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戊唑醇·咪鲜胺水乳剂防治香蕉黑星病田间药效试验

时间:2022-10-15 03:49:01

摘要 40%戊唑醇・咪鲜胺水乳剂防治香蕉黑星病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40%戊唑醇・咪鲜胺水乳剂1 000倍液、1 500倍液防治香蕉黑星病,第3次药后7 d防效达78%以上,对香蕉黑星病的发生有一定的控制作用。40%戊唑醇・咪鲜胺水乳剂2 000倍液防治香蕉黑星病效果相对较差。生产上,推荐使用1 000~1 500倍液防治。

关键词 香蕉黑星病;40%戊唑醇・咪鲜胺水乳剂;防效

中图分类号 S436.612.1+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4)07-0138-02

香蕉黑星病是香蕉产区常见的真菌病害,近年来该病对香蕉的危害日益加重[1]。为了经济、有效、安全地控制香蕉黑星病的发生,于2013年5月2―30日在福建省长泰县旺亭村香蕉园进行40%戊唑醇・咪鲜胺水乳剂防治香蕉黑星病田间药效试验,现将结果总结报告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地概况

试验在长泰县生态旅游区镇旺亭村香蕉园进行,试验地为平地,土壤为砂壤土,土质肥沃,排灌条件良好。香蕉生长期为抽蕾结果期,株高2.5~3.0 m,长势良好,为香蕉黑星病发病初期[2-3]。

1.2 试验材料

供试作物为香蕉,品种为台蕉2号。供试药剂:40%戊唑醇・咪鲜胺水乳剂(陕西韦尔奇作物保护有限公司);430 g/L戊唑醇悬浮剂(上海惠光化学有限公司);25%咪鲜胺乳油(沈阳科创化学品有限公司);25%腈菌唑乳油(山东省联合农药工业有限公司)。

1.3 试验设计

试验共设7个处理,分别为:40%戊唑醇・咪鲜胺水乳剂1 000倍液、1 500倍液、2 000倍液,430 g/L戊唑醇悬浮剂4 000倍液、25%咪鲜胺乳油500倍液、25%腈菌唑乳油3 000倍和清水对照(CK),每个处理4次重复,共28个小区,每个小区供试蕉树7株,共196株,采用随机区组排列。按设计剂量用利农HD-400型喷雾器于香蕉黑星病发生初期对香蕉叶片正、背面和果实均匀喷雾,隔10 d喷1次,连续喷药3次,每小区用水量2.5 kg[4-5]。

1.4 气象条件

试验期间天气以高温干旱为主,不利于病害发展,日平均气温20.0~28.7 ℃,最高气温23.4~35.8 ℃,最低气温15.4~24.9 ℃。施药当天无雨。

1.5 调查内容与方法

施药前(5月2日)调查病情指数,第2次施药前(5月12日)、第3次药前(5月23日)(因下雨推后1 d喷药)和第3次药后7 d(5月30日)调查防效。每小区随机标记抽蕾植株3株,每株香蕉从顶叶往下调查8片叶,记录香蕉总叶数、病叶数及病叶级数,计算病情指数、病指减退率和校正防效,并用DMRT法对第3次药后7 d的防效进行方差分析;果实调查:每小区调查3株,每株调查2梳(第2梳和倒数第2梳)果实,调查20个外层蕉果,记录香蕉总果数、病果数及病果级数,计算病情指数、病指减退率和校正防效,并用DMRT法对第3次药后7 d的防效进行统计分析[6]。

叶片分级方法:0级:无病斑;1级:病斑面积占整个叶面积的5%以下;3级:病斑面积占整个叶面积的6%~10%;5级:病斑面积占整个叶面积的11%~25%;7级:病斑面积占整个叶面积的26%~50%;9级:病斑面积占整个叶面积的51%以上。果实分级方法:0级:无病斑;1级:果实背弯一面有病斑1~5个;3级:果实背弯一面有病斑6~10个;5级:果实背弯一面有病斑11~15个;7级:果实背弯一面有病斑16~20个;9级:果实背弯一面有病斑21个以上。计算公式如下:

