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想的无奈与转机

时间:2022-09-23 04:36:38

联想的无奈与转机

如今联想面临危机绝不是坏事,很难得敲醒了装睡的人。

三年前,有人调侃杨元庆的发型,说他“十几年没变,有点显老”时,杨元庆自嘲道,“他们说我性格固执”。

美国旧金山当地时间6月9日,在美国硅谷举行的第二届联想全球科技创新大会上,杨元庆“改头换面”,身着淡色格子休闲衬衫、米色棉布休闲裤,大步登上舞台,操着一口并不标准却十分流利的英语讲完全程,于是又有人说,“元庆你讲英文比讲中文效果好,讲英文就很自然。”

杨元庆的这种“改头换面”,和联想是同步的。

在所有人眼里,联想是一家整合型公司,从技工贸之路转向加工厂,靠收购IBM走向国际化道路,之后又靠收购Moto向移动互联网转型,“没有核心技术”成了抹不掉的标签。

而从2015财年中报开始的巨额亏损、股价下跌、移动业务几近腰斩,更是让联想饱受质疑。

就在“联想创新乏力”、“穷途末路”的声声质疑中,它却跑到全球科技中心之一的硅谷开了个会,且对自己的主营业务PC一笔带过,全程将重心放在移动业务,这是什么道理?

事实上,杨元庆在一开始就表达得很清楚,“今天我们不仅仅会产品,更想跟大家分享的,是对于联想,对于技术发展,对于未来的愿景。”

相比具体的业务,表达信心和展现技术实力对处于危机时刻的联想更为紧迫。它试图用一种国际话语体系对全球市场说话,并且极力淡化公众心中陈旧的PC印象,向代表未来的移动业务和云服务靠拢。

在这个过程中,联想所面临的无奈和契机一览无遗。

消费业务等待救赎

联想在PC行业多年的积累,的确为它带来了一定的话语权,这次大会也展现了它对上游产业链的吸引力。

从今年的展台布置可以看出,在舞台的两侧,高通和英特尔一左一右“两大护法”,而英特尔的首席执行官科再奇甚至亲自为联想站台。

然而,不得不承认的事实是,不管在全球PC市场的占比有多高,在微软和英特尔的主导下,位于产业链中下游的联想,永远处于被动局面,并且,PC领域其实并无新的商业模式可言。

在这样的行业氛围中,PC业底层标准成熟,无论是联想还是其他PC厂商,都无法跳出来自上游产业链的控制,更难有独立发挥的空间。

而在移动互联网时代,尽管苹果之外的大部分终端设备都依附于谷歌安卓操作系统,但几乎每一个品牌有自己独立的UI(操作界面),且大部分UI之间无法共用,去中心化明显,同时产生了更加多样化的商业模式。

在这之中,“平台”是移动互联网的最大特征,成功的平台一定程度上可以说明其商业模式的成功。如苹果公司成功推出iMac、iPod、iPhone和iPad系列产品,并融合了自家的操作系统以及应用商店AppStore,开创了终端与服务相结合的“软硬一体化”商业模式。

而“开放”则是移动互联网能够建立起商业模式的另一大重要因素,安卓正是得益于开源和开放,才能够有效整合内外部各种资源,建立起产业链各方共同参与、共同进行价值创新的生态系统。

如同安卓在软件领域的开放模式,联想也企图通过自己的优势――硬件,来打造开放平台。

因此,联想此次在Moto Z系列智能手机的同时,推出了Moto开发者计划,为手机推出硬件开放平台――Moto Mods?模块创新平台。企业及个人开发者可以凭借软硬件开发包、早期授权及工程协助,任意开发全新的Moto Mods?模块。

当然,这只是联想设想的理想状态。

显而易见的是,在Moto Mods?模块实现多样化之前,还需要长时间的累积和大量开发者的加入,否则所谓的硬件平台创新将毫无意义,去掉创新模块的Moto Z只是一款常规意义上的安卓智能手机。

另一方面,基于这种可预见的长开发周期,可以判断Moto Z很难在短时间内为联想移动业务带来销量,单凭还未建立起品牌知名度的Zuk和乐檬,如何面对竞争日益激烈的手机市场和直线下滑的销量?谁来为联想这个远大的硬件平台化理想买单呢?

况且,基于硬件的开放,必须要有强大的软件实力和云服务作为支撑。在这方面,联想,又有多少准备呢?

上一篇:浅议于机二维码应用及安全性 下一篇:SNAIL交友交流系统的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