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街道景观的分类与设计探讨

时间:2022-09-23 06:01:37

城市街道景观的分类与设计探讨

摘要:城市街道由于服务内容不同,都有不同的景观设计要求,但各类街道同属于城市街道,设计时必然有许多共同特点。本文分别就城市街道景观设计原则、街道景观分类及设计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城市街道;景观;分类;设计

中图分类号:TU986 文献标识码: A

一、城市街道景观设计原则

1、城市街道景观设计原则

城市街道景观设计时应当坚持以人为本原则、整体性原则、可持续发展原则,在街道景观不断向前发展的同时,还要尊重传统历史,继承古老文化。人是城市街道的主体,城市的快速发展也主要体现在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城市街道景观设计应当从主体角度出发,满足人们的各类生活需要。城市道路景观设计要从城市整体考虑,使商业步行街道、交通街道和生活街道之间统一和谐,共同突出城市的文化气息和个性化服务。可持续城市发展是指在保护环境、保护大自然的基础上加快城市发展。城市街道景观设计应当以促进人与环境、大自然和谐相处为目标,设计时应当合理调整、恢复和运用自然街道景观。

2、城市街道景观设计的形式美法则

对城市街道景观进行设计时,可以将街道景观看成由“点”、“线”、“面”按一定的规律排列而成的。城市街道中的一棵树、一幢房子等都可以看作是街道景观中的“点”。河流、城市道路、人行天桥等都可以看作街道景观中的“线”。“面”的空间比“点”、“线”都大,城市中的建筑物外墙、道路路面、房屋屋顶等都可以看作“面”。 城市街道景观中的“点”、“线”、“面”在设计时只有运用美学法则,才能相互结合组成各具特色的街道景观。景观设计形式美法则包括对称与平衡、节奏与韵律、对比与变化、调和与统一等。

二、街道景观分类及设计

根据街道所处的位置、使用功能等将街道分为交通性街道、生活性街道、现代商业步行街、传统地域文化的街道以及滨水区街道5类。

1、交通性街道景观设计

交通性街道就是人们通常所指的道路,它主要是为城市的车辆通行提供通道,是人、车流的高度集中区域,承担着城市交通的功能。通常交通性街道景观包括火车站、汽车站、机场、地铁站、交通岛、道路分隔带、城市主要干道等,主要有沿街的线形设计、建筑形式、街道设施、街道绿化等。由于交通性街道车辆通行速度快且车流量较大,一般采用直线式的道路,对于需要转弯的道路必须符合一定的转弯半径,并在转弯半径内不得有遮挡物影响人的视线;沿街的建筑可以结合绿化树木的高度与街道的宽度形成一定的比例关系,使得街道的空间、比例感协调。街道并不一定要等宽,可采用局部空间放大的手法,将城市广场、绿地引入街道空间中来,使街道空间丰富多彩,增强街道的形象性;交通性街道的街道设施包括道路照明设施、标志广告牌、信息显示牌、护栏等,这些设施的设计不仅仅是道路功能的补充与完善,还是美化街道的重要载体,在设计时除应避免自身对景观的不利影响外,还应强化它在视觉效果上对快速路的美化与修饰功能,可以通过提炼城市文化元素并反映到街道设施中,让人们即使在快速路上也能感受到城市的温情,比如前段时间网络上流行的“树洞画”,都是在细节处展现人文精神。

此外,一些特殊的交通性街道,如立交桥、高架桥等,它们与地面会存在一定的高差,这样的高差给交通性街道景观带来了立体的景观空间。设计中可以通过增添攀爬植物,缠绕包裹高架桥的桥体外侧达到绿化效果,或者可以在桥侧固定盆栽,形成立体的绿色景观。对于桥体与路面形成的夹角或空间死角,可以配置适合的乔木、灌木与街道线织在一起,但应注意这种绿化不仅仅是一种视觉需要,更应注意其实用性,在夹角空间较大的区域可以通过绿化的收放围合使得本身的“死角”成为人们游憩休闲的场所。