病情指数=■×100

病指减退率(%)=■×100

校正防效(%)=(1-■)×100

2 结果与分析

40%戊唑醇・咪鲜胺水乳剂1 000倍液、1 500倍液和2 000倍液防治香蕉叶片黑星病在第2次药前的防效分别为63.92%、56.24%和51.25%;在第3次药前的防效分别为74.16%、67.86%和60.60%;第3次药后7 d的防效分别为84.78%、78.25%和70.03%。对照药剂430 g/L戊唑醇悬浮剂4 000倍液、25%咪鲜胺乳油500倍液和25%腈菌唑乳油3 000倍防治香蕉叶片黑星病的3次调查的防效分别为60.06%、73.47%、83.68%,42.72%、52.12%、58.89%和59.18%、71.21%、81.23%。经显著性测定,40%戊唑醇・咪鲜胺水乳剂1 000倍液和1 500倍液2个处理的防效差异不显著,但与其他3个药剂处理的防效相比较,差异均过显著水平;40%戊唑醇・咪鲜胺水乳剂2 000倍液和对照药剂430 g/L戊唑醇悬浮剂4 000倍、25%腈菌唑乳油3 000倍3个处理的防效差异不显著,但三者与另一个对照药剂25%咪鲜胺乳油500倍液的防效差异均达显著水平(表1)。

40%戊唑醇・咪鲜胺水乳剂1 000倍液、1 500倍液和2 000倍液防治香蕉果实黑星病在第2次药前的防效分别为63.18%、58.29%和52.68%;在第3次药前的防效分别为74.13%、66.52%和60.32%;在第3次药后7 d的防效分别为84.70%、78.73%和70.95%。对照药剂430 g/L戊唑醇悬浮剂4 000倍液、25%咪鲜胺乳油500倍液和25%腈菌唑乳油3 000倍液防治香蕉果实黑星病3次调查的防效分别为60.41%、71.75%、80.43%,43.95%、53.13%、59.27%和56.51%、68.65%、79.07%。经显著性测定,40%戊唑醇・咪鲜胺水乳剂1 000倍液和1 500倍液2个处理的防效差异不显著;40%戊唑醇・咪鲜胺水乳剂1 500倍液和对照药剂25%腈菌唑乳油3 000倍液2个处理的防效差异不显著,但两者与40%戊唑醇・咪鲜胺水乳剂2 000倍液和对照药剂25%咪鲜胺乳油500倍液的防效差异均达显著水平;40%戊唑醇・咪鲜胺水乳剂2 000倍液和对照药剂430 g/L戊唑醇悬浮剂4 000倍液2个处理的防效差异不显著(表2)。

3 结论与讨论

从试验结果可以看出,40%戊唑醇・咪鲜胺水乳剂防治香蕉黑星病有较好的效果,其1 000倍液、1 500倍液处理在第3次药后7 d防效达78%以上。同时在本试验使用浓度范围内对香蕉安全无药害,施药后香蕉植株长势好,叶面清洁,叶色浓绿。建议生产上在香蕉黑星病发生初期使用,浓度为1 000~1 500倍液,隔7~10 d,连续对叶片正、背面进行均匀喷雾2~3次。香蕉黑星病为害果实,易造成果实外观差而导致商品价值明显降低。果实套袋有防病虫害、促进果实着色、促进果实早熟、增产等优点,因而在生产上应采取喷施药剂预防结合套袋保果技术[6]。

4 参考文献

[1] 王璧生,罗启浩.广东香蕉的主要病害及其防治[J].广东农业科学,1997(3):33-36.

[2] 吉训聪,肖敏,庄光辉,等.5种杀菌剂防治香蕉叶斑病药效试验[J].中国热带农业,2008(1):51-52.

[3] 吴玉星,李美娜,周宗山,等.8种杀菌剂防治梨黑星病试验[J].中国果树,2008(4):37-40.

[4] 田继锋.45%戊唑醇悬浮剂防治黄瓜黑星病[J].中国果菜,2013(2):37-38.

[5] 蔡永春.30%戊唑醇悬浮剂防治香蕉黑星病药效及其安全性试验分析[J].湖北植保,2010(6):36-37.

[6] 宋晓兵,彭埃天,凌金锋,等.75%肟菌酯・戊唑醇水分散粒剂防治香蕉黑星病的应用效果[J].植物保护,2013,38(6):178-180.

上一篇:榆林市榆阳区黑豆品种区域试验 下一篇:纳米银对华南毛蕨切叶的保鲜效应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