臭灵丹黄酮类化学成分研讨

时间:2022-09-23 04:31:35

臭灵丹黄酮类化学成分研讨

灵丹是我国西南地区民间草药,原植物系菊科六棱菊属翼齿六棱菊[Laggerapterodonta(DC.)Benth.],地上部分入药,已被中国药典收载,具有清热解毒、止咳化痰功效,用于风热感冒、咽喉肿痛、肺热咳嗽。临床应用该植物药制剂治疗一些常见的病毒性呼吸道感染疾病取得较好效果。已知该植物富含多种倍半萜和黄酮类成分[1],其黄酮类成分多数在C-3位连有甲氧基,这些结构独特的黄酮对鼻病毒和肠病毒有显著的抑制作用[2-3],并有抗肿瘤活性[4],是新颖的药物先导化合物。为进一步了解臭灵丹草的黄酮成分,本研究对该植物的醇提取物进行了分离,得到6个黄酮类化合物,化合物1、3、4系首次从该植物得到,现报道如下。

1仪器与材料

DPX400核磁共振谱仪(瑞士布鲁克公司);液相色谱—质谱联用仪(LCQ-Advantage,美国菲尼根公司);LC-8A制备液相色谱仪(日本岛津公司);C18色谱柱(20mm×250mm,10μm,广州研创公司);UV-2401PC紫外分光光度计(日本岛津公司);FTIR-8400红外光谱仪(日本岛津公司);XT4A显微熔点测定仪(未校正)(北京科仪电光仪器厂);薄层色谱硅胶(GF254)和柱色谱硅胶(200~300目)均为青岛海洋化工厂产品;药材购自昆明市村中药材市场,经昆明医科大学药学院张荣平教授鉴定为臭灵丹(Laggerapterodonta)。

2方法与结果

2.1提取与分离

取臭灵丹药材2kg,粉碎,用体积分数95%乙醇40L渗漉提取,收集提取液,减压浓缩,得浸膏280g;加适量水混悬,依次用石油醚、乙酸乙酯、正丁醇萃取,浓缩后得石油醚提取物(53g)、乙酸乙酯提取物(73g)和正丁醇提取物(51g)。取乙酸乙酯提取物20g用硅胶柱色谱分离,以石油醚—乙酸乙酯(体积比1∶0~1∶1)梯度洗脱,薄层层析(TLC)指导合并,得到Fr-1~Fr-20流份;Fr-5继续用硅胶柱分离,以氯仿洗脱,得到化合物1(15mg);Fr-7继续用硅胶柱分离,以氯仿—甲醇(体积比95∶5)洗脱,得到化合物2(24mg);Fr-8和Fr-9继续用高压C18柱色谱分离,以甲醇—体积分数0.1%甲酸梯度洗脱(甲醇30%100%),检测波长330nm,流速30mL/min,分别得到化合物3(5mg)、化合物4(8mg)和化合物5(6mg)、化合物6(5mg)。化合物1~6的结构式见图1。

