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宝坻区林下经济发展现状与建议

时间:2022-09-23 06:51:43

天津市宝坻区林下经济发展现状与建议

摘要 通过对林下经济的定义、特点和意义进行简述,结合天津市宝坻区林下经济的发展现状,在分析其发展中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促进当地林下经济发展的建议。

关键词 林下经济;意义;发展现状;建议;天津市;宝坻区

中图分类号 F326.2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4)07-0210-01

林下经济是指以科技为先导、以林地资源为依托,在不破坏林地生态资源的情况下,通过选择合适的发展种群,进行有序的利用,稳定生态系统平衡,从而充分利用林下土地资源和林荫空间,促进林地生物的多样性发展,进而提高林业副产品收入,达到林业生态系统稳定和农民增收致富双赢的一种经济发展模式。

1 发展林下经济的意义

林下经济特点在于其为一种林业经济系统、一种可持续发展经济模式,同时它是一种高效经济发展模式,可以产生良好的经济效益和重大的社会效益[1-3]。

1.1 有利于林业综合效益的提高

通过发展林下经济,可以提高土地利用率,充分利用林下土地发展种植业和养殖业,可以促进林业综合效益得到不断提高,同时林下经济的发展又反馈林业生产,可以达到农业、林业和生态同时兼顾的良好发展途径。

1.2 有利于农民增收

目前粮食产量增幅减缓,同时农副产品价格稳定,通过传统农业提高农民的收入困难重重。因此,找寻农业发展的新方向已经迫在眉睫,基于这种窘迫的形式,发展林下经济势在必行,在不增加新的耕地的情况下,通过林下种植业和养殖业的发展,可提高农民收入。

1.3 有利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林下经济的发展可以带动物流、运输、信息服务等涉农相关产业发展,从而促进农民的就业,同时也可大幅改善农村生态环境,减少点源污染,提高农民的生活水平,并且发展林下经济还可以通过良好的经济效益吸引农民利用科学思想武装大脑,从而提高农民的文化素质,促进新农村建设的顺利进行[4-5]。

2 宝坻区林下经济发展现状

近年来,宝坻区林业发展较快,目前林地总面积超过2.67万hm2。林地中除了农田林网以及村庄绿化外,更多的是发展大林带及大片林。这些林地在幼树期,可以间作种植农作物,比如豆类、棉花等,既管理了幼树又收获了间作效益,一举两得,一般可以间作3~4年。随着树木的生长,树冠开始郁蔽,林下已不宜间作,属于空闲地。为了利用这宝贵的空间,人们开始在林下养鸡、发展食用菌生产,并取得了成效。从目前已郁蔽的林地看,林下空间都有不同程度的利用,但多属无规划、零星的,利用率极低。利用率较高的当属牛家牌乡万亩生态林,通过邀请专家技术讲解、组织人员外出学习、典型示范等方式,激发了群众参与林下经济发展的积极性和热情。目前已建各类菌棚1 000个,占地100 hm2,发展鸡、鸭、鹅等养殖50余户,占地70 hm2以上,同时成立了2家养殖专业合作社,注册了产品商标,树立了自己的品牌,增强了市场竞争力。从效益上看,平均效益4.5万元/hm2左右。主要做法是政府搭台,农民唱戏;政府得绿,农民得益。

3 宝坻区林下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

一是缺乏专业的行业协会,市场组织化程度低,效益得不到较好保障。二是林下种养大户少,规模小。三是缺乏启动资金,资金制约因素大。四是沿用传统的种养方式,管理水平低,难以适应市场需求。

4 建议

应当发展种养业,提高经济效益。坚持“政策扶持、市场运作、协会牵头、农民参与、产销衔接、互利双赢、共同发展”的原则,加快发展。今后,应重点抓好以下5项工作。

4.1 抓发展规划,突出示范基地建设

目前,宝坻区主要公路、河道两侧均建起了绿化带,大片林各地均有分布,按照因地制宜并结合自身区位优势的原则,重点围绕发展杏鲍菇、姬菇、香菇、灵芝等品种及鸡、鸭、鹅(家畜、野生动物),苏子、耐阴花草(苜蓿、玉簪)等,在明确总体发展思路和政策措施的基础上进一步制定特色林下经济规划布局和发展目标。制定好发展规划,迅速行动起来是当务之急,按照先易后难、逐步推进的原则,突出示范基地建设,各乡镇应首先建立一定规模的示范基地,面积不等,真正见到实效,起到示范带动效应,以迅速提升聚集度和规模化水平。

4.2 抓政策配套,突出科技创新

一是制定林下经济产业化专项扶持政策,认真落实国家对重点农业项目补贴政策。二是积极引导银行加大信贷投入,落实贷款贴息政策。三是突出科技创新,不断提高林下经济的科技含量,加快新技术、新品种的引进和推广。

4.3 抓典型引导,突出品牌培育

为引导和促进发展,要加大示范基地建设,并将不同类型的先进典型,通过新闻媒介、现场会议、简报等多种方式不断进行总结和宣传推广。同时要突出品牌培育,提高市场占有率。实施品牌带动战略,围绕林下经济,积极开展农业“三品”(有机食品、绿色食品、无公害食品)认证和地方名优(下转第212页)

(上接第210页)

品牌申报认证,以合作经济组织为载体,搞好品牌开发培育和宣传推介,提高市场知名度和占有率。

4.4 抓配套服务,构筑保障体系

围绕影响和制约发展的关键问题,从产前、产中和产后各个环节入手,提供全方位配套服务。一是产前服务。以京津地区的大专院校科研机构为依托,搞好技术服务,包括菌棒生产、动植物种质资源培育、技术培训等[6-7]。目前林下经济方面已有成熟技术,引进即可实施。二是产中技术服务。围绕生产中的技术难题,有针对性地开展技术培训指导。技术人员在生产中的日常指导必不可少,也是成败的关键。三是产后营销服务。充分发挥各类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和龙头企业市场开拓方面的独特优势,从重点产品入手,与农产品市场、超市、加工企业等联合,大力发展合同订单农业和产业化经营,有效解决产品的销售问题[8]。特别要着重研究解决产品滞销问题,如食用菌过剩,则采取烘干、脱水、冷藏等方法解决。

4.5 抓督导考核,完善推进机制

围绕推进林下种养,加强督促、指导;由政府引导成立相应机构负责此项工作,定期通报发展情况和进度;实行考核制度,年终考核兑现,切实为林农办实事。

5 参考文献

[1] 廖小华.林下经济发展浅议[J].中国林业,2011(16):44.

[2] 韦仁柳.罗城县林下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建议[J].现代农业科技,2013(7):204-205.

[3] 高爱旗,亓晓光,靳艳革.林下大蒜高效栽培技术[J].种业导刊,2011(11):14-15.

[4] 敖曼,纪全武,王海英.丹东桧柏林下扦插繁殖试验[J].内蒙古农业科技,2007(5):48-49.

[5] 吴蒙.林下经济发展模式与对策[J].安徽农学通报,2012(17):157-158.

[6] 高兆蔚.福建省林下经济发展初探[J].林业勘察设计,2012(2):12-13.

[7] 章文前.梅列区林下经济的发展现状与对策[J].宁夏农林科技,2012(9):51-52,171.

[8] 姚立君.徽州区林下经济发展现状及对策浅析[J].安徽林业科技,2013(1):65-67.

上一篇:林木种子发芽测定的方法 下一篇:师范院校毕业生就业心理分析及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