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胡挥发油化学成分比较初探

时间:2022-07-08 11:32:10

柴胡挥发油化学成分比较初探

柴胡为2010版《中国药典》一部收录的解表类中药,药用部位为伞形科植物柴胡或狭叶柴胡的干燥根,前者习称“北柴胡”,后者习称“南柴胡”,主产于东北、华北、西北及山东、河南、湖南、江苏、四川等地。味苦、辛,性微寒。归肝、胆经。功效解表退热、截疟、疏肝解郁、升举阳气。临床用名有柴胡、醋柴胡、酒柴胡、鳖血柴胡。柴胡中主要含有皂苷类、挥发油类、黄酮类、多糖类成分[1-2],柴胡挥发油具有镇痛、解热、抗炎等作用[3]。前期研究报道采用超临界CO2萃取法提取柴胡挥发油效率较高,但该法提取的成分与传统提取方法差异较大[2]。本文应用水蒸气蒸馏法、蒸馏法、溶剂提取法提取柴胡挥发油,并进行GC-MS分析,比较不同提取方法所得挥发油的成分差异,结合其传统功效,找出可能的主要有效成分,为后续的药效学研究提供一定的实验基础。

1材料

柴胡饮片(安徽亳州浙皖中药饮片有限公司,批号:130701),经鉴定为伞形科植物柴胡的干燥根;Agilent6890/5975B型GC-MS仪,7683B型自动进样器。标准谱库为NIST05数据库;百万分之一分析天平(Sartorius,德国),旋转蒸发器(RE-52A,上海亚荣),其他试剂均为分析纯,购自无锡亚盛化工有限公司。

2方法

2.1挥发油提取方法

2.1.1水蒸气蒸馏法(A法)称取150g柴胡细粉,5倍量蒸馏水浸泡,使用挥发油提取器提取3h,静置0.5h,收集挥发油用乙醚溶解,无水硫酸钠除水,挥干乙醚后称质量,平行操作3次,计算平均得率。挥发油得率=挥发油质量/柴胡饮片原料质量×100%。2.1.2酸水蒸气蒸馏法(B法)称取150g柴胡细粉,用5倍量20%NaCl,pH=1(硫酸调)的酸水浸泡过夜,使用挥发油提取器提取3h,静置0.5h,收集挥发油,用乙醚溶解,无水硫酸钠除水,挥干乙醚后称质量,平行操作3次,计算平均得率。2.1.3水蒸馏法(C法)称取150g柴胡细粉,用5倍量蒸馏水浸泡,进行蒸馏,收集初馏液1000mL,将初馏液再次蒸馏,收集精馏液500mL,用等量乙醚萃取2次,合并乙醚液,回收乙醚后称质量,平行操作3次,计算平均得率。2.1.4酸水蒸馏法(D法)称取150g柴胡细粉,用5倍量20%NaCl,pH=1(硫酸调)的酸水浸泡,进行蒸馏,收集初馏液1000mL,将初馏液再次蒸馏,收集精馏液500mL,用等量乙醚萃取2次,合并乙醚液,回收乙醚后称质量,平行操作3次,计算平均得率。2.1.5溶剂提取法(E法)称取150g柴胡细粉,加5倍量石油醚,60℃回流提取3h,过滤得石油醚提取液,45℃旋转蒸发挥干石油醚,收集挥发油并称质量,平行操作3次,计算平均得率。

2.2GC-MS分析

2.2.1GC-MS样品的制备精密称取各提取方法所得的挥发油适量,用乙酸乙酯配制成浓度为1%的溶液,进行GC-MS分析,进样量为1μL。2.2.2GC条件色谱柱DB-1型(30.0m×0.25mm,膜厚0.25μm);程序升温:60℃4min5℃/min170℃4min5℃/min250℃5min;进样口温度为240℃;分流比为10∶1,载气为氮气,流速为1mL/min。2.2.3MS条件EI离子源;离子能量70eV;扫描范围30~500amu;离子源温度230℃;信号采集时间为50min。

3结果与讨论

3.1不同提取方法的得油率

不同提取方法的挥发油得油率见表1,在所考察的提取方法中,E法的得油率最高,但含较多的杂质。B法和D法用20%NaCl,pH=1(硫酸调)的酸水浸泡处理柴胡饮片后,得油率比相应的A法和C法的得油率要低一些。B法和D法得到的挥发油颜色偏棕红色,而A法和C法得到的挥发油颜色偏淡黄色。

3.2不同提取方法的挥发油成分

GC-MS分析不同提取方法的挥发油进行GC-MS分析,总离子流色谱图见图1。每个组分的质谱图由计算机检索并与NIST05标准数据库对照,鉴定出分子结构。不同提取方法的挥发油化学成分及利用归一化法计算的相对含量见表2。由表2可见,经GC-MS检测,不同提取方法的挥发油中含量大于1%的成分分别有14(A法)、23(B法)、25(C法)、31(D法)及12(E法)个。其中B法提取的挥发油中抗炎有效成分己酸的含量最高,提示药典提取方法的合理性。水蒸气蒸馏法是最常用的挥发油连续动态提取法,具有操作简便、效率较高等优点,在中药的研制与生产中应用广泛。水蒸馏法可以得到一些与水易混溶的挥发油成分。B法及D法中采用酸水处理,可以提高一些酸性挥发油成分的提取得率。溶剂提取法得到的挥发油中含有的树脂、油脂类等杂质较多。不同种不同提取方法的挥发油化学成分相对含量最高的为茴香脑,依次为89.44%(A法)、85.62%(B法)、80.24%(C法)、59.14%(D法)及75.85%(E法);其次为茴香脑的同分异构体蒿脑,含量分别为5.14%(A法)、4.47%(B法)、6.17%(C法)、4.49%(D法)及4.63%(E法);其中反式-2-壬烯醛、松油醇为酸处理后提取特有的成分。以上成分与以往报道的柴胡挥发性成分[2]差别较大,茴香脑有明显的升高白细胞,抗炎镇痛作用[4],与柴胡挥发油的整体药效一致。本实验首次发现柴胡挥发油主要成分为茴香脑及其同分异构体蒿脑,其在解热方面的药效及在不同产地,不同采收期的柴胡挥发油中的含量还需进一步进行研究。

作者:施铮 陈仁寿 陈勇 单位: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药文献研究所

上一篇:绿色化学对无机化学实验教学的渗透 下一篇:臭灵丹黄酮类化学成分研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