2、生活性街道景观设计

生活性街道是城市街道中最普遍,也是最多的一种街道类型。它是居住区空间的延伸,一般由两侧构筑物、地面、绿化、公共设施等要素共同构成。相比交通性街道,生活性街道车流量相对较少且车行速度慢,交通性质主要以城市内部客运和行人为主,路幅宽度相对交通性街道小,道路两旁一般为居住社区。生活性街道景观设计要抓住其以城市生活为主的特点,强调它的场所感和邻里感,如在街道景观的空间形式设计中融入满足人们日常购物、生活的超市和菜市场等居民需求的服务性区域,并根据街道功能特点,考虑街道空间的变化,利用植物或者街道小品、座椅等来组织丰富空间,给居住者提供良好的交流场所。

再者,由于生活性街道中行人的数量比行车多,在绿化设计中应注重行道树的选择,便于人们在夏季遮阴,冬季可以得到足够的日照,同时可以采用花池、花坛的种植方式为街区增添景色。

3、现代商业步行街景观设计

现代商业步行街主要是从安全性方面考虑,将其从商业集聚区域中划定部分为步行区域,给人们提供一个相对安全的购物环境。从景观特性来看,主要包括安全性、便利性、需求性、文化识别性等。

安全性是街道景观设计中首先要考虑的问题,由于它是从车行道中分离出来供步行者独占的空间,为避免机动车的入侵,可通过各种形式的隔离设施,如台阶、绿篱、置石等达到安全隔离的目的。此外,步行街相对其他种类街道人流密度较大,人在行走过程中不易发现周边的不安全因素,所以设计师在设计时要保证步行街道地面铺装的平坦性,特别是在一些城市市政管道设施的井盖口附近,尽量要避免高差的变化;对于不同性能的铺装材料也需经过考量,如根据不同的气候条件选择不同性能的材料等。其次,商业步行街道景观设计必须满足商业空间的要求,如在商业街中举办活动、表演需要的空间等。再者,便利的到达方式是集聚人气的主要来源,诸如停车场、自行车停车位、电话亭、自动提款机、垃圾桶、道路指示牌、导游图、座凳等便民设施的配套完善是保证街道品质的基础,同时从街道应急考虑,在通道宽度、地面铺装强度上都要考虑消防车、救护车、工程抢险车的进出方便等。

4、传统地域文化街道景观设计

传统文化符号在内容形式上是根据当时的文化特色和当地人的生活习惯产生的,反映了一定时期人们的生活方式、风俗习惯、心理特性、审美情趣、价值观念等。所以传统地域文化街道景观要注重原有街道文物的保护和文化的传承,如对于一些老字号要予以保护等。街道设施应考虑景观造型手法与城市环境文化的一致性,要提取传统文化要素、组合地域文化与现代景观设计,注重街道色彩表现等,具体可以通过选取来自城市的历史、文化、典故、事件等题材的元素并应用到街道小品中,起到强化空间文化内涵、渲染城市人文色彩的作用。

5、滨水区街道景观设计

城市滨水区是城市中一个特定的空间,泛指毗邻河流、湖泊、海洋等水体区域的土地。滨水区的街道景观除了要成为常规性的城市线性空间外,还要承载着水域与陆域相衔接的过渡空间功能,是水域空间向陆地城市空间的缓冲带。它同时具有自然山水景观特色和人文内涵,是自然生态系统和人工建设系统相互交融的城市公共开敞空间,在设计时应强调它的空间秩序性和自然系统、人工系统的包容性,可以在临水区域间隔设置亲水平台,让人们近距离与自然接触,还可以在滨水区域沿水种植行道树,修建自行车道,形成供人休闲的慢行通道。

结束语

城市街道景观代表着城市面貌和形象,代表着城市居民交际生存的环境,是城市文化的一部分。城市街道景观设计时应当继承传统景观的优点,满足社会发展和人们日常生活的需要,以便更好的在城市建设中发挥作用。

参考文献

[1] 李伯娟. 城市居住区街道景观设计探讨[J]. 河南建材,2010(5):129 -130.

[2] 赵善君,王泽烨. 对城市滨水区街道景观设计人文与生态的思考[J].前沿,2010(10):189 -191.

[3] 赵帅,王利薇.浅谈城市街道景观设计[J].民营科技,2012(11).

上一篇:城市给水管道工程的设计 下一篇:变压器故障分析与诊断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