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发展、FDI对中美贸易失衡影响机制研究

时间:2022-09-23 02:28:23

金融发展、FDI对中美贸易失衡影响机制研究

摘要:从中美两国金融发展的角度,分行业地研究中美金融发展差异如何通过FDI的渠道影响中美贸易的问题。通过将中美贸易数据分为36个行业,对1985-2011年数据进行分析,得出了中美之间的金融发展差距促进了美国对中国制造业的直接投资,而美国对华直接投资,促进了中国对美国的制造业出口,从而加剧了中美贸易失衡的结论。

关键词:金融发展;外商直接投资;中美贸易失衡

中图分类号:F7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198(2013)16006202

1引言

近年来,中美贸易发展迅速,双边贸易额从2001年的805亿美元增长到2011年的4467亿美元。中美两国互为第二大贸易伙伴,与此同时,中美贸易失衡不断加剧。2001年中美双边贸易差额为288亿美元,而2011年增长为2023亿美元。不断扩大的贸易差额使得中美贸易在不断增长的同时,也摩擦不断。美中分别作为当前世界的第一和第二大经济体,中美贸易失衡已构成了全球贸易失衡的重要内容。因此,对中美贸易失衡深层次原因进行剖析,无论对于中美贸易失衡还是对于全球经济失衡的调整,都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

2文献综述

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对贸易失衡的原因进行了研究。大致分为以下五个方面:首先是倾销,Marc Labonte(2005)认为美国的逆差是由于外国倾销。其次是美元的中心地位造成了美国贸易逆差,如刘海云等(2007)。第三种解释是美国内部经济的影响,代表学者如雷达(2009)。第四种解释是经济结构差异促使两国在贸易中的分工差异,从而导致两国贸易失衡,如王文秀(2010)。然而,以上原因在解释中美之间贸易长期失衡的问题上苍白无力,因此出现了第五种解释:金融发展差异。徐建炜、姚洋(2010)认为美国金融方面的比较优势和中国在制造业方面的比较优势形成了中美乃至全球的分工模式。

金融发展差异在解释贸易失衡提供了新的角度。但前人的研究没有从内在机制上进行深层次研究。因此,本文将深层次研究中美两国金融发展差异如何通过美国对中国制造业资本输出,加剧中美贸易失衡的影响机制,以期能在对当前研究加以补充的同时,能对中美经济的健康发展和世界经济发展提供一定的现实指导。

3中美贸易失衡描述性分析

2010年,美国的金融增加值为4.7万亿美元,中国为031万亿美元。中国的金融发展虽有了较大的提升,但相较于美国的金融业发展仍有较大的差距。2011年中美两国的贸易差额为2023亿美元,美国逆差为4734.40亿美元,中国顺差2017亿美元。

较高的金融水平,能提高资本流动性,动员储蓄,促使分散的资本快速积累,减少信息不对称产生的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使资本从生产率低的行业流向生产率高的行业。因此,在国际产业大转移的今天,金融发展较高的国家的资本会寻求高回报的投资,而FDI正是实现高回报投资的重要形式。中美两国金融发展程度对比与美国对华投资情况如图1所示。

图1中美两国金融发展程度对比与美国对华投资情况由图1可以看出,1988年至2008年中美两国金融发展的差距越来越大,同时,美国对中国投资占对世界投资比例也越来越大。从1988年到2009年,两者之间呈现出近乎一致的趋同性。说明美国发达的金融业与中美金融业日益增大的发展差距促进了美国对中国的直接投资。

图2美国对华投资净额与中美贸易差额走势外商直接投资可以缓解企业信贷约束,刺激出口。从图2可看出,两个指标走势趋于一致,总体来说分为三个阶段,2008年以前,美国对华投资不断增加,中国的顺差也不断增加;2009年,美国对华投资净额减少,中美贸易差额也减少;2010年,美国对华投资增加,中美两国贸易差额再度拉大。两个指标的趋同走势,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中美贸易差额一部分是由美对华投资加大所致,这一假设将在后文中验证。

从上述分析中,中美两国金融发展差异可见一斑。美国依靠强大的金融体系,不断扩大自身对外投资规模,加剧了美国资本项目的逆差。中国制造业上的比较优势,吸引寻求高回报的美国的FDI,促进了中国在资本项目的顺差。在贸易方面,美国对中国制造业上的投资,促进了中国制造业的发展,从而使得中国的制造业对美出口增加。

