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化学课堂教学的评价

时间:2022-09-23 04:57:31

浅谈化学课堂教学的评价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925X(2012)02-0284-02

课堂教学评价能够达到不同的功能,这些功能的实现是由评价目标和相应的课堂教学评价来实现的。因此,在课堂教学评价活动中,评价目标和要求是评价的起点,不同的评价目标,其评价体系的架构内容也截然不同。如,评价的目的是为了了解课堂教学的基本环节是否完整,那么评价体系的重点将会在课堂教学的基本环节上;如果评价的目的是了解课堂教学中师生的互动,那么评价体系中关注更多的将是有关互动的环节。评价目的实际上体现了课堂教学评价本身的导向作用,即期望通过课堂教学评价把教学活动引入某个方面,或者在教学评价中体现某种新的思维和理念。

课堂教学评价的标准实质上反映了一定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思想,也就是说不同的教学理念和思想下的评价标准是不同的。如,有人将教学目标分为基础目标、提高目标和体验目标,那么,不同的教学目标下的评价指标就是不一样的。基础层次的评价行为有激发学生兴趣和求知欲的作用,有明确的教学目标、教学组织过程,学生学懂会用,以知识结构为中心等;而素质教育的评价,也使得部分课堂教学评价指标体系中开始体现素质教育的内容。

就课堂教学行为而言,可以根据课堂教学的主要参与者──教师和学生,将课堂教学分为教师行为、学生行为、师生互动行为和生生互动行为四种。

下面谈谈课堂教学评价中的教师行为、学生行为和师生互动行为。

在教师行为方面,强调要不断激发和引导学生的学习需要,营造和谐、民主、活跃的课堂教学气氛,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注重学生的差异,给学生提供更多思考和创造的时间和空间等。在课堂教学中主要从下列四个维度关注教师的教:

①专业能力:包括理解课程标准和把握教学内容的能力,关注教学内容的科学性和适切性,对学生知识技能的要求是否合理,问题解决是否有效。

②组织能力:包括教学内容的组织、教学语言的组织、教学活动的组织等,核心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能力;关注课堂上师生关系是否融洽,学生参与度是否高,课堂气氛是否活跃。

③调控能力;看教师能否根据课堂教学进展情况与出现的问题,采取有效措施,调整教学环节,做到张弛有度,有效有序,保证课堂教学任务顺利完成;

④应变能力:观察教师敏捷、快速地捕捉教学过程中各种信息的能力,观察其是否能灵活利用各种教学资源,果断处理课堂偶发事件,激活课堂教学;同时关注学生之间的差异。

新课程改革特别强调把课堂交给学生,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强调学生要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去,能够提出学习和研究的问题,师生间有多向交流,学生有自己的收获与体验等。因此新课程改革产生了一种新的课堂教学评价方式,即以学生的学习状况来评价课堂教学,把能否有效促进学生发展作为课堂教学评价目标。新课程标准提出:教学过程的本质是在教师指导下的学生主动学习、主动发展的过程,教是为了学,教是为了不教。因此新的课堂教学评价应该首先关注学生的学习和发展状况,以学生的学习和发展状况来反映课堂教学状况,来反映教师的教学状况,来体现教学过程的本质和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基本观念,来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课堂教学实践。这种评价方法评价的目的是课堂教学中学生的学习状况,期望通过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基本状态来了解教师的教学状况和体现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基本观念的情况。因此,在评价体系的建构中,核心将围绕着学生的学习状况而展开(如下表)

在学生行为方面,概括起来讲,课堂教学评价中主要观察学生学习中的以下四种状态:

①参与状态,看学生是否全员参与、参与的面有多大;

②交往状态,看课堂上是否有多向信息联系与反馈、人际交往是否有良好的合作氛围、交往过程中学生的合作技能怎样;

③思维状态,看学生是否具有问题意识,敢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发表自己的见解,看学生提出的问题是否有价值,探究问题是否积极主动,是否具有独创性;

④情绪状态,看学生是否有适度的紧张感和愉悦感,能否自我调控学习情绪。有时课堂会突然爆出笑声,有时会从激烈的讨论转入冷静专注的聆听,这就是一种良好的情绪状态。

没有学生积极参与交往的课堂,是谈不上开发学生潜能的。这就要求教师既要为学生创设一个适合于他们参与交往的民主、和谐、活跃的课堂氛围,又要为学生的参与交往提供适宜、丰富、有趣的活动内容与机会,同时还要保证学生的参与交往有充分的时间与空间。从师生及其交互活动来进行评价课堂教学,可从以下六个方面进行评价:

①学生与教师、学生与学生之间是否相互尊重、理解、平等。主要评价学生在进行各种交往的活动中,学生与教师、学生与学生之间是否是相互尊重的。尊重是进行一切活动的前提,只有相互尊重,才能相互理解,才能做到平等,学生才会感到安全,才不会出现有的学生被冷落、被讽刺、被耻笑的现象。

②学生对学习是否感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良好的兴趣可以转化为学习的动力。观察学生对学习是否感兴趣可以先看学生的注意力是否集中到学习的活动内容中,再看学生对学习的内容和方式是否感到兴奋、愉悦,然后看学生是否具有进一步学习的愿望。一个好的活动内容和方式,常常使一些学生在完成了正规的活动内容之后,还想继续进行。

③学生和学生、学生和教师、学生和教材之间是否能保持多向、丰富、适宜的信息交流。交流只有在活动中才能实现。学生和学生、学生和教师、学生和教材之间是否能保持多向、丰富、适宜的信息交流,主要评价课堂上是否有适合于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合作氛围,有能够充分调动手、眼、口、脑等多种感觉器官的适合学生发展的活动内容、活动方式和足够的表达个人意见、展示个人才能的时间与空间。

④学生是否踊跃参与各项学习活动。可通过对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全员性和全程性的大致统计以及主动性情况,了解学生参与各项教学活动的踊跃程度。统计时最好把少数人的情况作适当记录,以便最后作综合判断。

⑤学生是否有主动合作的意识。学生是否能主动合作,主要表现为是否具有良好的行为习惯,遵守活动规则,会倾听、理解别人的发言,主动自觉地与别人合作,共同完成学习任务。

⑥是否有的学生还能参与教的活动。这里指有的学生在参与交往的活动中能够将所学知识用自己理解的语言或方法告诉、帮助别人,将教与学的角色集于一身,这说明学生的参与交往活动已达到一定深度。

上一篇:初中数学教学中的素质教育培养 下一篇:浅谈语文教学中多媒体使用的利与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