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语文教师应力求提高的美育素质

时间:2022-09-23 06:27:19

浅谈语文教师应力求提高的美育素质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一语道出人们对美的需求已是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部分,因为美是人们精神生活的一种享受,一种乐趣,一种陶醉。真正的美应当是纯洁的,真实的,善良的。他能使人的内心产生无比的喜悦和兴奋,在欣喜中受到启迪,领悟生活的真谛,从而完善自己的道德,陶冶自己的情操。 进入青春期的中学生,正处在心理、生理急剧发展变化的时期。这使得他们对于美感的追求显得犹为突出。经过长期的教学实践,笔者认为假如将美育融入中学教学中应该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提高其学习效率。通过阶段性的教育、教学实践,事实证明在教学中适当并恰当地渗透对美的品味和追求,能使我们的学生更敬爱我们语文老师,能让学生真正感受到教学过程更加生动、更有乐趣。我们的中学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渗透美育来上好语文课,就应力求提高自身的美育素质。下面就从五个方面来谈谈如何提高语文教师的美育素质:

1仪表美

作为一名语文教师,你要想让你的学生喜欢你的语文课,增强对语文学科的兴趣,就必须先让他们喜欢上你这个语文教师。教师的仪表具有较强的外显性,最易为学生所感知,并由此对教育效果产生重要影响。教师自身的仪表要成为学生学习效法的榜样,才有力量影响学生、感染学生,达到育人的目的。一个教师无论多忙,一定要干净、整洁、端庄、和蔼地出现在学生面前,绝不能蓬头垢面或者袒胸露背地面对学生。依据教师性别和年龄的差异,男青年教师宜穿轻松、休闲的服装,颜色不要太夸张,让学生易接近;女青年教师应该多穿红色、绿色、黄色衣服,让学生觉得你朝气蓬勃;成年男女教师可以多穿咖啡色和黑色衣服,使学生觉得你端庄大方、稳重、可亲可敬。实践证明,教师的衣着仪表足以影响学生的注意力、行为方式和对教师本人的态度。教师美好的形态,能够增强教师的威信和影响力。教师高尚文明的仪表风度,既是教师素养的体现,又是教师职业的需要,是树立教师良好形象的首要条件。

2情感美

做任何事情,如果投入情感地去做,效果会完全不同,比如做一道菜,如果那是厨师精心地,十分有情感地为客人做的菜,想必一定比经过一般工序做的菜来得可口。同样对于我们的语文教学,如果教师投入自己的情感去教,融入爱于其中,效果一定会更好。况且,与其他学科相比,语文实在是一门特殊的课程,尤其需要用美好的情感去滋润。语文也是一门艺术,我们需要像艺术家创作艺术作品一般,投入自己的主观情感。这样,教书才会成为我们的事业,而不只是职业。我们对事业的这种热情,才会引发我们的专研之心,把更多的时间用来思考揣摩,使我们的创造更加完善,创作出的艺术品更趋于完美。这种热情,最终将升华为一种责任心,一种神圣的使命感,责任感。有情感才会有爱,才会有快乐,让我们所做的一切变得心甘情愿,并继续产生着源源不绝的动力。作为语文老师,对学生的生活、情感等方面的影响实在是非同小可。语文在各门功课中是比较特殊的一门学科,涉及情感、生活的内容要比其他功课多得多,可以说除了班主任之外。语文老师对学生是最有影响力的。而对于学生来说,他也许听不懂数、理、化,也许对英语也全然陌生,但至少他会听懂语文,看得懂汉字,所以在语文课上,他不得不参与,在这种被动、被迫中,也就造就了主动接受与感受。他也许同样不喜欢上语文课,不喜欢语文,但语文与他的生活如此亲密,他想要逃避都做不到。何况,人与人之间的情感是互通的,天长日久,教师的爱,学生是可以感受到的,哪怕他一时半刻感悟不到,甚至还产生误解,但在他的有生之年,我相信,他终有感悟的一刻。

苏霍姆林斯基说:“教师应当成为孩子的朋友,深入到他的兴趣中去,与他同欢乐,共忧伤,忘记自己是老师,这样孩子才会向老师敞开他的心灵。”情绪、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自己需要、愿望和观点而产生的体验,是人对客观事物的一种特殊的反应方式。因此,教师应将教学常识竭力以情感化,做到身教于情、导之以行。

3语言美

语文学科是学习基础语言的学科,语言美对语文教师尤其重要。雨果在谈到艺术家的创造性时说:没有风格的作家,尽管有可能获得一时的成功,但却达不到真正的胜利。同样的道理,语文教师若不形成自己独特的语言风格,也就不可能成为一名优秀的教师,也就不可能走出一条留下美的轨迹的教学之路。因此,要使教学具有美的魅力,形成生机勃勃、洋溢着美的气息的过程,就必须精心追求教学语言美。那么如何塑造教学语言美呢?

首先,语言的美是语言机智、幽默、得体地有机运用,这也是教师语言艺术的集中体现。现代的学生不太喜欢一本正经的老师,他们倒乐意接近幽默的老师。因为幽默给人平易、给人轻松、给人开心、更给人智慧。当年,幽默的钱玄同教授在北师大讲传统音韵学,讲到“开口音”与“闭口音”的区别时,就能利用幽默的语言对话作为例证帮助学生理解并掌握知识。其实,讲究课堂语言的幽默之美,不仅仅是为了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驱除疲劳,保持并不断刺激其旺盛的学习热情。由于在语言上不断变换刺激,还有助于强化对所学知识的记忆和巩固。真正做到“寓教于乐,寓庄于谐。”在欢快的气氛中完成“传道、授业、解惑”的任务。

其次,语言的美也是情感的运用。语言之美,情化知识。人们在欣赏艺术作品时,能体验到强烈的审美愉悦,并在有一点独特的感受之后,往往会产生一种与人谈谈这种体会的欲望,这就是审美情感的交流功能。教师的语言美还需要各种情感的运用,讲授不同感彩的课文时应运用不同的情感语言感染学生,调动起了学生的情感细胞、学习兴趣和交流的欲望,有效地引导其展开想象,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同时也在潜移默化之中陶冶了学生的审美情趣。因此,每节课教师都应以饱满的情绪,旺盛的精力讲授,同时注意语言的抑扬顿挫。或高昂热烈,或深沉凝重,或重炮似的排比,或雨丝般的描述,娓娓道来,使学生们的情绪随教师的语调而变化。

4手段美

在语文教学中运用现代化手段进行审美教育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通过声音、图像把课文中所描绘的形象生动、直观地再现在学生面前,使学生可以直接用感官去感知,能加深情感的体验,如教学郦道元《三峡》一文,在介绍三峡美丽、壮观的风光时让学生看录像,使他们真正的领略山之奇:群山

上一篇:浅析新加坡职业教育理念 下一篇:初中语文字词教学的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