4计量模型检验

4.1模型设定

通过上述描述性分析,我们初步证实了理论命题。因此我们引入计量模型对1992-2010年的数据进行分析。计量模型如下:

lnFDIt=αNFINt+CTRt+εt(1)

lnEXit=αNFINt+βNFDIit+δCTRit+εit(2)

lnFDIt表示第t年美国对华投资,NFINt表示中美两国第t年金融发展差值,ln EXit表示t年中国对美国i产业出口的,NFDIit表示中国i产业在第t年利用的美国的投资,CTRt、CTRit表示控制变量,其中CTRt所包含的变量为人均收入(lnRGDPCH)、对外开放度(lnOPENK)和财政盈余率(FSD),CTRit包括人均收入(lnRGDPCH)、对外开放度(lnOPENK)贸易条件指数(lnTTI)。数据来源于美国经济统计局、联合国商品贸易统计数据库、中国统计年鉴、中国固定资产投资统计年鉴、Penn World table 7.0、世界银行WDI数据库。

模型(1)是检验美国对中国的FDI是否受到中美之间的金融差距的影响。模型(2)是检验美国对中国制造业各行业的FDI对中国制造业出口美国的影响,验证金融发展是否通过FDI影响中美贸易。

4.2模型估计

模型(1)中所有变量数据均为时间序列数据,为避免伪回归,首先进行平稳性检验,所有变量都为一阶单整。协整检验检结果有三个似然值大于5%水平的临界值,变量之间存在长期稳定的均衡关系,可以做回归分析,结果如下:

lnFDIt=0.14NFINt+13.55lnRGDPCHt-0.2FSDt-0.48lnOPENKt

(2.06)(7.40) (-3.80) (-1.67)

R2=0.94DW=1.18

NFIN对lnFDI显著为正,说明中美两国金融发展差距促进了美国对中国的直接投资,证实了前文的推断。

在对模型(2)分析前,先对变量平稳性分析,结果表明,lnEXit是I(0),其他变量为I(1)。协整检验结果表明存在协整关系,通过F检验和Hausman检验结果选用随机效应模型。结果如下:

lnEXit=0.06NFINt+0.11NFDIit+5.25lnRGDPCHt+0.34lnOPENKt+0.27lnTTIt

(2.57) (3.36) (4.41) (1.41) (3.54)

NFDI对lnEX的影响显著为正,说明美国对中国的FDI促进了中国对美国出口,中美不断加大的贸易差距一部分源于美国对中国FDI。金融发展的差异对中国出口的影响显著为正。

综合模型(1)和模型(2)的结果可知,美国发达的金融业促进本国FDI,而美国对华直接投资和美中金融差距共同促进了中国对美国的制造业出口,加剧了中美贸易失衡。

5结论

通过前文分析,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1)中美金融发展的差异通过美国对中国制造业FDI的渠道导致了中美两国的贸易失衡。

(2)从本质上说,当前的中美贸易失衡是在金融全球化和国际产业转移的大背景下,全球金融中心与全球制造业中心在国际分工协作和利益分配上的失衡,是全球化时代中美比较优势差异的自然反应。

参考文献

[1]盛斌.中国对外贸易政策的政治经济分析[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上海人民出版社,2002.

[2]施炳展,齐俊妍.金融发展、企业国际化形式与贸易收支[J].世界经济,2011,(05).

[3]徐建炜,姚洋.国际分工新形态、金融市场发展与全球失衡[J].世界经济,2010,(01).

[4]雷达,赵勇.中美经济失衡的性质及调整:基于金融发展的视角[J]世界经济.2009,(01).

[5]刘海云,吴强,杨波.解析美国巨额贸易逆差形成的原因[J].国际贸易问题,2007,(03).

[6]王文秀.日美贸易摩擦与日本产业结构调整[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0.

[7]Marc Labonte.America’s Growing Current Account Deficit:Its Cause and What It Means for the Economy[M].CRS Report RL30534:23.

上一篇:贵州省工业发展与人民生活水平关系研究 下一篇:企业成本影响因素与控制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