2.2结构鉴定

化合物1:黄色结晶(乙酸乙酯);熔点(mp)188℃~190℃;FeCl3反应和盐酸—镁粉反应阳性;紫外光谱(UV)(MeOH)λmax217、282、343nm;红外光谱(IR)(KBr)νmax3245、2938、1645、1589、1556、1507、1457、1347、1279、1214、1183、1025cm-1;核磁共振氢谱(1HNMR)[氘代二甲亚砜(DMSO-d6),400MHz]δ:12.31(1H,s,5-OH)、8.75(1H,brs,6-OH)、8.05(2H,d,J=8.8Hz,H-2′,6′)、7.13(2H,d,J=8.8Hz,H-3′,5′)、6.90(1H,s,H-8)、3.90(3H,s,7-OCH3)、3.86(3H,s,4′-OCH3)、3.80(3H,s,3-OCH3);核磁共振碳谱(13CNMR)数据见表1;电喷雾质谱(ESI-MS,m/z):345[M+H]+,示分子量344,分子式C18H16O7。异核多键相关谱(HMBC)为OCH3的定位提供了重要依据,如图2所示,3个OCH3的H分别与C-3、C-4′和C-7相关,故确定为5,6-二羟基-3,7,4′-三甲氧基黄酮。化合物2:黄色结晶(MeOH),mp258℃~260℃;FeCl3反应和盐酸—镁粉反应阳性;UV(MeOH)λmax236、255、272、346nm;IR(KBr)νmax3125、2938、1661、1585、1550、1502、1465、1406、1322、1289、1153、1065cm-1;1HNMR(DMSO-d6)δ:12.59(1H,s,5-OH)、7.73(1H,dd,J=8.8,1.6Hz,H-6′)、7.66(1H,d,J=1.6Hz,H-2′)、7.16(1H,d,J=8.8Hz,H-5′)、6.94(1H,s,H-8)、3.93(3H,s,7-OCH3)、3.87(6H,s,3′,4′-OCH3)、3.80(3H,s,3-OCH3)、3.73(3H,s,6-OCH3);13CNMR数据见表1;ESI-MSm/z:389[M+H]+,示分子量388,分子式C20H20O8。以上数据与参考文献[5,8]相一致,确定为洋艾素(artemitin)。化合物3:黄色结晶(MeOH),mp188℃~90℃;FeCl3反应和盐酸—镁粉反应阳性;UV(MeOH)λmax256、273(sh)、350nm;IR(KBr)νmax3334、2937、1655、1588、1562、1515、1481、1363、1278、1218、1193、1027cm-1;1HNMR(DMSO-d6)δ:12.60(1H,s,5-OH),9.40(1H,s,3′-OH),7.56(1H,d,J=1.8Hz,H-2′),7.54(1H,dd,J=8.8,1.8Hz,H-6′),7.09(1H,d,J=8.8Hz,H-5′),6.86(1H,s,H-8),3.91(3H,s,7-OCH3),3.87(3H,s,4′-OCH3),3.80(3H,s,3-OCH3),3.73(3H,s,6-OCH3);13CNMR数据见表1;ESI-MSm/z:375[M+H]+,示分子量374,分子式C19H18O8。以上数据与参考文献[6]相一致,确定为蔓荆子黄素(casticin)。化合物4:黄色粉末,FeCl3反应和盐酸—镁粉反应阳性;UV(MeOH)λmax218、236、277、338nm;IR(KBr)νmax3287、2945、1635、1586、1564、1509、1476、1353、1280、1216、1179、1026cm-1;1HNMR(DMSO-d6)δ:12.93(1H,s,5-OH),10.38(1H,brs,4′-OH),7.96(2H,d,J=8.8Hz,H-2′,6′),6.93(1H,s,H-8),6.92(2H,d,J=8.8Hz,H-3′,5′),6.85(1H,s,H-3),3.90(3H,s,OCH3),3.74(3H,s,OCH3);13CNMR数据见表1;ESI-MSm/z:315[M+H]+,示分子量314,分子式C17H14O6;HMBC谱显示,2个OCH3的质子分别与δ132.3(C-6)和δ159.1(C-7)信号相关,而H-8也与这2个C相关,因而确定2个OCH3连在C-6和C-7位。以上数据与文献[7]报道一致,确定为5,4′-二羟基-6,7,-二甲氧基黄酮(cirsimaritin)。化合物5:黄色结晶(MeOH),mp214℃~216℃;FeCl3反应和盐酸—镁粉反应阳性;UV(MeOH)λmax232、272、341nm;IR(KBr)νmax3150、2936、1640、1590、1561、1471、1432、1350、1280、1225、1175、1062cm-1;1HNMR(DMSO-d6)δ:12.63(1H,s,5-OH),10.31(1H,brs.4′-OH),7.98(2H,d,J=8.4Hz,H-2′,6′),6.95(2H,d,J=8.4Hz,H-3′,5′),6.90(1H,s,H-8),3.91(3H,s,7-OCH3),3.79(3H,s,3-OCH3),3.73(3H,s,6-OCH3);13CNMR数据见表1;ESI-MSm/z:345[M+H]+,示分子量344,分子式C18H16O7。以上数据与文献[5]报道一致,确定为喷杜素(penduletin)。化合物6:黄色结晶(MeOH),mp182℃~183℃;FeCl3反应和盐酸—镁粉反应阳性;UV(MeOH)λmax260、272(sh)、354nm;IR(KBr)νmax3335、2938、1652、1585、1556、1510,1491、1353、1271、1216、1183、1028cm-1;1HNMR(DMSO-d6)δ:12.63(1H,s,5-OH),9.70(1H,brs,4′-OH),7.66(1H,d,J=1.8Hz,H-2′),7.65(1H,dd,J=8.4,1.8Hz,H-6′),6.97(1H,d,J=8.4Hz,H-5′),6.95(1H,s,H-8),3.92(3H,s,7-OCH3),3.87(3H,s,3′-OCH3),3.83(3H;s;3-OCH3),3.75(3H,s,6-OCH3);13CNMR数据见表1;ESI-MSm/z:375[M+H]+,示分子量374,分子式C19H18O8。以上数据与文献[5,8]报道一致,确定为金腰带素B(chrysosplenetinB)。

3讨论

本研究从臭灵丹中分出6种黄酮(1~6),其中1、3、4为首次从该植物得到,使臭灵丹黄酮化合物数目增加到约20种[1,9-10],进一步证实黄酮是臭灵丹的主要成分类型之一。有研究表明黄酮类具有抗炎、抗病毒、抗氧化、抗菌、抗肿瘤等多种生物活性,而且毒性轻微,在临床上得到广泛应用[11]。以臭灵丹粗提物为原料生产的中成药已有多种剂型面世,常用于治疗各种感冒、流感、咽炎等上呼吸道感染病症,有效性和安全性均突出,其质量控制均以黄酮类作为质控指标[12-13]。但是,目前学术界对臭灵丹黄酮类药理活性的了解还较肤浅,尚不确定黄酮是否为臭灵丹主要有效成分。因此,有必要深入进行化学研究,制备系列黄酮单体,开展单体的活性评价,尤其是与呼吸道感染密切相关的抗病毒和抗炎活性筛选,以确定黄酮的药理作用,为臭灵丹系列药品的临床应用、质量控制和工艺改进第6期李甜甜,等.臭灵丹黄酮类化学成分研究1065提供科学依据。

作者:李甜甜 李菁 于浩飞 杨子峰 黄庆晖 马红霞 王新华 张荣平 单位:昆明医科大学药学院暨云南省天然药物药理重点实验室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呼吸疾病 昆明医科大学生物医学工程研究中心

上一篇:柴胡挥发油化学成分比较初探 下一篇:护理岗位需求的高职生物化学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