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诊抗菌药物处方分析

时间:2022-09-23 02:23:11

门诊抗菌药物处方分析

摘 要 目的:了解门诊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并加以分析,以期提高合理用药水平。方法:随机抽取2010年1月门诊处方5000张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抽查处方中含抗菌药物的处方2209张(4418%),其中使用量居前3位的是头孢菌素类、喹诺酮类和大环内酯类。结论:门诊抗菌药物应用基本合理,但存在着注射剂使用率较高等问题,需进一步规范、合理用药。

关键词 门诊药房 抗菌药物 处方 分析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0.13.008

资料与方法

随机抽取我院2010年1月的门诊处方5000张,分别统计含抗菌药物的处方数、抗菌药物使用种类和给药途径、处方量居前10位的抗菌药物、抗菌药物联用情况,将所有数据汇总整理后用Excel 2000制作成表格。按卫生部《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的要求对抗菌药物处方加以分析。

结 果

抗菌药物给药途径统计:在抽查的5000张处方中,抗菌药物处方2209张,占总处方的4418%;抗菌药物给药途径为口服的有863张,占抗菌药物处方的3907%,使用了注射剂的有1256张,占抗菌药物处方的5686%,外用途径的90张,占抗菌药物处方的407%。

抗菌药物使用种类:共涉及7大类药物,居前3位的分别为头孢菌素类、喹诺酮类和大环内酯类。见表1。

处方量居前10位的抗菌药物及排序情况,见表2。

抗菌药物联用情况统计:抗菌药物以单独使用为主,其中单用的有1671张,二联应用的有530张,三联应用的有8张,分别占抗菌药物处方的7565%、2399%、036%,且联用形式较多。抗菌药物主要联用形式,见表3。

讨 论

合理、安全、有效、经济地使用使用抗菌药物,体现了医院的合理用药水平和医疗质量水平。

本院统计结果显示,门诊抗菌药物处方数占总处方数的4418%,低于江苏省卫生厅规定的50%,但与WHO要求的低于30%尚有一定差距,我院的抗菌药物使用率有降低的空间。注射抗菌药物处方数超过50%(5686%),使用率较高,口服抗菌药物处方数较低(3907%),门诊患者一般病情较轻,在病因诊断明确的情况下首选毒性小、不良反应少、使用方便的口服抗菌药物,本院虽是一所基层医院,但地处经济较发达地区,医保覆盖面广,医师往往为了尽快治愈疾病而使用注射剂。

门诊使用量居前3位的是头孢菌素类、喹诺酮类和大环内酯类。头孢菌素具有抗菌作用强,毒性小,不良反应少而成为临床首选。其中第2代、第3代头孢菌素由于品种多,临床便于选择。第3代喹诺酮类品种多,第4代比第3代吸收更快,分布更广,血浆半衰期更长,可1天1次给药,可用于需氧菌、厌氧菌及混合感染的治疗,但喹诺酮类药物损伤负重关节的软组织,不宜用于儿童、孕妇、哺乳妇女[1],故使用率不如头孢菌素类。大环内酯类抗菌谱广,效力强,可作用于支原体和衣原体,治疗呼吸道感染疗效确切,且口服剂型多,品种多,因此受临床肯定。青霉素类因为需做皮试,氨基苷类由于肾毒性、耳毒性,使用率较低。

门诊处方量居前10位的抗菌药物中,头孢呋辛处方量最高,其为半合成的第2代头孢菌素,抗菌谱广,有较好的耐革兰阴性菌的β-内酰胺酶的性能[2];青霉素钠价格低廉;阿奇霉素为第三代大环内酯类抗菌药物,抗菌作用强,口服吸收好,组织分布广、半衰期长(约41小时),对G+球菌、某些G-杆菌、厌氧菌、脆弱杆菌以及支原体、衣原体等病原体均有作用,对流感嗜血杆菌、淋球菌的作用比红霉素强4倍,故应用较广泛;左氧氟沙星和洛美沙星对G+球菌和G-杆菌均有很强的抗菌作用,左氧氟沙星具有高效、低毒、价廉、生物利用度高等特点,应用较广泛;替硝唑和复方甲硝唑对厌氧菌、滴虫、阿米巴原虫有较好的抗菌作用;头孢匹胺钠抗菌作用强、抗菌谱广,耐酶;头孢西丁对G-杆菌作用强,对一些厌氧菌有良好的作用。基于上述理由,这些药物在本院门诊使用率较高。

一般细菌感染时,单一用药即可,但对于复杂的细菌感染或者单一用药不能控制的感染则需要联合用药。本院门诊患者使用抗菌药物单用为7565%,二联用药为2399%,三联用药为036%,说明本院应用情况较为规范、合理。在联合用药中,多数是合理的,如硝咪唑类和其他抗需氧菌药物的联用,治疗需氧菌和厌氧菌混合感染,临床疗效肯定;β-内酰胺类(包括青霉素类和头孢菌素类)和喹诺酮类联用,有44%的协同作用[3]。

在此次处方调查中,也发现在抗菌药物使用中存在以下问题:①用药方案不合理:青霉素类和头孢菌素类(除头孢曲松外)为时间依赖性抗生素,应分2~4次给药,但处方中1日1次给药多见。②药理拮抗:a β-内酰胺类(包括青霉素类和头孢菌素类)与大环内酯类联用,如头孢呋辛与阿奇霉素联用,前者为繁殖期杀菌剂,后者为静止期抑菌剂,曾经有专家认为因为大环内酯类使细菌处于静止状态,从而使头孢菌素类或青霉素类不能发挥杀菌效力,导致拮抗作用,但目前也有专家认为,对于怀疑可能有非典型病原体感染(如支原体、军团菌等)的患者,β-内酰胺类与大环内酯类合用可以起到较好的治疗效果[4]。如要用,可错开配合用药时间。b抗菌药物与微生态制剂合用,如头孢克洛和三联活菌胶囊(培菲康),后者为活菌制剂,会因前者的存在而被杀灭,而前者会因后者的存在而使药效降低。两者宜分开服用,以发挥各自的疗效而达到治疗目的。③重复用药:如青霉素钠和头孢曲松钠联用,阿奇霉素和螺旋霉素联用,前者均属β-内酰胺类抗生素,后者均为大环内酯类抗生素,作用机制相同,合用药效不会增强,反而会增加药品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极易引起细菌的耐药性增强[5],虽处方数量不多,但应引起临床重视。

综上所述,我院门诊抗菌药物使用基本合理,但仍存在着一些问题应引起临床重视,如注射剂使用率较高等问题,医师应做好与患者的沟通,根据其病情来选择安全、有效、经济、适当的抗菌药物,不仅可以减轻患者的经济负担,还可以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延缓耐药菌株的产生。

参考文献

1 杨宝峰.药理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430.

2 陈新谦,金有豫,汤光.新编药物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59.

3 王旭梅.某医院门诊抗菌药物应用情况分析.中外医疗,2009,28:14.

4 刘建华,刘勇.β-内酰胺类和大环内酯类药物联合应用治疗社区获得性肺炎.中国抗生素杂志,2007,32(1):1-5.

5 刘郡,田云宁,张丽,等.我院抗菌药物不合理用药分析.河北医药,2009,10(31):1253.

上一篇:小剂量用药计算图 下一篇:抗生素的不良反应及不合理用药的危害性