岩石具由中粗-粗中粒似斑状结构的渐变变化,块状构造。钾长石似斑晶,多呈浅肉红、褐色,半自形宽板状,大小1-2cm,为巨粒级,条纹长石为主,次为微斜条纹长石,占5-15%;基质具中粗粒结构,主要矿物有钾长石,浅肉红、浅灰色宽板状半自形,以条纹长石为主,次为微斜条纹长石,条纹斑块状、树枝状、脉状和鳞片状,卡氏双晶发育,聚片双晶残留边缘局部与石英呈文象交生,晶体包含斜长石小晶体呈交代净边结构,粒径2-7mm,含量30-40%;斜长石,为灰白色、褐色,半自形宽板状、板柱状、他形粒状,弱环带--环带清晰,发育宽窄不一的细密聚片双晶纹,An:27-32,以更长石为主,少为更中-中长石,Np′∧(010):12°-17°,大小2-6mm,含量25-35%;石英,灰白色、烟灰色,它形粒状集合体,波状消光,局部与钾长石或黑云母锒嵌分布,粒径2-5mm,含量20-45%;暗色矿物以黑云母为主,较富铁质为铁质黑云母;,褐色,片状、片状集合体,吸性性明显,Ng′-暗褐色、褐绿色,Np′-黄褐、黄绿色,少见绿泥石交代并析出铁质,粒径0.5-2.0mm,含量2-5%;角闪石:绿色,不规则或半自形柱状,为钙质角闪石类低铁-钙镁闪石质普通角闪石,多色性明显,Ng′-深绿色,Np′-黄绿色,C∧Ng′:16°,粒径0.2-2mm,含量0.5-2%。

岩石副矿物组合为磁铁矿、锆石为主,榍石、磷灰石、褐帘石、自然铅、金红石少量。

(3)细中粒巨斑状黑云母二长花岗岩(T3ηγ3 )

该岩类多呈灰褐-褐黄色、肉红色,细中粒巨斑状花岗结构,块状构造。似斑晶为碱性长石,多呈方形,局部聚斑状,并见有包裹暗色矿物黑云母,大小10-30mm,分布较较均;基质具细中粒结构,主要矿物组成为碱性长石,呈灰褐色-浅肉黄色,为微斜条纹长石、微斜长石和条纹长石,半自形板状-它形粒状,格子状双晶发育,条纹较细脉状分布,包含斜长石、黑云母小晶体,交代净边结构及交代蠕虫结构,一般0.8-4mm,含量25-30%;斜长石,灰白色,半自形板柱状,弱环带构造,隐约可见聚片双晶,绢云母鳞片状堆积交代,Np′∧(010):12°-19°,An:25-35,为更、中长石,粒径多在0.6-5mm,含量28-37%;石英,烟灰-半透明,它形粒状,多呈集合体出现,波状消光,粒径0.6-5mm,含量25-30%;黑云母,褐色,规则片状,为铁质黑云母,多色性明显,Ng′-暗褐色,Np′-黄褐色,粒径0.8-4.0mm,含量3-7%;角闪石,绿色,不规则柱状,Ng′-深绿色,Np′-浅绿色,粒径0.2-0.5mm,含量<1%。

岩石副矿物组合为锆石、磁铁矿、磷灰石为主,褐铁矿、榍石、石榴石、黄铁矿、自然铅、金红石、锐钛矿少量。

(4)细中粒含粗斑状黑云母二长花岗岩(T3ηγ4)

岩石大多因风化而疏松易碎,局部可见因风化而形成的巨大球形或石蛋地貌,局部因风化侵蚀形成“千孔怪面”状坑洞,岩石呈褐黄-浅肉褐色,细中粒含粗斑状花岗结构,块状构造。似斑晶为碱性长石,多呈自形、半自形肉红色宽板状,并见有包裹暗色矿物黑云母,大小7-10mm,分布较均,基质具细中粒结构,碱性长石:褐黄色-浅肉红色,半-自形宽板状及粒状,为条纹长石及微斜条纹长石,包含斜长石小晶体交代净边结构,见卡氏双晶、聚片双晶及格状双晶,条纹脉状树枝状,粒径一般1-3.8mm,含量30-35%;斜长石,白色,半自形板柱状、粒状,可见环带和聚片双晶,晶面粘土矿物鳞片状堆积,Np′∧(010):10°,An:27,为中、更长石,粒径0.8-4mm,含量30-35%;石英,烟灰色-半透明,它形粒状,波状消光,呈集合体填隙,粒径0.5-3mm,含量30-35%;暗色矿物以黑云母为主,褐色,较规则片状,铁质黑云母,吸收性明显,Ng′-暗褐色,Np′-黄褐色,部分退变为白云母,粒径0.5-4.0mm,含量4-8%;角闪石,绿色,不规则柱状,多色性明显,Ng′-深绿色,Np′-浅绿色,C∧Ng′:17°,柱面一组节理发育,粒径0.5mm左右,含量1-2%。岩石副矿物组合为锆石、磁铁矿、榍石、磷灰石为主,褐铁矿、石榴石、褐帘石、黄铁矿少量。

3、结论

本文我们主要分析了二长花岗岩组合的特点,让我们知道二长花岗岩主要形成于与古亚洲洋消失之后的大陆碰撞、造山后期,陆内碰撞造山阶段地壳加厚、缩短并向造山后崩塌构造体制转换的构造环境。

参考文献:

[1] 1:5万三杨林场、北影林场、桦皮羌子林场、高峰林场幅区域地质调查报告. 黑龙江省地质调查总院齐齐哈尔分院. 2001.

[2] 1:25万鹤岗市幅区域地质调查报告. 黑龙江省地质调查总院齐齐哈尔分院. 2005.

[3] 张理刚. 稳定同位素在地质科学中的应用―金属活化热液成矿作用及找矿. 陕西科学技术出版社. 1983.

[4] 李志昌,路远发,黄圭成. 放射性同位素地质学方法与进展. 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 2004.

[5] 刘昌实,杨心宜. 岩浆的长期分离结晶对岩石锶同位素初始化比值的影响.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1991.

上一篇:某斜拉桥拉索初拉力确定方法的对比研究 下一篇:对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技术的若干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