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肺炎临床特点及护理体会

时间:2022-09-23 04:57:40

老年肺炎临床特点及护理体会

【摘 要】目的:探讨老年肺炎患者临床特点,总结临床护理的相关经验。方法:对我院 2010 年 7 月至 2011 年 7 月收治的34 例老年肺炎患者临床特点及护理体会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通过对老年肺炎患者临床特点进行总结、分析,采取有针对性、个体化、全方位的耐心、细致的护理后,34 例老年肺炎患者,其中治愈 19 例,占55.88%;有效 13例,占38.24%;无效 2 例,占 5.88%;总有效率为 94.12%。结论:针对老年肺炎临床特点,采用个体化、全方位,积极有效的护理措施,可以预防和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老年肺炎患者的治愈率和生存质量。

【关键词】肺炎;老年性;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9―0308―01

肺炎是指终末气道、肺泡和肺间质的炎症,可由病原微生物、理化因素、免疫损伤、过敏及药物所致。老年肺炎指的是 65 岁以上老年人所患肺炎。老年人因生理机能及各器官功能减退,免疫力和抵抗力低下,很容易患老年性肺炎[1]。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发展,老年肺部感染的流行病学调查显示,其发病率和病死率随年龄增长而上升[2],肺部感染是老年人健康的重大威胁,应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我科对2010 年 7 月至 2011 年 7 月收治的34 例老年肺炎患者进行临床分析、总结,并予耐心细致的护理,取得了良好的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患者 34例,其中男 20 例,女 14 例,年龄 68 -92 岁, 平均 78 岁,其中单纯肺部感染8 例,合并其他疾病患者26 例,其中合并慢性支气管炎12例、冠心病6例、糖尿病4例、脑梗塞后遗症4例。入院后根据患者临床表现、体征、胸片和有关实验室检查,均符合肺炎诊断标准。入院后给予敏感的抗生素、氧疗、止咳痰、加强营养支持、对症及耐心细致的专科护理。本组患者治愈19例,好转 13 例,无效 2 例,住院时间为 12-21天不等,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效果。

2 老年肺炎的临床特点

老年人由于特殊的身体结构改变及机能退化,临床反应差,而且老年肺炎多发生在基础疾病之上,如本研究观察34病例中,合并其他疾病高达26例,占76.47%,所以,老年肺炎患者与其他年龄组比较主要有以下特点:

2.1.老年患者随着年龄的不断增大,生理上发生一系列衰老变化,出现老年期疾病的特点:①合并病多,病情复杂;②临床症状不典型性,诊断困难;③发病快、病程短、进展迅速;④易发生后遗症和并发症;⑤容易发生全身衰竭;⑥易发生水、电解质等内环境紊乱等。

2.2.老年肺炎患者具有的临床特点:①多为感染性,以细菌感染为主,但容易发生二重感染。②临床症状不典型。老年人对感染的发热反应迟钝,多无发热、咳嗽等典型症状,即使是肺炎链球菌肺炎也很少有典型的寒战、高热、咳铁锈色样痰。肺外表现可能更多些,如可表现为纳差,恶心、呕吐、消化系统及意识障碍等神经系统症状非特异症状表现[3]。③肺部体征常不典型,可因浅快呼吸、痰鸣音、鼾音等呼吸道传导音的干扰而改变,典型肺实变体征更少见。另外,老年肺炎肺部湿罗音易与并存的慢性支气管炎、慢性心力衰竭相混淆。④实验室检查。血常规白细胞总数可增高或不高、血沉加快等。由于此类患者无食欲,所以多数患者总蛋白、白蛋白均低于正常值。⑤并发症多,死亡率高。老年肺炎容易并发呼吸衰竭、心功能不全、水、电解质紊乱、败血症、休克、DIC、多脏器衰竭等。病情进展快,预后差,病死率高。⑥病程长、恢复慢。老年人肺炎发病较隐匿,待出现症状而就诊时常已过数日,故易延误诊断。确诊后又因老年人机体代谢、再生修复能力低下,使疾病治愈较慢,恢复延缓。⑦易出现药物毒副反应。由于老年人脏器功能的衰退,使药物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都发生改变。药物吸收慢可造成药效的推迟,药物代谢和排泄慢可造成体内药物的蓄积,而使毒副反应加大,因此老年人药物的有效量和引起毒副反应的剂量较为接近。

3 护理措施

老年人是一特殊类型群体,由于脏腑功能低下,免疫能力下降,易感染肺炎,在临床护理时要时刻顾及到老年人特殊性及老年肺炎的临床特点,进行有针对性、个体化、全方位的护理,方能取得满意效果。现总结如下:

3.1 一般护理

老年人一般喜欢安静环境,尤其患病之后,保持病室内安静、整洁尤为重要,要保持病房内空气流通,温湿度要适宜,另外,老年患者外出机会较少,要保持病区充分的阳光照射,为患者提供舒适、良好的住院环境。老年人由于呼吸功能及体温调节功能减退,对外界刺激反应性亦降低。有研究表明,感冒受风寒及上呼吸道感染有关,是老年肺炎常见的诱发因素[4]。因而,护理人员应有针对性地指导患者预防感冒,并加强保暖,避免受凉。同时,应保持皮肤清洁干净,协助患者采取舒适,定时翻身,以防局部组织长期受压而发生褥疮; 清晨、餐后、睡前协助患者漱口,必要者予口腔护理,以保持口腔清洁。

3.2 心理调护

老年人本身就体虚多病,加之肺炎产生的不良反应,很容易使患者产生烦躁、焦虑、紧张等负面情绪,另一方面,患者子女由于忙于工作、家庭等事宜,很难有较多时间陪伴,往往由陌生的陪护人员照看,这更加加重了患者不良情绪,也严重影响了患者的治疗及康复。在这种情况下,护理人员对老年患者具体情况进行个体化、合适的心理调护至关重要。在治疗中,护理人员应多与患者交流,及时予以心理安慰和疏导,并耐心、细致地向患者讲解该病的大概情况、注意事项、防治方法及预后等,帮助患者以积极乐观的态度面对疾病,提高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及治疗的依从性。

3.3 保持呼吸道畅

老年人脏腑机能低下,气道廓清分泌物能力下降,并且常患有多种基础疾病,发生肺炎以后也很容易诱发各种并发症或导致基础病的恶化,尤其是患有脑梗塞等脑部疾病,常常引起患者咳嗽中枢受损,咳嗽反射减弱,吞咽功能下降或消失,误吸机会增多,易加重肺部感染。另外,由于老年肺炎患者过多应用利尿剂、镇咳剂以及高热时补液不足,导致痰液粘稠,咳痰困难。因此,保持气道通畅,防治误吸对肺炎的防治具有重要意义。针对老年肺炎患者,在心功能许可情况下,应充分保持体内水分供应,宁湿勿干;遇咳痰困难者应给予湿化治疗、翻身叩背或引流,保持呼吸道通畅,防止坠积性肺炎发生;对合并有脑部疾病伴有食管反流、误吸、饮水时呛咳等情况时,要注意预防吸入性肺炎的发生。如进食时应采取少吃多餐,餐后30min内避免平卧;鼻饲饮食时将胃管保留于空肠等多种措施,有利于防治老年人反复发生吸入性肺炎。

上一篇:社区老人长期护理需要的调查与护理研究 下一篇:浅谈艾滋病毒感染者|病人告知随访干预工作中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