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心关爱农村寄宿高中生

时间:2022-09-23 06:04:58

用心关爱农村寄宿高中生

随着越来越多的农村劳动力涌入城市打工,已然产生许多由父母一方或由祖父母、亲戚等代为抚养的学生,即留守学生。农村寄宿高中里的留守学生,由于亲情缺失、家庭教育缺失,无法享受正常的亲情关爱,常感孤独无助,易于受到外界的不良影响,常常导致人生目标不明确,走上曲折崎岖的人生道路。因此,用心关爱留守学生,是我们做好教育工作、实现教育目的的关键。

留守学生在求学期间,由于监护人家庭的负面影响、年龄差异、教育方式不妥、父母沟通联系欠缺、家庭学校教育配合不够,他们得不到较完整、全面的心理健康教育。特别是进入高中阶段后,大量的农民工父母将孩子送入学校之后,由于身处异地,基本上丧失了和孩子交往的机会,无法及时过问孩子的成长和学习问题。由于长期缺失父母的关心与呵护,这些孩子在多个方面走向了极端,性格偏于内向,甚至产生了比较严重的心理问题。缺少父母的监督与辅导,孩子的业余时间基本上进入了教育和监管的真空,少数学生形成了不良的生活习惯,如出现了网络成瘾、攻击行为、早恋和犯罪。

为了弥补对留守孩子缺失的爱,这些父母往往在生活补助方面给予最大的补偿。据我了解,一个学生一周四五十块钱的生活费用非常普遍,一百块钱以上的也不在少数。多余的生活费用,这些留守孩子并不把它花在学习方面,而是用之培养了不良的生活习惯和饮食习惯。麻辣垃圾食品的消费成为多余生活费的主要花销之一,一些孩子甚至学着去抽烟、喝酒。这些不仅给身体健康埋下了巨大的隐患,也为他们种下了一些难以改变的恶习。

留守学生的学习成绩不佳,性格偏于内向,心理问题日益严重,言行举止有所偏差,这是最严重的问题。而这些都成为父母和学校挥之不去的阴影,不仅影响到家庭的幸福,而且成为社会和谐的负面因素。因此,用心关爱留守学生,我认为是教育工作过程中一项重要任务。

1. 用心了解、倾听留守学生的内心世界

短暂的相聚,使得学生的情感世界缺失父母的及时倾听和关注,变得独来独往,内向寡言,不愿意主动和他人交流,或者不善于表达自己的思想情感。针对此状况,我们要细心留意学生的日常举动,及时发现学生的异常行为和情绪,耐心与学生进行思想交流谈话,倾听他们的内心世界,必要时引导学生走出心理障碍。

案例:余X欢,在她读小学时,在外打工的父亲遭遇不幸撒手人寰,不久母亲另嫁他人也离开了,不知所踪。一直以来她就与年迈的奶奶相依为命,靠叔伯婶娘接济而度日。母亲另嫁之后一直没有出现过,在她幼小的心灵划下了深深的一刀,不时揪痛。尽管奶奶和叔伯婶娘待她亲如女儿,她却总觉得自己是被众人遗弃的孤儿。一方面她的内心充斥着自卑的心理,一方面又担心如果自己言行举止出现差错的话就真的无人疼爱,所以她一直努力用功学习,希望能用优异的成绩回报或者说博取亲人的更多关注,同时强颜欢笑,生怕被别人看透自己的内心,与人相处时十分敏感脆弱。然而,背负着沉重的心理压力上阵的她,在高中的第一次月考就一败涂地,终于忍不住跑到校园的某个黑暗角落泪流满面。发现她的异常后,在学生们的帮助下,我找到了她。看到压抑的她,我心疼的拥抱了她:“孩子,想哭就放声哭吧,老师的肩膀借你!”她失声痛哭,我默默的递给她纸巾。过了大概半个小时,她终于止住了哭声和泪水。我开始慢慢询问原因。听到她对母亲的想念和怨恨,我也觉得心酸。待她的情绪平静下来,我与她慢慢分析,让她理性认识自己的人生经历虽然苦却也幸运,还让她明白天下没有不爱儿女的父母,母亲的不出现,也许有她难言的无奈,要学会体谅,学会释怀,正视自己的心理,才能卸下压力,使得勤学的效果达到理想目标。经过一个多月的交流和开导,余X欢终于放下了心理包袱,变得开朗大方,学习也更努力,成绩有了明显的提高。同学们都说和她相处变得轻松了,不用小心翼翼的生怕说错话让她伤心难受了。

2. 用心保护留守学生的自尊心

著名教育家韩凤珍说过:“难教育的孩子,都是失去自尊心的孩子;所有好教育的孩子,都是具有强烈自尊心的孩子。教育者就是要千方百计地保护孩子最宝贵的东西――自尊心。”

案例:李X秀,一直在老家跟随奶奶生活,父母只有在春节时才有空回来团聚。从小学到初中,李X秀的成绩都是十分优秀的,但是中考时,因为某些因素影响,她考砸了,父母恨铁不成钢,一度要求她不再念书,外出打工供小弟小妹读书。后来因奶奶和她的坚持,还是将她送进了我校。上高中后,李X秀时而表现得开朗活跃,哈哈狂笑,时而却沉默无语,悲观失落,总是无法静心学习,听课时频频走神,成绩一直在30名左右徘徊,且起伏变化很大。我与她进行了多次推心置腹的谈话,深入了解和耐心交流,终于,李X秀说出了初三时曾经受到父母的一位朋友性骚扰的事,原来这才是真正影响她中考发挥的原因。父母一直都与这位朋友关系良好,基于种种原因,她把这件事情压在心底,总觉得自己很卑贱,很羞耻,一方面害怕父母会骂自己,一方面又希望能得到父母的帮助和关爱,一想到这个问题,就弄得自己精神紧张,无法专心学习。针对这样的情况,我鼓励她大胆告知父母,以消除父母对她中考落榜的误解,消除自己内心对父母的恐惧,弥补亲情缺失。果然,父母闻知此事,马上与那位朋友断绝了来往,并对女儿多了几分关注。其次,我与她深入探讨其学习方面的情况,让她认识到自己有扎实的基本功,也有超人的智慧,甚至还有独到的学习方法,基于这些优越的条件,她应该树立雄心壮志,定下更远更高的目标,专心学习,努力实现更大的突破。在我的鼓励和帮助下,李X秀不仅在课堂的表现有了明显的改变,平时还能专心认真学习,在接下来的月考及期末考试中,成绩进入前十名,每天我都能看到自信开朗的笑容在她的脸上绽放。

有人说,对学生,可以没有爱,但要尊重。而我认为尊重就是一种爱,真正的爱不能没有尊重。很难想象,一个无视学生人格、漠视学生尊严的教师,会是一个热爱学生的教师。一个善于爱的教师,他一定懂得尊重学生的自尊心,像保护自己的眼睛一样保护学生的尊严,因为“只有教师关心学生的人的尊严感,才能使学生通过学习而受到教育”,苏霍姆林斯基这样告诉我们,“教育的核心,就其本质来说,就在于让儿童始终体验到自己的尊严感。”反之,伤害了学生的自尊心,就会阻碍学生的进步和发展,甚至毁掉他们的前途。一个善于爱的教师,他一定懂得尊重学生的个性。德国著名诗人海涅说过:“每个人就是一个世界,这个世界是随他而生,随他而灭的。”黄沙如海,找不到两颗完全相似的沙粒;绿叶如云,找不到两片完全一样的叶片;人海茫茫,没有两个完全相同的学生。每个学生都以自己独特的形象出现在老师面前,没有个性的学生是不存在的。我们有责任了解学生的个性,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学生的个性。

3. 用心发掘留守学生身上的发光点

应该说,人人有才,人无全才,张扬个性,终成人才。学生的个性犹如一颗生命力极其顽强的种子,只要你给予阳光和雨露,它便会生根、发芽、茁壮成长。我们应以探索者的目光来观察留守学生,发现他有优势的方面,并且寄予信任、夸奖。

案例:何X勇,生活在十分贫困的家庭中,母亲早在他懂事前就已去世,父亲年老且多病,对他非常冷漠,家里靠父亲外出打散工维持生计。父亲基本无管束、教育孩子的时间,也认定自己的儿子毫无出息,只任其自由发展。他偶尔有几天没来学校上课,父亲也不会紧张去找他。久而久之,造成了他任性、孤僻、思想走极端的性格倾向,平日就表现得自由散漫、易于冲动、自卑心极强、人际关系紧张。在了解观察中,我发现他写得一手好字,并且对时事新闻颇有关注,评论也独具风格。因此我把他叫到办公室里,亲切地对他说:“何X勇,老师想让你做我们班的墙报新闻特评员。”他闻言一惊,有点难以置信:“真的?为什么?”我认真地点点头:“当然。因为你对时事新闻的评论很独特,又能写得一手好字。”他有点担心地说:“我行吗?”我拍拍他的肩膀,认真地对他说:“只要你愿意,你能行!”他的眼睛里闪烁出一丝自豪的喜悦。果然不负我所望,他对这份工作表现了极大的热情。每天放学就自觉找新闻,用心写点评,同学们看了,屡屡称赞。慢慢地,充满自信的笑容回到了他脸上,和同学们的相处慢慢改善了,相互间有了热烈的交流,学习热情空前高涨,成绩也逐渐提高了。语文月考由原来的30来分,一下子考了60多分,我给他颁发了最高进步奖。这一刻我看到了他从未有的自豪与自信。

4. 做好父母、监护人之间的联系协调工作

留守学生寄居别人家中,要么家庭教育缺失,要么家庭教育不当,我觉得教师可以以一个中间人的身份要求家长多与孩子联系并进行教育,多用亲情去打动、感化孩子,少训斥或恐吓。要求家长随时向监护人了解孩子的新近情况,及时、有针对性地采取有效的教育补救措施。指导监护人改善教育方式,提高家庭教育的成效性。举办家长会,定期上门家访,指导监护人正确、科学地教育留守学生,即宽严适度,全面呵护。满足学生合理的需要却不溺爱,特别要注重心理和精神上的慰藉。多倾听学生的心声,尊重他们正当的选择,而不是一味地简单限制,让他们感受到你的真心实意、尽心尽力,消除他们孤独无助的恐惧感。

总之,我认为爱是真正的教育,它不是教育的条件,而是教育的本身。作为真诚的教育者,我们应当用心灵赢得心灵,让学生勇于向我们敞开心灵,我们的教育便驶向了成功的港湾。

上一篇:基于zigbee无线抄表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下一篇:让情感教育之花在语文教育的花坛里绽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